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制备欧前胡素固体分散体,并考察其体内药动学.方法 溶剂挥发法制备固体分散体后,检测欧前胡素存在状态,并测定溶解度、溶出率、累积溶出度.大鼠随机分为2组,分别灌胃给予欧前胡素及其固体分散体0.3%CMC-Na混悬液(25 mg/kg),于0.25、0.5、1、1.5、2、3、4、6、8、12h采血,HPLC法测定欧...  相似文献   

2.
目的制备二氢杨梅素固体分散体,并研究其体内药动学。方法以PVP K30为载体,溶剂挥发法制备固体分散体,考察其溶解度和体外溶出。18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灌胃给予原料药、物理混合物、固体分散体0.5%CMC-Na混悬液(150 mg/kg),于0.167、0.25、0.5、0.75、1、2、4、6、8、12 h取血,HPLC法测定血药浓度,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结果二氢杨梅素制成固体分散体后以无定型状态存在,其表观溶解度提高了9.8倍,累积溶出度增加。与原料药、物理混合物比较,固体分散体tmax缩短(P<0.05),Cmax、AUC0~t、AUC0~∞升高(P<0.05,P<0.01),生物利用度提高了2.66倍。结论固体分散体技术可明显促进二氢杨梅素体内吸收,提高其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3.
《中成药》2019,(9)
目的制备斯皮诺素固体分散体、磷脂复合物固体分散体,并考察其体内药动学行为。方法溶剂挥发法制备2种固体分散体后,X射线粉末衍射(XRPD)分析存在状态,测定溶解度和体外溶出速率。大鼠灌胃给药后,HPLC法测定斯皮诺素血药浓度,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结果斯皮诺素在2种固体分散体中以无定型状态存在,溶解度、体外溶出速率明显提高。与原料药比较,固体分散体、磷脂复合物固体分散体相对生物利用度分别增加到219.61%、265.39%。结论固体分散体、磷脂复合物固体分散体均可促进斯皮诺素口服吸收,以后者更明显。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制备姜黄素自胶束化固体分散体,并考察其体内药动学。方法 溶剂蒸发法制备自胶束化固体分散体,测定其累积溶出率、饱和溶解度、稳定性、理化性质、自胶束化性能。12只大鼠随机分为2组,分别灌胃给予姜黄素及其自胶束化固体分散体的0.5%CMC-Na混悬液(100 mg/kg),于0.083、0.167、0.25、0.5、0.75、1、2、3、4、6、8、12、24 h采血,UPLC法测定姜黄素血药浓度,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结果 自胶束化固体分散体呈圆球形,表面光滑,分散均匀,无粘连,60 min内累积溶出率为(90.31±2.24)%,饱和溶解度为(583.17±16.78)μg/mL,粒径为22 nm, PDI为0.048,Zeta电位绝对值为1.2,在6个月内稳定性良好。姜黄素以无定形状态存在,与载体(F127、TPGS)之间可能发生氢键效应。与原料药比较,自胶束化固体分散体Cmax、AUC0~t、AUC0~∞升高(P<0.01),tmax、t1/2延长(P<0.0...  相似文献   

