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补气活血通络法配合头针疗法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5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直肠和结肠黏膜及黏膜下层炎症性疾病,以腹泻、黏液性脓血便为特征.我们依据中医络病学说,从中医整体观念出发,采用补气活血通络法配合头针疗法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取得较好临床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陆川  黎兆宏  邵丽川 《陕西中医》2011,32(7):858-859
目的:观察中医经典方血府逐瘀汤加味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和预防复发方面的效果。方法:对照组常规口服西药柳氮磺胺吡啶片、奥沙拉秦;治疗组服血府逐瘀汤加味治疗。结果:治疗组对照组两组疗效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对照组复发率比较有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血府逐瘀汤加味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显著,复发率少。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补气化痰通络方结合表里两经并刺法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痉挛状态的影响。方法:将170例患者随机分为4组:中药组40例口服自拟补气化痰通络方;针刺组40例给予表里两经并刺法;针药组50例口服补气化痰通络方加表里两经并刺法;对照组40例给予康复疗法,均连续治疗3周后观察各组治疗前后上肢痉挛程度、上肢关节运动改善及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情况。结果:针药组患者MAS分级、上肢关节运动改善情况及MBI评分均明显优于其余3组(P<0.05),其余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药结合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痉挛状态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健脾化浊通络法配合口针疗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B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5例D-IBS患者随机分为4组,中药组40例口服自拟健脾化浊通络方;针刺组40例给予口针疗法;针药组45例给予口服自拟健脾化浊通络方配合口针疗法;对照组40例口服丽珠肠乐。4组均连续治疗4周后观察各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及复发情况。结果:针药组总有效率与其余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针药组治疗前临床症状积分与其余3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治疗后临床症状评分分别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后针药组与其余3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其余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针药组复发次数及复发率与其余3组比较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化浊通络法配合口针疗法治疗D-IBS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且能明显降低患者复发率及复发次数。  相似文献   

5.
赵玲  马萍  罗改云 《陕西中医》2007,28(1):11-12
目的:观察补气,活血,软坚类中药配伍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早期肝硬化的疗效。方法:运用口服复方鳖甲软肝片(鳖甲、冬虫夏草、黄芪、党参等)结合西医综合疗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早期肝硬化并与口服复方丹参片组对照。结果:两组治疗在综合疗效方面P<0.05。在改善临床症状和体征改善方面P<0.05。肝功能改善及肝纤维化指标改善P<0.01。提示:此药不仅能有效改善症状体征,尤其具有较好的恢复肝功能和抗肝纤维化作用,有效的改善肝脏组织学变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及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干扰素γ(IFN-γ)及白细胞介素4(IL-4)的含量变化,探讨针刺对辅助T(Th)1/Th2细胞功能失衡的影响.方法:将符合慢性荨麻疹纳入标准的90例患者经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针药组、针刺组和西药组.针药组采用针刺、拔罐、刺络放血加口服盐酸西替利嗪片治疗,针刺组采用针刺、拔罐和刺络放血治疗,西药组仅口服盐酸西替利嗪片.观察治疗前和治疗6周后三组症状评分的变化及血清IgE、IFN-γ及IL-4的含量变化.结果:治疗后三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针药组愈显率明显优于西药组(P<0.05).治疗后,三组症状总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均P<0.05),针药组治疗后症状总分改善优于西药组(P<0.05);三组各单项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均P<0.05),针药组瘙痒程度、风团大小、风团数目评分的改善优于西药组(均P<0.05),针刺组风团大小评分的改善优于西药组(P<0.01).治疗后,三组患者体内IgE和IL-4的含量均较治疗前降低(均P<0.05),IFN-γ的含量均较治疗前升高(均P<0.05);针药组治疗前后血清IgE与IFN-γ含量的差值均大于西药组(均P<0.05).针药组和针刺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西药组(均P<0.05),针药组复发率显著低于西药组(P<0.05).结论:针药结合治疗慢性荨麻疹可提高临床愈显率,针刺治疗慢性荨麻疹临床疗效与盐酸西替利嗪片相当,且针药结合与针刺治疗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针药结合和针刺治疗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针药结合治疗的复发率低.针药结合的作用机制可能是更好地调节IgE和IFN-γ含量,改善Th1/Th2细胞功能失衡.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针药并用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SHS)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70例患者随机分为4组:中药组口服自拟补气化痰通络方;针刺组给予表里两经并刺法;针药组口服补气化痰通络方加表里两经并刺法;对照组给予康复疗法,均治疗3周后观察各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情况。结果:针药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其他3组(P0.05);针药组治疗后临床症状评分与其余3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经治疗后针药组MBI评分与其余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药并用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补气化痰通络方结合表里两经并刺法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肩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170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4组:中药组40例口服自拟补气化痰通络方;针刺组40例给予表里两经并刺法;针药组50例口服中药同时行针刺疗法;对照组40例给予康复疗法。4组均连续治疗3周后评定肩关节活动度及运动功能。结果:针药组患者治疗后肩关节活动度评分及运动功能变化均明显优于其余3组(P0.05),其余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气化痰通络方结合表里两经并刺法能明显改善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肩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补气化痰通络法结合表里两经并刺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SHS)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70例患者随机分为4组,中药组口服自拟补气化痰通络协定方,针刺组给予表里两经并刺,针药组口服补气化痰通络协定方加表里两经并刺,对照组给予西医康复疗法.结果 针药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其余各组.结论 补气化痰通络法结合表里两经并刺法治疗脑卒中后SHS具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0.
