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 观察川芎嗪治疗对酒精性肝炎患者血清SOD、LPO、TNF-α、IL-8、PC-Ⅲ、HA的影响。方法 43例酒精性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3例,给予川芎嗪注射液120-240mg/L静脉滴注,对照组20例给予还原型谷胱甘肽,每日600mg,静脉滴注,两组均14天1个疗程,用3个疗程。结果 治疗后两组血清肝功能、SOD、LPO、TNF-α、IL-8等项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但治疗组PCⅢ,HA的改善优于对照组。结论 川芎嗪和还原型谷胱甘肽均是治疗酒精性肝病有效和安全的药物,但抗纤维化作用川芎嗪优于还原型谷胱甘肽。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吗替麦考酚酯、小剂量激素、拉米夫定联合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合并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疗效及临床病理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73例采用吗替麦考酚酯、小剂量激素、拉米夫定联合治疗的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合并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73例中完全缓解51例,部分缓解13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87.7%(64/73).治疗时间最短12个月,最长36个月.随访12个月,血清HBV-DNA转阴率54.8%(40/73).微小病变(MCD)完全缓解率100.0%(8/8 ),膜性肾病(MN)完全缓解率20.0%(3/15),系膜增殖性肾炎(MsPGN)完全缓解率83.3%(25/30),局灶节段增殖性肾炎(FSPGN)完全缓解率93.7%(15/16 ),局灶节段肾小球硬化(FSGS)完全缓解率50.0%(2/4 ).至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均无肝肾功能减退.结论 吗替麦考酚酯、小剂量激素、拉米夫定联合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合并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安全有效,必要时疗程可适当延长.疗程与病理类型有关,以MCD治疗反应最好,FSPGN、MsPGN、FSGS次之,MN较差.  相似文献   

3.
病毒性肝炎血清IL-6、IL-8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近年来 ,细胞因子在病毒性肝炎发病机理中的作用日益引起重视 ,白细胞介素 - 6 (IL- 6 )和白细胞介素 - 8(IL- 8)是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的细胞因子 ,在机体免疫反应和炎症损伤中有重要作用。我们对病毒性肝炎 15 6例血清 IL- 6、IL- 8水平进行了检测 ,并加以分析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住院的病毒性肝炎 15 6例 ,其中男 10 2例 ,女 5 4例 ,年龄 4 3.6岁± 15岁 ,按 2 0 0 0年全国传染病与肝病会议修订诊断标准 ,急性肝炎 2 0例 ,慢性肝炎轻度 2 4例 ,中度 36例 ,重度 32例 ,肝炎肝硬化 34例 ,慢性重型肝炎 10例。其中甲肝病毒感…  相似文献   

4.
异甘草酸镁治疗病毒性肝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异甘草酸镁治疗病毒性肝炎的疗效。方法49例病毒性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7例,在应用门冬氨酸钾镁基础上加用异甘草酸镁治疗;对照组22例,应用门冬氨酸钾镁治疗。结果治疗组:显效11例,有效1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3%;对照组:显效5例,有效9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63.6%。两组相比较统计学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异甘草酸镁在治疗病毒性肝炎方面有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新蝶呤作为细胞间免疫活动的标志已引起人们重视。本文作者采用放免法测定146例肝病患者和120例健康人血、尿新蝶呤含量,试图发现新蝶呤与肝脏疾病和肝功能试验之间的关系。肝病患者146例。其中16例HBSAg 健康携带者(ASC),12例急性病毒性肝炎(AH),46例肝硬化(LC),13例慢性迁延性肝炎(CIH),35例慢性活动性肝炎(CAH),18例肝癌(HCC),6例酒精性肝病(ALD)。所有患者均排除肾脏疾病,未接受免疫抑制治疗和抗病毒治疗。患者体重、尿钠、氯及钾的排泄和肌酐处于稳定状态。健康组120例与肝病组无性别和年龄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自身免疫性肝炎(AlH)的临床特征。方法:对我院2001年6月~2004年6月间收治的79例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病年龄呈现以50岁左右为高峰的正态曲线;急性起病者47例,占59.5%;急性病毒性肝炎后发生AIH8例;AIH发病前有服用特殊药物者4例;合并其他自身免疫疾病8种;AIH按临床表现分型分为急性肝炎,慢性肝炎,重症肝炎,肝硬化;急性肝炎组γ-球蛋白明显升高;对于急性肝炎和慢性肝炎。治疗上激素组与非激素组在病情转归上无明显差异。结论:AIH发病年龄在国内呈单峰分布;急性起病者并不少见;推测AIH的机理是在一定的遗传易感性基础上,病毒感染、药物等多种因素的作用下,诱导而发生AIH;对于急性肝炎和慢性肝炎,非激素类药物的治疗值得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前列腺素(PG)对急性和亚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的治疗作用。17例急性肝衰竭患者分别继发于甲型肝炎(3例、乙型肝炎(6例)和非甲非乙型肝炎(8例),肝昏迷Ⅲ或Ⅳ级患者14例。平均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  相似文献   

