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仲景将大黄广泛用于伤寒、杂病。在《伤寒论》、《金匮要略》中,大黄运用非常广泛,共有32个方剂运用了大黄,随证情变化,有生用、酒洗、去皮之别;有用量大小之不回,煎药有渍之、同下、后下之异。特别是配伍极其精妙,各具特色。本文就《伤寒论》、《金匮要略》方中大黄的配伍方法作一探讨,归纳有以下诸类。 1 攻破合用:桃核承气汤、抵当汤、抵  相似文献   

2.
《中成药》2016,(6)
目的探讨生大黄、酒洗大黄及其分别纳入调胃承气汤时对小鼠泻下作用及"寒下"伤胃气不良反应的差异,以阐明调胃承气汤中大黄酒洗的意义。方法将生大黄、酒洗大黄分别纳入调胃承气汤中,并进行泻下、胃排空、小肠推进实验及对小鼠基础代谢和胃组织功能影响的比较研究。结果各给药组均有一定的泻下、胃肠刺激作用,单味大黄经酒洗后,对正常和里实证小鼠的泻下、胃肠运动基本无影响,但对基础代谢、胃组织功能有一定的不良反应。胃组织中SOD水平降低、MDA水平升高,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调胃承气汤中采用酒洗大黄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和科学性,既保证了泻下的目的,又缓解了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
大承气汤和小承气汤在煎法上的区别为:小承气汤中大黄、枳实、厚朴三物同煎,大承气汤中先煎枳实、厚朴,后下大黄,最后纳芒硝.关于大黄后下,目前统一的看法是:大黄后下,煎煮时间不长,有利于泻下;若煎煮时间长,则减弱泻下作用.似乎大、小承气汤煎法上的区别在于大黄煎煮时间的长短.笔者认为,二方煎法的区别不在于此,而在于厚朴、枳实煎煮时间的长短.请看《伤寒论》记载:大承气汤“以水一斗,先煮二物,取五升,去滓,内大黄,更煮取二升……”;小承气汤“以水四升,煮取一升二合”,大承气汤中大黄煎煮时间为由五升药液煮至二升所用的时间,小承气汤中大黄煎煮时间为由四升药液煮至一升二合所用的时间,两者相差无几.笔者按《伤寒论》记载进行二方煎煮观察,结论亦是二方中大黄煎煮时间差别不大.这说明,研究大承气汤的泻下效应,更应重视厚朴、枳实的久煎和去滓再煎.  相似文献   

4.
大承气汤是张仲景的名方,具有显著地泻下作用,由大黄四两、厚朴八两、枳实五枚、芒硝三合组成。仲景在方剂组成中明确指出大黄酒洗,而大黄酒洗的原因迄今为止尚未见明确的解释,如5版《方剂学》只是说明大黄后下的作用:“因硝、黄煎煮时间短,可以增强泻下作用。”而6版教材:“因硝、黄煎煮过久,会减缓泻下作用。正如《伤寒来苏集·伤寒附翼》所说:  相似文献   

5.
酒自古以来就跟医药密切相关。东汉末年,医圣张仲景在医疗实践中,就对酒加以多种多样的运用,同时对酗酒以及不注意饮酒卫生而危害健康、导致疾病等也有一定的认识。现就《伤寒论》与《金匾要略》两书中的有关内容,分述于下。1酒的运用酒,其味辛甘,其性温热,具有通血脉、扶寒气、行药势之功。仲景利用酒的以上药性,具体用于:1.l修制药物件是主要用酒洗来修制大黄,例如大承气场、小承气场、调胃承气汤及抵当场方中的大黄,俱用酒洗。酒洗大黄可以增强大黄走窜泻下之效,以治疗阳明腑实与下焦蓄血等病证。仲景也用酒来熬制动物的胶…  相似文献   

6.
<正> 大黄为仲景方中常用药物之一,然承气汤中提及大黄酒洗,今人却少有探讨。笔者认为大黄洒洗大致有三方面的意义:一曰引经。元代《汤液本草》谓其“酒浸入太阳经,酒洗入阳明经,余经不用酒。”说明酒有引经作用,可引药直入阳明以泻其燥热之邪。二曰增效。酒是良好的溶剂,大黄酒洗入煎,既有利于有效成分的析出,又能加快药物作用的发挥,从而达到增强药力之效。三日护胃。大黄苦寒,量多易损胃气,用之酒洗,则能抑其苦寒之  相似文献   

7.
大黄治便秘及其配伍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黄首见《本经》,有“荡涤肠胃,推陈致新”之说。据现代药理研究,大黄能刺激大肠,增加肠的张力和蠕动,使分泌增多而产生泻下作用。本品虽然性味苦寒,是寒下通便之常用要药,但随配伍的不同,可治疗多种原因所致的便秘证,临床有显著疗效,兹论述如下。1热结便秘证大黄苦寒,气味重浊,直降下行,走而不守,治疗大便秘结,院腹胀痛拒按,舌苔黄燥起刺,脉沉数等热结便秘证,本品能攻下热结,泻热通便,应视为通便之要药。可与芒硝、枳实、厚朴配伍运用,如《伤寒论》中3个承气汤是代表方。2寒结便秘证大黄虽为苦寒泻下之品,若与温…  相似文献   

