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皮肤创面修复有多种方法,但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近年来,有关脂肪干细胞来源外泌体的研究日益增多,大量研究表明脂肪干细胞来源外泌体在皮肤创面修复过程中具有积极的作用.本文对脂肪干细胞来源外泌体在皮肤创面修复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行综述,并展望其在皮肤组织再生领域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的外泌体对表皮细胞(HaCaT细胞)增殖、侵袭与迁移的影响,以及对小鼠烧伤创面愈合的作用.方法:分离培养小鼠的BMSCs,超速离心法收集BMSCs来源的外泌体,采用BMSCs来源的外泌体培养HaCaT细胞,CCK-8法检测B...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总结不同细胞来源外泌体在肝星状细胞(HSCs)中作用的研究进展.方法 检索不同细胞来源外泌体对HSCs作用的基础和临床应用研究的相关文献并对此做一综述.结果 在肝纤维化发生、发展的病理生理过程中,HSCs的活化、增殖、迁移、凋亡在肝纤维化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的研究发现,不同细胞来源外泌体可携带含有活性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脂肪干细胞来源外泌体(adipose-derived stem cell released exosomes,ADSC-Exos)对糖尿病小鼠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取患者自愿捐赠脂肪组织,采用酶消化法分离培养ADSCs,并于第3代细胞上清液提取Exos(ADSC-Exos);透射电镜观察ADSC-Exos形态,Western blot检测膜表面标志性蛋白Alix、CD63,纳米颗粒跟踪分析仪检测粒径分布。取患者自愿捐赠皮肤组织,采用酶消化法分离培养成纤维细胞。将PKH26标记的ADSC-Exos与第5代成纤维细胞培养,共聚焦荧光显微镜观察其能否进入细胞,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ell counting kit 8,CCK-8)及划痕法观察ADSC-Exos对成纤维细胞增殖及迁移的影响。取24只8周龄Balb/c雄性小鼠制备糖尿病模型后,背部制备直径8 mm全层皮肤缺损创面,实验组(n=12)及对照组(n=12)创面真皮层分别注射0.2 mL ADSC-Exos及PBS。第1、4、7、11、16、21天大体观察创面愈合情况,计算创面愈合率;第7、14、21天取材,行组织学(HE及Masson)及CD3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创面结构、胶原纤维及新生血管情况。结果ADSC-Exos为边缘清晰、大小分布均匀的膜性囊泡;粒径为40~200 nm,平均102.1 nm;膜表面标志性蛋白Alix、CD63均呈阳性。ADSC-Exos与成纤维细胞复合培养观察示,ADSC-Exos可进入成纤维细胞胞内,并能促进成纤维细胞增殖及迁移。动物实验显示,实验组小鼠背部创面愈合明显快于对照组,各时间点创面愈合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创面结构愈合更好,愈合前期新生微血管更多,愈合后期胶原纤维沉积更多;其中,第7、14、21天创面缺损长度,第7、14天微血管数量,第14、21天胶原纤维沉积百分比,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DSC-Exos通过促进创面血管新生以及成纤维细胞增殖、迁移和胶原合成来促进糖尿病小鼠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创面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治疗较为困难。目前, 糖尿病创面的治疗方法包括清创、功能性敷料覆盖、负压治疗、骨水泥填充、皮肤移植等。微小RNA(miRNA)工程化外泌体具有减轻炎症、刺激血管生成、促进胶原沉积和再上皮化等功能, 在糖尿病创面修复中展现出巨大潜力, 相关研究正在积极开展。该文对糖尿病创面的病理生理特征、miRNA与外泌体的特性、外泌体负载miRNA的工程化方法和miRNA工程化外泌体促进糖尿病创面愈合的机制进行综述, 以期为miRNA工程化外泌体在糖尿病创面中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MSCs来源的外泌体(MSCs-derived exosomes,MEX)所含生物活性物质促进组织损伤修复机制进行综述,并分析其临床应用前景。方法广泛查阅近年来国内外MEX与组织修复相关的文献,并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外泌体是直径为30~100 nm的小囊泡,包含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如m RNA、微小RNA和蛋白质等。MEX包含的多种生物活性物质是发挥修复多种组织器官损伤效应的基础,但其发挥修复效应的大多数具体生物活性分子仍未明确。结论 MEX包含的生物活性物质在组织损伤中具有修复作用,为临床治疗组织损伤提供了新思路;但MEX的个体差异性及可能加快癌症进展的风险尚需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8.
原发性骨质疏松是最常见的骨代谢疾病,由多种基因-环境等微小因素作用导致。现代分子生物学研究发现细胞外泌体可参与骨组织损伤退变、骨质疏松、成骨不全及骨折不愈合等疾病的发展和进程,尤其在骨质疏松方面,具有极大的治疗潜力。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整理和总结,发现不同来源外泌体对原发性骨质疏松具有治疗作用,外泌体内的microRNA是发挥作用的重要因子,影响细胞骨代谢。因此,该文就不同来源外泌体在原发性骨质疏松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将为外泌体防治原发性骨质疏松提供不同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9.
目的 检测脂肪干细胞外泌体(ADSC-Exos)对糖尿病创面愈合、瘢痕形成的影响,并以TGF-β1信号为靶点,探讨ADSC-Exos发挥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 分离培养脂肪干细胞,收集外泌体进行鉴定。并在糖尿病大鼠创面多点注射外泌体,通过计算创面面积、组织学染色以及Western Blot检测,评估外泌体对创面愈合、TGF-β1信号通路的影响。结果 获取的ADSC-Exos符合典型的外泌体特征;ADSC-Exos可提高创面愈合率和血管化、抑制瘢痕,并抑制TGF-β1信号通路。结论 ADSC-Exos促进了大鼠糖尿病创面愈合,在创伤后期可抑制关键纤维化信号TGF-β1,减少瘢痕形成  相似文献   

