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目的 研究加减大柴胡汤对胆固醇结石(CS)湿热证小鼠胆固醇-胆汁酸代谢相关因子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48只SPF级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大柴胡汤组和熊去氧胆酸组,每组12只;空白组作为对照,其他3组采用“内湿+外湿+高胆固醇致石饲料”的模式造模12周,建立CS湿热证小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大柴胡汤组和熊去氧胆酸组分别给予加减大柴胡汤和熊去氧胆酸灌胃,模型组和空白组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灌胃,连续干预4周。观察各组小鼠的结石及一般情况,进行旷场实验,NPP底物-AMP缓冲液法、GCNA底物法与钒盐酸氧化法分别检测血清碱性磷酸酶(ALP)、γ-谷 氨酰基转移酶(GGT)、总胆红素(TBIL)含量,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胆汁中总胆固醇(TC)、总胆汁酸(TBA)含量;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及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小鼠回肠组织中法尼酯衍生物X受体(FXR)、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5(FGF15)和肝脏组织中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4(FGFR4)、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1/2、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胆囊结石状况及湿热证候表现明显,胆汁TC增多、TBA减少(P<0.01),肝功能指标(ALP、GGT、TBIL)均显著升高(P<0.01),肝脏组织明显的脂肪样变性,回肠结构完整性被破坏,回肠FXR、FGF15与肝脏FGFR4、ERK1/2、JNK mRNA及蛋白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大柴胡汤组小鼠胆囊结石状况、肝脏和回肠组织病理形态以及湿热证候表现改善明显;大柴胡汤组和熊去氧胆酸组小鼠胆汁内TC含量均显著降低(P<0.01)、TBA含量均显著增高(P<0.01),血清ALP、GGT、TBIL含量均显著降低(P<0.01)。与熊去氧胆酸组比较,大柴胡汤组血清肝功能指标和胆汁成分改善更显著(P<0.01)。与模型组比较,两用药组小鼠FXR、FGF15、FGFR4、ERK1/2、JNK mRNA和蛋白表达均呈下调趋势,其中大柴胡汤组小鼠回肠组织FXR、FGF15及肝脏组织FGFR4、ERK1/2、JNK mRNA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降低(P<0.05,P<0.01);大柴胡汤组小鼠回肠FXR蛋白表达显著下调(P<0.01)、肝脏p-JNK蛋白表达明显下调(P<0.05)。结论 加减大柴胡汤可通过调节FXR/FGF15/FGFR4通路相关因子的表达,调控胆固醇-胆汁酸代谢,发挥清热利湿、利胆消石之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柴胡疏肝散对胆囊胆固醇结石(CS)小鼠胆囊收缩功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32只ICR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8只和造模组24只。空白组予以普通饲料喂养,造模组采用高胆固醇致石饲料喂养制备CS小鼠模型,9周后随机选取8只模型小鼠胆囊取材,观察CS造模是否成功。将成模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柴胡疏肝散组。柴胡疏肝散组予柴胡疏肝散灌胃,空白组和模型组予等量的生理盐水灌胃,连续干预4周。用ELISA法检测血清胆囊收缩素(CCK)、二酰基甘油(DAG)、甘油三脂(TG)与胆汁总胆固醇(TC)、总胆汁酸(TBA)含量;HE染色法观察胆囊和肝脏的组织形态;分别采用q-PCR法与Western blot法检测肝脏蛋白激酶C(PKC)和胆囊调宁蛋白(CAP)、血管活性肠肽(VIP)基因水平和蛋白表达。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血清DAG、TG及胆汁TC含量明显升高(P<0.05,P<0.01),血清CCK和胆汁TBA含量明显降低(P<0.01),肝脏PKC mRNA与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P<0.01),胆囊CAP、VIP的mRNA与蛋白表达均明显升高(P&...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并探讨熊胆及其有效成分熊去氧胆酸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模型小鼠的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为研究蒙药熊胆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有效替代品提供依据。方法:取50只BALB/C小鼠,注射豚鼠抗小鼠血小板血清复制/建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模型。将模型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泼尼松组、熊胆组和熊去氧胆酸组、空白对照组。