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是一种病因不清的致死性神经系统罕见病,临床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肌无力、肌肉萎缩及延髓麻痹,最终累及呼吸肌致呼吸衰竭而死亡。顾锡镇教授从脾肾论治,运用健脾补肾法治疗该病在延缓疾病进展与改善生活质量方面取得了一定疗效。文章总结了顾教授辨治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的临床经验,并例举1个典型医案加以佐证。  相似文献   

2.
兰瑞 《中医杂志》2011,52(2):165-166
枝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m yotroph ic lateral sclero-sis,ALS)属运动神经元病,为一种神经系统疑难疾病。其起病隐匿,临床主要表现为肌肉无力、肌萎缩、肌束颤动、构音障碍、吞咽困难等症状。目前西医尚无有效治疗方法。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马云枝教授运用中医药辨证治疗该病取得一定疗效,现介绍如下。1病因病机本病属于“虚损”、“痿证”范畴,《灵枢·本神》云:“脾气虚则四肢不用”。《难经·十六难》也指出:“怠情,嗜卧,四肢不收,有是者脾病也。”李东垣《脾胃论》云:“脾病则下流承肾”。马老师认为,本病总属本虚标实,多为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失养,导致肾水不得脾土水谷精微的充养,脾  相似文献   

3.
李任先教授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经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属中医痿证范围,为临床疑难病症,李任先教授认为本病以脾肾亏虚为本,虚风内动为标,存在血脉不畅之病理因素;临证自拟健脾补肾方,以健脾补肾,熄风止痉,活血通络为法治疗,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4.
治疗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的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是属运动神经元病。运动神经元是一组以上下运动神经元共同受累的进行性病变,临床上根据病变部位的侧重不同,故分为几个类型。其中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为最常见的一种。它们的临床特点是:慢性进行性瘫痪,大部分病例有肌萎缩而无明显痛楚,属中医痿证的范畴。现代医学对本病的病因尚未查明。中医学认为,虽然本病与五脏六腑皆有关系,但与脾胃的关系最为密切,因脾主四肢肌  相似文献   

5.
1 病历摘要 长森氏,女,日本籍,于2005年8月29日来我院寻求中医药治疗.主诉:全身肌肉进行性萎缩2年余.病史:患者2年前开始自觉右手拇指关节僵硬,无肢体活动不利、关节肿痛及畸形等其它症状,遂到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扳机指,予拇指肌腱切除及牵引等治疗后,病情缓解不明显,且3个月后右手大鱼际肌开始出现萎缩,但右手活动可,无肢体麻木疼痛等不适,当时查肌电图及颅脑MRI未发现异常,考虑为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给予营养神经等治疗.  相似文献   

6.
邓铁涛教授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经验介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邓铁涛教授认为,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的基本病机是脾肾亏虚为本,肝风内动、痰阻血瘀为标。治疗以健脾益肾为主.熄风化痰、祛瘀通络为辅,并注重培补阳气,化湿通阳,调督脉,善用虫类药熄风解痉,以藤类药通络舒筋,后期则从瘖痱证论治。  相似文献   

7.
邓铁涛教授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症验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贾晓林 《新中医》2001,33(12):14-15
蔡某,男,46岁,马来西亚华侨,1999年6月26日初诊。患者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综合病区住院治疗已2年,住院号116792。自1996年起,患者由左上肢无力渐发展至全身肌肉进行性萎缩,在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医院确诊为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经利鲁唑治疗1疗程后,病情加重,转送我院综合病区请邓教授诊治。入院诊见:全身肌肉萎缩,四肢无力,肌束震颤,吞咽困难,只可进食少量流质饮食,饮水反呛,痰多难咯,张口困难,舌缩不能伸,眼眵多,口臭,烦热不渴,排便困难靠泻药或灌肠,舌淡嫩、苔少,中根腻,脉右手反关…  相似文献   

8.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是运动神经元病(motor neron disease,MND)的主要类型,占MND的80%~90%以上,甚至被认为是其他MND亚型的最终发展归宿。目前该病病因及发病机制不明,西医尚无有效治疗方法,近年来中医药辨证及治疗该病已有不少报道,但仍缺乏规范化及系统化,现就其辨证做以总结,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9.
中药配合穴位注射治疗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梁明 《河南中医》1999,19(6):48-48
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ALS)为病变累及随意运动神经系统内皮层脊髓束及α运动神经元的进行性变性导致肌无力和肌萎缩的一种疾病。目前病因未明,西医尚无阻止本病进展的有效措施。笔者自1993年以来,采用中药内服与穴位注射相结合,治疗该病24例,疗效尚满意,观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1.回一股资料24例中,男17例,女7例。年龄37~61岁,平均43岁;病程为0.5~17年,平均5年。豆.2临床表现所有病例符合《实用种经病学》确定的诊断标准,症见肢体无力、麻木、语者不清、呛咳、肌肉萎缩及肢体疼痛。体征为肌束颤动,胆反射亢进。肌电图:静…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运用龟鹿二仙胶加减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8例确诊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15例,采用力如太联合龟鹿二仙胶加减并配合中医药传统疗法治疗;对照组13例,单用力如太治疗。对于两组患者分别运用中医证候评分和ALSFRS-R量表行疗效评价,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中医症候临床积分下降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ALSFRS-R量表评分仍都在下降,但治疗组下降幅度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力如太联合龟鹿二仙胶加减配合中医药传统疗法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安全有效,可缓解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言语不利、流涎、吞咽困难、肢体无力等症状,并能在一定程度延缓ALS病程进展的速度,疗效优于单用西药。  相似文献   

