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CT引导和非引导下半月神经节毁损术治疗三叉神经痛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比较CT引导与非CT引导下经皮穿刺,用阿霉素毁损三叉神经半月节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89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男35例,女54例,年龄39~81岁,平均60.4岁,病程1~16年不等,分为两组。治疗前CT冠状及轴位扫描卵圆孔,除外继发性三叉神经痛。第一组(44例)不用CT引导穿刺半月神经节,第二组(45例)用CT引导穿刺的方向并确认针尖的位置,经造影确保穿刺针准确位于半月神经节内,两组均向半月神经节注射阿霉素。结果:治疗后12个月,两组分别有26例和36例完全无痛,分别有17例和6例未缓解。第一组的并发症数量及程度明显超过第二组。结论:与传统的盲目穿刺方法相比,CT引导下经皮穿刺半月神经节毁楣术对三叉神终痛的疗效更好.并发症更少。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CT引导下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方法及临床应用。方法:46例患者均根据典型的病史、体征作出三叉神经痛诊断。在CT引导下应用Hartel前入路法经皮穿刺卵圆孔,进行温控射频热凝毁损。结果:术后疼痛完全消失38例,减轻6例,无缓解2例,总有效率95.7%(44/46),治疗后6个月,4例复发,复发率8.7%(4/46)。并发症少而轻微,无严重并发症。结论:CT引导下经皮穿刺卵圆孔热凝治疗三叉神经痛疗效可靠,并且提高了穿刺的成功率及精确性,是一种微创、可重复操作的技术,可供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CT导引下微波刀治疗肝癌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20年5月接收的肝癌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接受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的43例患者作为栓塞组,接受CT导引下微波刀治疗的43例患者作为CT组,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治疗前后血清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糖类抗原199)水平。结果:CT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4.42%(32/43),较栓塞组51.16%(22/43)高(P<0.05);治疗1个月后,CT组血清甲胎蛋白、糖类抗原199水平低于栓塞组(P<0.05);CT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6.28%(7/43),与栓塞组25.58%(11/43)相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CT导引下微波刀治疗肝癌,可提高临床疗效,抑制肿瘤标志物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报道CT引导下半月神经节脉冲射频治疗20例重度原发三叉神经痛患者的疗效。方法:脉冲射频治疗20例三叉神经痛患者,记录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年内疼痛数字评分、辅助药物治疗、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术后7例(35%)患者获得比较满意的疗效;13例(65%)患者疗效差、改行射频热凝术治疗后疼痛缓解但均出现面部麻木感和咀嚼肌力弱。脉冲射频治疗后患者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论:CT引导下半月神经节脉冲射频治疗重度原发三叉神经痛虽然穿刺更准确、无不良反应发生、但是有效率较低,有待开展深入的实验与临床研究改进脉冲射频技术以提高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CT引导下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加阿霉素毁损治疗三叉神经痛的远近期疗效。方法对68例三叉神经痛患者CT引导下行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加阿霉素毁损治疗。观察并记录术前后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进行疗效评估,并随访2年,观察复发率。结果治疗后各时段VAS评分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后各时段与术后1 d疼痛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0 d后各时段与术后7 d疼痛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疗效各时段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引导下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加阿霉素毁损治疗三叉神经痛,可以提高疗效,降低复发率,减少并发症,是一种治疗三叉神经痛的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CT引导下颈外侧入路射频热凝毁损对于顽固性舌咽神经痛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方法:32例顽固性舌咽神经痛患者,在CT引导下行颈外侧入路经皮穿刺,行射频热凝舌咽神经毁损治疗。观察术前、术后1周及出院后随访时的疼痛情况、情绪评分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26例患者术后疼痛消失,4例患者术后疼痛减轻。其余2例合并三叉神经痛患者术后行半月神经节射频毁损术,术后疼痛消失。随访期间28例疼痛消失无复发,2例在出院1个月内疼痛消失,1例仍部分缓解,1例喉癌继发性舌咽神经痛在术后2个月复发。