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何首乌作为药物,始载于宋代《开宝本草》,为传统的补益类药材。近年来,何首乌的肝毒性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高度关注。该文对历代本草著作中的何首乌药图进行了考证,并对影响何首乌的品质及毒性因素进行了本草学考察。历代本草中收载的何首乌图基本上均为蓼科植物何首乌Polygonum multiflorum,仅《太乙仙制本草药性大全》和《圖解本草》中的附图可能分别为蓼科植物翼蓼Pteroxygonum giraldii和薯蓣科植物黄独Dioscorea bulbifera。历代本草著作中何首乌图与萝藦科鹅绒藤属植物相差甚远。唐代《何首乌传》中已经注意到何首乌块根中的异常维管束,该特征被历代本草所沿承,这也是推断其基原为蓼科植物何首乌的证据之一。历代本草中对异常维管束性状的描述逐渐形成了"云锦花纹"这一术语,并认为"五瓣者良"。此外,古代医药学家已经注意到不同性状的何首乌存在毒性有无之别,即"体润而嫩大者佳""老硬多筋,服之塞血"。该文梳理了历代本草中何首乌种质及其"辨状论质"观,为开展何首乌质量评价研究提供了本草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饶志  张帆  董毓松  魏玉辉 《中草药》2023,54(6):1998-2004
栀子Gardenia jasminoides是首批列入药食两用的药材,在临床中应用广泛。传统栀子品质评价方法及质量控制体系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辨状论质”理论的提出及发展在栀子品质评价中极具价值,已有大量研究依据该理论对栀子的品质评价进行了一系列探索。通过对栀子的状-质关联、品质内涵及其成因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并对相关研究方向进行讨论和展望,为建立科学的栀子质量评价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马栋  李小琴  薛幸嫔  田怡  晋玲  崔治家  马毅 《中药材》2022,(10):2516-2521
作为传统的清热药,黄芩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历代医家对其给予高度关注。该文通过对黄芩在历代本草中“辨状论质”的记载进行梳理,分别从“形、色、气味”角度进行总结。古代本草习将黄芩分为枯芩与子芩两个等级,并认为枯芩质量较优;在颜色上一般认为黄芩外黄内黝者为佳;滋味上以黄芩味苦为主要特征。该文通过研究黄芩的辨状论质观,并结合现代研究对其背后的科学内涵进行讨论,以期为黄芩的质量评价研究提供本草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中药品种传统经验鉴别“辨状论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辨证论治”是中医理论结合实际治病原则的精髓,提出了中药品种传统经验鉴别的精髓在于“辨状论质”的论点。文章阐述了“辨状论质”的涵义、内容、优点和不足之处,并提出对在直观性状鉴别方面解决不了的问题时,灵活运用现代科学技术鉴定方法加以辅助,可收相辅相成之效。文章最后还提出有关培养人才等问颗。  相似文献   

5.
中药品种传统经验鉴别“辨状论质”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大量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归纳分析了分离器的阻力随运行工况和结构参数的变化规律,分析探讨了分离器的阻力构成因素及其压力分布。根据分离器的结构特性和气流的运动规律,给出了阻力的计算模型,为分离器的优选、评价与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辨证论治”是中医理论结合实际治病原则的精髓 ,久为人们所称道。而中药品种经验鉴别的精髓 ,笔者认为应是“辨状论质”。1 “辨状论质”的内涵与特点传统的经验鉴别法是中药业长期以来对中药真伪优劣鉴别实践经验的概括。经验鉴别主要根据药材的外观形、色、气、味直接利用看、摸、闻、尝等方法 ,必要时加用水试与火试法来达到鉴别的目的。任何动、植物药种类都有特定的外观性状及某些特性。所以所谓“辨状论质”是根据药材外观性状所表现出来的特点 ,来判断药材的真伪优劣。药材的外表性状与药材的内在质量是有一定联系的。如三七 ,真…  相似文献   

