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经皮下腔静脉球囊成形加支架植入术治疗布加综合征(BCS)的临床疗效。方法 120例患者均经彩色多普勒超声、下腔静脉及肝静脉造影等检查明确诊断,并进行经皮下腔静脉球囊成形(PTA)加支架植入术(EMS)治疗。所有病例随访6-108个月。结果 扩张前静脉狭窄段内径0-6mm(平均3mm),肝静脉内径2mm。扩张并置放血管内支架后,腔静脉、肝静脉内径分别为18—20mm和8mm。扩张前下腔静脉至右房压力差为18-35cmH20(1.76-3.43Da),平均20.3cmH20(1.989kPa),扩张后压差消失,119例手术顺利,1例左肝静脉轻度损伤。术后96例主要症状及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19例明显改善。120例(100%)获1-108(平均67.35)个月随访,其中门5例在随访期间血管内支架形态良好,支架内血流通畅;3例在术后8,11,16个月发生腔静脉再阻塞,经二次PTA EMS治愈;2例于术后2—3个月发生3支肝静脉再阻塞,转为外科手术。结论 经皮下腔静脉球囊成形、支架植入术是非长段阻塞型布—加综合征良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Budd-Chiari综合征(Budd-Chiari syndrome, BCS)介入治疗的选择和疗效. 方法 138例BCS根据下腔静脉(inferior vena cava,IVC)和肝静脉造影分为4种主要类型(I型,IVC膜性狭窄、闭塞;Ⅱ型,IVC节段性狭窄;Ⅲ型,IVC节段性闭塞;Ⅳ型,IVC基本通畅)和9种亚型.治疗方法:经股静脉、右颈静脉或锁骨下静脉进行下腔静脉球囊扩张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和支架放置术;经皮经肝、经右颈静脉或下腔静脉行肝静脉PTA和支架放置术. 结果 I型成功率100%(83/83),Ⅱ型成功率75.0%(9/12),Ⅲ型成功率81.6%(31/38),Ⅳ型成功率60.0%(3/5).死亡1例(0.7%,1/138).并发症4例(2.9%,4/138),其中误穿心包2例,支架脱落1例,肝脏出血1例.治疗成功的126例随访3~96个月,平均26个月.复发8例,其中2例死亡;肝癌死亡2例. 结论介入治疗BCS创伤小,操作简单,相对安全,疗效满意,成为首选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Budd Chiari综合征 (BCS)下腔静脉节段性狭窄闭塞合并肝静脉阻塞及血栓形成的介入治疗。方法 本组 13例下腔静脉节段性狭窄闭塞长 2~ 5cm ,其中 8例肝静脉闭塞 ,5例下腔静脉血栓形成。下腔静脉开通术应用房间隔穿刺针。闭塞肝静脉开通术应用RUPS 10 0肝穿装置。用 0 5~ 1 0cm球囊扩张 ,下腔静脉开通后用 1 0~ 2 0cm球囊扩张后放入金属内支架。术后抗凝治疗 3个月。结果  13例患者成功的进行了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术 (PTA)和血管内支架植入治疗。术后患者肝脾缩小 ,腹水吸收。随访 3~ 2 6个月未见复发及消化道出血。结论 下腔静脉闭塞有血栓形成 ,必须在下腔静脉开通前用药物溶栓治疗。下腔静脉开通后放内支架要避开副肝静脉开口。肝静脉开通成形术应放在BCS介入治疗的首要位置。  相似文献   

4.
