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徐钧 《中国中医急症》2010,19(3):381-381,404
目的 观察玉屏风颗粒佐治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临床疗效.方法 按随机分配原则选择100例稳定期COPD患者,对照组(50例)给予止咳、祛痰、平喘等常规治疗,治疗组(5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以玉屏风颗粒口服.两组均治疗16周为1疗程.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证候积分变化)优于对照组,且治疗组肺功能检测指标改善明显,而对照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玉屏风颗粒佐治稳定期COPD疗效确切,肺功能改善明显,患者服药依从性高,值得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失宣降,肠腑气机郁滞,多伴有肠道功能障碍等症。中医学认为“肺与大肠相表里”,中医临床运用肺肠同治法治疗COPD取得显著疗效。大肠为“传导之官”,是脏腑气机升降出入的重要环节;肠道菌群参与人体营养、代谢功能、免疫调节等过程。肠道菌群结构及丰度影响COPD发生发展的病理过程,并通过胆汁酸、短链脂肪酸等代谢产物作用于远端器官,这与肺肠同病等中医理论相吻合。本文从肠道菌群理论的角度揭示了COPD之肺肠同病的病变本质,凸显中医学脏腑相关的理论内涵,使得中医肺肠同治法具有更为前沿的科学内涵,也为COPD等肺系疾病的临床辨治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3.
〔摘 要〕 目的:观察玉屏风颗粒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有效性和长期使用的安全性。方法:选取河源市中医院 2017 年 6 月至 2019 年 6 月收治的 60 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 30 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法 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玉屏风颗粒治疗。所有患者跟踪随访 12 个月。观察两组患者随访期间慢性阻塞性 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发生次数及持续时间、肺功能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 AECOPD 发生次数及持续时 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肺功能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用药过程中全部病例未观察到有不良反应。 结论:玉屏风颗粒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疗效显著,可有效促进患者疾病稳定期的康复,改善肺功能,减少 AECOPD 发生次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摘 要〕 目的:探讨玉屏风颗粒合四物颗粒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炎症因子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潍坊市益都中心医院 2020 年 3 月至 2020 年 12 月期间收治的 60 例 COPD 稳定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 30 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噻托溴铵治疗,观察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应用玉屏风颗粒合四物颗粒。观察两组患者肿瘤坏死因 子(TNF–α)、白细胞介素 –6(IL–6)、IL–10,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疗效,中医证候积分、肺功能指标〔1 s 用力呼气容积 (FEV1)、1 s 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 TNF–α、IL–6 及 IL–10 水平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第 4 周、第 12 周两组患者 TNF–α、IL–6 水平较治疗前降低,IL–10 水平较治疗前 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第 4 周、第 12 周 TNF–α、IL–6 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 计学意义(P < 0.05),但观察组 IL–10 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 FEV1、 FEV1/FVC 水平及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第 12 周后两组患者的 FEV1、FEV1/FVC 水平及中医证候积分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且观察组的 FEV1、FEV1/FVC 水平及中医证候积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 学意义(P < 0.05)。结论:玉屏风颗粒合四物颗粒可减轻 COPD 稳定期患者机体炎症反应,改善肺功能。  相似文献   

