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和比较补骨脂的三个主要成分补骨脂素、异补骨脂素和补骨脂酚的肝毒性。方法在体外培养的Hep G2细胞观察三个成分的细胞毒性;小鼠分别灌胃给予补骨脂素、异补骨脂素和补骨脂酚4周,剂量均为80 mg/kg,在给药结束后检测血清生化学指标,剖取肝脏称重并进行肝脏病理组织学检查;大鼠灌胃给予补骨脂生药3 g/kg,检测单次灌胃后24 h及连续灌胃12周末次给药后24 h的大鼠血和肝脏中补骨脂素、异补骨脂素和补骨脂酚的含量。结果补骨脂素、异补骨脂素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大于400μmol/L,补骨脂酚的IC50为41.3μmol/L。小鼠连续腹腔注射80 mg/kg三个受试药,补骨脂素组小鼠ALP显著降低;异补骨脂素组小鼠血清AST和ALT显著升高,而ALP显著降低。病理组织学检查显示补骨脂素组小鼠肝脏内可见散在局灶性坏死;异补骨脂素组部分小鼠肝脏有肝细胞变性;补骨脂酚组小鼠肝脏未见明显病理性改变。大鼠灌胃给予补骨脂生药,单次灌胃24 h后,血清中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的平均药物浓度远高于补骨脂酚,肝脏中三个成分含量尽管有差异,但补骨脂酚含量并不低;连续灌胃12周,大鼠血清中三个成分浓度差异有所减小,肝脏中补骨脂酚浓度较低。结论根据靶器官药物浓度加权后的体外筛选结果及体内研究结果得出,补骨脂酚毒性相对较低,补骨脂素与异补骨脂素在补骨脂药材所致的肝损害中贡献较大。  相似文献   

2.
唐昌娟  施贝  修彦凤  陈德兴 《中成药》2012,34(2):248-251
目的 建立测定大鼠血清中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质量浓度的HPLC法,研究四神丸水煎液(补骨脂、肉豆蔻、五味子、吴茱萸和大枣)中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特性.方法 SD大鼠一次性灌胃给予四神丸水煎液,采用HPLC法测定不同时间点血药浓度,应用DAS2.0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 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在血清样品中的标准曲线线性范围分别为0.109 ~21.80 μg/mL(r =0.999 8)、0.097~19.40 μg/mL(r=0.999 2),回收率满足要求,且日内及日间精密度RSD均低于15%.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在大鼠体内的主要药动学参数分别为:t1/2为(4.28±0.68)、(4.97±1.25)h;Tmax为(8.25±0.71)、(8.25±0.71)h;Cmax为(7.85±0.78)、(3.53±0.62) mg/L;AUC(0 -∞)为(102.10±15.98)、(51.37±8.33) mg·h/L;MRT(0-∞)为(10.65±0.92)、(11.78±1.49)h.结论 该方法简便、快速,适用于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在大鼠体内的血药浓度测定及药动学研究.  相似文献   

3.
补骨脂中苯并呋喃苷类成分在大鼠血浆中的移行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察补骨脂中苯并呋喃苷类化合物(补骨脂苷、异补骨脂苷)在大鼠血浆的移行特征。方法:大鼠灌胃给予苯并呋喃苷部位提取物,采用HPLC-UV测定大鼠血浆中补骨脂苷、异补骨脂苷的含量,流动相0.1%甲酸水溶液-乙腈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46 nm,血药浓度-时间数据采运用SPSS 11.0软件分析。结果:补骨脂苷和异补骨脂苷在15 min后在血液中可检测到,于1.5 h均达峰浓度,苯并呋喃苷类成分在大鼠体内吸收较快,补骨脂苷、异补骨脂苷在大鼠体内能转化为补骨脂素、异补骨脂素。结论:苯并呋喃苷类成分血浆HPLC特征性及专属性好,适用于该部位血浆移行成分的分析,为补骨脂相关制剂的临床前药动学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该研究采用UPLC-TQ/MS技术,以微量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 LPS)诱导的大鼠免疫特异质体质为模型,测定灌胃给予大鼠补骨脂醇提物3.6 g·kg-1后正常生理状态与LPS模型状态下,8种主要成分(补骨脂素、异补骨脂素、补骨脂苷、异补骨脂苷、补骨脂二氢黄酮、补骨脂定、补骨脂宁、新补骨脂异黄酮)在0.5、1、2、6、12 h大鼠肝、肾、脾、心、肺组织分布差异,探讨其在机体组织器官的分布规律及特性。结果表明不同成分在各组织中有不同的分布行为,在不同时间点各成分在体内分布较为广泛,具有不均衡的特征,肝、肾组织分布较多,其次是脾、心、肺。正常和LPS模型状态下,补骨脂醇提物中8种成分在不同时间点的肝、肾、脾、心、肺组织中的浓度存在较大差异,且各成分在肝、肾组织中含量较大,分布程度也存在较大差异。推断LPS模型组大鼠给药12 h后,组织中补骨脂素含量显著高于空白组大鼠,考虑造模后机体可能对补骨脂素的吸收、分布减慢;LPS模型组大鼠肝组织中的补骨脂苷和异补骨脂苷含量均高于空白组,考虑造模后二者在肝组织中的吸收、分布均有一定程度增加,推测补骨脂苷、异...  相似文献   