介入治疗布加综合征312例经验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目的 总结球囊扩张及支架治疗布加综合征 (Budd Chiarisyndrome ,BCS)的经验。方法 对 312例BCS患者行下腔静脉 (inferiorvenacava ,IVC)造影 ,确定病变部位、类型 ,再用导丝硬头或穿刺针穿通阻塞部位、球囊扩张、内置支架。结果 本组 312例 ,扩张成功 2 71例 ,其中IVC 2 6 0例 ,肝静脉 (hepaticvein ,HV) 11例 ,放置IVC支架 195例 ,HV支架 1例 ,无一例发生肺栓塞。术后发生急性肾衰 6例 ,肝昏迷 1例 ,急性心衰 2 1例 ,死亡 1例。并发IVC急性血栓形成 2例 ,死亡 1例。 2 0 3例获随访 6~ 10 4个月 ,复发 2 1例。结论 介入治疗BCS适应于多种病理类型 ,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下腔静脉(inferior vena cava,IVC)型布加综合征(Budd-Chiari syndrome,BCS)合并IVC血栓形成的治疗方法、疗效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4月至2012年6月期间因膜性或短段闭塞性IVC型BCS合并IVC血栓形成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介入治疗的12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行小球囊预开通治疗及可回收支架治疗患者的疗效。结果 128例患者中,9例行搅拌溶栓治疗(搅拌溶栓组),56例行小球囊预开通治疗(预开通组),63例行可回收支架治疗(可回收支架组)。除可回收支架组有1例患者于术中发生支架断裂、行外科手术外,其余127例患者的介入手术均成功。术后可回收支架组发生支架移位2例,余2组无并发症发生。预开通组与可回收支架组的尿激酶用量、溶栓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总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可回收支架组的住院费用高于预开通组(P〈0.01)。术后128例患者均获访,随访时间18-66个月,平均44.2个月。随访期间,搅拌溶栓组有1例、预开通组有6例、可回收支架组有6例患者发生原闭塞处的再次狭窄闭塞,预开通组与可回收支架组的再次狭窄闭塞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患者经再次扩张治疗后未再发生管腔狭窄和血栓形成。结论搅拌溶栓技术治疗IVC型BCS合并IVC新鲜血栓形成安全而有效;小球囊预开通技术及可回收支架技术治疗IVC型BCS合并IVC陈旧性血栓形成的效果满意,且前者更经济。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混合型布加综合征(Budd-Chiari syndrome,BCS)的介入治疗方法.方法 分析2011年6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162例混合型BCS血管病变特征和治疗方法,观察开通后肝静脉(hepatic veins,HV)和下腔静脉(inferior vena cava,IVC)压力以及患者症状的变化,评估治疗后无症状生存率.结果 本组162例中,53例患者合并3支主HV阻塞且无2支以上粗大副肝静脉代偿,行HV和IVC联合开通治疗,其中51例治疗成功;其余109例患者仅行IVC开通治疗,其中106例治疗成功;总体技术成功率为96.9% (157/162).本组患者开通治疗前后HV和IVC压力分别为:[(40±9) cmH2O和(28±7)cmH2O]比[(22±7) cmH2O和(19±6) cmH2O],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7.42和8.75,P<0.001).157例治疗成功患者均获得6个月以上的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中位时间为15个月.出院后146例症状完全缓解,其余11例症状改善,随访截止时,首次开通治疗和修正治疗后的无症状生存率分别为:82.4%和94.2%.结论 根据HV病变特征选择混合型BCS患者介入治疗方法,疗效好,复发率低,短中期无症状生存率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肝静脉阻塞型布加综合征(BCS)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2月至2012年12月安徽省立医院和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69例肝静脉阻塞型BCS行介入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经颈静脉、股静脉或经皮经肝联合下腔静脉途径开通肝静脉,行球囊扩张术或支架置入术,若肝静脉无法介入则行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观察肝静脉压力及患者临床症状的变化,评估治疗后无症状生存率.采用电话和门诊随访,随访时间截至2013年7月.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等级资料采用Wilcoxon W秩和检验.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生存率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结果 66例患者成功行介入治疗,经颈静脉43例,股静脉14例,经皮经肝穿刺9例;单纯球囊扩张术41例,球囊扩张术+溶栓治疗14例,球囊扩张术+支架置入术6例,球囊扩张术+溶栓术+支架置入术5例.61例患者术后症状完全缓解,其他5例症状部分缓解.BCS患者介入治疗前后肝静脉压力分别为(47±9)cmH2O(1 cmH2O =0.098 kPa)和(23±7)cmH2O,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73,P<0.05).入院时腹腔积液有66例,治疗后减少至13例,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0.38,P<0.05).66例成功行介入治疗的患者均获随访,中位随访时间为15个月(6~ 24个月).随访期间10例患者再次出现BCS相关症状,7例再次介入治疗成功,其余3例治疗失败.BCS患者首次介入治疗术后6、12、24个月无症状生存率分别为97.0%、92.2%、76.4%;再次介入治疗后无症状生存率分别为98.4%、98.4%、92.3%.单纯行球囊扩张术患者首次介入后无症状生存率为90.2%;球囊扩张术+溶栓术患者为71.4%;球囊扩张术+支架置入术患者为83.3%;球囊扩张术+溶栓术+支架置入术患者为80.0%.BCS患者行不同介入治疗后无症状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08,P  相似文献   

8.
