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夹脊电针结合神经松动术对兔坐骨神经损伤后下肢运动功能以及Ras相关C3肉毒素底物1的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 方法 采用随机数表法将180只新西兰家兔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夹脊电针组、神经松动术组、夹脊电针结合神经松动术组。每组36只,再按取材时间点分为治疗1周、2周、4 周后共3个亚组,每个亚组12只新西兰家兔。模型对照组、夹脊电针组、神经松动术组、夹脊电针结合神经松动术组均采用钳夹法造成坐骨神经损伤模型,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不做任何干预,神经松动术组行神经松动术治疗,夹脊电针组进行夹脊电针治疗,夹脊电针结合神经松动术组进行夹脊电针和神经松动术治疗。于治疗1、2、4周后采用趾张反射评分和改良的Tarlov评分评定5组大鼠新西兰家兔的下肢功能恢复情况。并于治疗1、2、4周后,每组均抽取12只新西兰家兔放血处死后取坐骨神经和相应节段脊髓(L4-L6段),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和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检测Ras相关C3肉毒素底物1 mRNA及蛋白的表达。 结果 治疗后1、2、4周后,夹脊电针组、神经松动术组和夹脊电针结合神经松动术组新西兰家兔的坐骨神经功能均优于模型对照组同时间点,但均弱于正常对照组同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夹脊电针结合神经松动术组各时间点的坐骨神经功能均优于夹脊电针组和神经松动术组同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PCR灰度分析,治疗1、2、4周后,夹脊电针结合神经松动术组节段脊髓和坐骨神经中Ras相关C3肉毒素底物1mRNA的表达量高于夹脊电针组和神经松动术组同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Western blot灰度分析,治疗1周后,夹脊电针结合神经松动术组节段脊髓Ras相关C3肉毒素底物1蛋白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夹脊电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2、4周后,夹脊电针结合神经松动术组节段脊髓Ras相关C3肉毒素底物1蛋白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夹脊电针组和神经松动术组同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Western blot灰度分析,治疗2、4周后,夹脊电针结合神经松动术组坐骨神经中Ras相关C3肉毒素底物1蛋白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夹脊电针组和神经松动术组同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神经松动术结合夹脊电针治疗可促进坐骨神经损伤后轴突再生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损伤的坐骨神经和相应脊髓节段Ras相关C3肉毒素底物1基因以及蛋白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分米波对大鼠周围神经急性损伤康复的影响。 方法选取体重为200~250 g的健康SD大鼠80只,随机分成分米波治疗组(治疗组)与对照组。于右侧大腿制备坐骨神经急性损伤模型。治疗组于术后第1天至术后8周,损伤局部行分米波治疗,对照组不行分米波治疗。分别于术后不同时相对2组的损伤神经进行大体、光镜、电镜、免疫组织化学、轴突图像分析及神经电生理检测。 结果形态学观察术后不同时相内治疗组损伤神经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轴突图像分析治疗组有髓神经纤维数目、直径及髓鞘厚度均大于对照组(P<0.01),术后8周神经电生理检测治疗组比对照组潜伏期短,波幅高,神经传导速度快(P<0.05)。 结论分米波能明显促进周围神经急性损伤后再生。  相似文献   

3.
短期应用糖皮质激素缓解腰神经根疼痛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临床对照观察,分析短期应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地塞米松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所致神经根性疼痛的治疗作用。 方法:选择2000-06/2004-06在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骨科就诊的150例单间隙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均有明确的神经根性疼痛,男96例,女54例。按治疗方式分为3组。即地塞米松组26例,术后迟用地塞米松组16例,术后即用地塞米松组108例,地塞米松组进行单纯静脉应用地塞米松保守治疗,术后迟用地塞米松组在术后第4天开始应用地塞米松,术后即用地塞米松组术后当天即开始应用地塞米松。均连用5d,1-5d用量分别为20,20,20,10mg和5mg。采用四度十级数字定级法在治疗前后对疼痛程度进行量化判定,通过对所得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评估地塞米松对神经根性疼痛得治疗作用。 结果:所有病例资料均在患者住院期间完成,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无脱失。①地塞米松组用药后神经根性疼痛有显著性减轻,用药后3,5d较治疗前神经根性疼痛均减轻(4.13&;#177;1.41,3.92&;#177;0.90,6.71&;#177;1.24,t=2.210,2.431,P〈0.05)。②手术后,受术两组神经根性疼痛均有显著性减轻(P〈0.05-0.01),术后迟用地塞米松组术后第5天疼痛较术后第3天未用地塞米松时减轻(2.28&;#177;1.13,3.22&;#177;1.30,t=1.983,P〈0.05)。③术后即用地塞米松组术后3d疼痛程度较迟用地塞米松组轻(1.98&;#177;1.25,3.22&;#177;1.30,t=1.887,P〈0.05)。 结论:短期应用地塞米松能迅速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神经根性疼痛。可以单独用于非手术治疗。也可配合手术治疗以增强手术的效栗.  相似文献   

4.
