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从喉癌肿瘤标志物、喉癌分子切缘以及临床因素三个方面分析喉癌复发的相关因素.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喉癌复发组与未复发组原发灶、喉癌外科切缘的CyclinD1、p27、p53以及eIF4E表达状况,通过回顾性分析103例喉癌的临床资料,探讨喉癌复发的临床因素;并综合三方面因素对喉癌复发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喉癌术后复发组与未复发组原发灶的CyclinD1、p27、p53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eIF4E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切缘的CyclinD1、p27、p53、eIF4E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喉癌复发组eIF4E切缘阳性表达率高于CyclinD1、p27和p53.喉癌术后复发与原发肿瘤部位、T分期、淋巴结转移、喉癌病理分化程度以及首次手术方式有关;与年龄、性别、是否术后放疗无关.Logi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喉癌术后复发与肿瘤T分期、淋巴结转移、喉癌病理分化程度以及首次手术方式有关.综合肿瘤标志物、喉癌分子切缘以及临床因素三个方面的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喉癌术后复发与喉癌T分期、颈部淋巴结转移、病理分化程度以及分子切缘阳性有关.结论:影响喉癌术后复发的因素复杂多样;喉癌T分期高、有颈部淋巴结转移、病理分化程度差以及分子切缘阳性者术后容易复发;喉癌分子切缘阳性是更为敏感的喉癌复发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喉癌患者血小板表面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纤维蛋白原受体(PAC-1)、血小板P-选择素(CD62P)阳性表达率以及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复发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间在我院耳鼻喉科手术治疗的116例喉癌患者,随访≥2年,并选取同期在我院体检的健康人群60例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法检测外周血PAC-1和CD62P阳性率,并分析与临床病理特征、复发的关系。结果喉癌患者PAC-1和CD62P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7.82±1.76)%和(22.87±3.13)%,明显高于健康人群(P<0.05);而且在喉癌患者PAC-1表达和CD62P表达呈正相关性(r=0.238,P<0.05)。T3-T4分期或N2-N3分期患者PAC-1和CD62P阳性表达率高于T1-T2分期或N0-N1分期患者(P<0.05)。另外远处转移组PAC-1和CD62P阳性表达率高于未发生转移组(P<0.05);随访期间有24例患者复发,复发率为20.69%。复发喉癌患者PAC-1、CD62P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7.02±0.85)%和(21.84±1.17)%,明显高于未复发的喉癌患者(P<0.05)。经Logistics回归分析,PAC-1和CD62P是喉癌患者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PAC-1和CD62P阳性表达率与喉癌患者T分期、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密切相关,同时可作为喉癌局部复发、区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喉癌组织中核表皮生长因子受体(nuclear EGFR)、Aurora-A激酶的表达及其在评价喉癌生物学行为和预后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0例喉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及随访结果,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组织中核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Aurora-A激酶的表达。结果 50例喉癌患者的组织中,核EGFR、Aurora-A激酶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0%(25/50)、58%(29/50),均高于癌旁组织(P<0.05);核EGFR的表达与喉癌的原发灶分期、区域淋巴结转移、复发有关(P均<0.05);Aurora-A的表达与原发灶分期、区域淋巴结转移有关(P值均<0.05);核EGFR与Aurora-A表达的相关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446,P<0.05);Kaplan Meier生存分析显示患者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84.0%和67.8%,Log-rank检验显示原发灶分期、区域淋巴结转移、核EGFR、Aurora-A的表达和患者预后有关(P<0.05)。Cox比例分析模型分析显示原发灶分期、区域淋巴结转移、核EGFR表达为影响喉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在喉癌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存在核EGFR、Aurora-A激酶的异常表达,并与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和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4.