所有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AS)疼痛与情绪评分明显降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CT引导下颈外侧入路舌咽神经射频热凝毁损术具有安全疗效可靠和定位准确的特点,可有效降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在CT的定位引导下经皮穿刺三叉神经半月节,用药物毁损性阻滞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效果。方法:纳入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疼痛诊疗中心1994-03/2001—12采用CT引导下经皮穿刺三叉神经半月节毁损治疗的76例三叉神经痛患者。治疗前CT冠状及轴位扫描卵圆孔,除外继发性三叉神经痛。在穿刺卵圆孔过程中CT引导穿刺的方向并确认针尖的位置,经造影确保穿刺针准确位于神经节内,然后向三叉神经半月节注射神经阻滞破坏药阿霉素。在治疗后当日、治疗后第7天、第6个月和第12个月记录目测类比疼痛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和并发症。①目测类比疼痛评分:0分为无痛,10分为剧痛,1~3分为轻度疼痛,4-6分为中度疼痛,7~10分为重度疼痛。②疼痛缓解度:采用0-4数字疼痛缓解分级标准,0度:未缓解(疼痛未减轻);1度:轻度缓解(疼痛减轻约1/4);2度:中度缓解(疼痛减轻约1/2):3度:明显缓解(疼痛减轻约3/4以上);4度:完全缓解(疼痛消失)。③生活质量评分:就疼痛对食欲、睡眠、日常生活、精神状态、情绪、与人交往、生活兴趣等的干扰进行自我评价,以0~10分表示,0分为无干扰,10分为最严重干扰。结果:按实际处理分析,76例CT引导下经皮穿刺卵圆孔毁损疗法治疗三叉神经痛,除1例解剖变异未穿刺成功,其余病例均顺利完成穿刺和治疗。①治疗前后目测类比疼痛评分:治疗后低于治疗前[治疗前(8.7&;#177;2.7)分,治疗后第7天(1.6&;#177;2.1)分,治疗后6个月(2.1&;#177;0.9)分,治疗后12个月(2.3&;#177;0.7)分,P〈0.01]。②治疗后疼痛缓解情况:治疗后1周内疼痛完全缓解61例,不同程度减轻11例,无变化4例,其中2例改为神经外科手术治疗。治疗后12个月,完全缓解58例,11例未缓解。③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食欲、睡眠、日常生活、与人交往、生活兴趣治疗后第7天、6个月、12个月均低于治疗前[治疗前:(5.7&;#177;2.8),(4.0&;#177;2.0),(6.1&;#177;2.4),(6.1&;#177;2.4),(6.9&;#177;2.3)分;治疗后第7天:(2.5&;#177;1.5),(2.8&;#177;1.2),(3.5&;#177;2.3),(2.6&;#177;1.6),(4.8&;#177;2.3)分;治疗后6个月:(2.9&;#177;1.3),(2.0&;#177;0.7),(2.5&;#177;1.2),(3.1&;#177;1.5),(2.4&;#177;1.1)分;治疗后12个月:(2.2&;#177;1.1),(1.8&;#177;1.1),(2.3&;#177;1.6),(2.1&;#177;0.9),(1.8&;#177;1.0)分,P〈0.05或0.01]。结论:CT引导下经皮半月神经节毁损术对三叉神经痛效果明显。在CT引导下穿刺半月神经节,可使定位更准确,获得更好疗效。由于在局麻下操作,患者痛苦小,也可避免严重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CT引导下半月神经节射频毁损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作者采用CT引导下卵圆孔穿刺半月神经节射频毁损术治疗三叉神经痛61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长时程高电压背根神经节射频脉冲(PRF)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的疗效。方法 100例胸部急性或亚急性期(≤3个月)带状疱疹,分为普通PRF组(A组)和长时程高电压PRF组(C组),每组各50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T0)、治疗后1周(T1)、1个月(T2)、3个月(T3)的疼痛(NRS)评分、睡眠干扰评分(SIS);以及3个月(T3)时患者对病情变化的总体印象评分(PGIC)和治疗后的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治疗后各时间点NRS、SIS评分均减低,且C组更明显(P<0.05);C组PGIC评分优于A组(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 长时程高电压背根神经节射频脉冲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能更有效降低疼痛评分,改善睡眠质量,效果优于普通射频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三叉神经痛分为原发性(真性或特发性)和继发性(症状性)两种[1],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治疗三叉神经痛,是目前国际上有效、安全的方法之一[2].我院2004年1月-2005年1月共开展了此类手术63例.在CT定位引导下行半月神经节穿刺,准确率高,并发症少.术中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毁损,给予无插管异丙酚静脉全麻,患者痛苦小,创伤小,术后愈合快,疗效好.现将手术配合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穿刺臭氧髓核消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51例经CT或MRI检查证实为腰间盘突出症的患者,在CT引导下在突出间盘内及神经根周围注射臭氧。结果:51例患者治疗后随访3-6个月,总有效率达85.71%,显效14例(27.45%),有效29例(56.8%),差9例(17.6%),无任何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严格掌握适应证的情况下,CT引导下经皮穿刺臭氧髓核消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简捷、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用超选择性肝动脉栓塞术(TAE)治疗多囊肝(PLD)的长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23例有严重症状的PLD患者进行超选择性肝动脉栓塞术。