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炮制是药物在应用前或制成各种剂型前必要的加工过程 ,炮制是否得当 ,直接关系到药效的发挥。水处理为对原药材进行的一般修治整理 ,其目的主要是清洁药物、软化药物、调整药性 ,这一环节对根及根茎类药材尤为重要。根及根茎类药材分为直根、须根、团块根、条状根及鳞茎等 ,除少数鳞茎类不需水处理外 ,多数均需行水处理。经水处理的药材按要求切出饮片 ,片型完整 ,有效成分保留好 ,易于发挥药效 ,使有效成分在加工炮制过程中尽量保存并激活 ,使其应用于临床时发挥最佳疗效。下面谈一下水处理的应用要点。 水处理一般分水洗、浸泡和浸润几…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常用根及根茎类中药的药性特点。方法:以2010版《中国药典》所载植物类中药(526种)为总样本,从中得到151种以根及根茎类入药的中药,分别统计526种(对照组)和151种(根及根茎类组)中药药性资料,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根及根茎类中药中寒性比率高于对照组,凉性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Р0.05),五味中苦味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Р0.01),酸味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Р0.05),归经中归心经、脾经、胆经比率高于对照组。结论:根及根茎类中药在药性特点上有其规律性,可能有共同作用的药理基础。 相似文献
3.
随着生命科学研究的深入和仪器分析手段的进步,植物代谢组学作为一种重要的分析手段逐渐应用于根及根茎类中药材的研究。通过对植物代谢组学技术在根及根茎类中药品种鉴定、正常及外界因素影响下的种植生长及采收加工等方面的应用进行综述,为根及根茎类中药的亲缘种属鉴定、生长发育机制、炮制机制及质量安全控制等研究提供可靠依据,为其药效机制的深入挖掘、人工种植方法的改良、炮制方式的最佳选择、市售质量控制及安全性评价等方面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使植物代谢组学技术在根及根茎类中药全产业链发展中能够更好的发挥其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根及根茎类中药材中多环芳烃(PAHs)的污染水平,评估这类中药材中PAHs对人群的健康风险。方法:采用氘代PAHs同位素内标,样品以乙腈提取,经C_(18)固相萃取小柱净化后,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MS)测定PAHs残留量,分析了17个品种46批次的根及根茎类中药材PAHs污染情况,并对其污染源进行分析,采用苯并(a)芘毒性等效当量法对根及根茎类中药材中PAHs的安全性进行评估。结果:根及根茎类中药材中18种PAHs化合物的检出范围为16.3~1005.6μg·kg^(-1),检测平均值为255.1μg·kg^(-1),其中苯并(a)芘的检出范围为未检出(ND)~15.4μg·kg^(-1),检测平均值为2.3μg·kg^(-1),检出率为69%。根及根茎类中药材中PAHs主要为轻质PAHs,污染源主要为生物质或煤炭燃烧。服用根及根茎类中药材因PAHs的污染对人群引起的致癌风险值为7.52×10^(–8)~1.16×10^(–5)。结论:根及根茎类中药材受到一定的PAHs的污染,人群经口服根及根茎类中药材摄入PAHs在当前设定暴露情况下的健康风险较低。 相似文献
5.
根腐病是大多数中药材种植过程中所面临的一种防治难度较大且损失较为严重的微生物病害,根或根茎类中药材中高达87.6%易患根腐病,严重影响中药材种植产业的发展。木霉属真菌是一类具有生物防控功能的真菌,可诱导植物提升其对微生物病害的抵御能力,同时可促进植物生长,高效减少多种微生物病害对种植造成的损失。而目前木霉属真菌在中药材种植业中使用尚少,故对预防和治理栽培中药材的根腐病有很大的应用潜力。针对上述现状,该文经过比较讨论,认为相较于化学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中药材根腐病较为高效且符合我国中药生态种植事业发展需求;该文综述了近十年木霉属真菌在防治栽培根或根茎类中药材根腐病方面的研究及应用进展,发现现阶段针对木霉属真菌防治中药材根腐病的研究大部分止步于验证木霉属真菌菌株抑制病原菌生长的效果,针对木霉属真菌对中药材诱导的效果研究尚浅,多数中药材作物对木霉属真菌的响应机制相关研究更是几乎空白,且大田试验报道较少,距离木霉属真菌应用于生产实践任重而道远。综上,该文旨在承上启下,提倡深化相关研究并将木霉属真菌应用于中药种植。 相似文献
6.
7.
《中华中医药学刊》2016,(2)
目的:研究畲药蓬蓬根及根茎的质量标准,为制定合理的质控方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显微鉴别法、理化鉴别法、薄层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对蓬蓬根及根茎的显微特征、有效成分进行定性、定量测定;对醇溶性浸出物、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重金属及有害元素含量进行控制。结果:蓬蓬根及根茎的薄层色谱、化学反应、显微特征明显;活性成分血根碱和白屈菜红碱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075 5~1.51μg(r=0.999 8)、0.016 5~0.329μg(r=0.999 8);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7.66%(RSD=1.78%),98.69%(RSD=1.63%)。结论:研究所得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有效控制蓬蓬根及根茎的质量 相似文献
8.
