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 探讨生命网在干预冠心病危险因素中的作用及改进措施。方法 观察入网患者的随访率和血压、血脂的治疗率和达标率:结果 第1次、第2次和第3次随访率分别为25.26%、12.88%和10.14%。入网、第1次随访、第2次随访、第3次随访的血压治疗率分别为89.56%、82.69%、66.67%和88.89%;血脂治疗率分别为54.47%、83.79%、73.33%和85.72%;收缩压/舒张压达标率分别为63.44%/79.93%、56.34%/76.06%、60.00%/70.37%和64.29%/66.67%;LDL—C达标率分别为51.50%、61.11%、40.00%和66.67%:结论 生命网有效干预冠心病危险因素,提高了高血压、高脂血症的治疗率和达标率,从而减少心血管事件和总死亡率.  相似文献   

2.
匡静芳  姜芬  李衡 《海南医学》2010,21(17):138-140
目的探讨"生命网"建立对冠心病患者自我概念的影响。方法通过在心内科建立"生命网"核心小组,共入网124例冠心病患者,对其进行入网前及入网1个月、3个月、6个月后的血压、血脂、血糖监测及患者自我概念问卷调查。结果入网6个月后患者血压、血脂、血糖水平较入网前明显降低(P〈0.05)。入网前患者自我概念平均得分为(153.27±27.30)分,入网3个月后自我概念得分明显增高[(199.62±18.03)分,P〈0.05],而于入网6个月后增加更为显著[(209.93±18.42)分,P〈0.01],且48.92%的入网对象自我概念水平由中度负性和中度正性水平升高到高度正性水平。其中以体感、体象、自我一致及理想自我维度增强为主。结论 "生命网"的开展能干预冠心病危险因素(血压、血脂、血糖),且能增强患者的自我概念。  相似文献   

3.
心内科“生命网”讲座中调查问卷的使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通过在心内科"生命网"讲座中调查问卷的使用,分析患者的现状,探讨"生命网"在冠心病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在"生命网"讲座中发放调查问卷,询问患者的血压、血脂、血糖等危险因素情况及其药物治疗,并及时了解患者的要求与意见.结果:在82例参加"生命网"讲座的患者中,收回62份问卷,反馈率为75.61%.患者血压的知晓率为83.87%;血脂的知晓率为80.64%;血糖的知晓率54.84%.各种危险因素的控制情况为:血压中收缩压、舒张压的达标率分别为86.54%、96.15%;血糖的达标率为85.29%.在心肌梗死的亚组中,93.33%患者接受抗血小板治疗,86.67%患者接受降脂治疗,43.33%患者接受ACEI或ARB类药物的治疗;90.00%患者接受β-阻滞剂的治疗.结论:在心内科"生命网"讲座中,使用调查问卷可以快速了解患者的现状,了解患者危险因素的检测、治疗与达标,并及时反馈患者的需求,提高医患之间的互动性.  相似文献   

4.
