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使用激励上报制度对宁海县妇幼保健院儿科护理不良事件的管理效果。方法:宁海县妇幼保健院儿科从2014年开始设立主动上报不良事件的制度,但未设立奖惩制度,因此选择2015年护理人员主动上报的不良事件作为对照,选择从2016年设立激励上报制度后,护理人员主动上报的不良事件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的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和上报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的报到例数增加,上报较为及时,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类别减少(P0.05)。结论:使用激励上报制度能够促进儿科护理人员上报护理不良事件,同时能够降低不良事件的种类,有利于不良事件的处理,保证护理安全。采用激励上报制度管理护理不良事件,护理部可以掌握临床工作中发生的不良事件。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护理不良事件的类型和发生原因,以及护理人员对不良事件的认知。方法:采用回顾分析法,分析2012~2016年医院发生的385起护理不良事件的类型和原因;采用调查研究法,调查295名护理人员对不良事件的认知。结果:护理不良事件居前4位的依次是给药错误、跌倒/坠床、压疮和非计划性拔管;主要原因是护理人员未严格执行"三查七对"、与患者沟通不良、健康教育欠缺、对患者评估不足、护理操作不规范;护理人员对不良事件的认知状况良好。结论:加强对护理人员的相关培训,提高综合素质,采取非惩罚性不良事件上报制度,进行根因分析并改正,可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的住院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护理不良事件网络上报在血液净化护理安全管理与风险控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分析实施前的2016年血液净化中心的护理安全管理事件,并且自2017年开始尝试通过推行护理不良事件网络上报制度的方法。比较分析实施护理不良事件网络上报前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重复发生率、上报率及护理人员的态度,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施护理不良事件网络上报制度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显著降低,重复发生率也显著降低,上报率显著提高,与实施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此外,护理人员对上报目的的知晓情况,及对共享不良事件预警作用的态度,与实施前比较显著提高(P0.05)。结论:护理不良事件网络上报在血液净化护理安全管理与风险控制中,取得了不错的应用效果,可显著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升护理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实施非处罚性上报制度在护理不良事件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建立无处罚性不良事件管理体系,对全体护理人员进行培训教育,建立奖励制度,规范化上报程序。比较2013年开展无惩罚上报制度时不良事件与开展后1年不良事件发生率、患者满意度、各科室整体护理质量。结果:开展无惩罚不良事件管理后,不良事件发生率下降、患者满意度及各科室整体护理质量均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在全院建立无处罚性不良事件管理体系,鼓励主动上报制度后,各科室患者安全管理得到了保障,促进了全院整体护理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各种管道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为患者安全和风险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对上报的12起管道护理不良事件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2起管道护理不良事件中,自拔管道10起(83.3%),管道滑脱2起(16.7%)。各种管道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与安全管理不到位、对患者评估不足、护患沟通不足、管道固定不牢或不妥当有关。结论:为确保患者安全,应不断强化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完善护理安全相关的管理制度与工作流程,加强核心制度的落实,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非处罚性护理不良事件上报制度对促进护理安全管理的效果。方法:建立浙江省衢州市龙游县中医院护理安全监察部门,制定并实施非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上报制度,对出现的不良事件及时分析原因,提出整改建议,完善护理工作流程,并制定预防措施。比较上报制度实施前后护理不良事件上报率及护士对护理管理工作满意度。结果:护理不良事件实施非处罚性上报制度前不良事件发生32例,上报14例,上报率43.75%。实施后不良事件发生89例,上报84例,上报率94.38%。上报制度实施前后住院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分别为65.3%和95.9%(P0.05)。