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离异家庭大学生社交行为与人格、自我效能感的关系.方法 使用德克萨斯社交行为问卷(TSBI)、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EPQ-RSC)和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对某大学159名离异家庭大学生进行测试,数据输入SPSS 17.0 和Amos 7.0进行回归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构建.结果 离异家庭大学生社交行为、自我效能感得分显著低于正常家庭大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社交行为与内外倾向性得分、自我效能感得分呈正相关,与神经质得分呈负相关(P<0.01).以TSBI总分为因变量多元逐步回归,内外倾向性得分、自我效能感进入回归方程.结构模型分析表明人格和自我效能感对社交行为有直接影响,模型拟合指数良好(χ2/df=0.837,P<0.001, GFI=0.970, AGFI=0.946,NFI=0.988,CFI=0.961,RMSEA=0.030).结论 健康人格的塑造和自我效能感的提高有助于增强离异家庭大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  相似文献   

2.
某部驻岛官兵的社交焦虑状况及与人格特征的相关性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某部驻岛官兵的社交焦虑状况及其与人格特征的相关性.方法 用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SAD)和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对289名驻岛官兵进行测评,数据应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驻岛官兵社交回避(SA)分值低于国内大学生(P<0.01),社交苦恼(SD)分值高于潜艇官兵(P<0.05).不同军龄(≤2年、>2年且≤5年、>5年且≤8年、>8年)驻岛官兵在SAD得分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军龄>2年且≤5年的官兵社交焦虑状况最为明显;驻岛官兵在SA及SD得分上与EPQ的4个个性维度(精神质、内外向、神经质、掩饰)均有相关性(P<0.05,P<0.01).结论 塑造外向、稳定的个性特质将有助于改善驻岛官兵的社交焦虑状况.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医学生社交焦虑的影响因素,为该群体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运用社交焦虑量表(IAS)、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等量表对1 600名医学生进行心理测评.结果 高社交焦虑组(IAS评分≥49)、中社交焦虑组(48>IAS评分>31)与低社交焦虑组(IAS评分≤31)在人格特征、自我效能、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的不同维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社交焦虑与神经质、消极应对呈正相关(P<0.05),与内外向、积极应对、自我效能、主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呈负相关(P<0.05).结论 应根据社交焦虑的影响因素,开展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及预防性干预.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医学院贫困生一般自我效能感、应对方式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和特质应对方式问卷对成都医学院、泸州医学院和川北医学院454名贫困生进行调查.结果 1)一般自我效能感和应对方式在性别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高于女生(P<0.05),女生的积极应对分大于男生(P<0.05);2)各年级一般自我效能感和应对方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大三学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高于大二学生(P<0.05);大二学生的消极应对方式总分高于大三学生(P<0.05);3)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的一般自我效能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积极应对方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独生子女的积极应对分大于独生子女(P<0.05);4)一般自我效能感与应对方式中的积极应对呈正相关(P<0.05),与消极应对无相关性.结论 医学院校贫困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对应对方式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贵州省望谟县监护人对留守儿童的人格特征的影响.方法:采用自编一般情况问卷和艾森克人格问卷(7 ~ 15岁)作为调查工具,223名留守儿童作为研究对象,以不同的监护类型、父母文化程度及留守儿童与父母联系的频率作为影响因素,对艾森克人格问卷中精神质、内外向、神经质及掩饰度4个不同维度的标准评分进行比较.结果:不同监护类型的影响下的留守儿童在内外向维度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精神质、神经质及掩饰程度3个维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父母文化程度及与父母联系频率影响因素下的森克人格问卷中4个维度分值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留守儿童内外向维度在不同监护类型因素下呈内向倾向型,以与父母辈作为监护人最为典型.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医务人员人格特征和一般自我效能感。方法: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和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对某市市级医院的1598名医务人员进行调查。