8.
<正>三承气汤方是《伤寒论》中三张名方,历代对三承气汤的认识也大致清晰。但在"大黄后下"、三承气汤制法之意、大黄清酒洗的作用这三方面认识上,不是十分明朗。笔者仔细研读伤寒论、分析其中相关条文以及查阅相关文献,认为:大黄后下在三承气汤中没有鉴别意义;三承气汤意在制热而非通导大便;大黄酒洗是反佐之意,防拒药不受。现试论述之。  相似文献   

9.
小承气汤出自东汉时期张仲景所著的《伤寒论》,由大黄、厚朴和枳实3味药组成,主要用于治疗外感阳明腑实轻证。其已被收录在《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第一批)》,但由于原方记载的饮片炮制规格、剂量均与现代习惯用法有所出入,造成小承气汤颗粒剂的研发存在一定的困难。为明晰处方的历史沿革、剂量,以及药味的基原和炮制规格等关键信息,笔者拟对历代医学古籍和相关文献进行系统梳理和分析,并参考张仲景的生平相关经历,确定小承气汤的现代处方组成及煎煮方法为“酒洗大黄(药用大黄)55.2 g,姜厚朴(厚朴)27.6 g,清炒枳实(酸橙)39.0 g,加水800 mL,煎煮至240 mL,过滤,即得”。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生大黄和酒大黄的大承气汤对其泻下作用的差异性。方法:将72只试验小鼠随机分为阳性对照组及生、空白对照组、生大黄的大承气汤(生DCQ)6、10 g·kg~(-1)剂量组、酒大黄的大承气汤(酒DCQ)6、10 g·kg~(-1)剂量组,按容积20 mL/kg的剂量给药后,分别用代谢笼积分法、炭末推进作用及Na~+-K~+-ATPasc活性实验,比较生、酒大黄的大承气汤对小鼠的正常泻下作用、炭末推进率及Na~+-K~+-ATPasc活性的差异。结果:生、酒大黄对大承气汤的泻下作用的影响有差异,但其变化差异在一定程度上与生、酒大黄存在着联系。生DCQ组、酒DCQ组与空白对照组及阳性对照组比较,其对正常小鼠正常泻下作用、炭末推进作用、抑制Na~+-K~+-ATPase活性的作用有差异,且给药组间比较,生DCQ组泻下作用的影响差异最显著,给药剂量6、10 g·kg~(-1)组均有显著差异。结论:生、酒大黄对大承气的泻下作用的影响有一定的差异性,这可能与君药生、酒大黄的主要化学成分含量变化引起大承气汤复方中蒽醌类化合物的溶出量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1.
大承气汤疗效一得肖玉琴湖北黄石市中心医院435000大承气汤出自张仲景《伤寒论》,为“寒下法”的代表方。临床上主要用来治疗阳明腑实证、热结旁流,以及热厥、抽搐,或发狂属里热实证者,该方主以大黄苦寒泻下、荡涤肠胃、泄热通便、辅以芒硝咸寒软坚、润燥通便、...  相似文献   

12.
三种承气汤方药配伍对大黄泻下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选用均含大黄的大承气汤、小承气汤和调胃承气汤与大黄单煎剂就其泻下作用进行了平行比较。结果表明,对正常或模型状态下的动物的泻下作用大承气汤均略强于大黄,小承气汤与大黄的作用基本持平,调胃承气汤弱于大黄  相似文献   

13.
汪静风 《陕西中医》2002,23(3):267-268
桃仁承气汤出自张仲景的《伤寒论》,原名桃核承气汤 ,与抵当汤、丸并治蓄血 ,为活血祛瘀的代表方之一。由桃仁、大黄、桂枝、炙甘草、芒硝组成。桃仁活血祛瘀 ,润肠通便 ;大黄荡肠胃之积滞 ,泻血分之实热 ,二药合用 ,瘀热并泄共为君药 ;桂枝通行血脉 ,助桃仁破血祛瘀 ;芒硝泻热软坚 ,助大黄下瘀泄热 ,共为臣药 ;甘草一味主持于中 ,缓诸药之势 ,意在祛瘀而不伤正 ,五味配合共奏破血下瘀之功。其中大黄、芒硝、甘草三味组合乃调胃承气汤 ,原治阳明燥实之证 ,以之为基础 ,合桂枝、桃仁血药专入血分 ,引硝、黄直达瘀所 ,藉以导瘀热下出 ,变泻下…  相似文献   