5.
《中成药》2019,(12)
目的制备大黄酸磷脂复合物和磷脂复合物固体分散体,并考察其体内药动学。方法溶剂挥发法制备磷脂复合物及其固体分散体,X-射线衍射分析晶型,测定溶出率及累积溶出度。大鼠灌胃给药后,HPLC法测定大黄酸血药浓度,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结果大黄酸在磷脂复合物及其固体分散体中均以无定型状态存在,溶出率和累积溶出度有所增加,在后者中更明显。与原料药比较,磷脂复合物及其固体分散体C_(max)、AUC_(0~)_t、AUC_(0~∞)显著升高(P0.05,P0.01),以后者更明显(P0.05),两者相对生物利用度分别提高到271.43%、468.83%。结论磷脂复合物及其固体分散体均可促进大黄酸口服吸收,后者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6.
牛晓磊  贾润霞  谈秀凤 《中成药》2020,(9):2255-2259
目的制备、表征橙皮苷磷脂复合物固体分散体,并考察其体内药动学。方法溶剂挥发法制备固体分散体,X射线粉末衍射(XRPD)分析晶型,测定表观溶解度、体外溶出度。大鼠灌胃给药(80 mg/kg)后于0.167、0.5、0.75、1、2、3、4、6、8、10、12 h采血,HPLC法测定橙皮苷血药浓度,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结果橙皮苷以无定型状态存在,表明固体分散体制备成功。固体分散体在水、正辛醇中的表观溶解度较原料药分别提高至8.76、4.29倍,累积溶出度明显增加。固体分散体t1/2、Cmax、AUC0~t、AUC0~∞高于原料药(P<0.05,P<0.01),Tmax无明显变化(P>0.05),相对生物利用度提高至2.54倍。结论磷脂复合物固体分散体可改善橙皮苷溶解性,提高其口服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7.
宋文颖  于雅琴 《中成药》2023,(2):357-363
目的 制备芹菜素磷脂复合物纳米混悬剂,并考察其体内药动学。方法 高压均质法制备纳米混悬剂,单因素试验探讨稳定剂用量、PVP K30与泊洛沙姆188用量比例、均质压力、均质次数对粒径、Zeta电位的影响,测定稳定性、体外释药。18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灌胃给予原料药、磷脂复合物、纳米混悬剂的0.5%CMC-Na混悬液(60 mg/kg),于不同时间点采血,HPLC法测定芹菜素血药浓度,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结果 最佳条件为稳定剂用量150 mg, PVP K30与泊洛沙姆188用量比例1∶2,均质压力110 MPa,均质次数10次,平均粒径为193.51 nm, Zeta电位为-36.48 mV,PDI为0.172,载药量为18.02%,12 h内累积溶出度为94.53%。冻干(冻干保护剂为6%甘露醇)后60 d内,粒径、Zeta电位无明显变化。与原料药、磷脂复合物比较,纳米混悬剂tmax缩短(P<0.05),t1/2延长(P<0.01),Cmax、AUC0~t、AUC0~∞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制备柠檬苦素磷脂复合物,并考察其体内药动学。方法 采用溶剂挥发法制备磷脂复合物。以磷脂用量、制备温度、制备时间为影响因素,复合率为评价指标,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制备工艺。X射线粉末衍射、扫描电镜分析磷脂复合物存在状态,测定其油水分配系数。将磷脂复合物制成油制剂,考察其稳定性。12只大鼠随机分为2组,分别灌胃给予柠檬苦素及其磷脂复合物的0.5%CMC-Na混悬液(60 mg/kg),于0.5、1、1.5、2、3、4、6、8、10、12、16 h采血,LC-MS法测定柠檬苦素血药浓度,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结果 最佳条件为柠檬苦素用量80 mg,磷脂用量142 mg,制备温度47℃,制备时间4.5 h,平均复合率达99.6%。柠檬苦素在磷脂复合物中以无定形状态存在,油水分配系数升高,油制剂中柠檬苦素含量在6个月内无明显变化。与原料药比较,磷脂复合物tmax延长(P<0.05),Cmax、AUC0~t、AUC0~∞升高(P<0.01),相对生物利用度增加至5.98倍。结论 磷...  相似文献   

