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人体的肠道系统是一个较为复杂的微生物生态系统,内有大量的微生物群落,对于机体构建肠道黏膜屏障和维护肠道微生态平衡发挥重要作用。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也随之发生改变,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病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肠道微生态改变可直接影响消化系统物质代谢、消化、吸收等功能,微生物菌落改变可引发肠道炎性反应,对消化系统的免疫应答功能造成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高血压人群和非高血压人群间肠道微生物和微生物代谢物的差异。方法 纳入2017年3月至2018年6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77例非冠心病患者,根据血压情况分为非高血压组(n=22)和高血压组(n=55)。收集2组患者的粪便样本和血液样本,通过宏基因组高通量测序对肠道菌群进行分析,通过靶向代谢组技术测定粪样本中短链脂肪酸和血液循环胆碱通路代谢物含量,比较2组患者菌群构成及其代谢物的差异。结果 非高血压组患者的α多样性显著高于高血压组,2组间β多样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物种层面上,肠道中14种菌的相对丰度在2组间存在显著差异,包括单形巨单胞菌(Megamonas funiformis)、多枝梭菌(Clostridium ramosum)等。根据这些差异菌构建肠道微生物综合评分,此评分每增加1个标准差,人群中高血压患者的相应占比降低76%。血液中的肠道微生物参与产生的氧化三甲胺相关代谢物以及粪便中的短链脂肪酸代谢物在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差异菌与代谢物相关性分析发现毛螺旋菌(Parasutterella excrementihominis)与短链脂肪酸代谢物负相关,与...  相似文献   

3.
目的采用宏基因组学分析贝赫切特综合征(BD)患者肠道菌群微生物特征。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的BD患者18例,另选取性别、年龄、BMI相匹配的健康人群24例作为对照,收集BD患者与健康人群新鲜粪便提取DNA,进行宏基因组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BD患者与正常人优势菌群主要是硬壁菌门(Firmicutes)、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BD患者中Bacteroidetes占4.21%,远低于正常人,BD患者中Proteobacteria占42.80%,远高于正常人;BD患者与正常人胃肠道微生物在属水平上有194个菌属存在差异,在种水平上有887个菌种存在差异;BD患者优势菌包括Collinsella Spp.、Bilophila spp.及Bacteroides spp.等,正常人优势菌包括Clostridium spp.Roseburia spp.Methanogens等。结论BD患者肠道菌群微生物群发生改变,产乳酸菌Collinsella Spp.和硫酸盐还原菌Bilophila spp.增多,产丁酸菌Clostridium spp.和Roseburia spp.减少,可能为引起BD发病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迟雁 《临床荟萃》2016,31(8):857
炎症性肠病(IBD)是具有遗传易感性的个体对肠道微环境的改变发生持续的异常免疫反应,所导致的慢性炎症性疾病,肠道微生态的改变在IBD的发病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本文综述了肠道微生态的构成和作用、IBD患者微生态的改变以及与肠道微生态改变相关的治疗手段在IBD患者中的治疗前景。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基于弥散峰度成像(DKI)构建的灰质结构网络评估帕金森病(PD)患者拓扑学损伤的价值。方法 纳入76例PD患者(PD组)及80名健康受试者(NC组),基于颅脑DKI构建灰质结构网络;对比组间结构网络拓扑属性(全局、节点、模块)的差异。结果 全局属性中,PD组小世界属性(γ、λ、σ)及特征路径长度均大于(P均<0.05)、而全局效率低于对照组(P<0.05);节点属性中,PD组多个核心节点的度中心性和节点效率低于对照组(Bonferroni校正,P均<0.000 6),主要分布于基底节、额叶、顶叶及枕叶。模块属性中,相比对照组,PD组存在广泛模块间连接减低,以及感觉运动网络、默认模式网络、额顶叶网络和视觉网络模块内连接减低(Bonferroni校正,P均<0.01)。结论 DKI灰质结构网络能反映PD患者网络拓扑学改变。  相似文献   

6.