喉癌术后复发相关因素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喉癌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和总结喉癌手术治疗失败的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科 1958~ 1999年喉癌手术病例 574例的临床资料。患者随访 3年以上 ,确诊复发 56例。对复发的相关因素包括年龄 ,性别 ,病史 ,住院时间 ,吸烟 ,病理分级 ,并发症 ,肿瘤分期 ,术式 ,输血 ,放射治疗 ,淋巴结转移等进行分析。结果 经统计学分析显示肿瘤T分期 (P =0 0 0 0 2 ) ,治疗方式 (P =0 0 0 17) ,输血 (P =0 0 0 0 1) ,放射治疗 (P =0 0 0 0 1) ,颈淋巴结转移 (P =0 0 2 2 8)与喉癌术后复发有显著意义。结论 肿瘤分期、术式、输血、放射治疗和淋巴结转移是引起喉癌术后复发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声门型喉癌术后复发与转移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声门型喉癌术后局部复发与颈淋巴结转移的特点及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 76例T1~T3 期声门型喉癌的临床资料 ,对其中 5 6例T2 ~T3 期声门型喉癌通过逐步回归的方法比较肿瘤的侵犯部位与术后淋巴结转移方向、局部复发、肿瘤分期和颈淋巴结清扫的关系。通过 χ2 检验分析 76例T1~T3 期声门型喉癌肿瘤是否侵犯前连合与局部复发的关系。结果 :随访 3年 ,1年和 3年生存率分别为 97.4%和 92 .1%。术后有 11例发生局部复发和 (或 )颈淋巴结转移。肿瘤侵犯前连合 35例 ,6例 (17.1%)局部复发 ,余 41例未累及前连合者 ,无一例局部复发。肿瘤向声门下扩展超过 5mm者 12例 ,有 3例发生气管旁淋巴结转移 ,1例颈下深淋巴结转移 ;肿瘤向声门上侵及喉室顶或假声带者 8例 ,术后 1例发生颈上深淋巴结转移 ,1例颈中深淋巴结转移 ;余36例术后只有 1例发生颈中深淋巴结转移。经逐步回归分析 ,发现肿瘤的侵犯部位与术后颈淋巴结有无转移及淋巴结的转移部位和肿瘤的分期有关 (P <0 .0 5 )。结论 :声门型喉癌若肿瘤向声门下侵犯 ,易发生气管旁和颈下深淋巴结转移 ;肿瘤若侵及前连合可增加局部复发的可能 (P >0 .0 5 )。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影响外科治疗声门型喉癌患者的预后及其影响因素。方法2008年6月—2013年4月首诊并行手术治疗的声门型喉癌患者226例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性别、年龄、T分期、N分期、手术方式、术后放疗、病理分级可能与喉癌预后相关的指标;单因素分析采用Log rank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5年生存率采用Kaplan-Meier 法计算。结果①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T分期、N分期、病理分级、术后放疗、术后局部复发、术后颈部淋巴结复发与声门型喉癌预后相关(P<0.05);②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T分期、N分期、术后咽喉部/造瘘口复发、术后颈淋巴结复发是影响声门型喉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③声门型喉癌患者5年总体生存率75.2%。结论合理的颈部淋巴结清扫和术后放疗可以提高局部晚期声门型喉癌的疗效;III、IV期患者术后局部/颈淋巴结复发风险高,需要密切随访,积极的挽救性手术仍是患者复发后主要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声门型喉癌喉前淋巴结转移的规律,为改进喉癌规范手术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5年12月手术方式治疗的73例声门型喉癌患者的病例资料,比较早期喉癌和中晚期喉癌之间、喉前淋巴结阳性组和阴性组之间的肿瘤分期、病理分型、术后颈部淋巴结转移、术后局部复发和生存时间的差异。结果73例声门型喉癌患者中喉前淋巴结阳性率4例,阳性率5.47%(4/73)。中晚期喉癌(Ⅲ期、Ⅳ期)比早期喉癌(Ⅰ、Ⅱ期)更容易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和喉前淋巴结转移,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喉前淋巴结转移、颈部淋巴结转移均与病理分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晚期喉癌较早期喉癌更容易发生术后淋巴结转移;喉前淋巴结阳性比阴性更容易发生术后淋巴结转移;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晚期喉癌较早期喉癌更容易发生术后局部复发;喉前淋巴结阳性比阴性更容易发生术后局部复发;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喉前淋巴结阳性比阴性组生存时间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喉前淋巴结转移在中晚期喉癌中发生率较高,应常规予以清扫。发生喉前淋巴转移的患者术后颈部淋巴结转移和术后局部复发几率均增加,预后较差,提示需要术后进一步治疗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8.