"生命网"是为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患者提供的临床健康服务系统.通过制定规范的治疗方案、定期随访、健康教育和医疗咨询,帮助入网病人全面控制多重危险因素[1~3]."生命网"的目标在于: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死亡及发病的风险,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复发,提高及延长干预治疗的临床益处.我院开展"生命网"较早,结合实际情况,在此详细分析不同阶段涉及的具体问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生命网"对冠心病患者自我效能水平的影响。方法通过在心内科建立"生命网"核心小组,共入网168例患者,对其进行入网前及入网1、3、6个月后的血压、血脂、血糖监测及冠心病患者自我效能感评估。结果入网后患者血压、血脂、血糖水平明显降低,与入网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并且入网后自我效能水平较高(得分≥3)的人数显著增加(P〈0.05)。结论"生命网"的开展能对冠心病危险因素(血压、血脂、血糖)起到干预作用,且能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感。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血管内治疗与药物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的结局以及血管再狭窄情况,为预防脑卒中复发及选择最佳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15年4月—2017年4月沧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69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HR-MRI)进行颅内动脉狭窄扫描,飞行时间磁共振血管成像(TOF-MRA)重建并确定血管结构和动脉狭窄位置。根据患者意愿,将其分为药物治疗组(37例)和血管内治疗组(32例),分别采用药物治疗或血管内支架植入。于术后1、2、3、6个月随访,记录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及再狭窄发生率。结果 随访期间,两组均无死亡患者。随访1个月时,血管内治疗组无脑卒中、再狭窄发生,药物治疗组发生脑卒中、再狭窄各1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1.000)。随访6个月时,血管内治疗组脑卒中总发生率、再狭窄总发生率分别为0、12.5%(4/32),药物治疗组脑卒中总发生率、再狭窄总发生率分别为16.2%(6/37)、35.1%(13/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83,P=0.017;χ2=4.735,P=0.030)。结论 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血管内治疗6个月后脑卒中、再狭窄发生率低于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肝癌介入治疗患者采用"生命网小组"的方法 ,使健康教育满足连续性、系统性和个性化的要求。方法组织"生命网小组",拟定具体管理制度,682例接受肝癌介入治疗的入网患者,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1例。观察组在对照组进行普通的传统健康教育,对照组的基础上引入"生命网小组"健康教育,针对组员情况,集中加强肝癌、肝癌介入治疗等相关知识的系统培训以及学习,并撰写相关宣教健康教育文稿。开办门诊与健康知识讲坛,方便入网患者的随访与调理工作。门诊随访和知识讲坛主要由医师负责,资料采集、资料库完善主要由护士负责。运用问卷的形式,调查341例肝癌介入治疗的入网患者的效果情况,比较其入网前与入网后6个月对护士的满意程度、用药依从率、戒烟率和饮食控制率。结果在用药依从性、吸烟嗜好、饮食控制等方面,患者入网前后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其对护士的满意程度也大幅提高。结论合理运用生命网小组,对肝癌介入治疗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对其治疗的参与积极性有显著调动作用,能使其遵医意愿得到有效提高,使医护工作的质量大幅提升。  相似文献   

8.
“生命网”——他汀降胆固醇的新模式和服务系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生命网"项目在中国开展至今已有六个年头.在这六年中,从无到有;从医疗专业人员对她的怀疑到如今的不断接受;从病人的猜疑到如今踊跃的参加;从原始的用复印表格记录患者信息,到现在用先进的"生命网患者管理软件"记录并分析相关数据;血脂血压治疗率达标率不断的提升,无不印证着一句话: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生命网"模式对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效能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心力衰竭患者120例,患者知情同意加入"生命网"模式,给予患者加入"生命网"指导、住院期间入网干预及出院后的延续干预,分别给予患者在入院加入"生命网"时、患者出院时、出院后30d内进行自我效能感的问卷调查。结果:心力衰竭患者的症状管理自我效能,疾病共性管理自我效能在入院时与出院时、出院后30d内比较呈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生命网"模式应用于心力衰竭患者能增强患者的自我效能感,值得临床工作中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降低社区高血压患者发病率及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的办法.方法:对朝阳区管庄东里社区人群进行综合干预,通过对社区人群强化健康教育,提倡健康生活方式,对高血压及相关疾病进行药物治疗等综合干预,观察干预前后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及控制率,以及脑卒中和心肌梗死发生率和死亡率.结果:5年来经社区综合干预后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及控制率分别提高了56.5%、52.9%及21.9%,脑卒中及心肌梗死发生率及死亡率得以明显下降.结论:提高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及控制率是降低社区人群高血压发病率及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和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The changing pattern of hypertension and the declining incidence of stroke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W M Garraway  J P Whisnant 《JAMA》1987,258(2):214-217
We studied whether changes in recognition and control of hypertension could be detected in the population of Rochester, Minn, from 1950 to 1979, a period in which a major decrease in the incidence rate of stroke was observed. Prevalence of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greater than or equal to 105 mm Hg fell 26% and 70% in men and women, respectively, between 1950 to 1959 and 1970 to 1979. Prevalence of pressures greater than or equal to 95 mm Hg decreased 5% in men and 58% in women. Increasing control of hypertension had an almost inverse linear relationship with the decreasing incidence of stroke in women, but the incidence of stroke in men did not decrease until ten years after improvement in the control of blood pressure began. We conclude that improvements in the detection and control of hypertension contributed to the declining incidence of stroke and that differences in management of hypertension could account for the difference between men and women in the trend of stroke decline.  相似文献   

12.