各组灌胃相应的(0.4ml/天)药物,10d后,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动态观察各组小鼠血小板计数;流式细胞仪检测血小板膜糖蛋白(CD41、CD61)阳性表达率;显微镜观察骨髓巨核细胞计数及形态;以ELISA法检测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 G)的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熊胆(0.856g/kg)和熊去氧胆酸(0.172g/kg)组小鼠血小板计数显著回升,血小板膜糖蛋白(CD41、CD61)阳性表达率升高,骨髓巨核细胞计数减少,而产板型巨核细胞数增多,PAIg G浓度明显降低。结论:熊胆及其有效成分熊去氧胆酸均能减少血小板及成熟骨髓巨核细胞的免疫性破坏,改善血小板功能,该作用可能与调节血小板相关抗体有关,熊去氧胆酸可代替熊胆作为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八珍汤合化积丸加减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118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9例采用熊去氧胆酸治疗为,观察组59例采用八珍汤合化积丸加减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2组纳差、乏力、皮肤瘙痒、肝区不适、黄疸明显改善,肝功能指标(AST、ALT、ALP、GGT、TBA、TBil)、肝纤维化指标(LN、HA、PⅢP、Ⅳ-C)、免疫学指标(Ig A、Ig M、Ig G)显著降低,且观察组各指标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八珍汤合化积丸加减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临床疗效显著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大柴胡汤加味预防胆总管结石(CBDS)患者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取石术后结石复发的效果及对胆汁成分的影响。方法:将2020年9月~2021年10月本院因CBDS行ERCP取石术的病例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两组ERCP取石术后行常规治疗措施;对照组在术后第1d起予熊去氧胆酸片;观察组采取与对照组相同的干预措施,并于术后第1d内服大柴胡汤加味。两组均连续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结石复发情况、肝胆湿热证主症评分及胆汁成分。结果:观察组的总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肝胆湿热证主症评分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0.01);观察组胆汁总胆汁酸(TB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总胆红素(TBil)、总胆固醇(TC)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于常规干预措施的基础上,对CBDS肝胆湿热证ERCP取石术后患者采取大柴胡汤加味内服,可进一步减少结石复发,促进中医证候与胆汁成分改善。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消黄方对异硫氰酸-α-萘酯(α-naphthyl isethiocyanate,ANIT)诱导大鼠急性肝损伤的干预作用.方法:SD大鼠68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对照组、消黄方低、中、高剂量组和熊去氧胆酸(UDCA)阳性对照组.造模前分别以消黄方低、中、高剂量5 g/kg、10 g/kg、20 g/kg和熊去氧胆酸15 mg/kg体质量灌胃7天,正常组及模型对照组以同体积的生理盐水灌胃,第8天以2%ANIT色拉油溶液6 mL/kg体质量一次性灌胃诱导急性肝损伤模型,48小时后模型大鼠随机处死6只观察成模情况,其余各组大鼠继续以相应药物及生理盐水灌胃7天,处死所有大鼠,观察模型大鼠血清肝生化指标及肝脏组织病理学改变及消黄方对其影响.结果:造模48小时时模型大鼠肝组织广泛点片状坏死和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血清ALT、AST、TBil、TBA、LDH显著升高(P<0.01),造模7天后模型大鼠肝组织病理改变及血清ALT、AST、TBil、TBA、LDH虽然明显恢复,但仍然显著高于正常大鼠,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消黄方中、高剂量组肝组织病理明显改善,血清ALT、AST、TBil、TBA、LDH显著降低(P<0.01或P<0.05),作用类似于UDCA.结论:消黄方对ANIT诱导大鼠急性肝损伤具有良好的干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大柴胡颗粒对胆色素结石豚鼠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豚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大柴胡颗粒高、中、低剂量(4.4、2.2、1.1g/kg)组和熊去氧胆酸(50 mg/kg)组.采用饲料法复制胆色素结石豚鼠模型,观察大柴胡颗粒对胆色素结石豚鼠的成石率、血清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碱性磷酸酶(AKP)、谷氨酰基转移酶(γ-GT)、总胆红素(TB)、1分钟胆红素水平、血浆和胆囊组织胃动素和生长抑素(SS)水平,以及胆汁内总胆酸(TBA)、磷脂、总胆固醇(TC)、黏蛋白量的影响;肝脏和胆囊组织进行HE染色,观察其组织病变情况.