5.
采用UPLC-MS/MS多反应监测(MRM)定量分析,以氯霉素为内标物在正离子模式下建立血浆中补骨脂素、异补骨脂素、补骨脂酚及氢二异丁香酚药物浓度的测定方法,研究口服补骨脂-肉豆蔻药对配伍前后主要成分的药代动力学过程。将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A组、B组、C组)并分别灌胃补骨脂提取液、补骨脂-肉豆蔻药对提取液、肉豆蔻提取液,于不同时间点采集血浆样品。血浆样品中补骨脂素、异补骨脂素、补骨脂酚和去氢二异丁香酚分别在0.098 125~39.25,0.084 375~33.75,0.046 875~18.75,0.11~2.2 mg·L~(-1)线性关系良好,精密度、稳定性的试验结果表明,该类成分的血药浓度测定方法稳定可靠。采用DAS 2.0计算所得药代动力学参数在配伍前后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结果表明补骨脂和肉豆蔻配伍能影响主要成分在体内的药动学过程,使分布更广泛,代谢消除更快。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补骨脂水煎液透过不同孕期大鼠胎盘屏障的药物成分。方法:按2.7g/kg给予Wistar大鼠补骨脂水煎液,早、中、晚孕期连续给药5d,末次给药后12h取血及胚胎组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对各生物样品所含药物成分进行分析。结果:各孕期大鼠血浆及孕早、晚期胚胎组织中均检测到补骨脂苷、异补骨脂苷、补骨脂素,异补骨脂素;孕中期胚胎组织中检测到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结论:补骨脂水煎液的主要药物成分均透过了胎盘屏障,孕期应用时应关注其对胚胎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壮骨止痛胶囊A部分抗骨质疏松有效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研究壮骨止痛胶囊A部分石油醚部位抗骨质疏松作用的化学成分,为壮骨止痛胶囊的药效物质基础研究及质量标准制定打下基础,同时为壮骨止痛胶囊的二次开发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硅胶柱及葡聚糖凝胶柱反复层析分离制备得到各化合物,再利用去卵巢大鼠模型进行药效学筛选,然后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解析,并与参考文献数据进行比对确定有效成分的化学结构.结果 从壮骨止痛胶囊A部分石油醚部位分得8个化合物,其中4个化合物具有抗骨质疏松作用,通过波谱学分析及文献对照,分别鉴定为异补骨脂素、补骨脂素、齐墩果酸、补骨脂定,其中首次发现补骨脂定具有抗骨质疏松作用.结论 壮骨止痛胶囊A部分石油醚部位中具有抗骨质疏松作用的有效成分为异补骨脂素、补骨脂素、齐墩果酸、补骨脂定.  相似文献   

