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对武汉市首起鹦鹉热家庭聚集性疫情开展流行病学调查,为鹦鹉热衣原体感染疫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收集流行病学资料,采集病例、可疑暴露人员、环境样本开展病原学检测。结果 同一家庭2例病例以发热、头疼、畏寒起病,首发病例先后在5家医疗机构就诊,并在其中2家医疗机构住院。病例肺泡灌洗液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检测结果表明为鹦鹉热衣原体感染。采集病家和3户鸽子养殖户环境样本30份、鸽子养殖户家庭成员咽拭子4份,经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环境样本15份阳性,均在病家和邻居养殖户家,其中鸽子粪便涂抹样8份、鸽子饮用残留水样3份、鸽子食用的沙子和玉米各1份、食具外表面涂抹样1份、病家外环境样1份。结论 此次鹦鹉热家庭聚集性疫情是由于暴露于鹦鹉热衣原体污染的外环境所致,应规范家禽养殖防止禽间感染传播到人间,同时提高医务人员认识,开展病原学检测以明确诊断,避免重症死亡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郑州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情况及态势进行分析,评价防控措施效果。方法 收集确诊病例流行病学信息,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病例的发病时间、病例属性、人群特征等进行描述。结果 郑州市共报告157例确诊病例,其中输入病例91例,本土病例66例。2020年1月25日发病人数最多。2020年1月30日以后,每日新发病例以本土病例为主。累计报告30起聚集性疫情,其中家庭聚集性25起,医院聚集2起。发病至首次就诊时间间隔平均天数为2天,发病至住院隔离时间间隔平均天数为4天。结论 “外防输入,内防扩散”的防控策略正确而有效,郑州市疫情整体上呈现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 调查分析盐城市某小学一起肺炎支原体感染聚集性疫情,为今后学校类似疫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按照病例定义主动搜索病例,对病例进行个案调查,采集病例咽拭子进行呼吸道多病原核酸检测,同时采集该小学病例数最多的两个班级学生和无病例的另一所小学的同年级一个班级学生的咽拭子,进行肺炎支原体核酸检测。结果 该小学共发生肺炎支原体感染27例,首发病例2021年5月9日发病,末例病例6月14日发病,疫情持续37 d,病例主要集中在5月28日—6月2日,临床症状主要以发热、咳嗽为主。27例均为学生,罹患率为0.51%,其中一(4)班学生罹患率最高,为20.00%。结论 本次疫情为一起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的聚集性疫情,建议学校加强因病缺课监测,提高对可疑聚集性病例早期识别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苏州市相城区某幼儿园1起由札如病毒引起的聚集性疫情.方法 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聚集性疫情流行病学特征.采集病例肛拭子、呕吐物和粪便以及环境样本,进行可疑病原体PCR核酸和致病菌检测.结果 2019年9月1-6日,通过病例搜索共发现病例16例,确诊病例8例,临床诊断病例8例.临床症状以呕吐为主(16例,占100.00%).发病至痊愈间隔平均为2.50d,就诊组为2.12d,未就诊组为2.88 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3,P=0.21).发病时间主要集中在9月5日16:00-9月6日10:00,呈现点源传播方式,病例全部分布在小三班,罹患率为40.00%(16/40).病例样本核酸检测诺如病毒、轮状病毒、星状病毒均为阴性,札如病毒阳性9份,阳性率50.00%,确诊病例8例,其1例肛拭子和粪便均为札如病毒阳性.环境样本检测诺如病毒、沙门菌和志贺菌均为阴性.结论 本次疫情是一起札如病毒引起的胃肠炎聚集性疫情,教室内接触可能是主要传播途径.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广州市2003年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流行的基本特征,探讨流行因素,评价防制措施。方法 对2003年广州市SARS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描述和分析流行病学、病原学和控制措施等相关资料。结果 2003年1月至4月17日,累计报告发病966例(男429例,女性537例)。首例广州市居民病例于1月2日发病;2月开始全市疫情呈上升趋势,2月上旬达到最高峰,此后疫情呈下降趋势,4月份后,平均每日新发病例降至10例以下;年龄分布以20—50岁发病数较多,低年龄组的发病数较少313个区(县级市)均有病例发生,但病例主要集中于7个中心城区,占总病例数的95%;职业以医务人员多发(占28.67%);死亡36例,死者年龄在5—89岁之间,60岁以上占50%,死亡病例中原合并有其他疾患,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肺气肿等占38.9%。