7.
通过苦杏仁走油前后的质量比较,探讨苦杏仁走油变质现象的感官判别及其物质内涵。该研究对苦杏仁样品走油前后的脂肪油含量、酸值、过氧化值进行了测定,并采用HPLC,GC-MS分别检测了苦杏仁苷、苦杏仁脂肪酸等。利用电子感官仪器(色度仪、电子鼻)量化并对比苦杏仁样品走油前后的颜色、气味;同时与上述结果作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苦杏仁走油后颜色由黄白变棕黄,出现酸味;苦杏仁苷含量下降,酸值、过氧化值显著增高,脂肪酸成分发生变化;药材的外表特征与内在质量的变化具有显著相关性。"感官分析-质量鉴别系统"能为预测中药化学成分的含量、初步判断中药优劣及质量实时监测提供一定科学依据;为中药贮藏的"事先预测、事中干预、事后鉴别"提供新的思路与参考。  相似文献   

8.
"辨状论质"是一种具有中医药特色的质量评价体系,也是市场上"看货评级,分档议价"的依据。黄芪作为著名的常用中药,该文对黄芪辨状论质观的发展与形成进行了本草学考察。黄芪道地药产区相继经历了较大的变迁,唐代以前主要产于甘肃及川甘毗邻区域,唐宋时期转移至山西。黄芪系统辨状论质观,包括了形"直如箭杆",质地"柔软如绵",断面"金井玉栏",味甘具豆腥气等主要特征,从宋明时期开始形成并一直沿用至今。黄芪系统的辨状论质观的发展经历了由"真伪"向"优劣"的过程,与时俱进,博采众长,积极吸纳传统经验鉴别;由博返约,言简意赅,高度凝练与归纳。中药材辨状论质与商品规格等级具有同根同源的特点,黄芪的辨状论质观对当前商品规格等级修订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中药材“辨状论质”解读及商品规格标准研究思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秦雪梅  孔增科  张丽增  邢婕  贾金萍 《中草药》2012,43(11):2093-2098
通过解读药材“辨状论质”的含义并对其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分析中药材商品规格标准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药材“辨状论质”科学内涵的研究思路,对药材商品规格标准研究提出建议.目的是通过药材“辨状论质”研究规范商品规格标准,实现优质优价,保护优质中药材资源.  相似文献   

10.
"辨状论质"是历代医药学家长期用药经验的智慧结晶,是一种具有中医药特色的质量评价体系。因具有语言简练、通俗易懂、操作简便等特点,在中药的质量评价中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现代电子感官仪器技术可实现中药性状的客观化表达,一些学者将其表达结果与中药中主要化学成分的含量进行关联分析,证明了"辨状论质"具有一定的科学依据。但目前"辨状论质"的科学内涵尚未被阐释清楚,中药的哪些"状"可真正反映其"质"还缺乏系统的研究。故笔者从"辨状论质"的思想来源与历史沿革、"状-质"相关性分析的现代研究及其应用价值3个方面进行综述,明确了"辨状论质"的思想来源于法象思维,梳理了其形成过程中所经历的萌芽、发展、鼎盛、成熟4个阶段;对"辨状论质"的现代研究进展进行了归纳总结;并阐明了该理论在评价药材品质、指导商品规格等级划分和药材采收加工等方面的作用。建议后续应加大对"辨状论质"的研究力度,充分利用电子感官仪器、液质联用、生物药效评价等技术,加强中药性状特征的客观化描述,重视中药整体性状与药效的关联性分析,建立中药材"性状-有效成分-药效"相关联的研究新模式,以期为阐明"辨状论质"的科学内涵提供参考,使之更好地服务于中药品质评价。  相似文献   

