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评价手术切除老年性黄斑变性(AM D)引起的2型脉络膜新生血管(CN V)的视力结果及多种因素对视力结果的影响。方法:对92例(92只眼)手术切除与AM D有关的CNV患者的记录进行研究,术后随访至少1年。结果:所有患者中,最终视力≥0.4的占21%、0.1~0.3的占66%、≤0.1的占13%。最终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手术切除老年性黄斑变性(AM D)相关的1 2型脉络膜新生血管(CN V)的视力结果及影响视力结果的多种因素。方法:研究了54例(54只眼)手术切除AM D相关的CN V患者的记录,术后随访至少1年。结果:所有患者中,最终视力≥0.4的占4%,0.1~0.3的占46%,≤0.1的占50%。最终视力提高  相似文献   

3.
对老年性黄斑变性(AMD)相关的以出血为主的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新生血管进行黄斑下手术试验(SST),通过对视力及其他临床观察结果的对比,评估手术切除黄斑下CNV和临床观察两种方式的效果。随机临床试验(SSTB组试验)。筛选受试者须满足的条件:试验眼黄斑中心凹下CNV病灶大于3.5视盘面积(8.9mm2),至少有50%的范围有出血灶(中心凹无血管区下的出血或CNV),BCVA从20/100到光感。患者被随机分为观察组和手术切除出血、CNV组。治疗有效的判定标准是:24个月后通过意向性分析测得的视力与试验开始视力相比较,视力提高、稳定不变或VA下降不…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视力最好眼和最差眼对老年性黄斑变性(AM)D患者视力相关生活质量的相对影响。设计:在随机临床试验中收集生活质量和视力资料作为初始值。方法设置:多中心(个中心)、国际研究。患者:诊断为渗11出性AM D的114例患者,有原发或复发的黄斑下新生血管膜犤病灶的最大直径≤5400μm;全部病变中≥50%是脉络膜新生血管CNV;所有CNV中的典型组()成区域≥1.0m m犦2。所有患者的年龄>50岁,来自各个种族,男女兼有。干预或观察过程:由经过培训的电话调查员对在家中的患者调查填写NEI-VFQ-39调查表。主要观察指标:分别检查双眼ETDR S视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报道应用维替泊芬对继发于老年性黄斑变性(AM D)的主要为黄斑中心凹外典型性脉络膜新生血管(CNV)进行光动力治疗(PDT)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例(20只眼)黄斑中心凹外、以典型性CNV为主的AM D患者接受维替泊芬PDT的临床效果进行回顾性研究。全部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  相似文献   

6.
目的:老年黄斑变性(A M D)患者接受360°视网膜切开(M T360)联合黄斑转位及硅油填充术以治疗中心凹下脉络膜新生血管膜导致的双侧视力下降。测量术后12个月的视功能及视力改变。设计:前瞻性、干预性、非比较性连续病例序列研究。受试者:64例新生血管性AM D导致双侧视力下降的患者。方法:AM D患者手术指征为术眼存在中心凹下脉络膜新生血管和至多6个月的中心视力下降史。术前及术后12个月的检查包括近、远视力及阅读速度的标准化测试。接受M T360及硅油填充术的患者,在术后2月再次行眼外肌手术及硅油取出术。主要观察指标:与M T360术前…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脉络膜巩膜外折法行黄斑转位术治疗黄斑下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的疗效,并探讨与术后视力下降有关的因素。设计:回顾性干预性病例研究。方法对27例曾手术治疗黄斑下CN V的连续病例行跟踪随访达2年以上。用钛夹对脉络膜巩膜进行放射状外折,达到黄斑转位的目的。手术后观察指标包括视力、中心凹移位、手术引起的散光及相关的并发症。经多元逻辑回归分析得出与术后视力下降有关的影响因素。结果:中心凹移位的距离范围为349~3391μm(M=1576μm)。手术引起的散光范围为0~3.0D(M=0.5D),27例患者中的19例(70.4%)术后视力得以改善(M=5…  相似文献   

8.
目的:报道自体虹膜色素上皮(IPE)转位治疗渗出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R M D)的方法,通过1年多的观察评价其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56例渗出性A RM D的连续病例纳入本研究。在玻璃体切割术中剥除了黄斑下的脉络膜新生血管(CN V)膜,从虹膜周边切除术中获得的IPE细胞,然后将这些细胞注入黄斑下间隙。56例患者中有黄斑中心凹下隐匿型CN V(11只眼)、典型CN V(10只眼)、混合型CNV(17只眼),伴有色素上皮脱离的CN V(13只眼)以及伴有出血的CNV(5只眼)。主要观察指标有视力、黄斑中心凹固定、荧光造影显示的CN V面积及其复发率等。结果:…  相似文献   

