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外泌体广泛分布于各种体液中,是一种富含多种生物活性物质、直径为30~100 nm的细胞外囊泡,其在肿瘤侵袭、迁移和免疫逃逸等多种生物学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研究的深入,膀胱癌来源的外泌体在膀胱癌的早期诊断、治疗等方面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本文总结了外泌体的主要生物学特征及其在膀胱癌诊疗方面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肾病(DKD)是终末期肾病的主要病因之一。尿外泌体可携带肾单位所有细胞来源的蛋白质、miRNA、RNAs,可调节下游靶细胞的生物学活动,在细胞通讯中发挥重要作用。最新研究表明,尿外泌体中富含的生物学信息可作为DKD非侵入性的生物标志物,并在DKD致病机制方面表现出潜在的研究价值,为DKD的诊治提供了新的方法。本文...  相似文献   

3.
外泌体是一种由人体细胞分泌的具有双层膜结构的囊性小泡,是胞外囊泡中的一种类型。研究显示,外泌体通过多种途径参与细胞间的信息传导,在膀胱癌的发生、发展和凋亡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外泌体的膜结构可以保护其内容物不被人体酶类物质所分解,因此可以作为载体携带相关治疗因子进入膀胱癌细胞。外泌体在膀胱癌的诊治过程中展现出了良好的应用价值,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技术挑战,现对上述问题进行文献综述,希望能为膀胱癌的诊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前列腺癌(PCa)通常起病隐匿,发现时多为晚期且治疗困难,亟需研发早期识别及诊断前列腺癌的新型生物标记物。外泌体是由活细胞分泌的小囊泡,是前列腺肿瘤细胞和外界细胞信息传递的重要介质,通过携带并传递生物活性物质(如miRNA 、蛋白质和脂质)发挥作用,在前列腺肿瘤发生、进展、转移及耐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外泌体及其内容物有望成为前列腺癌早期诊断、预测预后的新型生物标记物。近年来,关于外泌体参与前列腺癌发生、进展、转移和耐药的报道越来越多。本综述重点讨论外泌体及其成员为前列腺癌提供生物标记物的潜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究胆管癌患者胆汁外泌体中微小RNA(microRNA,miRNA)-21的表达水平及它对胆管癌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9年8月至2021年12月期间就诊于国药东风总医院并符合纳入标准的45例胆管癌患者,同时选取同期就诊的胆管良性疾病(胆总管结石或胆管良性狭窄)患者35例作为对照。利用超速离心法提取胆汁外泌体并用多种方法进行鉴定,通过试剂盒提取胆汁外泌体中的miRNA,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miRNA-21的表达水平,通过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来分析胆汁外泌体中miRNA-21对胆管癌的诊断价值。结果 分离出的胆汁外泌体符合公认的外泌体特征且浓度较高。胆管癌患者的胆汁外泌体中miRNA-21平均相对表达量高于胆管良性疾病患者(59.45比25.41,t=3.445,P<0.001)。胆汁外泌体中miRNA-21诊断胆管癌的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715 [95%CI(0.602,0.827),P=0.001],诊断敏感度为75.6%,特异度为62.9%。结论 从本研究结果看,胆管癌患者的胆汁外泌体中miRNA-21表达水平较高,它有望作为胆管癌患者的潜在早...  相似文献   

