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背景与目的:缺血性结肠炎(IC)是缺血性肠病中常见的一种类型,也是临床诊断较为困难的一种疾病,早期误诊率高,部分患者发病后病情急剧恶化,病死率较高。本文总结分析IC的临床特点,以期为该病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2010年1月—2019年9月中南大学附属湘雅医院收治的101例IC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内镜下特点和疾病转归情况,并比较不同年龄组患者临床特征的差异。结果:101例均为初发IC患者,其中女性62例(61.4%);年龄为45~93岁,平均年龄为(63±8.8)岁。包括45~60岁39例(中年组),≥60岁62例(老年组)。患者主要症状为便血、下腹痛、恶心、腹胀;结肠镜下主要表现为黏膜充血、水肿、血管纹理紊乱、糜烂和溃疡;左半结肠受累69例(68.3%)、右半结肠受累7例(6.9%)、广泛结肠受累25例(24.8%)。81例(80.2%)行腹腔血管检查,其中提示不同程度的血管狭窄者或血栓形成25例(30.9%),仅动脉硬化者14例(17.3%),无明显异常者42例(51.8%)。大多数行内科保守治疗,症状缓解时间为1~35 d,平均(9.5±4.3)d。老年组与中年组患者性别构成比、结肠受累部位、主要症状缓解时间、总治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老年组患有高血压、冠心病及脑部血管疾病史比例明显多于中年组,腹腔动脉狭窄、腹腔动脉硬化比例高于中年组(均P0.05)。结论:IC好发于老年人,且女性易发病,主要症状为下腹痛及血便,好发于左半结肠。及时进行结肠镜检查有利于IC的确诊。目前IC的主要治疗手段以内科保守治疗为主,老年IC患者合并基础疾病多,腹腔血管条件差,临床工作中应注意正确诊断、早诊早治,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3.
我院自1995年7月至2006年10月,共收治急性坏疽性阑尾炎伴根部穿孔患者54例,手术中我们使用带蒂的后腹膜、侧腹膜瓣修补盲肠壁,效果良好,术后无盲肠瘘和腹腔脓肿等手术并发症发生。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54例,男37例,女17例,年龄17~78岁,平均36.5岁。发病2~5d入院。合并心肺疾病及/或糖尿病者6例。入院查体:体温37.4℃~39.2℃,脉搏82~105次/分。所有患者都有右下腹压痛,其中局限性右下腹肌卫者34例,腹膜炎症状较重者20例,肠鸣音减弱或消失15例。腹穿抽出脓液7例,血常规:WBC(14.0~25.9)×109/L,中性78%~91%。尿常规:RBC0~3个/…  相似文献   

4.
中西医结合治疗肢体缺血性坏疽109例报告济南军区第三干休所周围血管病专科(山东250014)王郁文,邢乐友,丛笑,尚德俊(指导)自1987年11月至1994年5月,我们收治闭塞性动脉硬化(ASO)和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AO)肢体缺血性坏疽病人109例...  相似文献   

5.
老年坏疽性胆囊炎的超声特征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科1995~2002年收治了26例老年坏疽性胆囊炎(gangrenous cholecystitis,GC)患者,男19例,女7例,年龄60~70岁,平均66岁。本组患者合并胆囊结石20例.胆总管结石6例.合并高血压、冠心病10例,合并糖尿病5例。B超为西门子SL-250型,凸型探头.频率为3.5MHz。按常规进行胆囊检查,对于急性或化脓性胆囊炎根据病情即时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阴囊坏疽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阴囊坏疽患者的临床资料,对9例患者均行早期多切口切开引流和广泛清创。结果:7例患者坏疽创面愈合良好,1例行二期睾丸切除术后愈合;1例死亡。患者生存率为88.8%。结论:阴囊坏疽的治疗以早期多切口切开引流、广泛清创、使用足量广谱抗生素、全身支持治疗及局部治疗、原发病治疗为主。注意卫生、保持局部清洁及提高卫生保健意识是其重要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足部缺血性肢体坏疽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90例肢体缺血性坏疽Ⅲ期1级病例采用切除缝合术的临床疗效。结果:足部切口一期愈合82例,延迟愈合7例,截肢1例。结论:中西医结合全身治疗的同时,行趾(指)切除术是促进创面愈合、缩短病程、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坏疽性脓皮病是由无菌性中性粒细胞浸润引起的一种炎症性皮肤病,在临床上较罕见,与溃疡性结肠炎、化脓性关节炎、白血病等多种炎性疾病相关,其中最常见的是溃疡性结肠炎。坏疽性脓皮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本文报告1例溃疡性结肠炎合并坏疽性脓皮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以期能为坏疽性脓皮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盲肠扭转的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盲肠扭转的发生率仅次于乙状结肠扭转,诊断上困难不大。非手术肠减压很少有效,且一旦继发肠坏疽则死亡率上升。坏疽的盲肠肠管极度膨胀,肠壁菲薄,必须行手术切除。盲肠固定术和盲肠造口术疗效不佳,对于有生机的肠道较肠切除吻合术更差。总体而言,随微创技术的发展,这些手术方式的地位需要重新评价。  相似文献   