9.
目的制备延胡索乙素聚乳酸纳米粒,并考察其体内药动学。方法改良的自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聚乳酸纳米粒,测定平均粒径、Zeta电位、包封率、载药量、体外释药,透射电镜观察形态。大鼠随机分为2组,分别灌胃给予延胡索乙素及其聚乳酸纳米粒0??5%CMC?Na混悬液(20 mg/kg),于0、0.25、0.5、1、2.0、2.5、3、4、6、8、10、12 h采血,HPLC法测定延胡索乙素血药浓度,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结果所得纳米粒呈球形,平均粒径为(176.18±5.21)nm,Zeta电位为(-11.1±1.5)mV,包封率为(76.64±0.23)%,载药量为(5.01±0.12)%,36 h内累积释放度低于30%,释药过程符合Weibull模型(r=0.9884)。与原料药比较,聚乳酸纳米粒tmax、t1/2延长(P<0.05,P<0.01),Cmax、AUC0-t、AUC0-∞升高(P<0.01),相对生物利用度增加至2.41倍。结论聚乳酸纳米粒可促进延胡索乙素体内吸收,改善其口服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10.
杨丽萍  李伟宏 《中成药》2023,(11):3520-3527
目的 制备桔皮素固体脂质纳米粒,并考察其体内药动学。方法 熔融-高压均质法制备固体脂质纳米粒。以脂(单硬脂酸甘油酯)药比、泊洛沙姆188用量、Labrasol用量、均质压力、均质次数为影响因素,包封率、载药量为评价指标,单因素试验优化处方。在透射电镜下观察形态,测定溶解度、体外释药、稳定性,进行晶型分析。30只大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灌胃给予桔皮素、物理混合物、桔皮素固体脂质纳米粒(不含Labrasol)、Labrasol+桔皮素固体脂质纳米粒、桔皮素固体脂质纳米粒(含Labrasol)的0.5%CMC-Na混悬液(50 mg/kg),于0.5、1、2、3、4、5、6、8、12 h采血,HPLC法测定桔皮素血药浓度,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结果 最佳处方为桔皮素用量30 mg,脂药比15∶1,泊洛沙姆188用量1.0%,Labrasol用量0.16%,均质压力80 MPa,均质次数6次,平均包封率为(90.16±1.67)%,载药量为(5.66±0.24)%,粒径为(189.76±8.92)nm, Zeta电位为-(36.08±1.72)mV。固体脂质纳米粒增加了桔皮素在模拟胃液、模拟肠液中...  相似文献   

11.
邓向涛  郝海军  陈晓峰  阮晓东 《中草药》2018,49(24):5787-5793
目的制备木犀草素(Lut)固体分散体(Lut-SD)和木犀草素磷脂复合物固体分散体(Lut-PC-SD),并比较2种固体分散体对口服吸收生物利用度的影响。方法以PVP K30为载体,溶剂挥发法分别制备Lut-SD和Lut-PC-SD。粉末X衍射(XRPD)分析Lut在2种固体分散体体中存在状态,并对溶解度及溶出度改善情况进行考察。SD大鼠分别ig给予Lut、Lut-SD和Lut-PC-SD,预定时间点取血。以香叶木素为内标,HPLC法测定并计算血浆样品中Lut的血药浓度,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结果 XRPD分析结果显示,Lut在Lut-SD和Lut-PC-SD呈均以无定形状态存在。Lut-SD和Lut-PC-SD分别将Lut溶解度由(61.09±0.09)μg/mL提高至(365.33±0.38)μg/mL和(401.14±0.19)μg/mL,且体外溶出度均得到提高。药动学研究结果显示,与原料药相比,Lut-SD的生物利用度提高至150.10%,Lut-PC-SD提高至204.52%。结论 Lut-SD和Lut-PC-SD均可显著提高Lut口服吸收生物利用度,且Lut-PC-SD的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2.
徐志杰 《中草药》2022,53(17):5321-5329
目的 制备欧前胡素固体分散体(imperatorin solid dispersion,IMP-SD)凝胶骨架缓释片(hydrogel matrix sustained-release tablets)(IMP-SD-HMSRT),并研究口服药动学行为及体内外相关性。方法 溶剂挥发法制备IMP-SD。在单因素考察的基础上,选择HPMC K15M用量、聚乙二醇(PEG)400比例和PEG总用量为主要影响因素,缓释片在2、6、12 h累积释放率的综合评分为响应值,采用Box-Behnken设计-效应面法优化IMP-SD-HMSRT最佳处方,并考察在家兔体内的药动学行为。利用Loo-Rigelman法评价其体内外相关性。结果 IMP-SD-HMSRT最佳处方为HPMC K15M用量为48 mg/片、PEG 400比例为58%、PEG总量为26.5 mg/片。HMSRT的12 h累积释放率达到95.54%。药动学结果显示IMP-SD- HMSRT的Cmax波动小,tmax延后至(4.08±0.43)h,与欧前胡素普通片相比IMP-SD-HMSRT的相对生物利用度提高至219.76%。IMP-SD-HMSRT在pH 6.8磷酸盐缓冲液中体外释药行为与体内吸收存在相关性。结论 IMP-SD-HMSRT释药缓慢,促进了药物吸收,体内吸收与体外释药具有良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杨娟  尚曙玉  贾安  郭锐税  冯永豪 《中成药》2021,(9):2281-2286
目的 制备木犀草素固体脂质纳米粒,并评价其体内药动学.方法 乳化蒸发-低温固化法制备固体脂质纳米粒后,考察其形态、包封率、载药量、粒径、Zeta电位、体外释药.12只大鼠随机分为2组,分别灌胃给予木犀草素及其固体脂质纳米粒冻干粉的0.5% CMC-Na混悬液(10 mg/kg),于0.15、0.5、0.75、1、1.5...  相似文献   