目的:介绍一种治疗全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的新术式及其全程康复治疗。方法:收集全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患者13例,分行一期膈神经移位修复肩胛上神经和对侧股薄肌移植手术,以恢复肩外展功能和重建屈肘与伸拇、伸指功能;部分患者二期行同侧股薄肌移植重建患肢屈拇、屈指功能。注意在术前、术中和术后进行综合性康复治疗。结果:随访时间超过1年的8例患者,在术后3-5个月,出现移植肌肉神经再生电位;12月屈肘60&;#176;-90&;#176;、肌力M4,伸拇、伸指肌力M3-M4,3例行肩胛上神经修复者,肩外展30&;#176;-45&;#176;。2例二期手术后六七个月,移植肌肉有随意收缩;12个月屈拇、屈指肌力M3-M4,但手部感觉尚未恢复。结论:早期股薄肌皮瓣移植联合神经移位修复全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已显示初步的疗效。应注重患者的术前、术中、术后的全程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5.
三叉神经痛一般多为原发的疾病,其造成的原因是该神经在进入桥脑的入脑段受到桥小脑角的异常血管压迫,致使神经脱髓鞘病变,引起电流传导“短路”。目前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方法共有两种。一种为切断神经根,另一种为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本组采用Teflon棉使神经与血管分离的手术方法达到减压的目的,其优点在于:(1)保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肾脏移植术后引发手术切口侧股外侧皮神经卡压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电生理评估与诊治方法。方法 解放军第三○九医院器官移植中心1997—02/2003—01的同种异体肾移植473例患者术后术侧股外侧皮神经损伤11例,根据患者主诉及物理查体,采用皮层体感诱发电位协助,明确诊断,行局部物理治疗及封闭治疗。无效者行手术治疗。结果 11例患者全部行CSEP检查,患侧P1N1波的潜伏期分别为(19.05&;#177;0.55)ms、(37.25&;#177;1.55)ms,健侧9为(12.40&;#177;1.05)ms、(37.25&;#177;1.55)ms,差异具显著性意义,证实为股外侧皮神经损伤?经保守及手术治疗,均于半年内恢复,无后遗症。结论 肾移植术后术侧股外侧皮神经卡压综合征是一种少见的并发症,CSEP检查具有一定诊断价值,手术中牵拉、压迫、低温可能是并发股外侧皮神经卡压综合征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周围神经卡压松解的实验研究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局围神经卡压是常见病多发病.多以手术松解来研究治疗。对此问题,我们进行了实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选择最佳术式应用临床48例,方法:在Mackinnon所设计了的大鼠坐骨神经卡压模型的基础上,研究了神经卡压松解四种不同疗法的优劣。分组:A组仅击除卡压;B组去除卡压后用手术刀切开神经外膜;C组去除卡压后行高压氧冶疗。D组去除卡压后用手术刀切开神经外膜然后行高压氧治疗,术中不同时间(1~4周)进行电生理组织学检测,所有操作均在手术显微镜下进行.同时应用术中肌电监测技术。结果:动物实验揭示神经卡压物去除后再切开神经外膜,然后行高压氧治疗.此种方法为较理想的神经忙压松解术式。结论:术中应用肌电持续监测技术.有效地促进丁手术方法的准确性与手水操作的精确性,提高丁周围神经手术的疗效。临床应用48例病人、43例随访12~18个月.均取得了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8.
关节松动术并臂丛神经阻滞治疗肩关节周围炎58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选择109例临床患者,研究臂从神经阻滞联用关节松动术治疗肩周炎的临床效果。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8例采取关节松动术联合应用臂从神经阻滞治疗;对照组51例采用臂从神经阻滞治疗。定期观察治疗后两组思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及肩关节活动度的改善。治疗结果显示两组治疗效果、治疗次数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5)。研究提示,关节松动术联用臂从神经阻滞治疗肩周炎是一种较有效的临床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9.