喉癌术后复发相关因素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喉癌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和总结喉癌手术治疗失败的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科1958—1999年喉癌手术病例574例的临床资料。患者随访3年以上,确诊复发56例。对复发的相关因素包括年龄,性别,病史,住院时间,吸烟,病理分级,并发症,肿瘤分期,术式,输血,放射治疗,淋巴结转移等进行分析。结果 经统计学分析显示肿瘤T分期(P=0.0002),治疗方式(P=0.0017),输血(P=0.0001),放射治疗(P=0.0001),颈淋巴结转移(P=0.0228)与喉癌术后复发有显著意义。结论 肿瘤分期、术式、输血、放射治疗和淋巴结转移是引起喉癌术后复发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声门上型喉癌及下咽癌原发灶与淋巴结转移癌细胞CD44和nm23-H1蛋白表达情况,进一步了解其转移特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流式细胞检测方法观察了22例无淋巴转移的非转移组和41例病理证实有淋巴转移的声门上型喉癌、下咽癌患者的原发灶与淋巴转移灶中的CD44和nm23-H1表达情况。结果喉癌淋巴转移组CD44蛋白表达高于非转移组,nm23-H1,蛋白表达低于非转移组(P值均<0.05)。CD44、nm23-H1蛋白表达与声门上型喉癌、下咽癌的临床分期有关,和病理分级无关。原发灶肿瘤与淋巴转移灶肿瘤CD44和nm23-H1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5.6%(31/41)、85.4%(35/41)和34.1%(14/41)、26.8%(11/4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原发灶肿瘤与淋巴转移灶肿瘤CD44和nm23-H1的平均荧光指数分别为(x-±s)1.27±0.18、1.33±0.16和1.11±0.19、1.08±0.1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声门上型喉癌及下咽癌原发灶与其转移淋巴结CD44、nm23-H1蛋白表达无明显差异,未能证明原发灶与其淋巴结转移灶肿瘤细胞转移潜能的差异,原发灶及其转移淋巴结的转移潜能比较还应从多靶点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喉癌组织中Survivin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表达与喉癌的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及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并探讨其二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72例喉癌组织及10例喉正常黏膜组织中Survivin和VEGF的表达进行测定。结果Survivin和VEGF在喉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均高于喉正常黏膜组织(P<0.05);Survivin和VEGF的表达与喉癌组织的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 5),但与患者的年龄无关(P>0.05);Survivin和VEGF在喉癌组织的表达呈正相关(rs=0.577,P<0.05)。结论喉癌组织中Sur-vivin和VEGF的表达和喉癌的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声门上型喉癌患者两期双侧颈淋巴结清扫术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总结双侧颈淋巴结清扫术在处理声门上型喉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癌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76例声门上型喉癌患者在切除原发灶同时 ,将术前诊断双侧颈淋巴结转移的 33例进行同期双侧颈清扫术 (同期清扫组 ) ;一侧颈部淋巴结转移的 43例行一侧颈清扫术 ,随诊中发现对侧转移再行 2期对侧颈清扫术 (分期清扫组 )。结果 :同期清扫组 3年生存率为 81.5 % (2 2 / 2 7) ,5年生存率 6 1.5 % (16 / 2 6 ) ;1例术后当天死于脑压增高。分期清扫组 3年生存率为 6 9.2 % (2 7/ 39) ,5年生存率 2 7.8% (10 / 36 ) ;1例术后当天呼吸道梗阻死亡。结论 :声门上型喉癌双侧颈转移淋巴结同期清扫术 ,比双侧分期清扫术期能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术中尽可能保留双侧颈内静脉 ,必要时行血管吻合重建颈内静脉 ,能减少术后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声门上型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乳腺癌转移抑制基因(BRMS1)的蛋白表达以及BRMS1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化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70例声门上型喉癌组织原发灶、60例癌旁正常喉黏膜组织和44例颈部淋巴结转移灶中BRMS1蛋白的表达情况;甲基化特异聚合酶链反应(MSP)法检测上述组织中的BRMS1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化情况,探讨BRMS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其基因表达的相关性;分析BRMS1蛋白表达及BRMS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情况与患者的临床分期、病理分级、颈部淋巴结转移等方面的相关分析。