8.
马志会  成丽媛  张玥  周昆 《中成药》2023,(10):3200-3204
目的 建立UHPLC-MS/MS法同时测定壮骨关节胶囊中毛蕊花糖苷、淫羊藿苷、朝藿定A、朝藿定B、朝藿定C、柚皮苷、川续断皂苷Ⅵ、槲皮素、槲皮苷、异槲皮苷、补骨脂素、异补骨脂素、补骨脂酚、补骨脂甲素、补骨脂乙素、新补骨脂异黄酮、刺芒柄花素、二氢欧山芹醇当归酸酯、蛇床子素的含量。方法 该药物甲醇提取液的分析采用Hypersil GOLD Selectivity C18色谱柱(2.1 mm×100 mm, 1.9μm);流动相0.1%甲酸-乙腈,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2 mL/min;柱温40℃;电喷雾离子源;正负离子扫描;多反应监测模式。结果 19种成分在各自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0),平均加样回收率98.55%~102.01%,RSD 0.98%~2.89%。结论 该方法简便、灵敏、稳定,可用于壮骨关节胶囊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温通膏中补骨脂素、异补骨脂素的皮肤在体微透析方法。方法以补骨脂素、异补骨脂素回 收率为指标,采用增量法考察不同灌流液流速对补骨脂素、异补骨脂素探针体外回收率的影响,确定补骨脂 素、异补骨脂素灌流液的流速和取样间隔;利用增量法和减量法观察灌流液流速、浓度对探针体外回收率和损 失率的影响,研究反透析法是否可应用于探针体内回收率的计算;将探针植入大鼠皮下,通过减量法考察探针 在12 h 内体内回收率的稳定性。结果补骨脂素、异补骨脂素探针体外回收率随着灌流液流速的增加,呈现 下降的趋势,结合实际操作的时间和采样体积,选择灌流液流速为1 μL·min-1,每次采样间隔为20 min;灌流 液流速保持一定时,不同浓度的补骨脂素、异补骨脂素下探针体外回收率变化不大,且探针体外回收率与损失 率近似相等,表明反透析法可以应用于探针体内回收率的计算;探针植入皮下在12 h 内回收率保持相对稳 定。结论所建立的补骨脂素、异补骨脂素的皮肤微透析方法可用于温通膏给药后大鼠皮肤药动学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大鼠灌胃二神汤后补骨脂素、异补骨脂素在体内的药动学特征。方法 SD大鼠一次性灌胃给予二神汤,采用HPLC法测定不同时间间隔血药浓度,应用DAS 2.0软件模拟房室模型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给药后补骨脂素及异补骨脂素在大鼠体内的药时过程符合二室模型,主要药动学参数分别为t1/2=(9.22±2.44)h,(11.40±6.60)h;Tm ax=(9.33±2.73)h,(9.33±2.73)h;Cm ax=(7.91±1.34)mg/L,(3.89±0.54)mg/L;AUC(0-t)=(130.92±18.72)mg·L^-1·h^-1,(69.49±9.05)mg·L^-1·h^-1;AUC(0-∞)=(147.81±25.59)mg·L^-1·h^-1,(83.50±19.83)mg·L^-1·h^-1;MRT(0-t)=(13.39±1.95)h,(13.75±2.01)h;MRT(0-∞)=(16.97±2.87)h,(19.59±7.49)h。结论二神汤灌胃给药后,补骨脂素、异补骨脂素在大鼠血中的吸收、分布和消除皆较慢。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比研究补骨脂及其主要成分(补骨脂素、异补骨脂素、补骨脂甲素、补骨脂乙素、补骨脂酚、补骨脂定)对人正常肝细胞L02的损伤作用差异。方法:以L02肝细胞系作为评价模型,采用MTT方法检测不同时间点(24,48,72 h)补骨脂及其主要成分对L02细胞增殖的影响;根据试剂盒说明书,采用生化法检测其对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活性及乳酸脱氢酶(LDH)释放率的影响。结果:500 mg生药量/L补骨脂950 mL/L乙醇提取物作用L02细胞24 h的抑制率为52.71%。相同时间点、相同质量分数下,补骨脂甲素、补骨脂乙素、补骨脂定和补骨脂酚对L02细胞的抑制率较高,而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对L02细胞的抑制率相对较低;且补骨脂乙素、补骨脂酚对L02细胞的抑制率较补骨脂甲素和补骨脂定低。生化检测结果显示,补骨脂甲素和补骨脂定对LDH释放率的影响均大于补骨脂乙素、补骨脂酚、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但对ALT和AST活性无明显影响。结论:在一定质量分数范围内,补骨脂素、异补骨脂素、补骨脂甲素、补骨脂乙素、补骨脂酚及补骨脂定对L02细胞均具有一定的细胞毒性,可能与补骨脂的肝损伤毒性有关;相同时间点、相同质量分数下,补骨脂甲素、补骨脂乙素、补骨脂定和补骨脂酚的毒性大于补骨脂素及异补骨脂素。  相似文献   