发病有聚集性,42个家庭发生2例以上病例;28家医疗单位有277名医务人员发病;公共场所仅发生1起聚集性病例;学校未发生聚集性病例。流行病学特点:主要经呼吸道传播,可以气溶胶和飞沫的方式传播;接触性传播可能也是传播方式之一;传染力强,尤其是在密闭的空间内近距离接触病例获得感染的机会比较大;潜伏期1一11天,多数为3—8天,平均为5天;发病有明显的聚集性。主要控制措施及效果:病人隔离治疗,疑似病人隔离观察;加强病房通风换气;进行空气、物体表面消毒;医务人员加强个人防护。采取控制措施后,医务人员发病率显著下降。结论 根据广州市疫情控制的经验,SARS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聚集性病例的控制应该作为重点,而控制医院内感染的发生,是非常关键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典型聚集性疫情处置情况,为今后疫情的有效防控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20年4月1日-2021年8月31日,1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发生的首起典型聚集性疫情处置情况数据,应用Excel 2010软件建立数据库,使用SPSS 19.0对疫情现况、处置过程和处置结果进行描述性分析,对疫情持续时间与所处省份/直辖市的经济水平、人口规模和卫生资源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4起新冠肺炎聚集性疫情中,8起发生在2020年,6起发生在2021年;从疫情发生地来看,10起发生在居住场所;10起疫情来源主要为境外输入病例/物品;首发病例发现途径主要为重点人群核酸筛查和医疗机构监测报告。57.1%(8/14)的聚集性疫情区域核酸检测范围为市及以上,57.1%(8/14)的聚集性疫情调用了外省资源。聚集性疫情持续时间均值为(21±10.13)d,波及范围跨省的有4起(28.6%);管控人群中发现的感染者比例为96.9%,其中有6起聚集性疫情的感染者全部来自管控人群。[结论]境外输入病例/物品仍是聚集性疫情需重点关注的主要传播源;疫情发现途径以医疗机构监测和重点人群核酸筛查为主;绝大多数感染者在管...  相似文献   

7.
摘要:对2011-2014年古美社区幼托机构、学校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病例三间分布特征、病原学等资料进 行分析。结果显示,2011-2014年古美社区共报告手足口病1579例,发病高峰5~7月,10~11月出现次 高峰,发病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共报告85起聚集性疫情,涉及病例数占总例数的22.23% (351/1579)。 聚集性疫情发生高峰与手足口病发病高峰一致;共采集15起手足口病聚集性样本进行检测,检测结果阳性 率为86.67% (13/15)。以EV71、CVA16阳性为主。手足口病聚集疫情容易发生在幼托机构,以手足口 病流行病学及病原学监测为依据,更有效控制幼托机构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 关键词: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流行病特征 中图分类号:R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 6639 (2016)06 0469 03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下9例聚集性鹦鹉热肺炎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2020年12月由密云区医院(8例)及密云中医院(1例)收治的9例聚集性发病的鹦鹉热肺炎患者,对其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总结其临床及诊疗特点。结果 9例患者发病时间集中,均有鸽子养殖区活动或居住史行为。均有不同程度发热,77.80%为高热,伴咳嗽、咳痰;白细胞计数基本正常,中性粒细胞比例均升高;8例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6例D-二聚体升高。胸部CT表现为单肺叶片状高密度实变影,内见支气管充气征象,下肺为著,少数为双肺改变;1例死亡病例为双肺多肺叶磨玻璃影改变;8例治疗后复查,炎性改变基本完全吸收。2例行宏基因二代测序技术,检测出鹦鹉热衣原体核酸序列;7例行鹦鹉热衣原体血清抗体检测,均为阳性;6例进行呼吸道病原学检测,合并肺炎克雷伯菌感染。8例使用喹诺酮类抗生素,或单用或联合其他药物;2例联合使用四环素类。8例治愈出院,1例临床死亡。结论面对不明原因的聚集病例,应详细询问接触史。宏基因二代测序技术有利于及早确诊病原体,最终降低疾病负担。