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运动性低氧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患者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临床特征之一, 但目前并无权威统一定义, 其与慢阻肺患者的肺功能、运动耐力、急性加重及病死率显著相关, 影响患者预后。本文主要综述慢阻肺患者中运动性低氧的不同定义及发生率, 探究其预测指标、高危因素和运动中氧疗的研究进展及对慢阻肺患者的预后影响, 同时为今后针对存在运动性低氧的慢阻肺患者的研究探索新方向。  相似文献   

2.
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是一种以小气道的慢性炎症及气道重塑为病理改变的、气流不可逆性受限,并呈进行性发展的常见的慢性气道性疾病。慢阻肺的众多表现多与肺部对有害气体或颗粒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慢阻肺是一种全球性的疾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其中,慢阻肺急性加重及其并发症,是慢阻肺人群死亡的主要原因[1]。据统计,45岁以上人群慢阻肺的发病率为  相似文献   

3.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是一种异质性疾病, 其本质为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或两者并存。慢阻肺全球倡议(GOLD)对慢阻肺的诊疗和研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文通过回顾GOLD中慢阻肺定义的演变及其治疗策略改变的情况, 结合相关临床研究试图说明认识慢阻肺异质性本质的重要意义, 并分析对其本质忽略可能造成的影响, 包括以肺功能为"金标准"所致的与支气管哮喘的混淆、吸入糖皮质激素(ICS)过度使用等。建议在临床实践中, 应通过多种信息的搜集尽量明确慢阻肺患者的本质特征, 并对其病情评价、治疗策略和康复采取相应的个性化处理。同时, 应更多地开展基于疾病本质的慢阻肺基础与临床研究, 探索治疗新方法。  相似文献   

4.
肺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高, 在全球范围均是严重的公众健康问题。肺癌患者常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 但临床上往往会忽视对肺癌患者合并的慢阻肺的诊断和管理。慢阻肺的存在与否对肺癌患者的临床管理和决策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针对合并慢阻肺对肺癌患者免疫治疗疗效和免疫相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影响, 以及这一领域目前存在的问题和未来有潜力的研究方向进行综述和探索。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中国县域慢阻肺管理中心"(简称"4C中心")项目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高危人群比例及危险因素。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2016年1月至2021年10月在"4C中心"项目下六大区域(东北、华东、华北、华中、西北、西南)74家试点医院内, 共发放121 482份慢阻肺筛查问卷(COPD-PS问卷), 并将问卷评分≥5分的人群定义为慢阻肺高危人群。使用χ2检验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对慢阻肺高危人群在性别、年龄、地区中的分布情况及慢阻肺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发放问卷121 482份, 收回110 102份, 有效率为90.6%, 在符合条件的110 102名居民中筛出高危人群17 421名, 慢阻肺高危人群比例为15.8%;男性相比于女性高危人群比例更高(16.3%比15.2%, χ2=25.66, P<0.001);慢阻肺高危人群比例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 ≥40岁人群更易成为慢阻肺高危人群(χ2=18 445.92, P<0.001)。与非高危人群比较, 慢阻肺高危人群有吸烟史者多(60.2%比17.3%, χ2=14 ...  相似文献   

6.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是我国发病率和病死率居高不下的慢性病之一, 给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研究发现慢性气道黏液高分泌(CMH)是造成慢阻肺患者临床症状持续存在、生活质量较差、肺功能快速下降、急性加重和住院频率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CMH是慢阻肺具有特殊病理生理改变的临床表型。目前关于CMH的形成机制尚不明确, 治疗上缺乏特异、有效的针对性措施。本文拟从CMH概述、对慢阻肺患者造成的影响、形成的分子机制及治疗现状与进展等角度对近期国内外关于CMH的最新研究结论进行综述, 并探讨 CMH治疗的潜在靶点, 为改善CMH及治疗慢阻肺提供新思路与方向。  相似文献   

7.
<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是一种以进行性、不完全可逆、持续性气流受限为特征的肺部疾病,慢阻肺的病理改变主要表现为肺气肿与慢性支气管炎的变化。国内外多项研究显示,慢阻肺是一项多基因相关性疾病;严重的a1-抗胰蛋白酶缺失(a1-ATD)是目前唯一证明与慢阻肺发生相关的遗传因素~([1]),而a1-AT与Serpine2同属于SERPINS,有研究者推测Serpine2是慢阻肺的一个新的候选基  相似文献   