神经内镜手术治疗颅内透明隔囊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手术治疗透明隔囊肿的手术适应证、手术方法。方法:采用神经内镜行囊肿侧脑室造瘘术治疗有症状的透明隔囊肿12例,术前主要症状为头痛、癫痫及意识障碍,4例合并脑积水。结果:术后头痛消失11例,2例合并癫痫者未再发作,1例合并意识障碍者症状无明显缓解,有效11例、无效1例;囊肿消失10例,明显缩小2例,4例合并脑积水均明显缓解;术后并发高热1例,多尿1例,对症治疗后恢复;本组无死亡。结论:微侵袭神经内镜下行囊肿侧脑室造瘘术治疗透明隔囊肿微创、简便、疗效好,应成为其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颈部神经鞘瘤的诊断及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行手术治疗的13例颈部神经鞘瘤患者临床资料。结果肿瘤均完整切除,术后组织病理均确诊为良性神经鞘瘤;术后出现患侧疼痛1例,喉返神经损伤1例;随访6~40个月,无复发。结论手术完整切除是有效治疗方法,术中尽可能保留来源神经的完整性,可有效预防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1.
赵福杰  苗欣欣 《中国内镜杂志》2014,20(11):1121-1124
人体的内脏神经系统(包括交感、副交感系统及传入系统)是一个相互关联且十分复杂的完整的网络结构。在保留神经的腹腔镜广泛性子宫切除术中笔者按照网络的概念进行相关神经的解剖、分离与保留。而不应仅仅分离保留几个主要的神经分支,从而更好地达到在完成标准的腹腔镜宫颈癌手术治疗的同时又尽量地减少了术后膀胱功能障碍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采用显微手术方法治疗难治性偏头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显微手术治疗偏头痛4例,其中2例行颞浅动脉结扎及耳颞神经松解术,1例行枕大神经及枕动脉离断术,1例行痛点“孤立术”。结果3例全愈,1例好转,无并发症。结论显微手术治疗难治性偏头痛疗效肯定、手术微创、安全,是根治难治性偏头痛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乙状结肠膀胱扩大术治疗儿童神经源性膀胱的观察和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2月—2013年10月共14例乙状结肠膀胱扩大术治疗神经源性膀胱患儿的效果和护理对策。结果14例患儿术后给予抗炎、保护胃黏膜、补液等治疗,1例患儿因过早饮食引起肠梗阻,2例女患儿术后发生肾盂肾炎。14例患儿全部治愈出院,平均住院天数为16 d。结论乙状结肠膀胱扩大术是一种治疗儿童神经源性膀胱的有效的方法,充分的术前准备,严谨的术后护理和详尽的健康教育,是保证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宫腔镜操作系统(HEOS)冷刀微剪分离术在宫腔粘连患者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0例宫腔粘连患者,根据其治疗方式分为HEOS冷刀微剪分离术治疗组(观察组)和传统宫腔镜下电切分离术治疗组(对照组),每组各100例,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指标、疗效与术后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其术中出血量、膨宫液吸收量均少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痊愈率为61%,高于对照组的45%(P <0.05)。观察组患者中,发生术后出血1例、感染2例、盆腔粘连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4%;对照组患者中,发生术后出血5例、感染2例、异位妊娠3例、盆腔粘连5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采用HEOS冷刀宫腔镜微剪分离术治疗宫腔粘连患者,疗效良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综合康复治疗对腕部神经肌腱损伤修复术后手功能的影响。方法 给22例患者行超声治疗、神经肌肉电刺激和功能训练等术后综合康复处理。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给所有患者进行手指运动功能、感觉功能及Carroll上肢功能评定。结果 经过系统的康复治疗,手功能恢复优良率达95%。结论 在腕部神经肌腱修复术后,给予系统的综合康复治疗,可促进神经再生和肌腱愈合,恢复手功能有显著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脑CT三维定位贴在神经内镜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5例经神经内镜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按照定位方法分为两组,徒手定位组(n = 24)和定位贴组(n = 21)。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血肿清除率。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价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对比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定位贴组手术时间短于徒手定位组,血肿清除率高于徒手定位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定位贴组术后1个月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更明显。