除外四环素类,喹诺酮类在鹦鹉热肺炎的治疗中表现出较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聚集性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探讨家庭因素以及集体活动等对本病传播的影响。方法 于2020年1月19日至2月25日每日从中国6个省份公布聚集性病例的36个地市官方平台收集积聚性病例数量、个案信息,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χ2检验以及曲线拟合对聚集性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共收集聚集性病例366起1 052例,家庭聚集性病例占86.9%(914/1 052);1 046例有性别信息的聚集性病例中,男性513例(49.0%),女性533例(51.0%);病例以18~59岁青壮年为主,占68.5%(711/1 038)。在366起聚集性疫情中,有47.0%(172/366)聚集性疫情的首例确诊病例曾有武汉市或湖北省旅居史。1月19日至2月3日,首例确诊病例有武汉市或湖北省旅居史占66.5%;2月4-25日聚集性病例首例确诊病例有武汉市或湖北省旅居史仅占18.2%。一代病例与二代病例发病时间间隔M为5(2~8)d,首发病例的发病—确诊时间间隔M为6(3~9)d,续发病例的发病—确诊时间间隔M为5(3~8) d。结论 聚集性疫情在武汉市和湖北省以外多地市普遍出现,家庭密切接触是造成家庭内传播的主要原因之一。2月4日后聚集性病例以当地一代或二代以后的病例传播为主,确诊时间缩短。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辽宁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聚集性病例的流行特征,为有效控制疫情提供对策、依据和参考。方法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辽宁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聚集性病例进行三间分布、潜伏期以及临床症状进行分析。结果截至2020年2月21日24时,辽宁省共发生聚集性病例26起81例,占总病例数的66.9%,全部为家庭聚集性。聚集性事件分布在10个地级市,聚集规模2~6例/起。30~69岁为聚集性病例高发年龄段,占聚集性病例总数的76.5%;男女比例0.84:1;潜伏期中位数为8.0天。聚集性事件首发病例发病前14天内有湖北旅居史的16例,占61.5%;有湖北以外其它有病例省份旅居史的7例,占26.9%;30.8%(8例)严重程度为重型或危重型。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63.0%)、乏力(24.7%)、干咳(23.5%)、头痛(11.1%)和肌肉酸痛(11.1%)。结论辽宁省聚集性疫情病例以输入为主,控制家庭感染是控制辽宁省新冠肺炎疫情的重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天津市一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聚集性疫情进行详细调查和分析,旨在为COVID-19的流行病学特征提供更多证据,并对前期基于有限证据和经验实施的防控措施进行评估。方法 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对一起发生在集体单位内的聚集性病例进行三间分布及其他流行病学特征描述。结果 自第一例指示病例于1月15日发病后,该单位相继发现10例确诊病例,且疫情从单位传播到4个家庭内,致7人发病。17例病例年龄中位数为55(19~79)岁;其中10例职工病例全部为男性,7例家庭聚集病例中男性3例,女性4例。职工病例中,8例办公地点在CW车间,2例在行政办公楼。病例的暴露-发病间隔中位数为4 d,其中职工病例暴露-发病间隔中位数为4.5 d,家庭聚集病例为4 d。初期发病未实施隔离措施的病例发病-就诊间隔中位数为4 d,发病期间开始居家隔离的病例发病-就诊间隔中位数为2.5 d,发病前开始居家隔离的病例发病-就诊间隔中位数为0.5 d。结论 COVID-19传播过程中存在单位和家庭聚集性,在疫情发生初期,准确、迅速的采取封控措施完全可以阻止COVID-19聚集性疫情的大范围扩散。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南昌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 - 19)聚集性疫情流行病学特征进行描述性分析,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参考。 方法 结合流行病学调查和轨迹大数据分析,分析聚集性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结果 南昌市共发现聚集性疫情45起,关联病例总数176例,占南昌市报告病例总数(248例)的71.0%,主要分布在40~49岁(31.8%),职业以商业服务(27.8%)为主,确诊病例发病高峰在2020年1月25日;33起(73.3%)疫情为外地输入性疫情,12起(26.7%)为本地感染疫情;传播方式以家庭内传播和聚餐传播为主;10起(22.2%)不明原因疫情借助轨迹大数据分析发现了可能的感染来源。