11.
中药炮制是中国医药遗产的组成部分,是中药前处理工艺中的重要环节,炮制过程中“火候”对中药的品质和药效有直接影响。但药材炮制过程中存在火候判断模糊,全凭人工经验把控火候终点;炮制机制不明确;炮制品质量不稳定;炮制标准不统一等系列问题。中药炮制的火候控制程度体现在中药的外观性状和内在质量,而“辨状论质”理论是对中药的“形、色、味、成分”的综合判断,与中药炮制过程火候的调控相联系,针对这些问题,该文提出解决思路,一是文献挖掘,对传统文献、药工经验采集整理,深刻揭示炮制火候意图和方法演变;二是遵循古法、探究原理、创新炮制工艺技术;三是建立相关标准作业程序(SOP),量化火力火候,为制定规范的中药炮制工艺标准提供理论基础;同时为提高炮制产品品质,增加中药临床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基于牡丹皮显微特征(簇晶)与药效的相关性,通过数据支持揭示“辨状论质”理论的科学性,为中药的质量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现代显微鉴别方法对牡丹皮中的簇晶进行定性定量测定;建立炎症小鼠模型,研究牡丹皮的抗炎活性;所得实验数据用SPSS统计软件处理,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牡丹皮簇晶的显微特征指数与牡丹皮抗炎药效有显著的相关性,呈中、正相关;产自山东青岛的牡丹皮药材中簇晶的显微特征指数明显高于其他来源药材,其抗炎活性也较其他来源的牡丹皮显著。结论:牡丹皮微观性状(簇晶)可作为评价牡丹皮药材品质优劣的标准。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唐古特大黄外观性状与内在成分含量之间的关联性,为唐古特大黄的“辨状论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质构仪、分光测色仪和电子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唐古特大黄根和根状茎的4项外观性状指标,以及15个药效成分指标,并将外观性状指标与药效成分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外观性状与药效成分含量相关性趋势在根和根状茎中基本一致。整体来看,根和根状茎的粗度和硬度越大、颜色偏橙色且暗[明度值(L*)小,红色值(a*)、黄色值(b*)大]、苦味越小,药材中的没食子酸、番泻苷A、番泻苷B、大黄酸、大黄素及总蒽醌含量越高。不同的是,大黄酚、大黄素甲醚均在颜色偏橙色(a*、b*大)的根中含量较高,大黄酚在颜色偏黄色(a*小、b*大)的根状茎中含量较高,大黄素甲醚在颜色偏褐色(a*、b*小)的根状茎中有较高含量。结论:唐古特大黄外观性状指标(粗度、硬度、颜色、苦味大小)可作为“辨状论质”判断大黄质量的依据,且传统认为的根茎粗大、质坚实、颜色棕红或黄色为佳可以在根和根状茎的内在质量中得到体现,但传统认为的“味苦为佳”未在本研究中得到证实。  相似文献   

14.
傅颖  刘波  杨勇  叶愈青 《光明中医》2023,(10):1819-1822
“辨状论质”是中药传统经验鉴别的精髓,传统上中药“状”的描述多依赖主观感受和经验判断,个体差异较大。现代仿生技术模拟人体感官,数字化表达药材颜色、气味、口感等特征,使得辨“状”更加客观,论“质”更加精准。本文分析中药“辨状论质”理论的形成过程,阐述现代仿生技术在中药“辨状论质”中的研究进展,及其在中药真伪鉴别、质量分等、炮制规范、仓储养护等方面的应用价值。以期丰富中药“辨状论质”的科学内涵,促进中药质量评价体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湖北贝母的本草考证及其品质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湖北贝母FritillariahupehensisHsiaoetK .C .Hsian ,主产于湖北省恩施自治州及重庆市奉节县等地 ,栽培和使用历史悠久 ,为湖北及四川、重庆市的地方常用药材。湖北贝母味苦、凉 ,具有清热润肺、化痰止咳的功效 ,用于治疗热痰咳嗽、阴虚肺燥、痰核瘰疬、痈疽肿毒等证[1] 。四川省和湖北省分别于 1980年和 1985年以湖北贝母载入《四川省中草药标准》和《湖北省药品标准》 ,1991年载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湖北贝母形状大小差异较大 ,小粒者 ,其形状及大小与川贝母极相似 ,俗称尖贝母 ;大粒…  相似文献   