结果:Western blotting检测发现声门上型喉癌原发灶、癌旁正常喉黏膜组织和颈部淋巴结转移灶均有BRMS1蛋白表达,在癌组织及转移淋巴结中BRMS1蛋白表达下调(P<0.05)。MSP法检测发现BRMS1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在BRMS1蛋白低表达患者的原发灶中检测到34例BRMS1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44例BRMS1蛋白低表达的颈部淋巴结转移灶中检测到32例BRMS1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60例癌旁正常喉黏膜组织中均未检测到BRMS1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在声门上型喉癌中BRMS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其基因表达下调密切相关(rs=0.66,P<0.05)。结论:声门上型喉癌组织中BRMS1蛋白表达下调。BRMS1蛋白表达下调与声门上型喉癌的P-TNM分期、病理分化程度和颈部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BRMS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声门上型喉癌组织中BRMS1基因表达下调相关,也可能是声门上型喉癌组织中BRMS1基因表达下调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表皮型转谷氨酰胺酶(TGM3)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各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50例喉癌组织和50例相应癌旁组织中的TGM3的表达,并以20例非喉癌患者喉部正常黏膜组织作对照。结果:①喉癌组织中TGM3蛋白的表达量及阳性表达率均明显低于癌旁组织及正常喉黏膜组织(P<0.05),癌旁组织及正常喉黏膜组织的表达无差别(P>0.05)。②TGM3蛋白的表达与喉癌组织中的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分化程度有相关性(P<0.05);与临床分型、肿瘤大小、年龄和性别无相关性(P>0.05)。结论:TGM3蛋白的低表达可促进喉癌的发生和发展,其蛋白检测可作为判断喉癌分化、浸润、转移、分期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检测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IL-17的表达情况,评价IL-17的表达在喉鳞状细胞癌生物学行为和预后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71例喉鳞状细胞癌及21例癌旁组织中IL-17的表达。结果: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IL-17的表达率为54.9%(39/71),与癌旁组织(28.6%)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17的表达与喉癌的分期、肿瘤分化、区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及复发有关(均P<0.05);Log-rank检验显示患者预后与肿瘤原发灶部位、原发灶分期、区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IL-17的表达有关(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发现IL-17不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IL-17与喉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以及预后关系密切,是喉鳞状细胞癌患者的不良预后因素,可为喉鳞状细胞癌的抗肿瘤免疫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喉癌治疗后复发的临床因素以及诊断与治疗。方法 应用χ2检验以及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方法分析114例喉癌的临床复发因素并分析其中23例复发喉癌的临床资料。结果 χ2检验统计结果显示,喉癌术后复发与原发肿瘤部位、分化程度以及T分期有关,与首次手术方式无关;Loge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切缘阳性是喉癌复发的高危因素。23例复发性喉癌中,喉癌局部复发13例,颈淋巴结转移7例,局部复发并颈淋巴结转移3例。治疗采取放疗、部分喉切除、(扩大)全喉切除及(或)颈廓清术。局部复发组随访5年13例中8例生存,3例死亡,2例失访;颈淋巴结转移组7例中4例生存,2例死亡,1例失访;局部复发并颈淋巴结转移3例,1例存活,1例死亡,1例失访。结论 喉癌手术后复发与原发肿瘤部位、分化程度、T分期以及阳性切缘有关;喉癌术后定期随访有助于早期明确有无复发;对复发性喉癌的治疗仍以手术为主。  相似文献   

16.