8.
1 引 言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的治疗是临床上较棘手的一个问题[1] 。 2 0 0 2年 9月~ 2 0 0 3年 9月 ,我院用羟乙基淀粉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伴有高胆红素血症的病毒性肝炎4 8例 ,与采用常规治疗的对照组 (48例 )比较 ,观察两药联用降低血清胆红素的疗效 ,现总结如下。2 对象和方法2 1 病例选择96例均为我院 2 0 0 2年 9月~ 2 0 0 3年 9月住院治疗患者 ,符合 2 0 0 0年 9月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会、肝病学分会联合修订的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2 ] 。治疗组 4 8例 ,男 4 0例 ,女 8例 ;年龄 19~ 4 9岁 ,中位年龄 34岁 ;其中…  相似文献   

9.
李慧敏 《临床医学》2003,23(2):40-40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甲亢 )是内分泌系统常见病 ,其临床表现多样化 ,容易误诊。 1997~ 2 0 0 2年笔者在工作中遇表现为急性黄疸型肝炎的甲亢 8例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8例中男 3例 ,女 5例 ,年龄 44 2± 13 2岁。参考第十次全国病毒性肝炎会议 (西安 )诊断标准 ,均具有急性黄疸型肝炎表现。同时伴有高代谢症候群或根据T3、T4 、FT3、FT4 升高 ,TSH下降明确诊断为甲亢 ,并排除病毒性肝炎、药物等其他因素引起的肝损 ,并经甲亢治疗后肝功能恢复。该 8例中有 3例有甲亢病程 4月~ 3年 ,另 5例曾误诊为病毒性肝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黄芪注射液辅助促肝细胞生长素(PHGF)治疗对病毒性肝炎患者肝功能及血清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sST2)、白细胞介素-33(IL-33)、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2月收治的病毒性肝炎178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89例.在常规干预基础上,对照组...  相似文献   

11.
根据体外反搏可能增加肝、肾血流量的原理,并根据临床上每次体外反搏治疗后病人尿量明显增多的事实,本室于1987年年底起,开始对体外反搏治疗病毒性肝炎的疗效及其机理进行了研究,先后共治疗各型病毒性肝炎33例,包括急性肝炎15例(其中重症肝炎恢复期4例、顽固型甲肝5例、顽固型乙型6例),慢性肝炎17例(其中迁肝9例、慢活肝8例),妊娠胆汁瘀积型肝炎1例。治疗目的是针对大多数病人持续高胆红素血症和高谷丙转氨酶血症;对部分病人则针对严重的失眠与全身不适,碱性磷酸酶活性升高。本治疗效果十分满意,总有效率达63%,有望成为难治性肝炎病例的一种有效的新辅助疗法。  相似文献   