结果:医生的精神质和神经质得分显著低于护士(t=2.108和2.861,P<0.05),男性医务人员的精神质、内外倾向性和一般自我效能感显著高于女性(t=3.984、2.145和3.041,P<0.05),精神卫生科医务人员的精神质得分显著高于其他科室(F=7.232,P<0.001),急诊科和儿科的神经质得分显著高于其他科室(F=4.455,P<0.001)。不同程度一般自我效能感医务人员的内外倾向性和神经质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4.722和67.925,P<0.001)。有较高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医务人员更外向,情绪更稳定。结论:关注护士和女性医务人员的人格特征,提高其一般自我效能感有利于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团体沙盘游戏治疗对考试焦虑的高等职业院校护理专业学生应付方式及自我效能感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广西某高等职业院校护理专业学生120人,Sarason考试焦虑量表(TAS)总分均>15分,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实验组进行共8次的团体沙盘游戏治疗干预,对照组不接受任何形式的心理干预,于干预前后一周采用TAS、应付方式问卷及自我效能感综合量表(GSES)对两组进行测评.结果 干预前后对照组各个量表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TAS得分降低,且低于对照组(P<0.001).干预后实验组应付方式问卷的解决问题、合理化因子得分均升高(P<0.05),自责、退避因子得分均降低(P<0.05);实验组的解决问题、合理化因子得分高于对照组(P<0.01),自责、幻想、退避因子得分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实验组GSES各量表得分均升高,且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团体沙盘游戏治疗对改善考试焦虑的高等职业院校护理专业学生应付方式及自我效能感有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不同信息框架下军校学员特质焦虑及人格特征对风险决策的影响.方法 采用自编的风险决策问卷、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和状态-特质焦虑量表(STAI),对某军校403名学员进行团体心理测评,分析不同信息框架下风险决策的差异.结果 ①正性信息框架下32.18%的被试倾向于保守,67.82%的被试倾向于冒险;负性信息框架下20.63%的被试倾向于保守,79.37%的被试倾向于冒险,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在负性信息框架下80.71%的被试倾向冒险,而在正性信息框架下仅有67.55%的被试倾向冒险,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两组之间决策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正性信息框架下,高神经质的被试24.19%倾向于保守方案,75.81%倾向于冒险;低神经质的被试有46.00%倾向于保守,54.00%的被试倾向于冒险,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负性信息框架下,两组间比较,决策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论正性还是负性信息框架,内外向人格的风险决策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负面框架下军校学员个体更倾向于冒险决策,正性信息框架下高神经质人群倾向于冒险决策.  相似文献   

9.
孙萍  杨黎  周建军 《重庆医学》2017,(35):4996-4999
目的 研究重庆三峡库区农村留守初中生人格特征现状,分析农村不同留守状态对留守初中生人格发展的影响.方法 采用整群分层抽样方法,抽取重庆三峡库区巫溪、云阳、万州三地的1所职业中学、2所初级中学12~15岁农村留守初中生,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儿童版和自编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将原始分数转化为标准分数(T)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发放问卷438份,回收有效问卷380份,有效率86.8%.其中,留守初中生204人,非留守初中生176人.农村留守初中生典型精神质(T≥61.5)占31.4%,典型内倾型和典型外倾型各占7.8%、7.4%.留守初中生与非留守初中生在精神质和神经质维度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家庭收入、年龄均对留守初中生的掩饰性有明显影响(P<0.05);祖辈看护对不同性别留守初中生的内外向有明显影响(P<0.05).父亲看护的留守男生内外向得分与掩饰性得分均低于非父亲看护的留守男生(P<0.05).结论 家庭因素、学校因素是影响留守初中生人格特征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陈楠  赵岳章  李星慧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2,34(12):1257-1260,1264
目的探索部队官兵人格特征与防御方式的相关关系,以了解部队官兵防御方式的特点。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抽取某部队士兵253人,使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RSC)、防御方式问卷(DSQ)对部队官兵的人格特征、防御方式进行调查。结果不同年龄官兵在不成熟型防御方式中的被动攻击、退缩、躯体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军龄官兵在成熟型防御方式中的升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均呈现两头高,中间低的"V"形趋势;不同文化程度官兵在不成熟型防御方式中的投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是否是独生子女在中间型防御方式中的解除、假性利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质型人格特征与不成熟型防御方式呈正相关(r=0.13,P=0.03),掩饰性分别与不成熟型防御方式、成熟型防御方式、中间型防御方式呈负相关(r=-0.15,P=0.01;r=-0.21,P=0.00;r=-0.18,P=0.00)。结论部队官兵应用防御机制以成熟防御机制为主,倾向于神经质的人更多的采用不成熟防御机制。  相似文献   

11.