结果 大柴胡颗粒中剂量组可显著降低结石成石率;其3个剂量组均可降低胆囊SS水平;其中、高剂量组可显著升高血浆和胆囊胃动素水平,降低血清γ-GT、1分钟胆红素水平和胆汁黏蛋白的量;其高剂量组可显著降低血清AST和TB、血浆SS和胆汁中TC水平,升高胆汁中TBA的量;而低剂量组可显著升高胆汁中磷脂的量,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0.01).组织病理学观察表明大柴胡颗粒可显著改善胆囊上皮增生,减轻组织水肿、炎细胞浸润、肝脏脂肪变性、汇管区炎细胞浸润和纤维组织增生.结论 大柴胡颗粒对胆色素结石豚鼠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该作用可能与其减少肝胆细胞损伤、调节胆汁成分、促进胆汁分泌等机制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消黄方对异硫氰酸-α-萘酯(α-naphthyl isothiocyanate,ANIT)诱导大鼠急性肝损伤的干预作用。方法:SD大鼠68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对照组、消黄方低、中、高剂量组和熊去氧胆酸(UDCA)阳性对照组。造模前分别以消黄方低、中、高剂量5g/kg、10g/kg、20g/kg和熊去氧胆酸15mg/kg体质量灌胃7天,正常组及模型对照组以同体积的生理盐水灌胃,第8天以2%ANIT色拉油溶液6mL/kg体质量一次性灌胃诱导急性肝损伤模型,48小时后模型大鼠随机处死6只观察成模情况,其余各组大鼠继续以相应药物及生理盐水灌胃7天,处死所有大鼠,观察模型大鼠血清肝生化指标及肝脏组织病理学改变及消黄方对其影响。结果:造模48小时时模型大鼠肝组织广泛点片状坏死和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血清ALT、AST、TBil、TBA、LDH显著升高(P<0.01),造模7天后模型大鼠肝组织病理改变及血清ALT、AST、TBil、TBA、LDH虽然明显恢复,但仍然显著高于正常大鼠,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消黄方中、高剂量组肝组织病理明显改善,血清ALT、AST、TBil、TBA、LDH显著降低(P<0.01或P<0....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中药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70名符合入选标准的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熊去氧胆酸治疗,观察组在应用熊去氧胆酸基础上给予疏肝利胆活血化瘀方,治疗1个疗程(6周)后评价疗效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应用中药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后患者阳性症候积分和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后两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综合疗效方面,观察组疗效同样优于对照组(P0.001);副作用方面,皮肤瘙痒及腹泻发生率较低,TBA升高发生率稍高,TBA升高、皮肤瘙痒发生率在观察组与对照组之间无差别(P0.05);70例患者中5例在治疗后出现复发,两组间复发率无差别。结论:中药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具有疗效高、副作用轻、复发率低且不需长期服药的优点,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防石胶囊预防胆固醇性胆囊结石的作用。方法将60只豚鼠随机分为四组,空白组饲喂普通饲料,模型组饲喂胆固醇结石诱石饲料,UDCA(熊去氧胆酸)组饲喂胆固醇结石诱石饲料加UDCA,中药组饲喂胆固醇结石诱石饲料加防石胶囊;计算胆囊结石发生率及胆汁中钙离子浓度。结果胆囊结石发生率由高至低呈模型组、UDCA组、中药组、空白组,中药组胆汁中钙离子浓度与模型组有明显差异。结论防石胶囊有助于防止胆囊结石的复发,其机制可能与其降低胆汁中钙离子浓度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考察夏佛塔苷对高脂饮食诱导C57BL/6小鼠胆囊胆固醇结石形成的影响。方法将72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熊去氧胆酸组,夏佛塔苷低、中、高剂量组(20,40,80 mg·kg~(-1)),每组12只,灌胃给药8周。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采用高脂饲料喂养8周建立胆囊胆固醇结石模型。每隔7 d记录小鼠体质量和平均进食量;肉眼观察和显微镜观察结石形成情况;检测血清中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汁酸(TBA),甘油三酯(TG)的水平;检测胆汁中TC,TBA,磷脂(PL)水平并分析胆固醇饱和指数(CSI)的变化;观察肝脏病理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夏佛塔苷高剂量组能较显著降低成石率(33.3%),升高血清中的HDL-C水平(P0.05),降低TG水平(P0.05)。显著降低胆囊胆汁中TC、PL的含量,升高TBA的含量,进而降低CSI(均P0.01)。明显的减轻肝脏脂肪变性。结论夏佛塔苷能够抑制高胆固醇饲料诱导C57BL/6小鼠胆囊胆固醇结石形成,其可能与降低胆囊胆汁CSI水平和升高血液中HDL-C水平,改善肝脏脂质代谢异常导致损伤相关。  相似文献   

12.