11.
邢文文 《光明中医》2012,27(3):448-449
运动神经元病( MND),是一组病因未明的选择性侵犯脊髓前角细胞、脑干后组运动神经元、皮质锥体细胞及锥体束的慢性进行性变性疾病.属于中医的“痿证”、“瘖痱证”范畴.王宝亮教授从事临床、教学、科研近30年,运用中西医结合思路,着重发挥中医药的优势,对本病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相似文献   

12.
赵勇 《亚太传统医药》2011,7(5):162-164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是临床疑难病,对其中医病因病机学和中医药治疗现状进行综述,其发病多与脾、肾、肝、肺有关,脾肾亏虚为本,虚风内动为标;肝肾脾三脏损伤,损其真阴真阳,致气血生化乏源或阴精亏耗;肝风内动、肝肾阴虚;奇经受损,经脉失养;正虚邪盛;督脉阻滞等等,治宜益气补血、活血化瘀、健脾益肾、柔肝养血、化痰祛热、滋水涵木、补肾填精等。  相似文献   

13.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是一种慢性神经元性疾病,主要是由运动皮质上运动神经元(UMNs)和脊髓及脑干下运动神经元(LMNs)损伤造成的。该病导致球部、四肢、躯干、胸部、腹部肌肉逐渐无力并萎缩,从而影响运动、交流、吞咽和呼吸功能,最终致死。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患者中10%为家族性患者(familial ALS,fALS),平均发病年龄为58~63岁;其余90%为散发性患者(sporatic ALS,sALS),平均发病年龄为43~52岁[1]。其发病机制可能是兴奋性氨基酸毒性、氧化应激损伤、线粒体异常、基因突变、蛋白质失稳和神经营养因子缺乏等。本文将从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及综合对症治疗等方面,针对近期ALS的治疗方案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正张允岭为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从事中医教学、科研及临床医疗工作30余载,擅长治疗多种疑难痼疾。本案例为国内外极罕见病例,发病原因不详,患者就诊时已出现双下肢进行性肌肉萎缩、肌力下降,伴肌酸激酶增高,具有家族遗传倾向。张教授针对其特殊的临床表现及发病特点,辨证、论治有的放矢,处方、用药颇具特色,效如桴鼓。笔者有幸全程侍诊左右,受益匪浅,谨将其诊疗经过及经验加以总结,以供  相似文献   

15.
《辽宁中医杂志》2016,(2):294-295
目的:观察针刺阳明经穴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同一肌萎缩侧索硬化症家系4例患者给予阳明经穴针刺治疗,10 d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分别观察治疗前后ALSFRS-R量表、ALSAQ-40量表、改良Norris评分量表积分变化情况并进行分析。结果:1ALSFRS-R评分比较:治疗3个疗程后(30.5±3.87)与治疗前(31.7±3.40)相比有差异(t=5.000,P=0.0150.05);2ALSAQ-40评分比较:与治疗前(124.3±23.64)相比较,治疗3个疗程后(123.0±22.42)无明显差异(t=1.667,P=0.1940.05);3改良Norris评分比较:治疗前(101.8±13.27)与治疗3个疗程后(100.8±12.12)相比,没有统计学意义(t=1.225,P=0.3080.05)。结论:阳明经穴针刺在延缓ALS患者病程进展方面有一定的优势,患者的生活质量、运动功能基本维持在一个稳定水平,其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观察健脾益肺汤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5例ALS患者给予健脾益肺汤治疗3个月,分别观察治疗前后ALSFRS量表、Norris量表、Appel量表及中医证候量表积分变化情况,并对量表间一致性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LSFRS量表、Norris量表、Appel量表积分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量表间相关分析提示ALSFRS量表与Norris量表呈高度正相关,而Appel与Norris量表及ALSFRS量表呈高度负相关;中医证候量表与Appel量表呈高度正相关,而与ALSFRS量表及Norris量表呈高度负相关。  相似文献   

18.
健脾补肾熄风法对肌萎缩侧索硬化症干预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补健脾肾熄风法对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的干预作用。方法:对40例ALS患者进行年龄与发病率的关系分布、治疗前后免疫功能变化、血清肌酸磷酸敝酶比较;应用ALS功能等级评分量表比较治疗前后主要症状积分。结果:40-50岁年龄段人群最易患本病,其次为50-60岁人群;40例中15例补体C3低于正常值.占37.5%;肌酶增高者有18例,占45%。经过治疗可使CK值降低,还可改善患者的肌肉跳动、吞咽困难、舌肌颤动症状。使肌肉萎缩、构音障碍、肌力等症状保持稳定。结论:健脾补肾熄风法治疗ALS可减轻合并的肌肉损伤,还可改善患者的症状,稳定病情,延缓疾病的进展。  相似文献   

19.
李彦红 《河北中医》2010,32(10):1573-1574
<正>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是一组病因未明,选择性侵犯前角细胞、脑干运动神经元、皮质锥体束的慢性进行性疾病,属中医学痿证范畴,是由邪热伤津,或气阴不足而致经脉失养,以肢体软弱无力,筋脉弛缓,甚则肌肉萎缩或瘫痪为主要表现的肢体病症。患者全部或部分失去生活、工作能  相似文献   

20.
中医药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症26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中医药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的临床疗效,并试图阐明中医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对26例患者进行证候分析、治疗观察及1年随访。结果:显效6例,有效15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0.76%;随访1年,总有效率53.84%。结论:本病中医辨证病位在肾、肝、脾三脏,补肾养肝益脾、通络软索治痿为主要治则,中医药在延长患者生命及提高生存质量方面有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