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总结顾乃龙教授治疗乳腺癌的临床经验。顾乃龙教授认为,乳腺癌为本虚标实之证,以肝郁脾虚为本,痰浊、瘀血、毒邪为标。治以疏肝健脾为主要原则,方用逍遥散或当归芍药散加减化裁,治疗过程中重视调畅情志、合理选用药对。  相似文献   

2.
俞芹  李佃贵 《辽宁中医杂志》2012,(11):2128-2129
李佃贵教授认为,脂肪肝主要病机为浊毒内蕴、肝郁脾虚、气滞瘀阻肝络,治疗采用化浊解毒、健脾疏肝、理气活血等方法,自拟化浊解毒护肝方,临床应用能改善临床症状,并有确切的降脂作用。  相似文献   

3.
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基本病机为肝郁脾虚湿聚,临床宜采用疏肝健脾化浊法、兼补肾化瘀,并探讨中医药作用的机制。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对李郑生主任医师运用疏肝健脾法治疗崩漏的经验进行总结。李郑生主任医师认为:崩漏为虚实夹杂之证,其病机关键为脾虚肝郁,病机之本为脾胃气虚,并根据脾虚与肝郁之轻重不同,将该病分为脾虚失统及肝郁血热两种证型。治疗上以健脾疏肝止血为主要原则,将健脾益气法贯穿始终,辨证论治,药证结合,临床疗效显著。同时配合注意经期卫生、调畅情志、调整饮食等。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疏肝健脾法联合中药外敷治疗肝郁脾虚型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60例肝郁脾虚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疏肝健脾法联合中药外敷,对照组采用谷胱甘肽片治疗。结果治疗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疏肝健脾法联合中药外敷治疗肝郁脾虚型非酒精性脂肪肝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6.
T淋巴细胞亚群在慢性乙型肝炎(简称慢性乙肝)病情发展、复发和预后中起决定作用[1].中医辨证以肝郁脾虚型多见,疏肝健脾方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郁脾虚型的名方.动物研究发现[2],疏肝健脾法干预鸭乙肝病毒感染肝郁脾虚证的疗效肯定,能够有效抑制HBV DNA病毒的复制,但有关疏肝健脾方对慢性乙型肝炎肝郁脾虚型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影响国内外鲜有报道.本研究观察了疏肝健脾方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疏肝健脾法治疗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2例本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98例和对照组104例,治疗组采用疏肝健脾法治疗,对照组采用西药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8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5.58%,两组比较,P〈0.05。结论:疏肝健脾法治疗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具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疏肝健脾法治疗肝郁脾虚型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及对肝郁脾虚型患者中医证候积分的影响。方法:150例肝郁脾虚型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疏肝健脾组(78例)与西医对照组(72例)。西医对照组采用奥美拉唑口服,疏肝健脾组在西医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健胃愈疡片,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疏肝健脾组内镜总有效率明显高于西医对照组(P0.05)。疏肝健脾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为85.90%,明显高于西医对照组的69.44%(P0.05)。结论:疏肝健脾法能提高肝郁脾虚型消化性溃疡患者的内镜愈合率,改善中医证候积分,并明显高于西医对照组,临床推广价值高。  相似文献   

9.
中医认为慢性乙肝发病机理主要为人体正气不足,外感湿热疫毒之邪,滞留体内导致肝郁脾虚,气阴两虚,瘀血阻络,病位涉及肝、脾、肾三脏.现谈谈我运用疏肝健脾补肾养血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体会.  相似文献   

10.
陈建  曾莉  应汝炯  吕品  胡粤杭 《河北中医》2021,43(11):1900-1903,1927
盛昭园认为,单纯性肥胖的病机为肝郁脾虚,肝郁则疏泄不利,脾胃运化失司,脾虚则脾失健运,土壅木郁,肝郁脾虚互相影响,导致单纯性肥胖病久难愈,故而提出健脾疏肝法治疗单纯性肥胖,临证时应用健脾疏肝降脂方加减治疗,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为单纯性肥胖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丁治国主任治疗甲状腺功能减退症需要长期使用左甲状腺素替代患者多辨为"肝郁脾虚",治以"疏肝健脾,温阳化浊"为法,主张甲减治疗时应坚持标本兼治,在补充左甲状腺素的同时,通过中医药辨证论治,改善脏腑功能,祛除病因,促使甲状腺功能尽快恢复,最终实现停用替代药物,达到临床痊愈。  相似文献   