14.
王丽  黄一聆  房伟 《中成药》2022,(4):1052-1057
目的 制备柚皮素-[聚乙二醇单甲醚-聚乳酸(mPEG-PLA)]聚合物胶束,并考察其体内药动学.方法 采用溶剂挥发法制备聚合物胶束,测定其包封率、载药量、粒径、PDI、Zeta电位、体外释药.大鼠分别灌胃给予柚皮素及其聚合物胶束的0.5%CMC-Na 溶液(20 mg/kg),于0、0.25、0.5、1、2、2.5、3...  相似文献   

15.
寇应琳  徐向宇  孙宁 《中成药》2023,(4):1045-1051
目的 制备染料木素纳米混悬剂,并考察其体内药动学。方法 采用高压均质法制备纳米混悬剂,单因素试验分析稳定剂(大豆卵磷脂+PVP K30)用量、大豆卵磷脂与PVP K30比例、均质压力、均质次数对粒径、PDI的影响。以蔗糖-甘露醇(1∶2)为冻干保护剂制备冻干粉,测定溶解度、体外溶出度。18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灌胃给予染料木素、物理混合物、染料木素纳米混悬剂的0.5%CMC-Na混悬液(40 mg/kg),于0.25、0.5、1、1.5、2、3、4、6、8、12 h采血,HPLC法测定染料木素血药浓度,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结果 最佳处方工艺为染料木素用量20 mg,稳定剂用量50 mg,大豆卵磷脂与PVP K30比例2∶3,均质压力100 MPa,均质次数10次,平均粒径为184.63 nm, PDI为0.090,Zeta电位为-33.69 mV。纳米混悬剂在不同pH值介质中的溶解度、累积溶出度明显高于原料药、物理混合物。与原料药、物理混合物比较,纳米混悬剂tmax缩短(P<0.01),t1/2延长(P<0.01),C...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制备高良姜素纳米胶束,并考察其体内药动学。方法 薄膜水化法制备纳米胶束,测定其粒径、Zeta电位、稳定性、体外释药。以水化体积、水化温度、聚乙二醇聚己内酯用量为影响因素,包封率、载药量、沉降率为评价指标,单因素试验优化处方工艺。18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灌胃给予高良姜素、高良姜素自微乳、高良姜素纳米胶束的0.5%CMC-Na混悬液(40 mg/kg),于不同时间点采血,HPLC法测定高良姜素血药浓度,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结果 最佳处方为水化体积20 mL,水化温度45℃,聚乙二醇聚己内酯用量220 mg,包封率为(95.42±1.14)%,载药量为(7.92±0.15)%,沉降率为(0.85±0.18)%,粒径为(78.76±5.94)nm, Zeta电位为-(33.40±1.28)mV。纳米胶束冻干粉在60 d内粒径、包封率无明显变化,模拟胃液、模拟肠液中其48 h内累积释放度高于原料药。与原料药、自微乳比较,纳米胶束tmax、t1/2延长(P<0.05,P<0.01),Cmax、AUC0...  相似文献   