活血化瘀中药对清热利胆中药利胆作用的增效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活血化瘀中药对清热利胆中药利胆的增效作用。[方法]选用健康Wistar大鼠36只,随机分为6组:正常组、生理盐水对照组、活血化瘀组、清热利胆组、利胆灵组(活血化瘀 清热利胆)、熊去氧胆酸组,每组6只。除正常组外,其余5组建立大鼠“T”管胆肠内外引流模型。各组大鼠给药7d后收集标本,分别测定各组大鼠胆汁流量、胆汁及血清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总胆汁酸、胆固醇、磷脂。[结果]与正常组、生理盐水对照组、活血化瘀组及清热利胆组相比,熊去氧胆酸组与利胆灵组均能显著促进正常大鼠胆汁流量、胆汁胆红素、胆汁总胆汁酸的分泌,降低胆汁胆固醇的含量;能显著降低血清胆红素、血清总胆汁酸、血清胆固醇水平;对胆汁及血清磷脂水平影响不明显。[结论]活血化瘀中药对清热利胆中药有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柴胡地骨皮汤对NaOH所致小鼠口腔溃疡模型的抗氧化作用。方法:建立小鼠口腔溃疡动物模型,将48只健康小鼠分为柴胡地骨皮高[0.04 g/g(体质量)]、中[0.02 g/g(体质量)]、低[0.01 g/g[(体质量)]剂量组,维生素阳性对照组,正常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每组8只,分别灌胃给药6天后,按试剂盒说明测定小鼠口腔黏膜中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结果:柴胡地骨皮汤组的溃疡平均愈合速度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柴胡地骨皮汤组小鼠可较好地降低溃疡组织MDA含量(P〈0.05)、提高SOD和GSH-Px的活性(P〈0.05)。结论:柴胡地骨皮汤对口腔溃疡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抗氧化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并探讨熊胆及熊去氧胆酸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模型的作用和可能的机制,为熊胆治疗ITP的替代品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免疫法建立ITP模型,将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泼尼松组,熊胆组和熊去氧胆酸组,治疗10 d后,测定各组血小板计数,骨髓巨核细胞计数及形态,T细胞亚群,血清细胞因子IL-4、IFN-γ。结果治疗后,熊胆和熊去氧胆酸组均能升高ITP小鼠血小板和产板型巨核细胞计数,升高CD4+/CD8+百分表达比值,降低血清IFN-γ/IL-4比值,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熊胆及熊去氧胆酸均能减少血小板及成熟骨髓巨核细胞的免疫性破坏,该作用可能与调节T细胞功能有关;熊去氧胆酸可代替熊胆作为治疗ITP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升清胶囊治疗胆石病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选用人L-02肝细胞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升清胶囊高、中、低剂量组及熊去氧胆酸高、中、低剂量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采用LXR激动剂诱导建立胆固醇沉积模型,各给药组每孔分别加入相应2 ml含10%药物血清,正常组和模型组每孔加入2 ml含10%空白血清进行培养。24 h后观察各组肝细胞上清液及细胞总胆固醇含量及肝细胞LXR-α、FXR、ABCA1、ABCG5及ABCG8 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模型组上清液和肝细胞总胆固醇含量,LXR-α、FXR、ABCA1、ABCG5、ABCG8 mRNA蛋白较正常组均升高(P0.01)。