306例高血压病人随机分为气功组(气功加规律服用小剂量降压药)154例和对照组(仅规律服用小剂量降压药)152例。25~30年随访发现:气功组血压稳定率为86.56%,对照组血压稳定率为68.87%,气功组疗效较佳。25~30年随访期间气功组总病死率(22.73%)明显低于对照组(40.79%)。进一步分析发现气功组脑卒中发生率为18.83%,病死率为14.29%,而对照组则分别达33.55%和28.95%,气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14项脑卒中危险和防护因子的多因子回归分析,提示脑卒中的发生与坚持气功锻炼呈负相关。以上结果表明气功锻炼具有预防脑卒中和改善高血压预后的有益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社区高血压管理模式对高血压病患者并发脑卒中的影响。方法选取自2005年1月起上海市某社区高血压病病史≥10年的患者共200例,分为普通模干预组和纳入模式组,各100例,研究两组患者在2005年1月—2010年12月发生脑卒中的概率、血压控制情况及服药情况。结果纳入模式组社区高血压管理的患者脑卒中发病率为11%,复发率18.2%,普通干预组发病率为26%,复发率30.8%。两组患者脑卒中发病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61,P<0.05);但复发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88)。纳入模式组血压控制率在140/90 mm Hg以下的为43%,普通干预组22%,两组患者血压控制情况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740,P<0.05)。纳入模式组随访结束后服用1种降压药物的比例为36%,2种为47%,≥3种为17%,普通干预组分别为58%、36%、6%,两组患者服药种类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035,P<0.05)。结论社区高血压管理模式对高血压病患者的健康管理尤为重要,不仅可以有效控制血压、规范高血压病患者服药情况,还减少了脑卒中的发病率,提高了居民的整体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程小秧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15):159-160
目的研究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病因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325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病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其危险因素。结果本组脑卒中患者中睡眠障碍158例,睡眠障碍发生率为48.6%,其中入睡困难52例(32.9%)、早醒40例(25.3%)、睡眠维持障碍31例(19.6%)、睡眠结构紊乱24例(15.2%)和日间过度睡眠11例(7.0%)。女性脑卒中患者睡眠障碍发生率显著高于男性患者(P〈0.05);≥70岁患者发生率显著高于〈50岁和50~69岁患者(P〈0.05);脑卒中发生在皮质下患者的睡眠障碍发生率显著高于大脑皮质和小脑(P〈0.05);脑卒中位于左半球时睡眠障碍发生率显著高于右半球(P〈0.05)。女性、年龄≥70岁、卒中位于皮质下和左半球为新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发病率极高,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脑卒中部位及半球分布有关。  相似文献   

15.