12.
建立了同时测定犬血浆中补骨脂的10个活性成分——补骨脂素、异补骨脂素、5,7,4′-三羟基黄酮、5,7,4′-三羟基异黄酮、补骨脂宁、新补骨脂异黄酮、补骨脂甲素、补骨脂二氢黄酮甲醚、补骨脂苷、异补骨脂苷的UPLC-MS/MS分析方法,并对比格犬灌胃给药补骨脂水提取物后不同时间点血浆中的各成分的浓度进行了测定,绘制了血药浓度-时间曲线,并用WinNonlin软件计算了补骨脂活性成分在犬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液相色谱采用Waters HSS-T3色谱柱(2.1 mm×100 mm,1.8μm);流动相为乙腈-水(含0.004%甲酸),梯度洗脱;质谱检测采用电喷雾离子源,正离子多反应监测模式,分析时间8.5 min。方法学经专属性、准确度、精密度、线性范围、回收率、基质效应和样品稳定性等考察,符合要求,可满足犬灌胃补骨脂提取物后药代动力学研究。犬灌胃给药后,补骨脂10个化学成分的Tmax为1.92~5.67 h;其中补骨脂素、异补骨脂素、补骨脂苷和异补骨脂苷的Cmax为383~3613 ng·mL-1,AUC0-∞为3556~18949 ng·h·mL-1,半衰期t1/2为2.45~4.83 h;其余6个化合物的Cmax为0.81~19.9 ng·mL-1,AUC0-∞为6.54~178 ng·h·mL-1,半衰期t1/2为2.95~7.29 h。该研究建立的UPLC-MS/MS分析方法快速、准确、灵敏,适合于比格犬灌胃给药补骨脂提取物后的药代动力学研究,为合理解释中药补骨脂的有效性和毒副作用以及其后续相关研究提供了药代动力学信息。  相似文献   

13.
补骨脂中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的鼻粘膜吸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补骨脂中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的鼻粘膜吸收规律。方法:建立大鼠鼻腔重循环模型,用HPLC 法测定循环液中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的含量变化。结果:补骨脂中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在鼻粘膜的吸收符合零级动力学特征,随着药液浓度的增加,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的吸收存在饱和现象。结论:在开发补骨脂鼻腔给药制剂时,要控制恰当的浓度。  相似文献   

14.
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阐明中药的归经理论是中医药理论研究中的重要部分.该文采用现代药物动力学的方法,考察了补骨脂中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在大鼠体内组织分布的特性,为探讨中药的归经理论提供了研究思路和实验依据.该文一次性灌胃给予大鼠补骨脂水煎液,采用HPLC测定不同时间大鼠体内心、肝、脾、肺、肾、脑和睾丸等组织中的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的浓度,应用DAS 2.0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研究结果表明,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在大鼠体内不同组织中的HPLC方法学考察指标符合生物样品测定要求,2种成分在心、肝、脾、肺、肾、脑和睾丸中均有分布,AUC0t分别为肝>肺≈肾>心>脑>脾>睾丸、肝>肾>肺>心>脑≈脾>睾丸,肝、肾和肺中2种成分的AUC0-l与其他组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2种成分在各个组织中的平均滞留时间为10 h左右,补骨脂水煎液中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对肝、肾和肺有较强的靶向选择性.  相似文献   

15.
盐炙对补骨脂吸收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冯亮  胡昌江 《中国药学杂志》2009,44(10):766-770
 目的通过考察炮制前、后补骨脂中主要成分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胃肠道吸收参数的变化,研究炮制对补骨脂吸收特性的影响。方法以SD大鼠为模型动物,进行大鼠在体肠灌注实验。并分别考察高、中、低3个浓度下的药动学参数,以确定浓度对吸收的影响。采用t检验法考察生品和盐炙品中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的药动学参数之间的差异。结果生品中补骨脂素在高、中、低3个浓度下的吸收速率常数为0.203,0.165,0.203 h-1,异补骨脂素的吸收速率常数则分别为0.178、0.168,0.204 h-1;而盐炙品中补骨脂素在高、中、低3个浓度下的吸收速率常数为0.326,0.377,0.369 h-1,异补骨脂素的吸收速率常数则分别为0.373,0.371,0.329 h-1。盐炙品的吸收速率明显高于生品,而不同浓度下的吸收速率常数没有明显变化。结论补骨脂生品和盐炙品在小肠中的吸收机制是简单的被动扩散,吸收呈现一级动力学过程;炮制可以增加补骨脂的吸收。  相似文献   