17.
王颖慧  代永霞  崔晓鸽 《中成药》2023,(7):2117-2123
目的 制备紫檀芪纳米结构脂质载体,并考察其体内药动学。方法 溶剂挥发法制备纳米结构脂质载体,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处方,测定其包封率、载药量、粒径、Zeta电位、体外释药,分析其稳定性。18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灌胃给予紫檀芪、物理混合物、紫檀芪纳米结构脂质载体的0.5%CMC-Na混悬液(30 mg/kg),于不同时间点采血,HPLC法测定紫檀芪血药浓度,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结果 最佳处方为液态脂质辛癸酸三甘油酯,固态脂质单硬脂酸甘油酯,脂药比13.4∶1,固液脂质比3.1∶1,泊洛沙姆188浓度1.10%,包封率、载药量、粒径、Zeta电位、48 h内累积释放度分别为82.07%、5.56%、228.41 nm、-34.81 mV、72.69%。模拟胃液、模拟肠液中纳米结构脂质载体在180 min内稳定性良好。与原料药、物理混合物比较,纳米结构脂质载体tmax、t1/2延长(P<0.01),Cmax、AUC0~t、AUC0~∞升高(P<0.01);...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考察不同制备工艺对薯蓣皂苷元固体分散体体外溶出、物相特征、体内药动学的影响。方法 以Soluplus为载体,分别采用共沉淀法、微波淬冷法、冷冻干燥法制备固体分散体,测定溶解度、溶出度,采用差示扫描量热分析、粉末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傅里叶红外光谱研究物相特征,拟合水接触角曲线。30只大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灌胃给予原料药、物理混合物、3种制备工艺所得固体分散体的0.5%CMC-Na混悬液(100 mg/kg),于0、0.083、0.25、0.5、0.75、1、2、3、4、6、8、12、24、36、48、72 h采血,UPLC-MS/MS法测定薯蓣皂苷元血药浓度,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结果 固体分散体溶解度、120 min内累积溶出度高于原料药,以共沉淀法所得更明显。薯蓣皂苷元以无定形态存在于共沉淀法、微波淬冷法所得固体分散体中,以晶体存在于冷冻干燥法所得固体分散体中。薯蓣皂苷元与Soluplus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固体分散体水接触角小于原料药、物理混合物,共沉淀法所得固体分散体的水接触角最小,润湿性最强。共沉淀法、微波淬冷法所得固体分散体的溶解机制为载体控制,冷冻干燥法所得固体分散体的...  相似文献   

19.
杨金枝  崔晓鸽 《中成药》2023,(8):2464-2471
目的 制备金合欢素磷脂复合物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并考察其体内药动学。方法 以大豆磷脂用量、水浴温度、搅拌时间为影响因素,复合率为评价指标,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磷脂复合物处方,X射线粉末衍射进行晶型分析,测定油水分配系数。溶剂挥发法制备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测定体外释药、包封率、载药量、粒径、PDI、Zeta电位,在扫描电镜下观察微观结构。18只大鼠随机为3组,分别灌胃给予金合欢素、磷脂复合物、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的0.5%CMC-Na混悬液(30 mg/kg),于0、0.17、0.5、1、1.5、2、3、4、6、8、10、12 h采血,UPLC-MS/MS法测定金合欢素血药浓度,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结果 最优处方为大豆磷脂用量140 mg,水浴温度46℃,搅拌时间4 h,复合率接近100%。原料药以无定形状态存在于磷脂复合物中,油水分配系数明显升高。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呈球形,平均包封率为87.48%,载药量为5.67%,粒径为168.27 nm, PDI为0.073,Zeta电位为0.043 mV,240 min内累积释放度约为90%。与原料药、磷脂复合物比较,介孔二氧化硅纳...  相似文献   

20.
《中成药》2019,(6)
目的制备、表征木犀草素磷脂复合物,并评价其体内药动学行为。方法溶剂挥发法制备磷脂复合物。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搅拌时间、搅拌温度、木犀草素质量浓度、木犀草素与大豆卵磷脂比例为影响因素,复合率为评价指标,正交试验优化制备工艺。考察木犀草素在磷脂复合物中的存在状态,测定溶解性。大鼠分别灌胃给予木犀草素、磷脂复合物混悬液、磷脂复合物制剂,取血后测定木犀草素血药浓度,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结果最佳条件为按1∶1.2比例称取木犀草素、大豆卵磷脂,加入适量四氢呋喃使前者质量浓度为15 mg/mL,在55℃下恒温搅拌5 h,减压旋蒸除去有机溶剂,40℃真空干燥箱中过夜干燥,复合率接近100%。木犀草素在磷脂复合物中以无定型状态存在。与木犀草素比较,其磷脂复合物在水和正辛醇中的表观溶解度显著升高(P0.01)。磷脂复合物油制剂t_(max)、C_(max)、AUC_(0~t)、AUC_(0~∞)显著高于其混悬液和木犀草素混悬液(P0.05,P0.01),生物利用度提高2.09倍。结论磷脂复合物改变了木犀草素的结晶型存在状态,而且以油制剂形式给药时生物利用度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