9.
陈燕  张士胜  王玲  冯佩丽 《上海医学》2006,29(7):451-453,F0003
目的探讨经瞳孔温热疗法(TTT)治疗老年性黄斑变性(AMD)患者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53例64眼AMD患者进行TTT治疗,定期随访视力及眼底情况等。结果平均随访时间为(13.4±12.7)个月。经过1次或多次TTT治疗,20例24眼(37.5%)自觉症状减轻或消失;视力提高≥2行2例2眼(3.0%),下降≥2行2例9眼(14.1%),其余患眼视力基本保持稳定;3例3眼于TTT治疗过程中视网膜出血增加,12例15眼随访过程中出现其他部位的新鲜出血;进行激光后造影复查的22例23眼中,15眼(65.1%)渗漏减轻或消失。结论TTT对CNV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它能够使AMD患者CNV闭合并保持一定的视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在黄斑下手术试验登记处的患者中,确定手术切除的黄斑下脉络膜新生血管之组织病理学及超微结构特点,并与临床资料进行比较。方法:将1999年10月1日至2001年9月1日参加黄斑下手术试验的3组患者手术切除的黄斑下脉络膜新生血管,分别送病理中心检查。试验N组为具有典型脉络膜新生血管(CNV)改变的老年黄斑变性的患者,B组为病变以出血为主的老年黄斑变性患者,H组为特发性黄斑下CNV或眼组织胞浆霉菌病综合征所致CNV患者。将病变组织的病理类型[视网膜下色素上皮型(Sub-RPE]、视网膜下型、混合型或未定型]、细胞及细胞外成分进行独立分…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光动力疗法(PDT)治疗老年性黄斑变性(AM D)患者近中心凹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的疗效。方法:以维替泊芬作为光敏剂,用标准参数对连续30例患者的30只A M D伴近中心凹CN V的眼行PD T治疗。对患者行12个月随访,如仍有CNV渗漏,则每12周再行治疗。19例患者(63.3%)为优势经典型CN V、8例(26.7%)为完全隐匿型CNV、3例(10%)为轻微经典型CN V。27例(90%)的病变≤3M PS视盘直径,且≤3M PS视盘面积。结果:在这12个月中,视力下降程度与症状持续时间呈正相关(P<0.02),对于优势经典型CNV,症状持续时间与病变大小呈正相关(P<0.005)…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一组继发于老年性黄斑变性(A M D)的脉络膜新生血管(CNV)患者接受维替泊芬光动力治疗(PDT)联合玻璃体内注射曲安奈德12个月后的疗效。设计:无对照病例研究。受试者:26例继发于AM D的CNV患者26只眼。13例未分型的CNV患者,以前未接受过PDT治疗,即初次PDT治疗组;其余13例因视力丧失曾经仅接受PDT治疗,即:预先PDT治疗组。方法:CNV患者在PDT治疗后,立即行玻璃体内注射曲安奈德4m g。视力检测使用早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研究的屈光标准。每隔3个月随访,若荧光造影显示渗漏,则行再次治疗。主要观察指标:视力及再次治疗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光动力疗法治疗老年性黄斑变性的护理方法。方法:对我院23例老年性黄斑变性患者30只眼行光动力疗法后的观察护理,随访12mo。结果:术后随访,在第1次PDT后视力提高18只眼,下降12只眼;重复PDT末次后视力提高15只眼,下降15只眼。最佳视力,第1次PDT后13只眼及末次PDT后18只眼。结论:光动力疗法治疗老年性黄斑变性疗效显著,同时做好治疗前后及治疗中的护理、加强心理护理、做好健康教育,对加快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行玻璃体切除联合气体(C3F8)填充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7例37只眼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行玻璃体切除术联合气体填充术,术中根据病情行晶体切除、增殖膜剥除、内界膜剥离、气液交换、注入C3F8气体,观察术后裂孔闭合情况,视力改善情况等.结果:术后随访12个月33只眼解剖复位,黄斑裂孔完全闭合,...  相似文献   