10.
肌腱损伤为临床常见病,由于肌腱自身愈合能力较差,自然愈合常形成瘢痕组织,无法达到功能性恢复,严重影响患者的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现有治疗手段虽均已取得一定成效,但仍无法完全恢复损伤肌腱的原有结构及功能。近年来,间充质干细胞衍生的外泌体作为组织修复与再生领域的新兴手段虽已广泛应用,但针对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治疗肌腱损伤的研究较少,且具体机制并不完善。本文针对不同源性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对肌腱损伤修复作用的研究进展及其相关组织工程技术作一综述,为肌腱损伤的临床治疗及应用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1.
肌腱是肌骨系统的一部分,是将力量从肌肉传递到骨骼的结缔组织,在急性或慢性损伤后,由于本身的性质独特,肌腱的强度易受影响,易发生粘连并出现再次受伤的情况。在本病的治疗上除常规的物理疗法及手术治疗外,生物技术作为一种新颖且前景广阔的方法正逐步应用于临床。外泌体是一种双层膜结构的囊性小泡,包括多种蛋白标志物、DNA片段及RNA,近年研究发现,外泌体在肌腱病的治疗中发挥了抗炎、免疫调节和细胞修复等作用。本文通过对不同来源的外泌体在肌腱损伤修复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概括并总结该领域最新的与临床转化相关的组织工程技术,旨在为后续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2.
外泌体是一种直径为40~160 nm的细胞外囊泡,在细胞间通讯中发挥重要作用。其功能性组分miRNA可通过调控骨形成、骨吸收进程,影响血管生成,调节骨免疫等方式,参与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发展。中医药防治骨质疏松症疗效显著,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相关外泌体miRNA有关。本文就外泌体miRNA在骨重建中的作用及中药通过调节外泌体miRNA作用于骨质疏松症的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皮肤是人体重要的防御屏障,也是最容易受到损伤的器官之一。创面是皮肤完整性遭受破坏的结果;慢性创面和增生性瘢痕形成是创面异常愈合的结果,也是目前创伤修复领域亟待解决的临床问题。近年来,研究者观察到间充质干细胞(MSC)具有促进创面愈合、提高创面愈合质量、减少瘢痕形成的作用,MSC的治疗作用可能源于其所衍生的外泌体。本文简...  相似文献   

14.
一、前言 前列腺癌(Prostatic Cancer, PCa)是全球男性癌症死因的第二大因素,据2018年的流行病学统计,全球有近128万新发病例和35.9万死亡病例[1].PCa分为惰性PCa和侵袭性PCa,惰性前列腺癌通常指Gleason评分≤6分、分期T2a、癌灶总体积≤0.5ml,侵袭性前列腺癌通常指Glea...  相似文献   