8.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是一种常见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以持续性呼吸道症状和气流受限为特征,通常由于明显暴露于有害颗粒或气体导致气道和(或)肺泡异常.老年人是慢阻肺的高发人群,对慢阻肺的知晓率低,诊断不足问题严重.老年慢阻肺患者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常合并存在多种疾病,同时老年人具有相应的病理生理特点,因此老年人群慢阻肺的诊治面临挑战.为了提高广大医生对老年慢阻肺的重视程度,指导临床医生充分考虑老年慢阻肺患者的特点进行个体化诊治和管理,中国老年医学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阻肺学组在遵循国内外循证医学证据的基础上,经全体学组委员多次现场工作会议讨论,并广泛征求国内相关领域专家的意见后,经过多次修改,最终定稿.  相似文献   

9.
正据"全球疾病负担研究项目"估计,2020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将位居全球死亡原因第3位。至2020年慢阻肺将位居世界疾病经济负担第5位[1]。因此尽可能早期发现慢阻肺并积极干预,减慢该病的进展将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慢阻肺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但有研究显示,慢阻肺的发生和发展可能与肺组织和气道对有害气体和颗粒的异常慢性炎症反应、氧化应激、蛋白酶和抗蛋白酶失衡及自主神经功能失调、营养不良等密切相  相似文献   

1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是最常见的慢性气道疾病, 发病率居高不下, 疾病负担重。临床问题推动了临床研究的不断进展, 持续加深着人们对慢阻肺的认识, 也陆续涌现了新的观点、证据和策略。2022年以来的研究, 增加了地区低-中收入、环境臭氧等危险因素对患病率影响的知识, 首次回答了早产对中年时期肺功能水平和慢阻肺患病风险的影响。在发达国家和低-中收入国家分别开展的慢阻肺筛查试验提示了筛查工具和因地制宜制定筛查策略的重要性。人工智能的发展推动了基于病历标签而不依赖医疗专家的疾病预测模式。肺通气功能障碍的终生发展轨迹、真菌致敏情况、气道黏液栓及低加重风险组患者的既往急性加重史分层为慢阻肺的疾病分型和预后评估提供了新视角。靶向炎症介质、合并症治疗、非药物治疗和环境干预等方面的临床试验阐明了慢阻肺治疗领域一些争论已久的重要问题, 也提示慢阻肺的个体化诊疗需要更多深入的探索。  相似文献   

11.
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是以持续气流受限为特征的疾病,气流受限呈进行性发展,与气道和肺对有毒颗粒或气体的慢性炎症反应增强有关。慢阻肺的发病率、致残率致死率较高,造成严重的社会和经济负担。慢阻肺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认为与气道和肺部慢性炎症、氧化应激和蛋白酶抗蛋白酶失衡有关,氧化应激在慢阻肺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本文对氧化应激在慢阻肺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抗氧化治疗的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是一种伴有肺外合并症的多系统疾病,在老年人群中较多见。其主要特征为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呈进行性发展,与肺部对有害气体或对有害颗粒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慢阻肺病死率及致残率较高,据全球疾病负担研究项目估计,2020年慢阻肺将占全球死因的第3位。随着人们逐渐意识到慢阻肺会影响肺外器官,研究人员开始研究肺脑关系。慢阻肺疾病与脑  相似文献   

13.
我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患病人群庞大,但在临床实践中,仍存在识别率低、诊治不足等问题。本规范基于权威指南并结合国内临床实践,从慢阻肺的识别与诊断、疾病评估、稳定期干预、急性加重期干预、随访与管理5个方面提出慢阻肺临床管理的关键信息和规范要求,以推动慢阻肺规范化诊疗,提高慢阻肺患者疾病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14.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常与其他疾病共存(合并症), 其中以心血管疾病合并症最为常见。心血管疾病与慢阻肺之间相互影响, 表现在患病风险、疾病严重程度、急性加重风险与疾病进展、治疗药物的相互影响等。目前临床上普遍存在对慢阻肺合并症的认识不足。本专家共识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医务人员对慢阻肺心血管合并症的认识, 就识别和恰当处理心血管合并症提出建议, 同时希望激励更多关于慢阻肺心血管合并症的研究, 为未来更好地进行个体化治疗提供科学依据。共识提出慢阻肺的主要临床表现-劳力性呼吸困难也可见于心血管疾病特别是心力衰竭, 需要进行鉴别。对于慢阻肺患者, 应主动筛查是否存在心血管合并症, 在治疗时予以兼顾。当慢阻肺与心血管疾病并存时, 两者原则上均应按照相应的指南进行稳定期的长期管理。慢阻肺患者对大多数心血管疾病药物治疗的耐受性良好, 针对心血管疾病治疗使用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 慢阻肺不是禁忌, 宜从小剂量起始, 密切监测气道阻塞症状。同样, 针对慢阻肺的治疗药物β2受体激动剂和抗胆碱能药物不增加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共识强调优化慢阻肺管理可改善心功能和心血管疾病预后。  相似文献   