溃结宁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65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虹  陈凯 《陕西中医》2005,26(9):914-915
目的:观察健脾利湿,活血化瘀类中药配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将125例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5例与对照组60例。治疗组采用自拟溃结宁汤药物组成(苍术、白术、茯苓、山药、薏苡仁、党参、白头翁、黄连、诃子肉、白芍、甘草)加减并结合自拟中药灌肠方综合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柳氮磺胺吡啶并结合思密达、庆大霉素针、生理盐水灌肠的方法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85%,对照组总有效率71.67%,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溃结宁汤内服配合灌肠综合疗法对于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美沙拉嗪联合"于氏头针"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30例给予口服美沙拉嗪片1.0g,4次/天,同时针刺"于氏头针"额区;对照组30例给予口服美沙拉嗪片1.0g,4次/天。两组疗程均为4周,比较治疗前后两组的症状改善情况及SDS评分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93.3%,对照组76.7%。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美沙拉嗪联合"于氏头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2.
宗伟  衣蕾  朱云清 《陕西中医》2015,(1):98-100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疗法治疗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将66例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穴位埋线组及对照组。穴位埋线组采用针刺埋线中脘、足三里、天枢穴等穴;对照组采用口服美沙拉嗪颗粒。观察、比较6周后2组间疗效,及1年后总复发率。结果:穴位埋线组6周后的总有效率为85.2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2.5%,比较有统计学差异(χ2=4.479,P0.05),1年后的总复发率穴位埋线组为10.34%,对照组为40.00%,比较有统计学差异(χ2=5.259,P0.05)。结论:穴位埋线疗法对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愈疡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予愈疡汤(白头翁、穿山龙、败酱草、徐长卿、仙鹤草等);对照组30例予柳氮磺吡啶肠溶片,每次1 g,每日3次口服。2组均4周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观察2组治疗前后免疫球蛋白IgA、IgG、IgM、T细胞亚群的变化以及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的改善情况。结果:2组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后IgA较治疗前显著下降,2组治疗后IgG均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治疗组下降更为明显(P<0.01)。结论:愈疡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铍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机理和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54例,采用铍针疗法为主配合口服颈痛颗粒;对照组54例,单纯采用中、低频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4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P<0.05)。提示:铍针治疗的机理是减轻筋膜的张力来解除对皮神经的压迫,从而缓解症状;颈痛颗粒的作用在于活血通络,祛风散寒。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三联序贯疗法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用美莎拉嗪治疗,观察组用三联序贯疗法治疗,4周为一疗程。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腹痛、里急后重和腹泻症状较治疗前明显减轻(P0.05),观察组症状缓解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清TNF-α、IL-6、IL-8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三联序贯疗法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王宇亮  赵法新 《中医研究》2011,24(10):39-40
目的:观察中医多途径给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4组,治疗A、B、C组各30例,分别在中药煎液内服并保留灌肠的基础上给予穴位贴敷、艾灸、中药热奄包外敷治疗;对照组30例给予美沙拉嗪肠溶片口服联合美沙拉秦栓纳肛治疗。结果:治疗A、B、C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中医多途径给药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有效方法,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补气活血通塞颗粒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口服柳氛磺胺吡啶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补气活血通塞颗粒口服。疗程4周,疗程结束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组治愈12例,显效8例,有效6例,无效4例,有效率86.67%;对照组治愈7例,显效3例,有效7例,无效13例,有效率56.67%。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各项症状积分均有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各项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结论:补气活血通塞颗粒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具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18.
李从义  付强 《陕西中医》2008,29(5):559-560
目的:探讨局部用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治疗组182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和对照组60例患者进行双盲对照,治疗组采用肠炎灵灌肠液保留灌肠,配合口服用药进行治疗,对照组单纯服药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100%,对照组有效率88%,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提示:肠炎灵灌肠液配合口服用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明显高于单纯口服用药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芪仙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效果及探讨芪仙汤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将5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对照组。分别予芪仙汤煎剂口服灌肠、柳氮磺胺吡啶片口服,结合地塞米松灌肠治疗。观察临床疗效,并检测治疗前后及25例健康志愿者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8(IL-8)的含量。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西药对照组(P<0.05),治疗组更能显著降低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TNF-α,IL-8水平。结论:芪仙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显著,可能通过调节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细胞因子而达到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溃结合剂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2例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6例,治疗组以溃结合剂口服及灌肠治疗,对照组采用美沙拉嗪肠溶片治疗。2组均4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临床疗效,随访6个月统计复发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64%,对照组78.57%,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6个月后治疗组复发率11.32%,对照组复发率40.91%,2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结论溃结合剂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疗效确切,远期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