结论:非处罚性护理不良事件上报制度有利于促进护理安全管理,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分析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及特点,探讨避免不良事件发生的对策,为提高患者安全、制定相应防范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某二甲医院2011-2012两年儿科护理部上报的30起不良事件,对不良事件进行分类,对发生原因进行研究。结果:护理不良事件前三位为坠床、输液相关事件、用药错误;主要原因是沟通不足、责任心不强和能力不强。结论:医院应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沟通能力和专业技能,增强护理人员的责任心,以减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管理循环(PDCA)对护理不良护理事件上报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4年8月在本院临床科室发生的40例护理不良事件作为对照组,采取一般护理模式;选取2014年8月-2015年8月发生护理不良事件30例作为观察组,采取PDCA护理管理模式;分析两组主动上报率。结果:对照组主动上报率为57.5%;观察组主动上报率为90.0%(P0.05),同时发生护理不良事件例数较对照组明显下降,下降率为25%。讨论:采用PDCA管理循环,可明显提高护理人员对护理不良事件上报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非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在手术室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医院于2018年1月起实施非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将2017年7~12月设为实施前,2018年1~6月设为实施后,比较实施前后手术室不良事件的管理效果。结果:实施前共发生不良事件43例,上报率为16.28%;实施后发生不良事件例数21例,上报率为85.71%(P0.05);实施后护理人员对不良事件的认知及态度评分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实施非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能有效提高手术室护理人员对非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上报制度的认可度,提高护理不良事件上报率和护理质量管理满意度,杜绝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外科实行护理不良事件主动上报制度的效果,以提高护理管理水平,保障患者安全。方法:医院普外科于2017年在护理管理中实行护理不良事件主动上报制度,对护理不良事件采取非惩罚的处理原则,鼓励护士主动上报不良事件。对收集的护理不良事件进行综合分析,查找原因,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比较实施前后医院外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例数、主动上报率,统计实施前后的整体护理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结果:与实施前比较,实施后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降低,护士的主动上报率提高,外科的整体护理质量检查评分显著提高,患者的满意度评分也显著提高。结论:护理不良事件主动上报制度的应用,能够有效提高不良事件的上报率,便于管理者实时了解护理管理缺陷,对提高护理质量和保证患者安全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分析护理管理中跌例不良事件的原因及对策。方法:通过对我院2015年1月~2015年12月发生的126例护理不良事件原因进行分析,采用根因分析法,通过护理评估、护理安全措施干预,以期达到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的目的。护理管理的改进包括成立跌例不良事件管理小组,健全落实本院已有的防跌例工作制度,组织各级护理人员进行患者防跌例护理系统性培训和学习。对每一起跌例事件进行上报,护理管理小组参与并协助科室分析原因,总结典型案例进行分享。结果:各科室的护理人员对患者发生跌例风险的评估能力及准确性明显提高,跌例不良事件发生的比例明显减少。结论:进行专业化的护理管理培训和科学的人员排班对于防跌例护理工作的开展具有显著的成效,大大提高了医护人员的业务能力,患者及家属满意度也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知信行模式应用于护理安全管理工作中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于2017年8月~2018年6月在医院护理安全管理工作中应用知信行模式,对护理人员做关于护理安全文化方面的培训,在提高其对护理安全的认知同时希望转变人员的工作态度。比较实施知信行模式前后医院的护理不良事件积极上报率、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结果:知信行模式应用于护理安全管理后,医院的高危人群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的综合护理质量评分及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讨论:知信行模式在护理安全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显著,不仅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安全责任意识,同时还保证了护理工作的质量,护理不良风险大大降低,患者的接受度普遍较高。护理人员对护理安全的认知更深入,主动汇报护理不良事件,护理态度积极。  相似文献   

13.