目的考察大学生自我效能感、道德行为与幸福感的关系。方法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问卷、道德行为问卷和幸福感指数问卷对609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分析。结果男女生道德行为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生的幸福感高于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生的自我效能感高于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来自城市的大学生自我效能感高于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道德行为和幸福感存在显著正相关(r=0.329,P<0.05)。诚实守信、文明礼貌、爱心奉献与自我效能感均呈正相关(r=0.090,P<0.05;r=0.122,P<0.001;r=0.314,P<0.001)。幸福感和自我效能感呈正相关(r=0.259,P=0.000)。自我效能感在道德行为与幸福感之间有中介效应。结论自我效能感在道德行为和幸福感之间起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中医辨证施护对初产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9月至2016年8月在我院产科分娩的初产妇共120例作为研究对象,经患者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后,将其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2组均予产科常规护理及健康教育.干预组在此基础上,根据母乳喂养自我效能的情况,应用中医辩证施护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包括情志调护、乳房的辩证施护及饮食调理等.结果 本次研究对象均为初产妇,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娩前2组孕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得分、技能维度得分及内心活动维度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中医辩证施护后,干预组产妇42 d时,母乳喂养自我效能感得分(118.7±19.8)明显高于对照组(102.6±2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干预组产妇42 d时,技能维度得分、内心活动维度得分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得分增加值(26.0±9.1)、技能维度得分增加值(17.8±6.8)、内心活动维度得分增加值(8.2±3.8)均大于对照组(8.2±3.0、6.2±2.2、2.0±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母乳喂养率(58.35%)明显高于对照组(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产妇母乳分泌量较对照组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医辨证施护能增强初产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促进乳汁分泌,提高母乳喂养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不同类型护士成就动机、自我效能感现状,探讨医院护士和护校学生自我效能感和成就动机的差异.方法 采用成就动机量表和自我效能感综合量表对90名麻醉科、重症监护室、急救部的护士及78名普通护校刚毕业的护士进行调查.结果 (1)急救类护士追求成功的动机分数明显低于护校的护士(t=-2.914,P=o.044),而回避失败的动机则明显高于护校护士(t=2.789,P=0.049);(2)麻醉科护士、重症监护室护士与急救部护士之间成就动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急救类护士除希望成功因子明显低于护校护士(P<0.05),回避失败、过度努力均明显高于护校护士(P<0.05);另12.22%的急救类护士成就动机达中等水平,明显高于护校护士(P<0.05);(4)急救类护士一般自我效能感分数、学业自我效能感分数和自我调节学习效能感的分数均显著低于护校护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麻醉科护士、ICU护士与急救部护士之间一般自我效能感分数、学业自我效能感分数和自我调节学习效能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管理者应关注在职护士的行为倾向和心理动向,减轻护士工作倦怠的程度,提高自我效能感,从而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调查总参某部队官兵人格特征分布情况.方法 采用成人艾森克人格测验(EPQ),与中国军人常模比较,还对大专学历以上组和大专学历以下组, 独生子女组和非独生子女组进行比较.结果 外向稳定型占65.3%,内向稳定型占18.2%,外向不稳定型占8.5%,内向不稳定型占8.1%.官兵的内外向、掩饰性 和神经质因子分值均非常显著高于中国军人常模(P <0.01),精神质因子分值与中国军人常模差异不显著(P >0.05);大专学历以上组的神经质因子和掩饰性因子 分值均非常显著低于大专学历以下组(P <0.01);独生子女组神经质因子分值非常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组(P <0.01).结论 总参某部队官兵性格特征分布以外向 稳定型为主,学历和独生因素对官兵神经质因子分值有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女性听神经瘤患者的艾森克人格特征,为临床诊治及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问卷法,对60例女性听神经瘤患者进行艾森克个性问卷(Eysenck's personality questionaire,EPQ)调查,并与常模进行比较,说明听神经瘤患者性格特征与常人之间的差异.结果 女性听神经瘤患者L(掩饰性)值≤70分,与正常常模比较,结果具有可信性;N量表(神经质)的分值高于常模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精神质)、E(内外向)、L(掩饰性)量表与正常人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女性听神经瘤患者较常人神经质的人格特征更加明显,临床诊治及研究时应多关注并加以干预.  相似文献   

16.