布加氏综合征的介入治疗(143例经验总结)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总结介入方法治疗布加氏综合征 143例的临床经验。 方法 男 92例 ,女 5 1例。年龄 6岁~ 6 5岁 ,平均 34 8岁。共 6种病理类型 :①下腔静脉 (InferiorVenaCava ,IVC)完全阻塞 71例 ;②IVC狭窄 36例 ;③IVC膜性阻塞伴小孔 2 9例 ;④肝静脉 (HV)膜性阻塞 3例 ;⑤近期IVC血栓形成 4例 ;⑥以上IVC病例中同时合并HV阻塞 14例。治疗方法包括 :(1)经股静脉行IVC破膜扩张或狭窄扩张 77例 ;(2 )经股静脉行IVC破膜扩张或狭窄扩张后IVC支架置入术 6 2例 ;(3)经皮经HV破膜扩张 3例 ;(4)经股静脉行IVC置管溶栓 4例 ;(5 )介入治疗后附加降低门脉高压手术 16例。 结果 介入治疗成功率90 2 % (12 9/ 143) ,IVC压力下降范围 (3~ 2 9)cmH2 O ,平均 12 1cmH2 O。发生并发症 8例 ,肺栓塞、支架迁移及支架术后HV阻塞各 2例 ,心包填塞和血胸各 1例。死亡 5例 ,2例死于肺栓塞 ,3例IVC支架术后二期附加肠腔侧侧分流术后死于肝昏迷 ,围手术期死亡率 3 5 % (5 / 143)。单纯IVC扩张病例复发率10 4% ,IVC扩张加支架置入术病例复发率 1 6 % ,其余各组尚无复发者。 结论 ①IVC或HV局限性病变且无继发新鲜血栓者 ,应首选行破膜扩张术。②IVC破膜扩张后出现弹性回缩或复发者应行IVC支架术。③IVC病变合并HV闭塞者 ,IVC介  相似文献   

9.
布加综合征(Budd-Clhiari syndrome,BCS)是指肝静脉和/或下腔静脉(inferior vena cava,IVC)肝段血流受阻而引起门静脉高压和/或IVC高压产生的一系列症候群.介入治疗是BCS的首选治疗方法,创伤小,恢复快,中远期疗效好.我院行BCS介入治疗已500余例,近期发生IVC破裂、心包填塞1例,经积极抢救处理,成功治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降低副肝静脉(AHV)压力在Budd-Chiari综合征(BCS)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3月—2015年7月收治的27例BCS患者资料,其中男11例,女16例,平均年龄(46±8)岁;AHV开口病变者9例,下腔静脉(IVC)病变者12例,AHV与IVC混合病变者6例。结果:所有患者均行AHV造影并测压以及腔内治疗。9例AHV病变患者行AHV球囊扩张成形术,术后AHV压力从(25±4)cm H_2O(1 cm H_2O=0.098 k Pa)降至(17±3)cm H_2O;12例单纯IVC病变患者中10例行IVC球囊扩张成形术,2例行开放手术,术后AHV压力从(27±6)cm H_2O降至(15±4)cm H_2O,肝段IVC压力从(27±5)cm H_2O降至(14±3)cm H_2O;6例混合病变患者术后AHV压力从(28±6)cm H_2O降至(14±4)cm H_2O,IVC压力从(26±5)cm H_2O降至(13±4)cm H_2O。所有患者术后3 d腹部症状均有明显缓解,IVC存在病变者,双下肢沉胀感明显减轻,治疗有效率100%;未出现出血和肺栓塞并发症;23例患者随访4~54个月,术后6个月时多普勒超声提示原有病变通畅率100%,后期2例出现IVC再闭塞,再次行球囊扩张治疗后症状好转。结论:降低AHV内压力有助于缓解BCS患者症状,应重视AHV的存在和病变的治疗。  相似文献   

11.
布—加氏综合征血管内直视成型术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下腔静脉(inferior vena cava,IVC)型及肝静脉(hepatic veins,HV)开口阻塞型布-加氏综合征(Budd-Chiari syndrome,BCS)根治术的方法及适应证。方法 1997年11月至1999年9月对12例BCS患者用自体血回收、球囊阻断IVC的方法施行根治性血管内直视成形术。结果 术中回收并回输自体血1500-2580ml不等,除1例第二次开胸止血外,其余患者未输库血。术后随访3-36个月,IVC保持通畅。结论 直视下对BCS施行根治性手术,疗效确切,控制出血及延长术野明视时间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总结介入治疗布加综合征(BCS)468 例成功经验.方法 对468 例BCS 患者行下腔静脉(IVC)或经皮肝穿肝静脉(HV)造影,确定病变部位、类型,再用导丝硬头或破膜针穿通阻塞部位、球囊扩张、内置支架.结果 本组468 例,破膜扩张成功437 例,其中IVC422 例(并发IVC 急性血栓形成5 例),HV 15 例,放置IVC 支架352 例,HV 支架2 例,无一例发生肺栓塞.术后肝昏迷1 例,急性心功能不全21 例.359 例获随访6耀126 个月,复发21 例,行再次介入治疗成功.结论 介入治疗BCS 微创、安全、有效,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为首选治疗方法;IVC 病变为厚膜(>3mm)、刀削状偏心形厚膜和膈肌上下的IVC 错位者经颈、股静脉双路多角度可以破膜成功;并发IVC 急性血栓形成时也应首先考虑介入治疗;HV 膜性梗阻者经颈经肝联合入路介入治疗可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3.