结论 南昌市COVID - 19病例以聚集性病例为主,疫情防控期间应控制人员聚集及流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北京市海淀区某商品交易市场(Y市场)相关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聚集性疫情,分析其传播链及传播模式,为COVID-19疫情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和聚集性疫情调查方法,描述COVID-19病例三间分布等流行病学特征,绘制病例发病时序图和分析传播链。采集调查对象呼吸道标本,采用实时荧光RT-PCR法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结果本次COVID-19聚集性疫情的感染来源于北京市丰台区某农产品批发市场(X市场),由Y市场1名从业人员暴露于X市场引发,随后在Y市场、周边社区、美食城、公司、家庭等地导致8起聚集性疫情,共报告关联性COVID-19确诊病例20例,无症状感染者1例。发病时间主要集中在6月10-14日,男性8例,女性13例;年龄中位数为45岁,年龄范围5~87岁;首发症状以发热(10/20)、咽部不适(7/20)为主;潜伏期中位数5(IQR:3~8)d;代间距中位数5 d;续发率3.7%(20/538),家庭密切接触者续发率14.0%(7/50)。结论Y市场COVID-19疫情是通过被污染环境、物品、人员接触等多种暴露方式导致的聚集性疫情,北京市海淀区通过综合防控措施使COVID-19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锦江区某中学诺如病毒感染聚集性疫情发生原因,为疫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病例定义开展流行病学和卫生学调查,实验室检测诺如病毒核酸,病例对照研究其食源性可能因素。结果 锦江区2021年某中学诺如病毒聚集性疫情共搜索学生病例19例(男11例、女8例),罹患率0.9%(19/2 145);临床症状以腹泻(78.9%)、呕吐(68.4%)和恶心(52.6%)为主,9例隐性感染者均为食堂厨师;首发病例于3月9日发病,发病高峰为3月10日(11例);全校31.0%(13/42)的班级有病例报告,初三(2)班罹患率最高(6.7%),各班级罹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29,P=0.962);男性(1.2%)和女性(0.7%)罹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学生罹患率为1.0%(19/1 877),无教职工发病。肛拭子共检出5例病例、9名厨师GⅡ型诺如病毒阳性;病例对照结果显示3月8日在一楼食堂早餐和晚餐吃快餐(OR=4.75)感染诺如病毒的可能性大。结论 锦江区某中学聚集性疫情由GⅡ型诺如病毒感染引起,食源性传播可能性大,应加强食堂从业人员的健康管理。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济南市2012年手足口病聚集性病例的流行特征,为有效防控手足口病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2年济南市报告的手足口病聚集性病例进行流行特征、病原分布等方面分析。结果2012年济南市共报告342起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累计病例1254例。市区聚集性病例发病率(27.99/10万)显著高于郊区(县)(8.49/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282.61,P〈0.01)。自4月起,手足口病聚集性病例开始上升,5—7月报告起数较为集中。病例以5岁以下儿童为主,发病1077例,占聚集性疫情病例总数的85.89%。聚集性病例的主要发生单位为托幼机构,占总起数的62.57%。聚集性疫情主要以CoxAl6病毒感染为主,存在肠道病毒合并感染的疫情。结论托幼机构是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防控的重点场所,5—7月是其防控工作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2017—2021年湖州市流感样聚集性病例主要呼吸道病毒病原特征,并研究腺病毒的基因型别,为呼吸道病毒的防控,特别是腺病毒的防控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 收集2017—2021年湖州市流感样聚集性疫情病例的鼻咽拭子样本,使用多重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方法进行呼吸道病原体的检测,并对腺病毒阳性样本扩增Hexon基因测序分析。结果 共检测754例样本,检出阳性364例,阳性率48.28%。乙型流感病毒检出率最高,占40.11%(146/364);其次为甲型流感病毒占24.18%(88/364)、腺病毒占14.84%(54/364)、鼻病毒占13.74%(50/364)、偏肺病毒占4.67%(17/364)、呼吸道合胞病毒占1.92%(7/364)、间质肺病毒占0.55%(2/364)。51例腺病毒Hexon基因测序分析显示,基因型分属B组和C组,其中B3型27例,B7型6例,B21型3例,C1型9例,C2型6例。