6.
尿透明质酸含量检测在膀胱癌诊断中的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们通过检测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尿液中透明质酸(hyalumnic acid,HA)含量并与尿脱落细胞学检查结果进行比较,探讨其在膀胱癌诊断中的意义。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8.
前列腺癌通常起病隐匿,发现时多处于晚期且治疗困难,因此寻找更便捷、更有效的方法来检测前列腺癌意义重大。外泌体是在人体多种细胞内发现的双层膜囊泡结构,可携带脂质、蛋白质、核酸等物质。近年来,研究发现外泌体可诱导前列腺癌血管生成、免疫逃逸和化疗抵抗等,影响着前列腺癌的发生、发展、转移和侵袭并认为其有望成为前列腺癌新的标志物,以协助临床更准确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人尿源干细胞外泌体(USC-Exos)对退变髓核细胞(NPCs)生物学功能的影响。方法 :从健康成人尿液中获得人尿源干细胞(USCs)并进行体外培养,通过成骨、成软骨、成脂诱导分化及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WB)技术对所提取细胞进行鉴定。使用USCs完全培养基培养USCs 48h后采用差速离心法从培养基中提取外泌体,应用电子显微镜、粒径分析及WB技术对USC-Exos进行形态、直径及表面标志物检测。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中摘除的髓核中提取NPCs,并培养至P6。以加入50μg/ml USC-Exos干预的P6NPCs为实验组,以50μg/ml未培养过细胞的USCs完全培养基离心沉淀物干预的P6 NPCs为对照组,分别在干预后1~6d使用CCK-8法检测NPCs增殖情况。使用PKH26荧光染料标记USC-Exos,并用标记后的USCExos干预P6 NPCs,12h后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NPCs对USC-Exos的摄取情况。两组在干预后48h进行β-半乳糖苷酶衰老染色检测NPCs衰老比例,免疫荧光染色观察蛋白聚糖(ACAN)、Ⅱ型胶原(COL2)的表达。干...  相似文献   

10.
外泌体是由包括肿瘤细胞在内的多种细胞分泌的膜性小囊泡,性状稳定,可反映来源细胞的生理/病理状态,是肿瘤早期诊断和判断预后的分子标志物的良好来源。尿液外泌体直接来源于泌尿系统,对泌尿系统肿瘤的诊断和判断预后有更加直接的作用。本文对尿液外泌体作为泌尿系统肿瘤早期诊断分子标志物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外泌体是一种富含多种生物活性物质的直径30~100 nm的细胞外囊泡。前列腺癌来源的外泌体调控着肿瘤微环境,介导肿瘤的侵袭转移、免疫逃逸和耐药等过程。随着研究的深入,外泌体在肿瘤的早期诊断、治疗等方面显示出巨大的潜力。本文主要对前列腺癌外泌体的生物学功能以及在前列腺癌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前景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外泌体是一种含有DNA、RNA和蛋白质的细胞外囊泡,参与细胞间的沟通,在肿瘤的生长和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外泌体存在于多种体液中,血液、尿液、脑脊液等均可分离、提取外泌体。肿瘤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具有肿瘤细胞本身的特性,外泌体参与多种肿瘤发生、发展的多个过程,包括肿瘤细胞间的信息传导、肿瘤细胞的侵袭与转移等,对其开展研究有助...  相似文献   

13.
尿膀胱癌抗原与透明质酸在膀胱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评价尿膀胱癌抗原 (UBC)和透明质酸 (HA)诊断膀胱癌的价值。 方法 研究对象 94例 ,其中膀胱癌患者 64例 ,泌尿系良性疾病患者 2 0例 ,健康对照组 10例。膀胱镜检查前取尿样分别进行UBC、HA和脱落细胞学检测 ,分析比较 3种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和阴性预测价值。 结果 以 12 μg/L为UBC诊断膀胱癌的临界值 ,以大于正常对照组尿液HA水平上限 14 4 .7ng/ml为HA阳性界值时 ,UBC和HA诊断膀胱癌的敏感性分别为 85.9%和 89.1% ,与脱落细胞学 (40 .6% )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 ,3种方法诊断膀胱癌的特异性分别为 85.0 %、80 .0 %和 95.0 % ,阳性预测值分别为 94.8%、93 .4%和 96.3 % ,阴性预测值分别为 65.4%、72 .7%和 3 3 .3 %。 结论 尿UBC和HA检测技术简单 ,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可作为早期诊断膀胱癌的较好的肿瘤标记物。  相似文献   

14.
一、前言 前列腺癌(Prostatic Cancer, PCa)是全球男性癌症死因的第二大因素,据2018年的流行病学统计,全球有近128万新发病例和35.9万死亡病例[1].PCa分为惰性PCa和侵袭性PCa,惰性前列腺癌通常指Gleason评分≤6分、分期T2a、癌灶总体积≤0.5ml,侵袭性前列腺癌通常指Glea...  相似文献   