5.
《光明中医》2021,36(17)
目的评价玉屏风颗粒结合信必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20年8月接受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接受信必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玉屏风颗粒进行治疗,观察2组药物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2组患者肺功能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14 d后2组指标对比,观察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咳嗽、喘息、气促等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2组炎症因子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14 d后,炎症因子水平均下降,观察组IL-13、IL-17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玉屏风颗粒合信必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效果确切,有助于提高治疗有效率,改善肺功能指标,缩减咳嗽、喘息等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减轻炎症反应,适用于临床治疗大量的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6.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发病机制复杂,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如T淋巴细胞亚群表达失衡在其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玉屏风颗粒具有补肺健脾、益气扶正、固表止汗功效,而COPD缓解期最常见证型为肺气虚型,符合玉屏风散的证治要点。因此本项研究主要观察玉屏风颗粒对COPD缓解期老年患者免疫功能相关指标T淋巴细胞亚群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7.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是一种以持续气流受限为主要特征的常见呼吸系统疾病。目前认为,COPD的发病机制主要受环境因素、遗传易感性、炎症机制和氧化应激等作用机制的影响,然而,以上发病机制并无法完全解释COPD病程长、患病率高、临床治疗效果欠佳等问题。近年来,随着“肺-肠”轴概念的提出,肺部菌群、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与机体生理病理状态的密切联系越发受到重视。因此关于深入探究肺部菌群、肠道菌群及其相互作用机制的研究对于阐明COPD的发生发展机制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以“肺-肠”轴理论为切入点,总结了COPD肺部菌群、肠道菌群的组成及生理特性,以及两者之间潜在的相互作用机制,并结合中西医现阶段的防治研究和团队的前期研究成果,探讨肺部菌群、肠道菌群及其相互作用与COPD的关系,为今后以肺部菌群、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为靶标的COPD早期诊断和中西医结合防治研究提供新的研究策略及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应用玉屏风颗粒联合金水宝胶囊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随机分为西药常规治疗组(Ⅰ组,n=40)、西药加玉屏风颗粒联合金水宝胶囊治疗组(Ⅱ组,n=40)及西药加舒利迭吸入治疗组(Ⅲ组,n=40),比较其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6个月、1年Ⅱ组IgA(g/L)水平明显提高(P<0.05),其它组变化不明显(P<0.05);治疗后6个月、1年Ⅱ组FEV1/FVC值明显改善(P<0.05),其它组间变化无明显差异(P>0.05);Ⅱ组治疗后6个月、1年急性发作次数低于其它两组,无住院病例,Ⅰ组再住院率为7.5%,Ⅲ组为5%;三组均无死亡病例发生.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应用玉屏风颗粒联合金水宝胶囊治疗,可提高免疫力,改善肺功能,防范急性复发,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王一萍 《新中医》2021,53(3):31-34
目的:观察玉屏风颗粒辅助噻托溴铵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疗效及对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2例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作为受试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2例、对照组40例.2组入院后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噻托溴铵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玉屏风颗粒治疗,疗程结束后评估2组临床疗效及肺功...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玉屏风胶囊辅助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1例中医辨证为肺气虚证的COPD稳定期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疗法,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玉屏风胶囊,疗程均为3个月。结果治疗组总体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症状评分下降更为明显(P0.05),治疗组外周血CD3+、CD4+、CD4+/CD8+上升更为明显(P0.05),治疗组急性加重次数更少(P0.05)。结论玉屏风胶囊能有效改善稳定期COPD肺气虚证患者的症状,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减少急性加重次数。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玉屏风颗粒对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 AR)大鼠血清氨基酸含量的影响,探讨玉屏风颗粒治疗AR的疗效和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玉屏风颗粒组、枸地氯雷他定组四组。采用卵清蛋白造模法建立AR大鼠模型,玉屏风颗粒组、枸地氯雷他定组以相应药物干预,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检测氨基酸含量,分析药物干预后AR大鼠血清样本代谢谱的变化,找出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代谢物,并进一步分析相关代谢通路。结果:造模后AR血清代谢谱发生了显著变化,玉屏风颗粒干预后逆转了精氨酸、丙氨酸、天冬氨酸、谷氨酸、谷氨酰胺及谷氨酸等的变化(P<0.05),使AR大鼠血清氨基酸含量较枸地氯雷他定组更趋于正常对照组。结论:玉屏风颗粒干预后,AR大鼠血清氨基酸含量有所逆转,证实了玉屏风颗粒治疗AR的一定疗效,通过血清氨基酸代谢物回归趋势可从侧面证实其在治疗AR中发挥着一定的抗炎、调节免疫作用。  相似文献   

1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其病程长且难以治愈。寻找优化COPD治疗方案,成为临床及科研人员的关注重点。随着国内、外关于肺-肠轴及肠道菌群的相关研究不断深入,发现肠道菌群的结构改变与COPD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而中医多种治疗方法可对COPD相关肠道菌群产生有利影响。运用中医药调节肠道菌群结构,恢复机体免疫平衡,从而防治COPD,成为干预COPD发生、发展的新思路。本文对肠道菌群与宿主关系、COPD与肠道菌群之间相互影响及中医药干预COPD相关肠道菌群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总结中医药治疗COPD的潜在靶点和深入机制,为防治COPD拓展思路。  相似文献   

13.
研究矿物药青礞石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大鼠肺组织代谢物及代谢通路的干预情况.采用烟熏结合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的方法复制AECOPD痰热证大鼠模型.利用UPLC-Q-TOF-MS测定,通过SPSS 18.0、SIMCA 13.0等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经文献查找以及在线数据库比对鉴定差异代谢物,分析可能的...  相似文献   