患者女19例,男4例,年龄36.0~68.0岁,平均(49.3±3.4)岁。所有患者在TAE前后行上腹部CT平扫+增强扫描:TAE后第3个月、第6个月及此后每间隔半年复查CT。结果23例患者共行27次介入治疗,手术技术成功率为100%,中位随访时间为19个月(3-58个月),2例无效,可供评价疗效者21例,有效率为91.2%。术前患者平均腹围为(105.7±8.1)cm,术后患者平均腹围为(95.2±6.7)cm,术前术后平均腹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1)。平均腹围开始缩小时间(8.0±3.5)个月,症状改善时间(7.1±2.2)个月;栓塞后综合征多在栓塞术后7d内缓解,在术后第6天及长期复查肝功能均在正常水平。结论TAE治疗多囊肝,长期疗效可靠,安全性高,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星状神经节置管连续阻滞对神经血管性头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20年7月至2022年6月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0例神经血管性头痛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超声引导下星状神经节置管连续阻滞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疼痛情况、炎症反应、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5.00%)较对照组(75.00%)更高(P<0.05);治疗后,研究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医学结局研究用疼痛量表(MOSPM)评分及疼痛频率较对照组更低(P<0.05);治疗后,研究组血清白细胞介素(IL)-4、IL-6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较对照组更低(P<0.05);治疗后,研究组生活质量调查简表(SF-36)评分较对照组更高(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均为5.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神经血管性头痛患者采用超声引导下星状神经节置管连续阻滞治疗可有效改善其疼痛情况,减轻炎症反应,提高生活质量,疗效确切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CT引导下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近距离治疗肺癌的短期疗效、不良反应和临床价值。方法 2012年10月至2013年7月,对32例病理组织学证实的肺癌(29例原发性肺癌,3例肺转移癌)行CT引导下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近距离治疗。既往行放疗者肿瘤匹配周边剂量为90~110 Gy,未行放疗者为110~140 Gy。术前利用治疗计划系统(TPS)制定三维治疗计划,确定粒子数目、空间分布和粒子针数目。局部麻醉下手术,术后行质量验证,剂量不足需补种粒子或加用外照射,记录术中并发症。术后1、3、6个月定期复查CT,后每3~6个月随访并复查CT,每次复查观察并记录疗效、毒副作用及并发症,随访6~12个月。结果全部患者125I粒子均植入成功,无死亡。1、3、6、12个月总有效率分别为50.00%(16/32)、81.25%(26/32)、87.50%(28/32)和90.62%(29/32)。32例随访6~12个月,1年生存率为100%(32/32)。治疗过程中共出现并发症7例(21.88%),其中气胸3例(9.38%),咯血3例(9.38%),1例出现发热(3.12%),无治疗相关死亡。结论 CT引导下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原发或转移性肺癌安全,疗效肯定,创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神经外科锁孔术式对颅内肿瘤患者术中出血量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9年1月郸城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02例颅内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51例)和观察组(51例)。对照组选择幕上开颅术治疗,观察组使用神经外科锁孔术式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手术情况及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8%,高于对照组的80.39%(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70.12±39.95) ml较对照组(96.88±46.70) ml少,手术时间(143.65±31.17) min较对照组的(163.42±32.59) min短(P<0.05);观察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1.96%低于对照组13.73%(P<0.05)。结论:对颅内肿瘤患者给予神经外科锁孔手术治疗,能够提升临床疗效,缩短手术时间,降低出血量,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CT引导下半月神经节脉冲射频联合连续射频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效果。方法:90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CRF组,单纯采用75℃连续射频进行治疗,N=45)和联合射频组(采用42℃脉冲射频和75℃连续射频进行治疗,CRF+PRF组,N=45),比较治疗前、治疗后1d、3d、7d、3个月、6个月、1年、2年的视觉模拟评分(VAS)、疼痛缓解率,以及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6个月、1年、2年的生存质量评分(QOL)、麻木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随访2年两种方法治疗的有效率均达100%(P>0.05);治疗后7d联合射频组的VAS显著低于CRF组(P<0.05),但治疗后2年联合射频组的VA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治疗后2年联合射频组的麻木发生率和麻木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半月神经节脉冲射频联合连续射频可有效缓解三叉神经痛,尽管短期疗效超过了连续射频,但长期疗效低于连续射频,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连续射频。