16.
李泽鹏  韩露 《河南中医》2012,32(5):570-571
中医体质学分型标准不一,中华中医药学会将中医体质分为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淡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和特禀质九类.中医体质学说对临床诊断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可出现使医生的辨证论治产生倾向性错误,增加诊疗难度等影响,故临床辨患者的体质只能作为中医诊治疾病的辅助手段或参考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考证南阳菊花的本草源流,溯源其盛衰史,再通过现代分析方法对现今南阳菊花进行品质评价,阐明南阳地产菊花之优势。方法:通过考证《中华医典》及相关古文献对南阳菊花的记载,阐明南阳古代菊花的源流、应用,自古文献中揭示南阳菊花与其他菊花品种的亲缘关系;再通过高效液相色谱一测多评法,对14批菊花中的包含2015年版《中国药典》指标在内的8种化学成分进行含量测定,依据结果进行综合加权评分分析;另建立14批菊花的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并对其进行相似度、聚类分析,以期综合评价现今南阳菊花质量,并从化学成分层面阐明南阳菊花与其他产地菊花的亲缘关系。结果:本草考证显示南阳菊花自汉朝以后流传各地,后世众多药用菊花均受南阳菊花之影响;指纹图谱的相似度、聚类分析也进一步证实南阳菊花与多种菊花在化学层面上存在亲缘关系; 2015年版《中国药典》指标检测及综合评分分析结果则显示南阳菊花品质较好,非常适宜药用。结论:南阳从古至今皆为菊花优质产区,南阳菊花非常适宜药用,值得大力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基于辨状论质法结合熵权法,分析辛夷外观性状与内在质量的相关性,为辛夷的等级划分提供依 据。方法测定21 批辛夷药材挥发油含量、木兰脂素含量、花蕾长度、直径、单个去梗质量、枝梗质量占 比、脆碎度,并分析辛夷内在成分指标与外观性状指标的相关性;同时采用熵权法对内在成分指标进行综合评 分,分析综合评分与外观性状的相关性。结果挥发油含量与花蕾长度、单个去梗质量、直径呈非常显著正相 关(P<0.01),木兰脂素含量与外观指标无显著相关性(P>0.05),综合评分与花蕾长度、单个去梗质量、直径 呈非常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该研究证实了传统等级依据花蕾长度划分理念的科学性,同时发现挥发 油含量及内在成分综合评分指标与单个去梗质量、直径呈非常显著正相关,即个大、饱满、质重者优,丰富了 辛夷规格等级的划分依据。  相似文献   

19.
远志药材商品规格等级与品质的关联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材的品质是保障其疗效和安全性的前提,现行的商品规格是对已有"辨状论质"传统经验的归纳与总结,但随着中药材野生品种的不断引种驯化及大范围人工种植,部分药材的栽培品在性状及品质上已发生了明显改变,造成这些药材在市场流通规格划分及品质鉴别等认识上产生了分歧。以远志Polygalae Radix为例,从其市场流通规格划分现状入手,结合现代品质评价研究,通过查阅文献资料,探讨品系/基原、产地/气候区划、生长年限/采收期及药用部位等对远志药材质量的影响,以期揭示远志药材性状与药材自身品质的相关性,为后续远志药材商品规格行业标准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同时明确今后远志药材品质评价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20.
“辨质论治”与儿科临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中医、中西医结合辨病辨证论治中,对体质因素越来越重视。相同的病,相同的证给予相同的法,相同的方药治疗,未必得到相同的结果。原因何在?源于不同的体质,故应“辨质论治”。它在临床的诊断、治疗及预防中与中医辨证论治相得益彰,更显重要。尤其在儿科学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