15.
肾癌起病隐匿,早期诊断困难,转移风险高。转移性肾癌对放、化疗不敏感,分子靶向药物治疗易发生耐药,临床上缺乏有效治疗手段。外泌体是由细胞分泌,广泛存在于体液中的细胞外囊泡,具有细胞来源特异性,在肿瘤发生、侵袭、转移、诱导耐药和肿瘤免疫逃逸等过程中有着重要作用。本文概述了外泌体的主要生物学特性,并分析了其作为肾癌诊断及预后评估的生物标志物以及治疗靶点的潜能。  相似文献   

16.
尿脱落细胞CK20检测在膀胱癌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检测膀胱癌患者尿脱落细胞细胞角蛋白20(CK20)表达情况并探讨其在膀胱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应用RT-PCR方法分别检测35例膀胱癌患者、8例泌尿生殖系良性疾病患者及4例健康自愿者尿脱落细胞CK20表达情况,并与尿脱落细胞学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35例膀胱癌患者中有26例的自排尿标本中可检测出CK20(敏感度为74.29%)。尿脱落细胞学检测阳性例数则为12例(敏感度为34.29%)。前者与后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8例泌尿生殖系良性疾病患者及4例健康自愿者的自排尿标本中无一例可检测出CK20(特异性为100%)。不同分化程度及不同临床病理分期膀胱癌患者之间尿脱落细胞(2K20阳性表达率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尿脱落细胞CK20检测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均高,有望成为膀胱癌诊断和术后复发监测的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一种将外泌体负载于可吸收支架的方法。方法 应用化学连接法,通过建立支架-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二硬脂酰磷脂酰乙酰胺-聚乙二醇5000-外泌体的连接使可吸收支架负载外泌体,构建外泌体洗脱可吸收支架。扫描电镜观察支架表面及外泌体吸收情况,飞行时间质谱对支架表面物质进行鉴定,原子力显微镜检测支架表面粗糙程度,体视显微镜观察支架外观及外径,径向力检测仪检测支架力学强度;以单纯可吸收支架作为对照。结果 扫描电镜观察示外泌体洗脱可吸收支架表面有细小不规则裂纹以及许多外泌体颗粒。原子力显微镜示5μm2取样范围其表面粗糙程度为±70 nm,而可吸收支架为±20 nm。飞行时间质谱检测示外泌体洗脱可吸收支架与外泌体在质荷比(mass charge ratio,m/z)处均有峰值,而可吸收支架无此峰值;并且外泌体洗脱可吸收支架m/z73处峰值较可吸收支架明显降低。体视显微镜观察示外泌体洗脱可吸收支架外径在可吸收支架规格范围内且表面无明显裂纹、毛刺及凹陷;径向强度检测结果符合原可吸收支架径向强度标准。结论 应用化学连接法可以将外泌体负载于可吸收支架表面,并且支架尺寸、径向强度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血清外泌体中微小RNA(miR)-181-5p的表达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60例在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间就诊于邢台人民医院普外科且前期未接受过任何治疗的胃癌患者术前术后血清标本,收集同期2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标本,分离血清外泌体,提取RN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  相似文献   

19.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9,(18):1683-1686
骨重建是骨密度和矿物质稳态的重要保证。成骨细胞与破骨细胞间的动态平衡对骨重建至关重要。细胞外囊泡是一组来源于细胞的囊泡,包括外泌体和微囊泡。它们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的体液中并参与了一系列生理和病理过程。外泌体能够通过其内含的蛋白质、脂质和核酸发挥细胞通讯的功能。近年来的研究表明,骨细胞、间充质干细胞、成骨细胞以及破骨细胞所分泌的外泌体能够调节成骨细胞与破骨细胞间的动态平衡,这一过程部分是由外泌体所携带的miRNA实现的。本文将就近年来有关骨源性外泌体中的miRNA对骨重建的影响作一整理探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间充质干细胞源性外泌体对骨质疏松大鼠骨生成的调节作用.[方法]体外获取和鉴定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以及 BMSCs 源性外泌体(exosomes derived from BMSCs,BMSC-Exos).采用CCK8法检测B...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