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宫腔镜下电切术联合甲氨蝶呤注射治疗剖宫产瘢痕妊娠的疗效。 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 2018 年 1 月 ~2019 年 1 月收治的剖宫产瘢痕妊娠患者 60 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30 例。对照组采用清宫术联合甲氨蝶呤治疗,观察组采用 宫腔镜下电切术联合甲氨蝶呤注射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临床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 96.67% ( 29/30 ),高于对照组的 63.33% ( 19/3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复 常时间、月经来潮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 <0.05 )。 结论:剖宫产瘢痕妊娠患者采用宫腔镜下电切术联合甲氨蝶呤注射治疗疗效显著,术中出血量较少,利于术后恢复,且 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安珂真空辅助微创旋切术治疗乳腺良性肿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乳腺良性肿瘤患者73例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7例。对照组应用传统乳晕弧形开放乳腺肿块切除手术治疗,观察组超声引导下行安珂(EnCor)真空辅助旋切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情况,术后疼痛和并发症发生情况,乳房美观评分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度、愈合时间、愈后瘢痕长度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术后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复查,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乳房对称性、凹陷程度、质地与弹性、皮肤颜色、瘢痕、乳头横向偏移距离、乳头纵向偏移距离、乳房顺应性差值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满意度97.2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08%(P<0.05)。结论:EnCor真空辅助微创旋切术治疗乳腺良性肿瘤,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等优势,且患者术后疼痛程度较低,并发症少,同时可保持患者术后乳房美观,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初步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辅助下,经皮微球囊压迫半月神经节治疗难治性三叉神经痛病人的疗效。方法:22例保守治疗无效的三叉神经痛病人接受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辅助下,经皮微球囊压迫半月神经节治疗的手术相关指标、疗效及术后并发症。结果:22例病人顺利完成经皮微球囊压迫术治疗,手术时间29.3±15.3 min,术毕至出院时间3.43±1.36 h。病人治疗后即刻疼痛缓解率100%,随访6个月仍维持100%。病人治疗后当日、1月、3月和6月疼痛数字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P <0.01)、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P <0.01)。术后19例(86.4%)病人出现患侧面部麻木、其中16例(72.7%)病人出现患侧咀嚼乏力,5例(22.7%)出现患侧口角疱疹。结论: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辅助下经皮微球囊压迫半月神经节治疗难治性三叉神经痛近期疗效理想、安全、病人满意度高,远期及大宗病例的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和总结高血压性丘脑出血在CT引导下使用微创穿刺术的治疗方法,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04-08-2012-08期间使用的微创穿刺血肿抽吸术治疗高血压性丘脑出血8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和CT影像学检查资料,分析其临床治疗过程,进一步总结出微创穿刺技术在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中的治疗经验。结果:本组病例中,患者以偏瘫(76例)、意识障碍(64例)、偏身感觉障碍(55例)、语言障碍(47例)、发热(42例)为主要症状。根据CT影像学表现分型:Ⅰa型12例,Ⅰb型例20例,Ⅱa型17例,Ⅱb型25例,Ⅲ型8例。结合CT计算出血量10ml≤V〈30ml45例,V≥30ml37例。全部病例均在CT引导下行微创穿刺血肿抽吸术,其中死亡10例(12.2%),存活者术后三月内复查随访,经ADL(ActivityofDailyLiving)日常生活活动分级:Ⅰ级(恢复社会活动)12例(14.6%)、Ⅱ级(恢复家庭活动)21例(25.6%)、Ⅲ级(生活需照顾,辅助行走)30例(36.6%)、Ⅳ级(长期卧床)9例(11.0%)。结论:CT引导微创穿刺血肿抽吸术治疗高血压性丘脑出血微创、快速,临床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