12.
病毒性肝炎与消化性溃疡均为常见病 ,二者亦可合并存在 ,但迄今国内专题报告尚为数不多 ,我院自1989年 1月至 2 0 0 1年 5月共收治 4 8例 ,现将病毒性肝炎并发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特征及有关问题 ,简要分析如下。病毒性肝炎的诊断依据 1990年上海病毒性肝炎全国学术研讨会制订的标准。临床诊断为慢性活动性肝炎 (CAH) 2 4例 (其中 4例并发肝硬化 ) ,急性肝炎(AVH) 8例 ,慢性迁延性肝炎 (CPH) 16例。应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肝炎病毒标志物 :HBsAg、抗-HBs、抗 -HBc、HBeAg、抗 -HBe、HBV ,DNA (PCR法 )。经上…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妊娠期病毒性肝炎病人的临床观察与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妊娠期病毒性肝炎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终止妊娠2例,正常顺产6例,早产3例,剖宫产8例.[结论]加强妊娠期病毒性肝炎的临床观察与护理利于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14.
姜芬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28):6971-6972
对我院2003—06/2006—06收治的病毒性肝炎合并2型糖尿病52例治疗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男38例,女14例,年龄22~68(平均43.7)岁。本组中急性肝炎3例,慢性肝炎39例,重型肝炎2例,肝硬化8例,其中乙型病毒性肝炎45例,丙型病毒性肝炎4例,甲型病毒性肝炎1例,戊型病毒性肝炎2例。  相似文献   

15.
《新医学》1973,(8)
我们应用草药虎刺治疗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25例,取得较好效果,报道如下: 本组共治疗25例,男性17例,女性8例,年龄在5~45岁之间,15岁以下占多数(20例)。全部病例在家治疗,由赤脚医生送药上门。用茜草科虎刺(Damnacanthus indicus Gaertn,  相似文献   

16.
病毒性肝炎患者胆囊超声改变与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病毒性肝炎患者胆囊B超声像图改变 ,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B超诊断仪对 66例病毒性肝炎患者及 3 8例非肝炎体检者进行胆囊超声检查。结果 :病毒性肝炎组与非肝炎对照组B超诊断胆囊异常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1)。结论 :病毒性肝炎患者胆囊异常与胆囊本身炎症无关 ;胆囊声像的改变对指导临床治疗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急性乙型病毒性患者血清IL-6、IL-8、TNF-α水平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IL-6、IL-8、TNF-α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等方法检测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IL-6、IL-8、TNF-α水平。结果: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IL-6、IL-8、TNF-α水平显著高于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及正常人,且升高水平与血清ALT呈显著相关。结论: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IL-6、IL-8、TNF-α水平与肝细胞坏死程度有相关性,检测血清IL-6、IL-8、TNF-α水平对判断病情及预后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李冬雪  潘丽萍  张芳 《临床荟萃》2004,19(4):F002-F002
慢性病毒性肝炎是我国常见传染病之一,肝硬化多是慢性病毒性肝炎发展的结果.为了探讨血清学指标在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中的应用价值,我们对35例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联合检测了血清透明质酸(HA) 、Ⅲ型前胶原(PCⅢ)、层粘连蛋白(LN)、Ⅳ型胶原(Ⅳ-C)和胎儿甲种球蛋白(AFP)的含量,并与正常人指标进行对比,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陈芳  胡慧  王凌  熊振芳 《全科护理》2011,9(31):2844-2845
[目的]探讨反复转院对干扰素治疗病毒性肝炎诱发抑郁症的影响。[方法]选择35例反复转院的住院治疗病毒性肝炎病人为观察组,分别在2所医院各选择35例一直在同一医院住院治疗的病毒性肝炎病人作为对照A组、对照B组,均采用干扰素治疗。在治疗的6个月内,采用《DSM-Ⅳ诊断和分类手册》的精神障碍诊断标准进行抑郁症诊断,比较3组病人抑郁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发生重度抑郁症10例(28.6%),对照A组、对照B组分别为3例(8.5%)、2例(5.7%),观察组分别与对照A组、对照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反复转院易导致干扰素治疗病毒性肝炎诱发抑郁症,降低病人以干扰素治疗病毒性肝炎的成功率,应为以干扰素治疗病毒性肝炎的病人建立个性化的医疗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和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在肝病疗效评估中的作用。方法以临床治疗效果为好转的103例肝癌患者、94例肝硬化患者、59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重度患者、46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中度患者、64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轻度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配对秩和检验分析治疗前、后RDW、MCV值的变化。结果临床治疗效果为好转后,肝癌组、肝硬化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重度组MCV值显著下降;肝癌组、肝硬化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重度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中度组RDW值均表现为显著降低;临床治疗效果不佳(稳定或进展),各组RDW、MCV在治疗前、后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RDW、MCV可以反映肝病治疗效果,可以作为肝病疗效评估的参考指标,而且还可以反映疾病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