肠道微生态制剂的临床应用及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体肠道是一个巨大的细菌库,在人体构成微生态平衡。若这种平衡破坏,出现菌群失调,将会引起许多相关疾病。微生态制剂是在微生态学理论的指导下,调节微生态失调,保持微生态平衡,提高宿主健康水平的生理性活菌制品(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以及促进这些生理菌群生长繁殖的物质制剂。目前广泛应用于临床,本文拟对肠道微生态制剂的临床应用和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运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esting-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rs-f MRI)脑功能网络分析技术,探讨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的脑功能网络改变。材料与方法前瞻性收集24例T2DM患者与26名健康志愿者进行3.0 T MRI扫描,获得受试者的rs-f MRI数据。将自动解剖标签(automated anatomical labeling,AAL)模板定义的90个大脑区域作为复杂网络的节点,利用Pearson相关建立90个节点之间的相关关联。选定阈值,构建病变组和对照组受试者的无向网络,得到量化的网络指标——平均效率,聚类系数、节点度分布和模块化组织。结果在不同的阈值条件下,病变组脑功能网络的全局效率及平均聚类系数较对照组变小(P0.05);病变组节点度大于8.5的节点较对照组少;病变组的脑功能网络模块数较对照组多,且病变组每个模块的组分都发生了改变。结论 T2DM患者脑功能网络的全局效率及聚类系数下降,T2DM患者脑功能网络的模块数量及各模块组分发生改变,提示:(1) T2DM患者脑功能连接受损;(2)与疾病相关的某些功能皮层发生改变和重组,局部脑区可能出现功能代偿;(3)脑功能网络分析技术为T2DM患者提供了无创性评估中枢改变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结肠直肠癌与胆汁酸代谢、肠道菌群分布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结肠直肠癌患者80例,比较结肠直肠癌组患者与正常体检人群的总胆汁酸、次级胆汁酸表达水平。收集癌组织黏膜、正常癌旁组织黏膜对应部位的粪便,采取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肠道菌群的表达。结果与正常体检人群相比,结肠直肠癌患者总胆汁酸及次级胆汁酸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 0. 05);与癌旁组织中的粪便组织相比,癌组织处的肠道菌群微生态显著改变(P 0. 05)。可能引起肠道炎症、可能促进肿瘤细胞发生的多种条件性致病菌在癌组织处的相对丰度明显上升。结论在结肠直肠癌的发生、发展中,总胆汁酸与次级胆汁酸表达水平的异常、肠道菌群微生态的改变可能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益生菌是指能够给宿主带来健康益处的"活微生物",是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肠道微生态制剂。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益生菌在调节肠道微生物、控制体质量、改善胰岛素抵抗、降压、降脂等方面均有益处。本文总结了益生菌对成人肠道微生物、胃肠道健康、心血管疾病风险因素、免疫反应、女性泌尿生殖系健康和心理健康的影响,阐述益生菌与成人健康的关联:益生菌不能在肠道微生物群中引起持续变化,对特定人群和潜在病态人群补充益生菌可能更有效,而对健康成年人补充益生菌的益处及可行性仍不确定。我们需要对益生菌的使用进行更多的研究,以获得更有力的证据来证实益生菌对健康成人带来的健康益处,从而指导益生菌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10.
肠道微生态是由原核微生物(细菌)、真核微生物(包括真菌以及原生动物)和病毒构成的强大“器官”,在机体营养代谢、维持肠道黏膜上皮屏障的完整性、免疫调节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已有研究表明,肠道微生态与多种疾病的发病机制相关,如神经精神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癌症以及慢性代谢性疾病等。近年来的研究发现,肠道微生态能够通过氧化三甲胺和短链脂肪酸及其受体途径对血流动力学发挥调控作用;同时,肠道微生态失调、易位激活机体炎症反应可影响机体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本文梳理二者之间的关系,以期为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肠道菌群指定居于人体肠道的微生物群体,数量巨大,种类繁多,与人类许多疾病的发病相关,受到医学界广泛关注。已有研究证实,肠道菌群丰度及多样性改变引起的肠道菌群失调参与糖尿病的发生发展,而妊娠期糖尿病(GDM)属于糖尿病的四种类型之一,是妊娠期常见的合并症,肠道菌群的改变也对其发病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补充微生态调节剂可改善肠道菌群紊乱,这为探索GDM的防治提供新靶点和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金双歧加思密达治疗小儿腹泻病增效作用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小儿腹泻病是由多种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一组临床综合征,是儿科常见病。严重者可引起用脱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甚至休克;慢性腹泻又可造成小儿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近年来,国内外应用微生态制剂通过调整肠道微生态平衡来抑制肠道病原菌繁殖,从而达到治疗腹泻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5):2801-2802
收集艾滋病患者粪便标本40例和正常人群粪便标本40例。提取细菌基因组DN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大肠杆菌、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的数量。结果滋病患者粪便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的数量明显少于正常人群的。艾滋病患者粪便中大肠杆菌、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的数量比正常人群粪便中数量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艾滋病患者肠道肠道细菌微生态发生变化,艾滋病患者肠道肠道微生态已经发生紊乱。  相似文献   

14.