结合目前中药饮片生产现状和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以根及根茎类中药为研究对象,建立中药饮片产地炮制加工生产新模式,从源头确保饮片信息的准确性、饮片质量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为搭建中药炮制和饮片研究技术平台提供规范的中药饮片生产模式,推动中药饮片行业的规范化、规模化和专业化发展.开展常用根及根茎类中药饮片的产地炮制加工研究,并逐步推广应用到其他类别中药饮片,将显著提高中药饮片的质量和中医药在我国乃至世界医疗卫生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9.
黄连属植物根茎,根及叶生物碱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对10种黄连的不同药用部位进行了薄层定性比较,并采用薄层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小檗碱和总碱含量。结果表明,本届植物的根茎、须根和叶均含有小檗碱、黄连碱、药根碱和巴马亭等生物碱。小檗碱含量:根茎3.8~6.7%、须根0.9~1.8%、叶0.2~1.2%。总碱含量:根茎6.6~9.5%、根2.3~5.5%、叶1.1~3.6%。 相似文献
10.
11.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毛脉酸模根中蒽醌类成分及生物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将植物生长调节剂施加于一年生毛脉酸模植株,观察其对毛脉酸模根中蒽醌类成分及酸模素和生物量的影响。选用矮壮素、萘乙酸采用叶面喷洒方式分别以高中低浓度施加于一年生毛脉酸模植株,随机采样,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样品进行含量测定。结果表明,矮壮素、萘乙酸对毛脉酸模根中大黄酚苷、大黄酚、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含量均没有显著性影响,对毛脉酸模根中酸模素的含量有显著性影响,对毛脉酸模根中大黄酚苷、大黄酚、大黄素、酸模素、大黄素甲醚的产量和生物量有显著性影响。因此,本研究对提高毛脉酸模的质量与产量有重要意义,为毛脉酸模的规范化种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简称《中国药典》)(一部)收载药材和饮片中的根及根茎类中药的数量和基原,为其进一步研究与开发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统计202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记载的根及根茎类中药的数量、基原、药用部位等信息,建立数据库以归类分析。结果:202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共记载52科169种根及根茎类中药,占其收载的616种药材和饮片的27.44%。根及根茎类中药数量最多的6科分别是百合科17种、毛茛科14种、伞形科12种、豆科10种、天南星科10种、姜科9种、菊科8种。有47种根及根茎类中药含2个及以上基原,占比27.81%,且以川贝母的6个基原最多。根及根茎类中药的药用部位包括根、块根、根茎、块茎和鳞茎,其中有32科73种以根或块根入药、20科46种以根茎入药、17科27种以根和根茎入药、7科23种以块茎或鳞茎入药,分别占比43.19%、27.22%、15.98%、13.61%。结论:202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收载的药材和饮片中根及根茎类中药数量多达52科169种,药材的基原和药用部位较为复杂,还需进一步深入分析其具体记载内容,发掘该类药材的开... 相似文献
13.
14.
笔者根据有关医药文献、报刊杂志、前人经验和临床实践整理而成根及根茎类药材鉴定术语,易记易懂,对中药材鉴定有一定的意义,简介如下。十大九糠指大黄因个大水分不易外泄,受冰冻而使内心松散,体较轻,而外面不易看出。锦纹指药材平整的横切面有异型维管束,呈星点状或不规则的纹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为了解决根及根茎类中药材在浸润软化过程中存在的受人为因素、天气控制和环境条件影响等问题,设计研制了根及根茎类中药材自动喷淋浸润软化设备.该设备由参数控制柜、电机/减速机组件、双层偏心转筒和中心轴等主要部分组成,具有密封、控温、自动浸润等功能,可实现根及根茎类中药材的自动浸润软化.以白芍个药作为样品进行了设备的浸润性能试验,与工厂软化工艺和传统软化工艺进行了比较,减少了白芍中芍药苷和浸出物的含量的流失,提高了浸润软化效率.实现根及根茎类中药材自动喷淋浸润软化的自动化生产.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介绍根及根茎类药材商品规格等级标准制订的方法及依据。方法:以黄芪、丹参等6种根及根茎类药材为例,对其商品规格等级划分进行介绍,总结出该类药材商品规格等级划分的主要依据。结果:介绍了黄芪、丹参、天麻、远志、甘草、当归6种根及根茎类药材商品规格等级标准,并总结了根及根茎类药材商品规格等级划分依据。结论:根及根茎类药材主要依据其基原、产地、药用部位、采收期、野生程度、加工方法等划分规格,依据外观大小(包括直径、长度、个数/kg)划分等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