升清胶囊和熊去氧胆酸各剂量组总胆固醇含量及LXR-α、FXR、ABCA1、ABCG5、ABCG8 mRNA蛋白表达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升清胶囊和熊去氧胆酸片在降低LXR-α及ABCA1蛋白方面呈剂量依赖性,以高剂量组效果最好(P0.05或P0.01);并且在下调LXR-αmRNA表达方面,升清胶囊高剂量组效果优于熊去氧胆酸高剂量组(P0.01)。结论升清胶囊可能通过降低LXR-α、FXR及其直接靶基因ABCA1、ABCG5、ABCG8 mRNA及蛋白表达,从而改善肝细胞内胆固醇沉积,抑制结石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利胆药物对胆色素结石患者引流术后胆汁成分的影响,为胆石病的三级预防提供佐证。[方法]选取27例行胆总管控查 T管引流术或鼻胆导管引流术(ENBD)治疗的原发性胆管结石患者,于手术后分别服用熊去氧胆酸片、利胆灵以及强去氧胆酸片 利胆灵,取服药前及服药后1、3、5、7d胆汁,检测胆汁总胆汁酸(TBA)以及3种结合型胆汁酸[甘氨胆酸(GCA)、牛磺胆酸(TCA)、甘氨鹅脱氧胆酸(GCDCA)]。[结果]1)熊去氧胆酸片及其联合中药组胆汁TBA、GCA、TCA、GCDCA治疗后升高幅度明显(P<0.05)。2)单纯中药组与对照组比较升高幅度无明显变化。[结论]中药利胆灵联合应用熊去氧胆酸能增加胆色素结石患者引流术后胆汁中的总胆汁酸及结合型胆汁酸的含量,有效扩大机体胆酸池,从而降低胆汁成石性,可用于临床胆色素类结石的预防,尤其适合术后预防结石复发。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采用猪大肠炮制大黄(简称肠制大黄)对便秘模型小鼠排便功能的影响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将5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成空白组10只和造模组40只,造模组小鼠连续4天给予洛哌丁胺混悬液8 mg/(kg·d)灌胃建立便秘小鼠模型。造模成功的24只小鼠再随机分为模型组、肠制大黄组、乳果糖组、生大黄组各6只,随机选取6只空白组小鼠作为对照。第5天开始模型组、肠制大黄组、生大黄组、乳果糖组仍予洛哌丁胺混悬液8 mg/(kg·d)灌胃4天,每日灌胃2 h后肠制大黄组再给予肠制大黄混悬液0.6 g/(kg·d)灌胃,生大黄组予生大黄混悬液0.6 g/(kg·d)灌胃,乳果糖组予乳果糖混悬液6 g/(kg·d)灌胃,空白组和模型组小鼠予0.2 ml/10 g蒸馏水灌胃,各组均连续干预4天。观察各组小鼠一般情况,最后一次灌胃后检测体质量;记录6 h内粪便粒数、粪便湿重,计算粪便含水比例;采用小肠推进运动实验计算小肠肠道推进率;进行HE染色观察结肠组织病理变化。结果 生大黄组小鼠体质量较其余各组均明显减轻(P<0.05或P<0.01)。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粪便粒数、粪便湿重、肠道推进率均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降脂颗粒联合生活方式干预治疗湿热蕴结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临床疗效及对胆汁酸代谢的影响。方法 将90例湿热蕴结型NAFL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单纯生活方式干预,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措施的基础上加用降脂颗粒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6周。观察肝脏超声疗效,比较两组体质量、体质量指数(BMI)、中医证候积分、血脂[(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以及血清、尿液胆汁酸代谢相关指标[总胆汁酸(TBA)、胆酸(CA)、甘氨胆酸(GCA)、猪胆酸(HCA)、熊去氧胆酸(UDCA)、甘氨熊去氧胆酸(GUDCA)、甘氨鹅去氧胆酸(GCDCA)、鹅去氧胆酸(CDCA)、α-鼠胆酸(α-MCA)、甘氨猪胆酸(GHCA)、牛磺胆酸(TCA)、脱氧胆酸(DCA)、石胆酸(LCA)、甘氨脱氧胆酸(GDCA)、甘氨石胆酸(GLCA)、牛磺-β-鼠胆酸(T-β-MCA)]水平的变化情况,同时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 (1)最终完成试验者84例,其中治疗组43例、对照组41例。(2)治疗组、对照组...  相似文献   

19.