本文综述了不良事件的定义、分级、危害以及影响不良事件暴露的常见因素,我国不良事件的上报管理现状,为护理安全管理提供了依据。提高护理人员上报不良事件的主动性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护理不良事件类型、原因及护理人员的工作年限分析,探讨如何避免和降低不良事件发生。方法:对医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上报的74起不良事件,就不良事件的种类、原因及相关护理人群进行分析。结果:护理不良事件前三位分别是给药错误、跌倒、压疮。主要原因分别是违反护理核心制度、责任心不强、违反操作规程、病人无效沟通、病人安全管理不到位。工作5年以下的低年资护士是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高危人群。结论:在临床护理工作中,严格要求护士遵守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加强责任心培养;护理部应建立无惩罚性不良事件上报制度,优化人员配置,加强护理工作安全管理,提升护理服务质量和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SHEL模式用于护理中发生不良事件的作用,并对相关原因进行分析和总结,提出相应防范对策。方法:选取医院2016年120例护理不良事件,应用SHEL模式对其进行分析。结果: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主要有护理人员相关因素、工作场所和设施、患者、医院环境,其中占首位的为护理人员相关因素。结论:SHEL模式应用于护理不良事件中,具有显著效果,护理人员因素为不良事件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因此医院可加强对护理人员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同时完善医院基础设施及工作流程的建设,改善医院住院环境等,避免SHEL模式护理中不良事件的发生,保障患者住院治疗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将无惩罚上报制度应用于精神科护理安全管理中,探究其应用效果。方法:医院精神科在实施前的2014年仍然采用传统的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在实施后的2015年即已开始使用无惩罚上报制度。通过自拟的不良事件报告表、护理质量评价表,对医院精神科实施无惩罚上报制度前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和上报情况、护理投诉情况、护理质量、护理人员心理状态进行比较。结果:实施后的精神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实施前,及时上报率高于实施前,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实施后的护理差错率、投诉率,均明显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无惩罚上报制度后,精神科护理质量的各方面评分均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前,护理人员的SCL-90量表评分与国内常模差异小,实施后的评分明显低于常模评分、高于实施前评分,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将无惩罚上报制度应用于精神科护理管理效果显著,有效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护理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追踪管理法在精神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医院精神科160例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以追踪管理法的应用时间为界,分为实施前和实施后各80例。实施前进行常规护理管理,实施后在护理管理中引入追踪管理法,通过成立安全追踪小组,制定追踪管理的流程和内容,采用个案追踪与系统追踪相结合的方法,对精神科的护理安全进行检查评估,对潜在的安全隐患和护理风险寻找原因并展开专项调查,根据危险程度进行针对性处理,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结果:应用追踪管理法后,病区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下降,护理人员对不良事件的上报率显著提高(P0.05)。结论:追踪管理法的应用可有效防范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针对护理工作缺陷和薄弱环节积极采取防控措施,对降低护理风险、提高护理安全、保证患者的安全都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双高不良事件正解情景剧模式在血透室护理安全培训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血透室2018年5月~2019年2月期间收治71例患者诊疗护理过程,统计双高不良事件发生率,分析原因,之后对护理人员展开正解情景剧模式安全培训。后随机抽选2019年4~12月培训后血透室收治71例患者展开调查,记录双高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护理工作人员对安全培训管理工作的满意度,与培训前比较差异。结果:培训后双高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培训前(P<0.05);培训后血透室护理人员对安全培训管理工作满意度高于培训前(P<0.05)。结论:双高不良事件正解情景剧模式应用于血透室护理安全培训管理中效果显著,能有效促进护理人员专业水平及风险防范意识提升,降低患者双高不良事件发生率,医患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普外科导管护理操作过程中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有效、规范的导管安全标识措施以提高导管护理安全。方法:以湖州市中心医院2011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2500普外科患者为研究对象,将2011年2月~2012年2月期间的120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将该期间导管护理操作发生不良事件的原因进行系统的分析,提出规范的导管安全标识措施。这些措施主要包括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对患者进行安全宣教、对导管安全标识的内容和分类进行规范,将2012年2月~2013年2月期间采取措施后的1300例患者设为实验组。对两组患者的导管护理操作不良事件发生的几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研究发现对照组患者发生导管护理不良事件18例,发生率1.5%。实验组发生不良事件5例,发生率0.38%。对照组患者发生导管护理操作不良事件的几率显著高于实验组,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规范导管安全标识能够有效地降低普外科导管护理操作不良事件发生的几率,有效地促进导管护理安全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护理不良事件主动上报制度的实施效果。方法:建立和实施护理不良事件主动上报制度,坚持无处罚原则,广泛收集儿科临床中发生的不良事件,分析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提出有效的改进措施,完善护理工作流程。比较开展主动上报制度前后科室主动上报率、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整体护理质量、患儿家属满意度。结果:开展护理不良事件主动上报制度后,科室主动上报率由34.34%提升到87.56%(P0.05);科室整体护理质量由实施前的(90.23±0.23)分,提升到了(97.54±0.41)分(P0.05);同时患儿及其家属满意度也有了显著提高。结论:建立护理不良事件主动上报制度,改善护士对护理不良事件的认知态度,有助于提升儿科护理管理质量,确保患者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