15.
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简称慢阻肺,是一种具有不完全可逆性性气流受限的肺部疾病,并呈持续性、渐进性加重。慢阻肺作为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有害气体或有害颗粒对气道和肺组织导致的长期慢性炎症及气道重构是其主要的病理特征。目前普遍认为,慢性气道炎症与气道重塑反复发生并不断进展的损伤-修复过程是导致慢阻肺患者持续气流受限的主要原因之一。慢阻肺气道重塑在小气道(内径2mm)更为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非吸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非小细胞肺癌患病风险及生存情况。方法以2012年5月~2014年12月于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67例肺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为非吸烟人群,根据临床诊断其中205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患者为慢阻肺组,合并有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的62例患者为慢阻肺+NSCLC组,比较两组患者相关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影响非吸烟慢阻肺患者,并发NSCLC的危险因素,并对62例经手术治疗的慢阻肺合并NSCLC患者进行至少60个月的随访,分析影响其生存的相关因素。结果慢阻肺组和慢阻肺+NSCLC组患者在性别、年龄、Charlson合并症指数、近1年慢阻肺加重情况、肺过度通气发生情况以及FEV_1、FEV_1/FVC、TLC、FRC等肺功能指数水平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高年龄、高Charlson合并症指数、静态肺过度通气以及低FEV_1、低FEV_1/FVC、高FRC等肺功能指数均为影响非吸烟慢阻肺患者并发非小细胞肺癌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62例慢阻肺+NSCLC患者随访时间60~90个月,中位生存期为44个月。通过绘制肺过度通气、性别、术后肺部并发症、腺癌、病理分期以及化疗对患者生存曲线图,结果显示术后发生肺部并发症、腺癌、病理分期≥Ⅱ期以及术后化疗是影响慢阻肺+NSCLC患者生存相关的重要因素(P=0.038/0.004/0.003/0.014)。结论男性、年龄增长、Charlson合并指数高以及静态肺过度充气,都可大大增加非吸烟慢阻肺患者NSCLC病发风险,而术后发生肺部并发症、腺癌、病理分期≥Ⅱ期以及术后化疗与患者的生存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呼吸康复也称为肺康复,在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尤其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慢阻肺) 方面的作用已引起国外研 究者广泛的关注和认同,而目前中国对肺康复认识还存在不足和滞后情况。文章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肺康复常用方 法,介绍了目前肺康复在慢阻肺患者中实施的方案和常见问题,旨在提高医生对肺康复应用认识,促进肺康复发展。  相似文献   


18.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慢阻肺) 急性加重是慢阻肺管理过程中的重要事件,反复急性加重可以降低患者的生活 质量,增加住院率和再住院率,加速疾病进展。目前在慢阻肺急性加重的治疗中还存在用药人群、种类、剂型、剂量、 给药途径、疗程、撤停等多个方面使用不规范的情况,因此带来的糖皮质激素副反应也较多。慢阻肺急性加重正确 使用糖皮质激素可以缩短患者康复时间、改善肺功能和低氧血症。文章对目前糖皮质激素治疗慢阻肺急性加重现 状、近些年慢阻肺全球防治策略及急性加重专家共识进行解读,并从循证医学角度探讨糖皮质激素在慢阻肺急性加 重治疗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急性加重入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营养风险状况及与疾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通过营养风险筛查评价工具——NRS200对362例急性加重入院慢阻肺疾病患者营养状态进行评估,入选患者按营养状况分成营养风险组和无营养风险组。分别观察两组间的体重指数(BMI)、血清白蛋白、肺功能、血气分析、肺部感染发生例数、抗感染治疗时间、合并呼吸衰竭例数、住院时间的差异。结果急性加重入院慢阻肺疾病患者的营养风险达65.19%。营养风险组患者的BMI、肺功能、血清白蛋白、血气分析、肺部感染发生例数、抗感染治疗时间、合并呼吸衰竭例数、住院时间与非营养不足组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急性加重入院慢阻肺疾病患者常常存在有营养风险状况,尤其是营养缺乏的高危人群,患者存在营养缺乏程度明显,肺功能越差,越易发生呼吸道感染、并发呼吸衰竭,导致住院时间延长,慢阻肺患者的营养状况与疾病的进展和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2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全球倡议(GOLD)2023年修订版是GOLD历史上的第五次重大修订, 从慢阻肺的定义、诊断与评估、防治证据、稳定期管理、急性加重管理、合并症、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等7个方面对内容进行了整体的更新。本文对GOLD 2023的主要更新内容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