12.
逍遥散首载《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具有疏肝解郁健脾之功。淋巴结肿大发病机理为七情内郁,肝气郁结,脾虚运化失常,湿聚成痰,痰浊内阻。临床应用逍遥散治疗辨证为肝郁脾虚之淋巴结肿大者可疏肝健脾,气血运行正常,水湿痰浊自消,则淋巴结肿大可愈。  相似文献   

13.
林耿明 《光明中医》2008,23(1):41-43
目的:观察健脾疏肝法联合西药和纯西药治疗脾虚肝郁型胆汁反流胃炎疗效对比。方法:将78例脾虚肝郁型病人,随机分成治疗组52例,采用对照组的西药联合中医健脾疏肝法治疗;对照组26例,应用西药吗丁啉、胃达喜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16例(30.7%),显效20例(38.5%),有效12例(23.1%),总有效率92.3%;对照组治愈4例(15.4%),显效9例(34.6%),有效4例(15.4%),总有效率65.4%。结论:健脾疏肝法联合西药治疗脾虚肝郁型BRG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参考应用。  相似文献   

14.
卢亮 《山西中医》2021,(4):13-15
目的:观察疏肝健脾合养心安神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型患者共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痛泻要方(疏肝健脾)合甘麦大枣汤加减(养心安神)治疗;对照组给予马来酸曲美布汀片治疗.疗程均为4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主要临床症状、精神状态评分及...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分析自拟疏肝健脾和胃方治疗肝郁脾虚型慢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肝郁脾虚型慢性胃炎患者82例,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应用西药治疗,研究组应用自拟疏肝健脾和胃方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12%,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8.05%,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自拟疏肝健脾和胃方治疗肝郁脾虚型慢性胃炎的效果明显,且安全性高,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6.
龙庆  李俊  闻永 《河南中医》2016,(3):493-495
目的:观察疏肝健脾法联合保留灌肠治疗肝郁脾虚型溃疡性直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1月—2013年9月在本院就诊的肝郁脾虚型慢性溃疡性直肠炎患者7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给予甲硝唑注射液、锡类散和地塞米松混合液保留灌肠,同时口服柳氮磺吡啶片治疗;治疗组给予保留灌肠联合疏肝解郁法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1.43%,对照组有效率为77.14%,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主要临床症状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疏肝健脾法联合保留灌肠治疗肝郁脾虚型溃疡性直肠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谢晶日教授认为中医擅长治疗慢性胆囊炎这类病证,认为其病因病机多相兼复杂,以气机阻滞、肝胆湿热、肝郁脾虚血瘀者为多见。在辨证方面,谢师强调健运脾胃扶正固本以抗邪,对久病者重视活血化瘀,循序渐进,疏肝利胆重视清热利湿导滞,使诸邪邪有退路。治则以疏肝理气,清热利湿导滞,益气健脾活血为法,随症化裁遣方用药。  相似文献   

18.
选取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中医辨证属肝郁脾虚证者33例,随机分为清热解毒化浊片治疗组15例,疏肝理脾片对照组18例.结果:清热解毒化浊片在改善症状、降低ALT、CG及退黄方面与疏肝理脾片无差异;清热解毒化浊片还可降低AST、HA,而疏肝理脾片对此疗效无统计学意义.清热解毒化浊片与疏肝理脾片都能降低血浆内毒素水平,但疏肝理脾片治疗前后无统计学差异.表明:清热解毒化浊片对肝郁脾虚型患者有一定的护肝、抗肝纤维化的疗效,其机理可能是通过降低血浆内毒素水平,来阻断肝损害的恶性循环.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疏肝健脾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肝郁脾虚型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用疏肝脾健脾法治疗,对照组30例用摩罗丹治疗,疗程3个月。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中医症候积分、胃镜积分、病理积分减少均优于对照组(P0.05)。临床疗效及胃镜疗效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疏肝健脾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肝郁脾虚型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疏肝健脾冲剂治疗肝郁脾虚型脾胃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疏肝健脾冲剂治疗肝郁脾虚型脾胃病80例,对照组三九胃泰冲剂30例,治疗1个月。结果疏肝健脾冲剂治愈32例,显效30例,有效14例,总有效率95.0%;三九胃泰冲剂治愈6例,显效10例,有效9例,总有效率83.3%。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疏肝健脾冲剂治疗肝郁脾虚型脾胃病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