CD105标记微血管密度与喉癌临床病理特征相关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喉鳞状细胞癌血管生成与各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CD105单克隆抗体进行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54例喉癌组织中微血管密度(intratumormicrovesseldensity,IMVD)。结果54例喉癌组织中IMVD为8.854.50,T3和T4级喉癌组织IMVD(10.734.33)明显高于T1和T2级(6.803.68),其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颈淋巴结转移组IMVD(12.873.39)明显高于非转移组(6.092.73),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术后复发者组IMVD值(11.934.55)高于无复发者组(8.324.32),差别有意义(P<0.05)。结论CD105标记IMVD与喉癌T分级、颈淋巴结转移和肿瘤复发密切相关,可能是喉癌患者的一个独立的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血清长链非编码RNA前列腺癌相关转录因子1(LncRNA PCAT1)、微小RNA-210(mi R-210)表达与早期声门上型喉癌术后复发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3年12月~2017年12月于本院就诊的早期声门上型喉癌患者120例为观察组,术后随访24个月,复发患者21例为复发组,未复发患者99例为非复发组,另选择同期于本院进行体检的健康者120例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法检测血清LncRNA PCAT1、mi R-210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早期声门上型喉癌患者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采用ROC曲线分析血清LncRNA PCAT1、mi R-210对早期声门上型喉癌患者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结果 观察组血清LncRNA PCAT1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mi R-210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复发组血清LncRNA PCAT1水平显著高于非复发组(P<0.05),血清mi R-210水平显著低于非复发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分期为T2期、血清LncRN...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喉癌患者围手术期细胞免疫的状况及手术相关因素对患者细胞免疫的影响;了解T淋巴细胞水平与喉癌临床特征、病程进展的关系.方法:应用SAP法检测喉癌术前2d及术后12d外周血CD3+、CD4+、CD8+细胞水平及CD4+/CD8+比率的改变,并联系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复发综合分析.结果:喉癌患者CD3+、CD4+、CD8+细胞水平及CD4+/CD8+比正常对照组明显下降;术后CD3+、CD4+、CD8+有进一步下降的倾向.晚期喉癌患者CD4+细胞水平、CD4+/CD8+比率明显下降(P<0.05).淋巴结转移者CD4+/CD8+亦下降,CD8+细胞水平却相对升高;复发患者的CD8+细胞水平相对提高.结论:喉癌患者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全麻、手术创伤及术后复合因素是喉癌术后免疫功能进一步低下的原因.CD4+、CD8+细胞水平及CD4+/CD8+比率是表明喉癌患者病期进展、淋巴结转移、复发的免疫学指标.围手术期需行免疫治疗.  相似文献   

19.
摘要:目的通过检测喉鳞状细胞癌(laryn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患者肿瘤组织中吲哚胺2,3 双加氧酶(indoleamine 2,3 dioxygenase,IDO)和桥接整合因子1(bridging integrator 1,BIN1)的表达,探讨其在喉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50例喉鳞状细胞癌肿瘤组织和23例正常喉黏膜组织中IDO和BIN1的表达,并分析两者表达的相关性及其与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IDO在50例喉癌中阳性表达率为60%,而在癌旁正常喉黏膜组织中IDO表达为17.39%,与癌旁正常喉黏膜组织比较,喉癌IDO阳性表达率明显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BIN1在50例喉癌中阳性表达率为50%,而在癌旁正常喉黏膜组织中BIN1蛋白阳性表达率为95.65%,与癌旁正常喉黏膜组织比较,BIN1阳性表达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且IDO在原发灶和转移灶中的表达显著增高,BIN1在原发灶和转移灶中的表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喉癌肿瘤组织中,IDO表达与有无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相关;BIN1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相关。结论喉癌患者肿瘤组织和颈部转移淋巴结中IDO表达水平明显提高,而BIN1表达水平显著降低,并且与患者临床特征紧密相关,这两者可能是影响喉癌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喉癌组织中凋亡相关基因Survivin蛋白表达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Survivin蛋白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患者术后生存期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 (SP法)染色技术对40例喉癌组织(喉癌组)和5例正常喉黏膜组织(对照组)石蜡标本进行Survivin蛋白表达的 检测,并采用图像分析对表达结果进行定量分析。结果:Survivin在喉癌组中的阳性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1);在有淋巴结转移的喉癌组织中Survivin蛋白的表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喉癌组织(P<0.05);不同性别、 年龄的患者喉癌组织中Survivin蛋白的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Survivin蛋白的表达与喉癌的 TNM分期有关(P<0.05),与患者生存期呈负相关关系(r=-0.646,P<0.01)。结论:喉癌组织Survivin蛋 白的表达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和预后有密切关系,它的高表达提示肿瘤患者预后不良;Survivin基因在喉癌 组织中表达上调,提示该基因在喉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