维和官兵人格特征和心理健康状况的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东耀  刘军  刘成  邢安辉  张玉环  蒋艳  禚丕祥 《医学争鸣》2006,27(20):1910-1912
目的: 对参与维和行动的官兵进行人格和心理健康状态测查. 方法: 采用明尼苏达多项个性问卷(MMPI)和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某部111名维和官兵进行测验. 将MMPI测验结果与飞行人员和二炮官兵测验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将SCL-90测验结果与全国常模、全军常模和新兵测验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 ①与飞行人员测验结果比较,除精神病性(Pd)和轻躁狂(Ma)外,两者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②在MMPI测验中,除Pd和妄想狂(Pa)外,维和官兵的原始分数与二炮官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③维和官兵SCL-90测验结果与全国常模、军人常模和新兵测验结果比较,SCL-90各分量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明显低于三组测验分数(P<0.01). 结论: 对执行重大任务的军人进行心理学评定是必要的,维和官兵具有健康的人格特征和良好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7.
影响个体晕船发生的心理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影响个体晕船发生的心理因素,以期为晕船的综合防治提供依据.方法:用棒框仪、晕动病历史问卷、晕船自我效能感量表、身体警觉性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焦虑状态-特质问卷,对参加海上实习的124名医疗专业本科学员于出海作业前施测,回收有效问卷123份.在海上航行中,由专职人员根据被试出现的晕船症状和体征用Graybiel晕动病评分法评估.结果:123名被试者中75名发生晕船,48名未发生晕船.经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晕动病历史问卷、晕船自我效能感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也显示:个体晕动病历史、晕船自我效能感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其为影响晕船发生的主要心理因素.结论:个体晕动病历史、晕船自我效能感等影响因素为防治晕船的心理训练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自我效能感对完美主义与抑郁情绪的调节作用.方法 采用方便取样,选取在校大学生570名,用近乎完美主义量表(APS-R)、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及贝克抑郁问卷(BDI)进行集体施测.结果 相关分析显示,适应不良完美主义与抑郁呈正相关(r =0.47,P<0.01),与自我效能感呈负相关(r=-0.24,P<0.01);适应完美主义与自我效能感呈正相关(r=0.26,P<0.01),与抑郁不相关(r=0.05,P>0.05).层次回归分析显示,自我效能感的调节作用显著(β=-0.12,P<0.01),表现为低自我效能感条件下,适应不良完美主义与抑郁之间的联系更为密切,说明低自我效能感增强了适应不良完美主义对抑郁的影响(β=0.536,P=0.000),高自我效能感能缓冲适应不良完美主义对抑郁的影响(β =0.239,P=0.018).结论 自我效能感在适应不良完美主义与抑郁的关系中起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胸部创伤患者人格与应对方式特点,指导创伤后的康复治疗.方法 选择100例胸部创伤患者,其中19例需要胸部手术,计算患者损伤程度等级评分(ISS)分值,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EPQ-RSC),对患者在精神质、神经质、内-外向、掩饰性4个维度上进行测试,共48题.采用医学应对问卷(MCMQ),对患者在面对、回避、屈服3个维度上的应对方式进行测试,共20题.结果 与常模比较,入院后精神质和内-外向2个维度,两性别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个月后精神质和掩饰性2个维度两性别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程度创伤患者入院后EPQ-RSC内-外向维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个月后不同程度创伤患者EPQ-RSC掩饰性维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程度创伤患者MCMQ回避和屈服2个维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精神质与内-外向型性格更易导致胸部损伤,患者在胸部创伤后常选择掩饰内心想法,重度创伤患者常选择回避或屈服应对方式.心胸外科医师早期心理干预,有助于伤者康复及预防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环境因素对高原驻防军人抑郁的影响.方法 采用抑郁自评量表、环境调查表和艾森克个性问卷对267名高原军人进行测评.结果 抑郁检出率51.56%.单因子独立样本变异数分析和独立样本t检验表明:自然环境(海拔高度)、家庭环境(父母职业、父母文化程度、父母教养方式、家庭气氛、家庭结构和是否是独生子女)对高原驻防军人抑郁没有影响(P>0.05);部队环境中部队的管理方式(F=1.61)、部队阅历的长短(F=1.28)、干部的态度(F=0.38)和部队生活适应情况(F=0.91)对高原驻防军人抑郁也没有影响(P>0.05),而官兵热爱现在生活的程度从总体上对高原驻防军人抑郁没有影响(P>0.05),但事后比较发现3组高于2组(F=3.114,P<0.05);自我环境因素中的人格(精神质F=3.83,P<0.05,神经质F=14.47,P<0.01)对高原驻防军人抑郁有一定程度的影响.结论 高原军人抑郁发生率较高,对高原军人抑郁的发生,自我环境中的人格因素有一定的预测力,而自然环境、家庭环境和部队环境因素对军人抑郁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