万伟 《海南医学》2012,23(14):7-10
目的研究高血压及其合并疾病、并发症在高血压综合干预进程中的变化趋势,以利于更科学制定高血压的治疗方案。方法自1999年起我们对本单位高血压患者实施了5年综合干预治疗措施,以门诊病历、随访和年度体检为依据,追踪记录血压患者合并冠心病、糖尿病和血脂异常的发生情况;根据高血压患者是否伴有糖尿病和血脂异常,分为低危组(A组:一般高血压)、中危组(B组:高血压伴糖尿病或血脂异常)和高危组(C组:高血压伴糖尿病和血脂异常),分别统计高血压患者临床并发症的发生率,并进行χ2检验。结果与1999年相比较,2003年高血压患者治疗率由67.6%提高到了90.7%,控制率由50.3%提高到了76.8%,知晓率由69.2%提高到了96.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发生率由9.5%上升到12.3%,合并糖尿病的发生率由13.3%上升到16.9%,合并血脂异常的发生率由36.0%上升到43.4%。追踪观察1999-2003年高血压患者临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左心室肥厚、心肌梗死、冠状动脉血运重建、心力衰竭、视网膜病变、腔隙性脑梗塞、缺血性卒中、出血性卒中和肾脏损害的发生率均呈逐年下降趋势。比较高血压患者综合干预治疗前后5年间临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心肌梗死、视网膜病变、缺血性脑卒中和肾脏损害的发生率分别由1.55%、15.32%、3.39%和9.02%下降至1.53%、10.99%、1.82%和6.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危险等级临床并发症的发生率随危险等级的升高,心肌梗死、冠状动脉血运重建、视网膜病变、腔隙性脑梗塞、缺血性卒中和肾脏损害的发生率分别由1.01%、0.14%、7.09%、2.75%、1.45%和1.45%上升至3.85%、2.56%、16.03%、6.41%、3.21%和16.0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的治疗方法比较,高血压综合干预治疗能有效降低临床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尤其能有效减少心肌梗死、视网膜病变、缺血性脑卒中和肾脏损害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与常规治疗药物对比,观察加用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病程在48h内的急性脑梗死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在常规应用活血化淤、保护脑细胞、营养神经和对症等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加用依达拉奉30mg,静脉滴注,每天2次,共用14d。第14天后两组治疗方案相同。在治疗2周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14d后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上海市南汇区卒中高危人群筛检与重点干预同期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通过同期对照研究,评价卒中高危人群筛选与重点干预策略实施的效果.方法:选择上海市南汇区作为干预区,从35岁及以上人群中根据危险因素暴露情况筛选出易感人群,实施一般干预措施,再以脑血管血流动力学指标(CVHI)检测筛选出高危人群,实施脑安胶囊重点干预措施.选择与南汇区毗邻的奉贤区6个镇作为对照区.干预3年期间同期随访监测干预区与对照区的卒中发生和死亡情况.结果:干预区和对照区的卒中发病率分别为82.30/10万和150.57/10万,死亡率分别为63.39/10万和129.72/10万,均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干预区的发病率下降45.3%,死亡率下降51.2%.结论:高危人群筛选与重点干预策略能使卒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8.
陈晗 《中国医药导报》2012,(29):99-100,105
目的探讨亚低温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的疗效。方法将82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41)和对照组(n=41),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亚低温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和预后、血糖、血乳酸及血浆纤维蛋白原(FIB)等变化。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5.12%(39/4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61%(31/41)。观察组的NIHSS评分、ADL评分及血糖、血乳酸和FIB的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亚低温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近期疗效显著,值得进一步探讨和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脑卒中社区干预及综合管理的作用,研究社区干预管理对于防治、减少该病的发病率及死亡率的临床意义。方法研究对象共分为M、N两社区的病例组、对照组进行社区管理干预。干预期限为6个月。本文通过数据收集方法,对基线(0个月)及进行社区综合干预后(6个月),进行物理分析、实验室检测以及采用统计分析法将两对照组的社区患者,对社区干预及管理与否本进行统计分析,研究检查结果通过SPSS10.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学意义上的量化、定性分析。结果有社区管理、社区干预的人群中,脑卒中的总发病率有一定的波动性下降特征,而没有社区干预管理的对照蛆只是在基线水平上下变化。本研究通过对2010年至2012年近三年的社区干预管理,经统计,干预组2010年发病率为17.1%,对照组为19.7%;干预组2011年发病率为13.3%,对照组为21.1%;干预组2012年发病率为7.9%,对照组为24.6%。结论一是要组建社区干预及管理团队,二是要落实系统性的社区综合性管理措施,对脑卒中致病的相关危险因素有前期的社区干预及管理,改变患者的许多不良生活习惯,远离危险的消极因素,有效筛查识别有可能导致引发脑卒中的高危情况,从而有效地预防及减少脑卒中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