多节段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下肢多节段动脉硬化闭塞症外科治疗的临床经验。 方法 术中行髂动脉腔内微创技术 (球囊扩张和支架植入 ) ,并同时行肢体远端动脉重建术治疗广泛多节段动脉硬化闭塞症 47例 ( 5 8条肢体 )。 结果 术中 5 3条髂动脉球囊扩张和支架植入均获成功 ,微创治疗技术成功率 10 0 % ;同时行远端动脉重建 5 8条肢体 ,其中包括 :股 -动脉人工血管旁路术 40条肢体 ;深动脉内膜剥脱或补片扩大成形术 18条肢体。股 -动脉人工血管旁路术后踝肱指数平均 0 .77± 0 .13 ( 0 .5~ 1.2 ) ,与术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股深动脉扩大成形术后踝肱指数 0 .41± 0 .15 ( 0 .2~ 0 .5 6) ,与术前相比有提高 (P <0 .0 5 )。死亡 1例 (占 2 .1% ) ,其余无严重并发症。平均随访 2 1( 3~ 42 )个月 ,髂动脉支架一期通畅率为 98.1% ( 5 1 5 2 ) ,二期通畅率为 10 0 % ( 5 2 5 2 ) ,股 -动脉人工血管一期通畅率为 87.2 % ( 3 4 3 9) ,二期通畅率为 94.9% ( 3 7 3 9)。截肢率 3 .4% ( 2 5 8)。 结论 术中髂动脉腔内微创介入治疗结合远端动脉重建术是治疗严重多节段动脉硬化闭塞症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腘动脉硬化病变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3年2月91例(96条肢体)腘动脉硬化病变行介入治疗的临床资料,病变位于P1段44条,P2段7条,P1~P2段35条,P1~P3段10条。狭窄性病变(狭窄率50%)42条,闭塞性病变54条。单纯球囊扩张成形35条,球囊扩张支架置入61条。闭塞性病变均采用球囊扩张支架置入术。结果介入治疗腘动脉成功率100%,出院前踝肱指数(ankle brachial index,ABI)由术前0.45±0.15升高至0.89±0.17(t=-8.522,P=0.001)。84例(87条肢体)随访12~74个月,(39.0±10.3)月,随访率92.3%(84/91)。术后12个月腘动脉一期通畅率70.1%(61/87),二期通畅率89.7%(78/87)。腘动脉硬化狭窄性病变中,单纯球囊扩张成形32条肢体的12个月一期通畅率90.6%(29/32),二期通畅率96.9%(31/32);球囊扩张支架置入6条肢体的12个月一期通畅率50.0%(3/6),二期通畅率83.3%(5/6);球囊扩张成形术一期通畅率明显高于球囊扩张支架置入术(Fisher精确检验,P=0.039)。结论介入治疗腘动脉硬化病变效果良好,腘动脉硬化狭窄性病变球囊扩张成形术近期通畅率优于球囊扩张支架置入术。  相似文献   

15.