15.
孙素英  杜秋 《吉林医学》2000,21(5):285-287
目的 :观察玻璃体切除联合自体血清封闭黄斑裂孔的临床效果。方法 :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患者 9例 (9只眼 ) ,施行玻璃体切除及 C3F8气体充填 ,术后随访 3个月~ 2 4个月 ,对裂孔封闭情况及视力、Am sler方格表 ,即手术并发症进行观察。结果 :手术 9只眼中 8只眼 (89% )裂孔完全封闭 ,视力 0 .0 5~ 0 .1有 5只眼 ,0 .2~ 0 .5有 4只眼 ,仅 1例因裂孔封闭不佳继发视网膜脱离术后主要并发症晶体混浊加重。结论 :玻璃体切除联合自体血清封闭黄斑裂孔可使患眼裂孔无损伤及时封闭 ,在此基础上视力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高度近视眼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手术的成功率并分析有关因素。方法对15例高度近视眼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患者行玻璃体切除联合眼内填充18%C3F8或硅油手术。术后严格俯卧位至少2周以上。结果13只眼黄斑裂孔闭合视网膜复位,13只眼术后视力提高,2只眼术后视力无变化。术后主要并发症为晶状体核轻度硬化2只眼,眼压升高1只眼,纤维素性渗出2只眼,双眼复视1只眼。结论玻璃体切割联合眼内填充18%C3F8或硅油是治疗高度近视眼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安全有效的方法之一。术前详细检查眼底、正确设计手术方案及良好的手术技术是治疗本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对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继发的老年性黄斑变性(AMD)进行黄斑下手术试验(SST),通过对视力及相关的临床观察结果的对比,评估手术切除黄斑下CNV和临床观察两种方式的效果(SSTN组试验)。随机临床试验,筛选符合下列条件的伴有黄斑中心凹下CNV的AMD患者:荧光血管造影确定为典型性CNV、研究眼最佳矫正视力(BCVA)为20/100~20/800,并且没有接受过黄斑病的相关治疗、连续的出血灶必须小于黄斑中心凹下病变的50%犤最大范围9.0视盘面积(22.9mm2)犦。根据VA及临床中心进行随机分组,所有患者被确定为受试者之后,第3、6、12和24个…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23-G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剥离治疗黄斑前膜的手术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3年12月开封市中心医院26例(26只眼)黄斑前膜行23-G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剥离手术,术中根据病情注入惰性气体,术后观察视力。结果:22只眼视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15眼合并视物变形者中9眼视物变形消失,6眼视物变形减轻。术后3个月行OCT检查,黄斑区前膜消失。结论:通过23-G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剥离手术,术中根据病情注入惰性气体,能够有效剥离黄斑区前膜,术后视力较术前有不同程度提高,明确改善患者视物变形情况,手术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联合黄斑格栅光凝治疗黄斑囊样水肿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糖尿病和视网膜静脉阻塞所致的黄斑水肿患者37例37眼,将观察对象分为两组,联合治疗组17例17眼,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0.1 mL(40 mg/mL),3周后联合黄斑格栅光凝治疗;单纯注射组20例20眼,单纯行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0.1 mL(40 mg/mL).治疗后在3、6和10个月进行复查,对比分析两组治疗前后视力、眼压、眼底、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的改变.结果 所有患者注射后1月视力多数有明显提高.治疗后10个月末次随访时,联合治疗组视力提高≥2行者11只眼(64.7%),视力稳定及变化在1行之内者4只眼(23.5%),视力下降≥2行者2只眼(11.8%);单纯曲安奈德注射组视力提高≥2行者3只眼(15.0%),视力稳定及变化在1行之内者11只眼(55.0%),视力下降≥2行者6只眼(30.0%),与单纯注射组比较,二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黄斑水肿吸收或明显缓解.结论 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联合黄斑格栅光凝能有效治疗黄斑囊样水肿,延缓视力下降,并可减少重复治疗的次数.  相似文献   

20.
魏伟  王育良 《现代医学》2005,33(6):373-374
目的观察光动力疗法(PDT)对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疗效。方法对15例(18只眼)患者按规定程序进行PDT治疗,其中典型或以典型性脉络膜新生血管(CNV)为主者11只眼,隐匿性或以隐匿性CNV为主者7只眼。治疗后1周、1个月、3个月复查视力、眼底及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结果治疗后3个月,视力提高3只眼,稳定13只眼,下降2只眼。其中8只眼视物变形症状消失或明显好转;17只眼眼底出血渗出明显减少(其中15只眼完全吸收),1只眼有所增加。FFA结果显示,治疗1周后,典型性或以典型性CNV为主的病例中10只眼荧光素渗漏完全消退,1只眼荧光素渗漏明显减弱;隐匿性或以隐匿性CNV为主的病例中7只眼荧光素渗漏减弱。治疗后1、3个月,在荧光素渗漏完全消退的10例中,3只眼荧光素渗漏先后复发。结论PDT治疗对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短期效果是肯定的,不会对视力造成明显损害,但尚不能预防CNV的复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