16.
《中药材》2010,(7)
目的:用不同炮制方法炮制补骨脂,比较不同炮制品中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的含量,并考查最佳炮制方法的炮制工艺条件。方法:用甲醇超声提取补骨脂中的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HPLC法采用Agilent C18(250mm×4.6mm,5μm)色谱柱,甲醇和水为流动相,流速为1.0mL/min,柱温为40℃,检测波长为245nm。正交试验用于炮制方法的工艺筛选。结果:雷公法炮制的补骨脂中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的含量均高于其他炮制品中的含量,其最佳炮制条件为:1倍量黄酒浸泡0.5d,水浸泡2d,蒸6h。结论:不同炮制方法对补骨脂中的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含量有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不同炮制方法对补骨脂中抗骨质疏松指标性成分含量水平的影响。方法:分别用盐灸法、雷公法、酒浸法和清炒法对补骨脂中的4种抗骨质疏松指标性成分(包括补骨脂素、异补骨脂素、补骨脂定、补骨脂酚)进行提取,经HPLC高效液相色谱进行含量的检测。比较不同的炮制方法对其含量的影响。结果:HPLC电子图谱结果表明,进样30min内,补骨脂素、异补骨脂素、补骨脂定、补骨脂酚化合物均能较好的分离(相对分离度均1.5),且在相应的浓度范围内,上述4种化合物的线性关系良好,r均≥0.9994,峰面积RSD≤2.0%;与生品比较,雷公法可提升19.52%的补骨脂素和14.50%的异补骨脂素含量;盐灸法可提高补骨脂定11.51%的含量;酒浸法可提高7.99%的补骨脂素含量及11.94%异补骨脂素含量;清炒法会使29.45%的补骨脂定的含量升高。结论:雷公法炮制补骨脂对其抗骨质疏松指标性成分影响较其他炮制方法更大,可显著提升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含量。  相似文献   

18.
不同炮制方法对补骨脂中4类化学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补骨脂不同炮制品中7种成分的含量,研究炮制方法对补骨脂中糖苷、香豆素、黄酮、单萜酚4类成分的影响.方法:采用ACUITY C18色谱柱(3.0 mm×100 mm,1.7 μm),流速0.4 mL·min-1,柱温50℃,检测波长246 nm,流动相乙腈0.1%甲酸水,梯度洗脱.结果:25 min内补骨脂苷、异补骨脂苷(糖苷),补骨脂素、异补骨脂素、补骨脂定(香豆素),补骨脂二氢黄酮(黄酮),补骨脂酚(单萜酚)分离良好.在相应浓度范围内7种化合物的线性关系良好,r均在0.9993以上;精密度RSD≤1.5%;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2%~ 106%.结论:该方法快速、准确,适用于补骨脂不同炮制品中7种(4类)化学成分的定量分析.在4种炮制方法中,雷公炮制法较其他3种方法明显降低糖苷、黄酮、单萜酚类成分的含量,明显升高香豆素类成分补骨脂素、异补骨脂素的含量.  相似文献   

19.
建立基于一测多评法(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multi-components by single marker, QAMS)的补骨脂含量测定方法,并进一步完善、提高其薄层鉴别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以补骨脂素为内参物,建立一测多评法同时测定补骨脂苷、异补骨脂苷、补骨脂素、异补骨脂素的含量,通过与外标法含量测定结果的比较分析,证明了构建的QAMS耐用性好、准确性高。依据补骨脂现行质量标准,进一步优化和完善补骨脂薄层鉴别方法,在原有补骨脂素、异补骨脂素为质控指标的基础上增加补骨脂酚的鉴别。该研究有助于补骨脂质量控制方法的完善和提高。  相似文献   

20.
《中成药》2019,(1)
目的优化补骨脂酒制工艺。方法以烘制温度、加热时间、黄酒量为影响因素,补骨脂素、异补骨脂素、补骨脂甲素、补骨脂乙素、补骨脂宁、补骨脂定、补骨脂酚、补骨脂二氢黄酮甲醚含有量的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BoxBehnken设计优化酒制工艺。结果最佳条件为每100 g补骨脂中加入17 g黄酒,169℃下加热烘制9 min,补骨脂素、异补骨脂素、补骨脂甲素、补骨脂乙素、补骨脂宁、补骨脂定、补骨脂酚、补骨脂二氢黄酮甲醚含有量分别为0. 381%、0. 395%、0. 470%、0. 877%、0. 344%、0. 626%、8. 041%、0. 915%,综合评分86. 21。结论该方法稳定可靠,可用于酒制补骨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