肠道微生态(gut microbiome)系统是一个包含大量肠道微生物的复杂生态系统,也是人体微生态系统家族中最主要、最复杂的一员。肠道菌群对人体维生素合成、促进生长发育和物质代谢及免疫防御功能都有重要的作用。肠道菌群失调参与人体各系统多种疾病的发病过程,可引起多种全身性及消化系统疾病。肠道微生态在慢性肝病、炎症性肠病、功能性胃肠病、消化道肿瘤等疾病的发生发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究重症监护室(ICU)肺部感染患者的肠道菌群特征,为肺部感染的危重症患者微生态靶向治疗提供借鉴。方法 收集2021年3-9月入住重庆高新区人民医院ICU的肺部感染患者粪便样本78例,ICU非肺部感染患者粪便样本22例,健康人群的粪便样本40例,采用16S rRNA测序技术对粪便菌群进行检测鉴定,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比较并分析ICU肺部感染患者肠道菌群结构特征。结果 ICU肺部感染患者的肠道微生物与健康人群相比,alpha多样性显著降低。ICU肺部感染患者肠道菌群以厚壁菌门、拟杆菌门、普雷沃菌属和拟杆菌属为主。处于极度失调(单一菌群丰度>50%)的ICU肺部感染患者的肠道菌群主要富集了普雷沃菌属、拟杆菌属、肠球菌和埃希菌等细菌。LEfSe分析提示,疣微菌科是ICU肺部感染患者肠道菌群中的标志性微生物。ICU肺部感染患者与健康人群相比,糖类和氨基酸代谢通路有所降低。另外,患者年龄结构、体质量指数、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系统Ⅱ评分和住院时间与部分肠道菌群存在紧密联系。结论 ICU肺部感染患者与健康人群相比,肠道菌群多样性显著降低。ICU肺部感染患者中肠道菌群极度失调者,可能由于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国上海地区汉族人群MEF2A基因第11外显子CAG重复序列多态性与其冠心病易感性的关系。方法:对300例冠心病患者(冠心病组)及100名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的MEF2A基因第11外显子进行PCR扩增DNA直接测序,以检测CAG重复序列多态性,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组均存在杂合性CAG重复序列,CAG重复序列数为4~11。将短CAG重复序列数(n=4~7)定义为等位基因S;长CAG重复数(n=8~11)定义为等位基因L。健康对照组中等位基因S及基因型SL频率均高于冠心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MEF2A基因第11外显子CAG重复序列多态性与冠心病易感性相关,等位基因L可能是中国上海地区汉族人群的冠心病易患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中药封包热敷治疗艾滋病顽固性腹泻临床效果。方法:抽选2018年8月~2020年8月收治的88例艾滋病顽固性腹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单盲法将其分为对照组(给予西医综合治疗)和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入中药封包热敷治疗),每组44例。对比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半个月后的肠道微生态相关指标(双歧杆菌、肠道免疫球蛋白A、肠球菌、乳酸杆菌)、艾滋病生活质量量表评分,并比较两组腹泻消失时间、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双歧杆菌、肠道免疫球蛋白A、乳酸杆菌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而肠球菌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艾滋病生活质量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腹泻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18%,高于对照组的77.27%(P<0.05)。结论:在西医综合治疗基础上给予艾滋病顽固性腹泻患者中药封包热敷治疗,可以有效调节其肠道微生态菌群,消除腹泻症状,改善生活质量,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栗冲  王硕  张志华 《临床荟萃》2021,36(4):374-378
肠道微生态由肠道正常菌群及其所生活的环境共同构成,肠道菌群承担着人体多种生理功能,包括免疫、代谢和内分泌功能等,被视为人体“器官”,在维持人体健康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抗生素常用于治疗各种感染性疾病,抗生素可消灭患者机体的大多数致病菌,但同时也严重破坏了肠道微生态平衡导致肠道菌群失调和各种急慢性疾病,抗生素对肠道微生物组成和结构的影响,取决于抗生素的种类、剂量和应用时间。本文综述了抗生素与肠道微生态的相互作用关系及其对健康和疾病的影响,以期为临床中使用抗生素的利弊权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双歧杆菌的生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张凤云  王忠海  徐书显 《临床荟萃》2004,19(15):892-894
人类正面临着内、外两大环境的挑战,外环境属于宏观生态学的研究领域,而内环境属于微生态学研究领域.微生态系统是人的生理系统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和生理器官[1].早年的微生态学者已证明:人体携带1.275kg微生物,其中肠道占1.0kg.在数量上微生物可达1014个,而个体自身的细胞只有1013个,就肠道而言,双歧杆菌对人类起着重要的生理作用.本文就微生态的主要成员双歧杆菌的生理作用及临床应用情况做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婴幼儿病毒性腹泻与肠道微生态变化的关系.方法 300例病毒性腹泻婴幼儿(腹泻组),随机分为微生态制剂治疗组(微生态制剂组)和常规收敛剂治疗组(收敛剂组);50例健康婴幼儿作为对照组;采集粪便标本进行细菌涂片革兰染色检查.结果 腹泻组婴幼儿粪便中细菌分布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生态制剂组患儿腹泻持续天数少于收敛剂组(P<0.05).结论 病毒性腹泻婴幼儿肠道菌群以革兰阳性球菌为主,存在菌群失调,应用微生态制剂可缩短治疗周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