结论 应用脑CT三维定位贴定位血肿行神经内镜手术,具有定位精确、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血肿清除率高和恢复快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背景:近来骨髓基质细胞多向分化潜能的发现,特别是骨髓基质细胞向神经干细胞方向分化的成功,为干细胞移植治疗神经系统损伤提供了可能。目的:观察自体骨髓基质源干细胞对脑损伤的治疗作用。设计:以BrdU标记的自体骨髓基质源干细胞在模型动物损伤脑区和其他脑区的分布为观察对象的前瞻性研究。单位:北京军区总医院。材料:实验于1999-10/2002—02在北京军区总医院完成。取1.5~3.0岁成年家犬22只,雌雄不限,体质量(13&;#177;2)kg。随机分为假手术组6只,常规治疗组8只,骨髓基质源神经干细胞组8只。方法:对犬骨髓基质细胞进行采集、分离、体外扩增、标记和移植用细胞培养。假手术组仅做皮肤切口及颅骨锥孔,不致中脑损伤,于麻醉清醒后行正常进食。常规治疗组行中脑被盖区毁损后行三磷酸腺苷20mg,辅酶A50U,加入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2次/d,共3d。骨髓基质源神经干细胞组行中脑被盖区毁损,然后给予骨髓基质细胞源神经干细胞1mL和脑脊液1mL的混合液,注入脑室,1次/d,共3d。术后第1,7,14,28天4个时间点观察骨髓基质源干细胞在损伤脑区及其他脑区的分布情况。主要观察指标:观察骨髓基质源干细胞在损伤脑区及其它脑区的分布情况。结果:22只动物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在术后第28天:骨髓基质源神经干细胞组BrdU阳性细胞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和常规治疗组[(15.4&;#177;2.4,0.5&;#177;0.5,0.5&;#177;0.5)个1。②骨髓基质源神经干细胞组术后第14天脑片BrdU阳性细胞数:中脑的伤侧明显高于对侧[(15.5&;#177;3.3,5.0&;#177;1.5)个];额叶的伤侧高于对侧[(1.6&;#177;0.6,1.5&;#177;0.7)个]。结论:由于骨髓基质源神经干细胞移植组BrdU阳性细胞数在脑损伤区的分布明显多于对侧非伤区和两个对照组的同部位。提示骨髓基质源干细胞可向损伤脑区迁移,能对脑干损伤的恢复有一定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水性分离法显露喉返神经在甲状腺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70例甲状腺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分离组和对照组,各35例。分离组应用生理盐水局部注射方法显露喉返神经,对照组应用钝性分离方法显露喉返神经。比较2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喉返神经显露时间、喉返神经受损发生率、低钙血症发生率。结果分离组共显露喉返神经46条,对照组共显露喉返神经54条,术者发现采用水性分离方法显露喉返神经能更清晰辨清喉返神经的走向。分离组出现暂时性喉返神经损伤1例,对照组5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2组均无出现永久性喉返神经损伤者。2组的喉返神经显露时间、手术时间、出血量、低钙血症发生率、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结论 水性分离法简单易行,有助于更清晰地辨清喉返神经的走向,避免了过度剥离神经的机械损伤,是显露喉返神经的一种安全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胸外科剖胸手术后肋间神经冷冻镇痛的效果。 方法:选择2003-01/2005—12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胸心外科收治的食管癌、贲门癌手术患者100例。对100例胸外科开胸手术后患者进行随机分组。肋问神经冷冻组和对照组各50例患者,按照视觉模拟评分法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胸部疼痛情况(0分为无痛,10分为剧痛)。术后1,2,3周分别对每组患者用PURTTAN BENNET肺功能测定仪器行肺功能检查,主要检测反应术后早期实际肺功能的指标(第1秒钟时间肺活量和每分钟最大通气量)客观评价肋间神经镇痛治疗在胸外科剖胸术后镇痛的作用。 结果:100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肋间神经冷冻组术后镇痛效果满意,患者视觉模拟评分平均值明显低于对照组(2.20,8.23,P〈0,05)。②肋间神经冷冻组患者术后肺功能恢复时间较快。术后第3,7天,肋间神经冷冻组每分钟最大通气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明显高于对照组[(52&;#177;10)%比(41&;#177;13)%,(67&;#177;14)%比(48&;#177;13)%,P均〈0.01];第1秒钟时间肺活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也明显高于对照组[(59&;#177;10)%比(43&;#177;12)%,(65&;#177;12)%比(52&;#177;15)%;P〈0.01或0.05]。③术后第14,21天两组每分钟最大通气量及第1秒钟时间肺活量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结论:肋间神经冷冻治疗对剖胸手术后镇痛效果明显,不会对肋间神经造成永久性损害,可使患者术后肺功能早期恢复,有效降低肺部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总结1例健侧颈7(C7)神经交叉移位术治疗脑出血后单侧上肢痉挛性瘫痪手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经术前心理咨询、手术间准备、麻醉护理、术中护理配合、术中患者体位管理以及术后管理。顺利完成健侧C7神经交叉移位手术,术后第1天患侧上肢肌张力较前明显下降,瘫痪侧上肢功能评分有所提高,术后5日顺利出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