15.
外泌体是一种由不同细胞分泌,存在于血液、尿液、脑脊液等不同体液中的细胞外囊泡,直径40~100 nm。因其富含多种生物活性的蛋白质、DNA、微小RNA等物质,是细胞间传递信号,相互作用的重要物质载体。较多研究表明不同细胞源性的外泌体能够促进细胞增殖分化,促使骨与血管再生,在骨组织工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笔者将对不同细胞源性的外泌体在骨质疏松症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骨质疏松提供潜在的以细胞为基础的治疗新途径。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与生物敷料覆盖结合植皮术比较,探讨负压创面治疗(NPWT)结合植皮术修复糖尿病足溃疡的临床疗效与优势。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6月~2012年1月入院治疗的18例糖尿病足溃疡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溃疡面积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生物敷料覆盖组(对照组)10例患者,入院后行清创,创面覆盖生物敷料(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换药至创基肉芽新鲜,再予以植皮术。NPWT组8例患者,入院后行清创,应用封闭负压引流技术(VSD),酌情更换VSD至创基肉芽新鲜后,再予以植皮术,术后继续应用VSD。观察记录两组创基准备时间、植皮成活例数、住院天数及溃疡复发例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对照组:创基准备时间为(25.8±12.4)天,植皮术后2周4例患者创面移植皮片完全成活,6例患者经二次植皮或换药愈合,住院时间(42.7±26.7)天,出院后随访6个月,5例患者创面溃疡复发。NPWT组:创基准备时间(14.7±13.1)天,植皮术后2周8例患者创面植皮完全成活,住院时间(29.6±12.3)天,随访6个月无溃疡复发。与对照组比较,NPWT组患者创基准备与住院时间显著缩短(P<0.01),植皮成活率显著增高(P<0.05),出院后溃疡复发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应用NPWT修复糖尿病足溃疡的疗效明显优于生物敷料覆盖技术。NPWT可缩短糖尿病足溃疡创基准备和住院时间,确保植皮成活,防止溃疡复发。  相似文献   

17.
骨骼完整性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其修复和再生是一个复杂过程。现有研究发现,外泌体能够调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等成骨过程相关细胞的生物学行为,影响其成骨作用。该文回顾近年来巨噬细胞来源外泌体成骨作用相关研究文献,通过讨论巨噬细胞极化亚型影响、外界因素影响、骨组织工程应用和微RNA调控机制等,分析巨噬细胞外泌体的成骨调控作用,为后续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自研究者们发现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基、外泌体具有与间充质干细胞等效的生物学效应时, 间充质干细胞旁分泌效应的代表产物: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就成为间充质干细胞无细胞治疗的研究热点。但是, 目前多数研究者采用传统培养条件培养间充质干细胞, 分离外泌体用于治疗创面或者其他疾病。从理论上讲, 间充质干细胞的旁分泌效应与创面(疾病)微环境的病理状况或者体外培养条件直接相关, 其旁分泌的组分与生物学效应也会随着创面(疾病)微环境或体外培养条件的改变而发生改变。因此, 不考虑拟治疗疾病的实际情况, 仅仅采用传统培养条件培养间充质干细胞提取外泌体, 治疗不同疾病的研究方案是否可行值得商榷。由此, 笔者认为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的研究, 应尽可能考虑拟治疗创面(疾病)微环境因素, 否则提取的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可能不精准, 或者说难以真正达到间充质干细胞的治疗效果。该文总结了笔者对目前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与创面微环境研究的相关思考与问题, 希望与研究者共同商讨。  相似文献   

19.
糖尿病肾病(DKD)是终末期肾病的主要病因之一。尿外泌体可携带肾单位所有细胞来源的蛋白质、miRNA、RNAs,可调节下游靶细胞的生物学活动,在细胞通讯中发挥重要作用。最新研究表明,尿外泌体中富含的生物学信息可作为DKD非侵入性的生物标志物,并在DKD致病机制方面表现出潜在的研究价值,为DKD的诊治提供了新的方法。本文...  相似文献   

20.
前列腺癌(PCa)是世界男性最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在PCa临床诊断中,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仍旧是最常用的生物标志物,但缺乏特异性,存在假阳性结果导致过度诊断和过度治疗的问题。因此,需要新的生物标志物来提高对PCa诊断的效能并指导治疗决策。已有许多研究发现外泌体miRNAs在PCa患者中表达异常,并与 PCa 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此外,尿液外泌体miRNAs检测是鉴定新生物标志物的一种非侵入性的方式。本文总结了外泌体miRNAs在PCa诊断及预后方面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