防石中药对家兔胆固醇结石模型成石影响的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家兔胆固醇结石模型,检测家兔肝组织固醇携带蛋白2(Sterol Carrier Protein,SCP2)mRNA的表达及中药对其影响。方法:将42只家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高胆固醇膳食组、熊去氧胆酸组、洛伐他丁组、茵陈组和复方中药组。利用高胆固醇膳食诱发家兔胆囊胆固醇结石模型,采用半定量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检测SCP2mRNA在兔肝组织的表达。结果:4周时处死动物,正常对照组无结石形成;高胆固醇膳食组7只动物有6只形成结石,成石率达85.71%;熊去氧胆酸组成石率为50.00%;洛伐他丁组成石率高达100%;茵陈组和复方中药组成石率较低,均为42.86%。各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SCP2mRNA表达水平均有不同程度升高,各给药组动物肝组织SCP2mRNA表达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熊去氧胆酸组和洛伐他丁组SCP2mRNA表达与高胆固醇膳食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茵陈组和复方中药组SCP2mRNA表达分别与高胆固醇膳食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除熊去氧胆酸组外,其余各组动物肝组织SCP2mRNA表达均与本组胆汁成石指数(Lithogenicindex,LI)呈正相关。结论:高胆固醇膳食致家兔胆囊结石形成时肝组织SCP2mRNA表达升高。茵陈和复方中药能通过下调SCP2mRNA的表达降低胆固醇结石的发生率;熊去氧胆酸也能降低动物的成石率,但对SCP2mRNA表达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检测肝纤维化小鼠粪便和肝组织各胆汁酸含量变化,分析芪参汤抗小鼠肝纤维化潜在机制和靶点。方法 30只C57BL/6JNifdc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和芪参汤组,每组10只。采用蛋氨酸-胆碱缺乏饲料喂养诱导小鼠肝纤维化模型,造模期间芪参汤组灌胃芪参汤药液(18.8 g/kg),给药体积1 mL,空白组和模型组予等体积蒸馏水,连续8周。HE染色、油红O染色和天狼猩红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ELISA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IL)-10、IL-6、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CXC趋化因子配体12(CXCL12)含量;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检测小鼠粪便和肝组织22种胆汁酸含量变化。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体质量、肝湿重及肝指数显著降低;肝细胞水肿、脂肪变性明显,纤维结缔组织增生;血清AST、ALT水平显著升高,IL-10含量减少,TGF-β1、CXCL12和IL-6含量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粪便胆酸(CA)、牛磺胆酸(TCA)、鹅去氧胆酸(CDCA)、β-鼠胆酸(β-MCA)、牛磺β-鼠胆酸(Tβ-MCA)、牛磺猪胆酸(THCA)含量显著增加,猪胆酸(HCA)、猪去氧胆酸(HDCA)、牛磺猪去氧胆酸(THDCA)、ω-鼠胆酸(ω-MCA)和牛磺ω-鼠胆酸(Tω-MCA)含量明显减少,肝组织TCA和β-MCA含量显著增加,HDCA、石胆酸、ω-MCA和Tω-MCA含量显著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芪参汤组小鼠体质量、肝湿重及肝指数显著升高,肝组织形态结构、肝细胞脂肪变性、炎性细胞浸润和肝纤维化程度有所改善;血清AST、ALT水平降低,IL-10含量增加,TGF-β1、CXCL12和IL-6含量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粪便TCA、CDCA、β-MCA、Tβ-MCA、α-鼠胆酸含量显著减少,HDCA、THDCA、熊去氧胆酸、牛磺熊去氧胆酸(TUDCA)、ω-MCA、Tω-MCA和去氢胆酸(DHCA)含量显著增加,肝组织TCA、β-MCA和Tβ-MCA含量显著减少,TUDCA、ω-MCA和Tω-MCA含量显著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芪参汤可能通过调节粪便和肝组织胆汁酸代谢,改善小鼠肝纤维化水平,调节细胞因子表达,发挥抗肝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