10.
11.
Twelve cases of coecal volvulus have been analysed. Given typical signs, plain radiography of the abdomen should assure diagnosis. Chronic volvulus requires a colon contrast enema for confirmation of diagnosis.. Immediate laparotomy is mandatory.  相似文献   

12.
The haustrations, folds and valvuli of the cecum make the anatomic structure of this organ, in certain individuals, of such a character as to favor the trapping of fecaliths.The history and findings of a case wherein a fecalith was found trapped in a haustration of the cecum by the valves and folds, with a resulting pressure necrosis of a small segment of the wall of the cecum has been presented.  相似文献   

13.
The article deals with clinical experience in early diagnosis of pancreatonecrosis in which enzymological methods of examination acquire importance. The most informative test in the diagnosis of fatty pancreatonecrosis is the increase of the pancreatic lipase content in blood serum, particularly in stimulation of pancreatic secretion by pancreozymin. A new Soviet-produced peptide agent--dalargin was included in the complex drug treatment of fatty pancreatonecrosis in 74 patients. With the use of dalargin as an inhibitor of the activity of pancreatic enzymes and kinins in the treatment of fatty pancreatonecrosis a marked positive effect was produced. The mortality in fatty pancreatonecrosis was 5.5%.  相似文献   

14.
感染性胰腺坏死(IPN)是急性胰腺炎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常引起严重的脓毒症和器官功能衰竭,甚至导致患者死亡。近年来,随着急性胰腺炎治疗理念和技术的不断进步,IPN的病死率有所下降。但IPN的诊断,尤其是早期诊断仍十分困难,IPN的干预时机、干预方式和干预策略仍有较多争议。并且,由于IPN的诊治往往涉及多学科合作,因此,统一认识、充分发挥多学科诊疗模式的优势显得十分重要。笔者通过文献复习并充分结合本单位的实践经验,就IPN的诊断、病原学变化及治疗进展等进行系统阐述。  相似文献   

15.
椎体骨折后骨坏死少见,早期往往被忽视而未能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导致晚期椎体塌陷、后凸畸形。2006年3月~2009年8月,在165例(东南大学附属江阴医院38例、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27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行椎体后凸成形术的患者中,共有7例(4.2%)诊断为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后骨坏死,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17.
18.
目的提高对孤立性髂动脉瘤(isolated iliae artery aneurysm,IIAA)的认识,总结临床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83年1月至2006年3月期间收治的36例IIAA的临床资料。无症状患者17例,有症状患者19例。择期手术治疗33例,急诊手术3例。治疗措施主要包括动脉瘤切除和动脉重建术。辅助手术包括输尿管松解术和输尿管切断再缝合。结果择期手术术后发生切口延期愈合1例,臀肌跛行2例,下肢运动和排尿障碍1例,均经药物保守治疗,症状减轻和消失,其余患者均康复良好出院。急诊手术3例于术后死亡。结论IIAA临床罕见,破裂出血死亡率高,早期诊断和手术治疗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微创血管腔内治疗术是值得推荐应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20.
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是临床上的少见病,该病的治疗目前尚无统一方案.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1年4月至2012年1月扬州大学临床医学院收治的3例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旨在探讨该病的影像诊断和治疗效果.3例患者经过保守治疗后腹痛症状缓解不明显甚至加重,行血管腔内裸支架植入术治疗,术后继续给予抗凝、抗血小板治疗.3例患者支架腔内重建术均获成功,共植入7个裸支架;植入支架后患者的腹痛症状有不同程度减轻,3d后腹痛均消失.复查CT血管重建肠系膜上动脉内支架位置良好,支架腔内血流通畅,夹层及假腔消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