14.
酒为水谷之精、熟谷之液,其性温有毒,味甘苦而辛,入心、肝、肺、胃经,故能通血脉、御寒气、行药势,临床常用以治风寒痹痛、筋脉挛急、胸痹、心腹冷痛诸疾。然其具体用法,纵观《伤寒论》《金匮要略》两书,大致有酒洗、酒下、酒浸、酒煎,酒水合煎药物五类,涉及方剂凡24首,兹以此为据,谈谈仲景用酒法。一、酒洗:仲景用大黄。喜以清酒洗之,大黄在仲景方中主要起活血化瘀及泻下肠胃腑实的作用,常用方剂为抵挡汤,为行瘀逐血的峻剂,用于下焦蓄血、瘀热在里、少腹硬满、其人发狂者。方中大黄经酒洗过,可借酒傈悍之性,协同诸药,直入血络,行瘀破结。三承气汤虽有峻下、轻下、缓下之  相似文献   

15.
大承气汤是张仲景的名方,具有显著地泻下作用,由大黄四两、厚朴八两、枳实五枚、芒硝三合组成.仲景在方剂组成中明确指出大黄酒洗,而大黄酒洗的原因迄今为止尚未见明确的解释,如5版《方剂学》只是说明大黄后下的作用:"因硝、黄煎煮时间短,可以增强泻下作用."而6版教材:"因硝、黄煎煮过久,会减缓泻下作用.  相似文献   

16.
关于大黄的用法,最引人注目的是《伤寒杂病论》大承气汤煎煮法中的“后下”。教材甚至把大黄的后下与否作为大、小承气汤主要鉴别点。为此.我们重温了《伤寒论》《金匮要略》中含有大黄的所有经方,略疏管见如下。  相似文献   

17.
炮制中药的使用是中医临床用药的特色之一.《伤寒论》作为中医经典学习的基础,不仅在对理法方药的分析方面具有深刻的启示作用,同时对于临床炮制药物的应用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大黄为《伤寒论》收载方剂中最常用的药物之一,《伤寒论》收载了酒洗、去皮、生用及麻沸汤渍之4种大黄的炮制方法.药物的炮制方法与其临床疗效密切相关,酒洗多用...  相似文献   

18.
水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草经百种录》称水蛭“…善入则坚积易破,借其力以攻积久之滞,自有利而无害也”。《伤寒论》、《神农本草经》对水蛭亦有记述。如张仲景创制的“抵当汤”、“大黄(庶虫)虫丸”中,均有水蛭。此后,历代医家多认为此物有活血化淤、消痰利水之  相似文献   

19.
李登岭  李瑞锋  李乔 《河南中医》2020,40(4):493-496
大陷胸汤,每服药用3两大黄,药力迅猛,以攻积破结。大承气汤、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每服药用大黄2两、4/3两或8/3两,药量之张弛变化,突显其临床用法灵活。桃核承气汤、抵当汤、抵当丸中,每服药用约1两大黄,以活血化瘀。大黄黄连泻心汤和附子泻心汤中,每服药用1两大黄,且浸渍取其气,以泻热除痞。茵陈蒿汤、桂枝加大黄汤和大柴胡汤中,每服药用2/3两大黄,以退其黄、通其络、彻其热。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中,每服药用大黄1/2两,以泻热清里。麻子仁丸中大黄解脾约,通利水谷。枳实栀子汤中大黄推陈致新,通利水谷。大陷胸汤、大陷胸丸中大黄生用,取其攻下之猛。大承气汤、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中,大黄均酒洗,以通腑泻实。桃核承气汤先煎大黄,以缓其泻下、强其化瘀;抵当汤中,大黄酒洗以缓其泻下、强其化瘀。大黄黄连泻心汤和附子泻心汤中大黄均生用,浸渍,取其轻薄之性,薄其寒厚之味。桂枝加大黄汤、茵陈蒿汤中大黄化瘀、通络、导滞。柴胡加龙骨牡蛎汤、麻子仁丸、枳实栀子汤、大柴胡汤中大黄均生用、同煎,其意为泻热清里,引邪从肠道出。可见,大黄多则泻下,少则性收。大陷胸汤、大陷胸丸服法当依药后反应随机应变。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服法均为防其过下伤正。桃核承气汤中大黄功在化瘀而非泻下,抵当汤中大黄攻逐之力较猛,故有"下不更服"之禁。大黄黄连泻心汤、附子泻心汤中大黄为泄热消痞,而非通下里实。桂枝加大黄汤中大黄功在通脾络,非通下里实。柴胡加龙骨牡蛎汤、麻子仁丸、枳实栀子汤均是依药后反应揆度药效,定其服法。从张仲景使用大黄的用量、煎法、服法、禁法等方面探析仲景活用大黄心法,也适用于对经方其他方药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大黄酒洗,一直作为疑点存在于大承气汤的用药之中,而历代医书中这方面的资料不多。下面仅就个人看法谈及这个问题:1.酒洗大黄有引经作用:《本草纲目》记载:“大黄酒洗入阳明”(张元素)。所以说大黄经酒洗后有引经作用,使大黄专走阳明肠胃以泻实邪。2。酒洗能缓和大黄急下之性:《成方便读》中张秉成说:“此方(指大承气汤)须七中下三焦痞满燥实全见者方可用之,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