14.
采用微生物组学结合代谢组学的方法,研究尿毒清颗粒干预SD大鼠慢性肾脏疾病的作用,并初步探究其作用机制。采用腺嘌呤诱导的方法制备SD大鼠慢性肾脏疾病模型,模型构建成功后,将动物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和尿毒清颗粒处理组,同时设立正常对照组,每组8只。给药4周后,分别收取动物粪便及血清,采用16S rDNA测序分析肠道微生物丰度、多样性以及功能预测;采用LC-MS进行高通量测序检测动物血清代谢物;利用MetPA数据库筛选出慢性肾脏疾病大鼠潜在的生物学标志物,并进行代谢通路的富集分析。Spearman法分析2个组学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尿毒清颗粒可有效改善慢性肾脏疾病大鼠体质量减轻、肾脏功能相关生化及外观指标。16S rDNA测序结果表明,尿毒清颗粒可调节慢性肾脏疾病大鼠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和组成;肠道微菌群的改变,影响了氨基酸生物合成和代谢、脂类代谢、碳水化合物代谢等功能代谢途径。LC-MS检测结果显示,相对于阴性对照组,尿毒清颗粒处理组动物有15种代谢物发生逆转,其中有11种潜在标志代谢物显著上调,有4种潜在标志代谢物显著下调;主要涉及5条氨基酸代谢通路,且与肠道菌群的改变具有显著相关性。尿毒清...  相似文献   

15.
代谢组学对机体的整体性认识与中医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思维方法有诸多相同之处,恰当而充分地将代谢组学研究方法应用到中医证候分型诊断、证本质、中医药干预效果、指导临床治疗等方面,可能加快中医药与现代生命科学技术的结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的中医药研究也将因代谢组学的应用进入新的阶段.本文综述了近年来中医药运用代谢组学技术提高自身理论现代化、科学化、诊疗水平的现状,并对将代谢组学运用到慢阻肺肺气虚证的研究进行了归纳.  相似文献   

16.
《辽宁中医杂志》2017,(11):2441-2444
"肺与大肠相表里"起源于《黄帝内经》,是中医学中脏腑相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人体脏腑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结合现代医学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病机制研究及肠道菌群在内环境的作用机理,中医从整体出发,通过对肠道菌群的调节,达到微生态平衡,使机体保持一个良好的内环境。作者通过研究近年的相关文献,研究结论旨为中医药治疗与微生态学的发展及"肺与大肠相表里"相关理论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7.
陈晶  朱丹  陈慧  袁菲  王临英  徐继林 《新中医》2021,53(15):20-24
目的:观察玉屏风颗粒联合乙酰半胱氨酸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肺气虚证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肺功能、炎症因子和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取274例COPD稳定期肺气虚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37例.对照组给予乙酰半胱氨酸泡腾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玉屏风颗粒治疗,2组均...  相似文献   

18.
代谢组学对机体的整体性认识与中医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思维方法有诸多相同之处,恰当而充分地将代谢组学研究方法应用到中医证候分型诊断、证本质、中医药干预效果、指导临床治疗等方面,可能加快中医药与现代生命科学技术的结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的中医药研究也将因代谢组学的应用进入新的阶段.本文综述了近年来中医药运用代谢组学技术提高自身理论现代化、科学化、诊疗水平的现状,并对将代谢组学运用到慢阻肺肺气虚证的研究进行了归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运用代谢组学技术对比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痰热壅肺证患者与健康人的尿液,寻找其可能的尿液代谢标志物,并分析可能的代谢通路。方法 选择10例AECOPD痰热壅肺证患者为试验组,选择同期10例体检健康者为空白组,通过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技术检测2组尿液的差异代谢物,并利用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的方法对差异代谢物进行筛选,再通过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数据库和人类代谢组数据库(HMDB)进行通路富集分析并筛选重要的差异代谢物。结果 通过代谢组学技术对比,共筛选出143个差异代谢物,其中上调的代谢物有59个,下调的代谢物有84个,上升的是咖啡因、可可碱、1,7-二甲基尿酸等,下降的是肉毒碱、泛酸、L-半胱氨酸等。2组差异代谢物再经过KEGG数据库和HMDB数据库进行通路富集分析并筛选显示,主要涉及半胱氨酸和蛋氨酸代谢(Cysteine and methionine metabolism)、色氨酸代谢(Tryptophan metabolism)、缬氨酸,亮氨酸和异亮氨酸的降解(Valine, leuci...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补肺汤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肺气虚证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探讨中药调控肠道菌群进而恢复肺-肠轴平衡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7组,每组12只,即空白组、模型组、粪菌移植(FMT)组、地塞米松组及补肺汤低、中、高剂量组。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采用香烟和锯末烟熏联合气管内滴入脂多糖(LPS)的方法建立COPD肺气虚证大鼠模型。补肺汤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灌胃补肺汤药液(3.645、7.29、14.58 g·kg-1),FMT组给予粪菌液灌肠(10 mL·kg-1),地塞米松组给予醋酸地塞米松片混悬液灌胃(0.135 mg·kg-1),空白组和模型组大鼠灌胃等量蒸馏水,连续干预28 d后收集新鲜粪便,进行16S rRNA基因测序,取肺脏及结肠组织苏木素-伊红(HE)染色后进行病理形态学观察,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肺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含量。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肺组织结构重度异常,肺泡萎缩塌陷,伴随炎症细胞重度浸润;与模型组比较,补肺汤高剂量组损伤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