结论 湖州市流感样聚集性疫情病原以流感病毒为主,腺病毒次之,腺病毒感染以B3型为主。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某中学1起甲型H3流感聚集性疫情的流行特征,为更好地开展防控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该中学医务室学生缺勤缺课登记资料搜索因发热或感冒等缺勤缺课的学生,采用《流感样病例聚集性发病调查一览表》对搜索到的学生逐个进行调查,确认流感样病例;对发病3d内的流感样病例采集鼻咽拭予样本进行流感病毒核酸检测。结果该起疫情首发病例发病时间为4月13日,末例病例发病时间为4月28日,历时16d,累计发病42例,罹患率为1.71%(42/2462)。男生26例,女生16例,男女性别比为1.63:1;病例年龄为13~17岁,平均年龄14岁;发病集中在初一(21例,占50.0%)和初二年级(21例,占50.0%)。采集32例病例的鼻咽拭子样本,检出8份为流感病毒甲型H3阳性。结论该起疫情为发生在该中学初一、初二年级的甲型HH3流感聚集性疫情。未能及时发现并报告疫情、未能及时有效采取隔离措施是发生此次聚集性疫情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一起人感染H7N9禽流感家庭聚集性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控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现场流行病学方法对2014年一起人感染H7N9禽流感家庭聚集性病例及其密切接触者和禽类市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集病例呼吸道标本和环境标本,用RT-PCR方法检测H7N9禽流感病毒核酸。结果病例A杨某于2014年1月24日发病,1月30日确诊,病情危重,曾在农贸市场从事猪肉售卖,有活禽市场暴露史;病例B为病例A女儿,父女同床睡,生活接触密切,病例B放学后常在父亲卖肉的农贸市场玩耍,亦有活禽市场暴露史,于1月30日发病,症状较轻。结论该起疫情为人感染H7N9禽流感家庭聚集性疫情,2例既有可能是共同的活禽市场暴露史而感染,也存在父亲传给女儿的可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安庆市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流行特征,探讨疫情发生原因.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感染来源和聚集性疫情特征.结果 2020年安庆市共发现83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其中输入性病例53例,本地感染30例;安庆市疫情先是以输入性病例快速上升期,后转变为输入性病例和本地感染病例并存的高峰期,2月1日后为疫情缓慢下降期;在疫情的上升期疑似病例诊断为确诊病例占76.92%,在疫情高峰期占50.00%,在疫情下降期占34.00%,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密切接触者发病在疫情的上升期、高峰期、下降期分别占到4.43%、2.58%、0.59%,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年龄主要在20~60岁之间,武汉输入病例年龄低于本地病例,差异有显著性,职业以农民为主,占36.14%.聚集性疫情以家庭内传播为主,占94.12%(16/17).结论 安庆市新冠肺炎疫情主要为输入性病例和家庭内聚集性疫情为主,聚集性疫情主要发生在疫情的高峰期;在疫情的初期密切接触者发病较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某市1起输入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聚集性疫情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0年12月23日—2021年1月10日1起输入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聚集性疫情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的流行病学调查报告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病例特征、三间分布、临床特征、流行病学史和传播情况等。结果共报告确诊病例37例,无症状感染者1例;最早发病时间2020年12月17日,最晚发病时间为2021年1月8日,潜伏期1~17 d。60~70岁感染者最多,有14例(36.84%);重症和危重症6例(16.22%);自述有临床症状26例(68.42%),其中发热20例(76.92%),咽痛8例(30.77%)。结论本起输入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聚集性疫情传播链清晰,病毒来源于境外,防控措施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