<正>布加综合征(Budd-Chiari syndrome,BCS)是指因肝静脉回流障碍导致的一系列症状及体征,可发生于包括肝静脉(hepatic veins,HV)至下腔静脉(inferior vena cava,IVC)入右心房口处的任何部位及任何性质的闭塞或狭窄性病变[1-3],但要除外由心脏疾病引起的肝静脉流出道阻塞及肝窦阻塞性病变。BCS即肝后性门脉高压,分为肝静脉型、IVC型及混合型。因肝静脉血回流受阻,常表现为腹水、胸腹部静脉曲张、消化道出血、下肢水肿等。早期患者肝功能尚可,晚期出现淤血性肝硬化[4-6]。绝大多数BCS患者未能早期确诊或在基层医疗单位首诊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置管溶栓联合血管腔内成形术治疗合并下腔或下肢静脉血栓的布加综合征(BCS)的应用价值。方法全组29例BCS,造影发现下腔静脉(IVC)肝段上方狭窄或闭塞,同时伴有IVC血栓形成,部分伴有单侧或双侧下肢深静脉血栓。经腘静脉置管溶栓后,其中25例二期行血管腔内成形术。结果 18例血栓基本消失或明显缩小、管腔通畅,其中6例单纯行球囊扩张术,12例行球囊扩张加支架成形术;9例患者溶栓后陈旧性血栓范围仍然广泛,其中7例行腔内治疗后症状明显缓解。2例有明显出血倾向后停药,闭塞范围仍然广泛,无肺栓塞发生。25例随访2~62个月,平均31个月,21例临床症状和体征明显缓解,2例明显缓解后复发,2例未缓解,治疗总有效率为84.0%。结论腘静脉置管溶栓治疗BCS合并下腔或下肢静脉血栓的溶栓效果优于全身用药,溶栓后介入治疗微创,疗效好,可作为此类疾病的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药物涂层球囊和支架置入治疗股腘段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远期效果。方法 2019年7月至2020年10月行腔内治疗的股腘段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剔除死亡和失访的,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支架置入术(n=54)和药物涂层球囊组(n=52),研究1年、2年的症状复发率和临床驱动的靶病变重建率。结果 两组患者技术成功率均为100%,支架置入术和药物涂层球囊组的1年症状复发率和1年临床驱动的靶病变重建率相同,分别为7.41%和7.69%(P>0.05),2年症状复发率分别为29.63%和11.54%(P<0.05);2年临床驱动的靶病变重建率分别为14.81%和11.54%(P>0.05)。结论 在股腘段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治疗中,药物涂层球囊扩张术的2年临床驱动的靶病变重建率与支架置入术的结果相当,而药物涂层球囊扩张术的2年症状复发率低于支架置入术,药物涂层球囊扩张术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裸支架与覆膜支架治疗人工血管动静脉瘘(AVG)静脉端吻合口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5年11月中日友好医院收治的上肢AVG患者因静脉端吻合口狭窄及血栓形成而行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共40例患者符合条件,其中男性16例,女性24例。所有患者行Fogarty导管取栓+球囊扩张及支架植入术。术后随访1年,观察术后6、9、12个月的动静脉瘘初级通畅率、累积次级通畅率。结果 32例患者行Fogarty导管取栓+球囊扩+裸支架植入术(裸支架组),8例行Fogarty导管取栓+球囊扩张+覆膜支架植入术(覆膜支架组)。临床成功率和技术成功率均为100%。围术期死亡率为0。裸支架植入后6、9、12个月的初级通畅率为与覆膜支架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68.8%、59.4%、56.3%与75.0%、75.0%、62.3%,P=0.209);而裸支架植入后6、9、12个月的的累积次级通畅率为87.5%、84.3%、78.1%,覆膜支架为87.5%、87.5%、87.5%;两组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342)。结论对于AVG术后血栓性静脉端吻合口狭窄患者,裸支架和覆膜支架植入后12个月的初级通畅率及累积次级通畅率无明显差异。需要前瞻性随机对照实验进一步证实以及新的治疗手段提高移植物内瘘的通畅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药物洗脱支架和球囊扩张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我院手术治疗的87例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球囊扩张组44例和支架植入组43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及术后狭窄内径、透析血流量和术后6个月、12个月初级通畅率以及术后1个月内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所有患者临床成功率100%。支架植入组和球囊扩张组技术成功率分别为100%和91.0%。2组患者术后狭窄内径及透析血流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支架植入组和球囊扩张组术后6个月初级通畅率分别为79.1%和45.5%,支架植入组6个月初级通畅率优于球囊扩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支架植入组和球囊扩张组12个月初级通畅率分别为30.2%和9.1%,支架植入组12个月初级通畅率优于球囊扩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内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药物洗脱支架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安全、有效,与球囊扩张术相比,可以提高术后初级通畅率,为治疗动静脉内瘘狭窄提供一种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20.
布加综合征(Budd-Chiari Syndrome,BCS)合并下腔静脉(inferior vena cava,IVC)血栓为临床治疗难点,安徽省阜阳市第二医院自2003年6月至2012年6月共收治75例BCS合并IVC血栓患者,采用根治性手术、人工血管搭桥、溶栓、支架压栓等方法综合治疗,临床效果明显,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