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老年气管切开卧床患者不同鼻饲方法的效果。方法将在本科住院的40例老年气管切开卧床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给予200 mL鼻饲泵持续泵入1 h,对照组给予传统的200 mL注射器注入方法,30 min内喂完,2组连续行肠内营养20 d。结果观察组的误吸、呕吐、反流性食管炎、腹胀腹泻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消化道出血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采用鼻饲泵持续泵入的鼻饲方法能有效降低老年气管切开卧床患者肠内营养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神经外科重症患者气管切开不能经口进食,多数都需要留置胃管进行营养及药物鼻饲。但鼻饲发生反流则易导致吸入性肺炎,增加了患者的痛苦,甚至有致命的危险。气管切开患者发生鼻饲反流的现象困扰着医护人员,严重影响患者康复,应积极采取相应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3.
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尽早给予鼻饲营养,是保证病人营养支持、促进营养平衡恢复的重要途径,同时对促进病人胃肠功能恢复、降低应激性溃疡发生率也有重要作用,但鼻饲期间可出现多种并发症,常见有食物反流、腹胀腹泻、胃潴留、吸入性肺炎等.我院2000年以来收治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格拉斯哥昏迷分级GCS3~8分者)126例,均在损伤后36~72小时开始采用鼻饲营养,通过对其并发症发生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有效护理干预,保证了鼻饲营养的顺利进行,收到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持续泵入鼻饲联合神阙灸用于减少吞咽困难患者并发症的疗效观察。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1月于我科住院的有吞咽困难病40例作为观察对象,将40例患者依据随机数字抽样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各20例。观察组采用胃管持续泵入鼻饲法使用持续泵入鼻饲,输液管末端接胃管,另一端夹入输液泵,联合神阙灸。对照组采用传统注射器注入鼻饲法,用50 mL注射器抽取肠内营养液分次分量手工推注。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20例患者中,1例发生胃潴留,1例发生腹泻,1例发生反流,1例发生误吸,1例发生吸入性肺炎;对照组20例患者中,6例发生胃潴留,3例发生腹泻,5例发生反流,5例发生误吸,4例发生吸入性肺炎;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吞咽困难需要给予辅助性营养支持,传统注射器注入鼻饲法需每天定时多次行鼻饲灌注,费时费力,且比较容易发生吸入性肺炎、反流、胃潴留等并发症,进一步危害患者的机体健康。而持续泵入鼻饲法操作简便,大大减少了护理工作量,同时辅以神阙灸,可以调节胃肠蠕动,调理脾胃,增强机体防御免疫能力,将其联合可以明显降低吞咽困难患者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且该方法简便易行,患者及家属均易接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气管切开患者鼻饲时的误吸是发生吸人性肺炎最常见的原因,现对气管切开鼻饲误吸发生的原因及对策作以下分析。 1临床资料 共10例,均为2007年1月~2009年1月收治的气管切开患者。发生鼻饲误吸的原因为机械通气接呼吸机辅助呼吸5例,进食体位不当2例,进食后吸痰不当2例,输注过快1例。5例经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吸氧等处理后未加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患者院内呼吸道感染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院内呼吸道感染患者发生感染的原因、相关因素、护理要点。结果在60例患者单纯鼻饲的未切开(30例)与气管切开(30例)两组患者同其它神经外科患者院内呼吸道感染发生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气管切开与未切开组进行比较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加强呼吸道感染的相关护理工作,改变鼻饲方法,防止误吸,加强气管切开的护理管理,适时吸痰,严格无菌操作等是预防和控制呼吸感染的重要手段,对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结论神经外科患者呼吸道感染的主要原因是气管切开和鼻饲,而未切开者的呼吸道感染率高于气管切开者。  相似文献   

7.
鼻饲饮食是将胃管自一侧鼻腔或口腔插入胃内,从管内灌注流质饮食、水和药物的方法,临床上多用于不能由口进食者,如昏迷、口腔疾患、某些术后张口困难失去咀嚼能力者及早产儿和危重病等。鼻饲饮食引起的并发症不容忽视,临床护士应科学掌握鼻饲的技巧,预防鼻饲饮食并发症的发生。1吸入性肺炎的原因及护理1·1鼻饲管的位置不当如插管过程中发现患者呛咳、呼吸困难、发绀等情况提示误入气管,应立即拔出,但意识不清、咳嗽及窒息反射缺失的患者误入气管后不易发现。检查鼻饲管位置的传统方法是抽吸胃液、听气过水声或观察水下管末气泡,临床常3种方…  相似文献   

8.
由于老年人免疫力低、糖耐量下降等原因 ,气管切开可能会引起不良反应或并发症。通过对 2 7例老年昏迷患者气管切开后鼻饲的分析 ,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收集 1995~ 1999年昏迷后气管切开的老年患者 2 7例 ,男 19例 ,女 8例 ;年龄 6 0~ 92岁 ,平均 (74± 9)岁。昏迷原因 :脑血管意外 14例 ,心肌梗死 10例 ,肺性脑病 3例。在治疗过程中均实施气管切开 ,且给予鼻饲。鼻胃管留置时间为 7~ 183天。2 护  理2 .1 鼻饲管插入的注意事项 :昏迷患者反射减弱 ,呼吸道分泌物不易排出 ,因此插管前必须清理口鼻腔、气道内的分泌物 ,…  相似文献   

9.
目的:减少气管切开昏迷患者鼻饲时的误吸,为患者更好的提供营养支持,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方法:通过改进胃管长度、抬高床匀速泵入营养液,增加胃动力药物、掌握好吸痰时机等方法。结果:90例患者中15例发生返流,经改进方法后,患者愈后好。结论:通过上述方法对气管切开昏迷患者鼻饲返流误吸的发生可有效防止。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老年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可能出现的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以减少气管切开的并发症,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方法:通过对53例老年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实行严格套管管理、吸痰护理、及时堵管和拔管等措施进行观察和评价.结果:53例老年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病员未发生肺部感染、痰液堵塞呼吸道引起的缺氧和窒息、气管切开感染等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结论:认真严格的护理是气管切开患者获得预期目的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患者鼻饲并发症的预防性护理措施。方法:对5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的鼻饲采用传统方法(对照组)和改良鼻饲方法(实验组)进行对照观察,比较两组鼻饲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呛咳、食物反流与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胃潴留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增加胃管置入深度和鼻饲时抬高床头并保持此体位30--60分钟的护理方法,可明显减少脑卒中患者呛咳、食物反流-b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老年瘫痪患者不同鼻饲方法的并发症,为防止其发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老年瘫痪患者26例,随机分为2组:定时鼻饲组用鼻饲泵1次输入鼻饲饮食250mL,每6 h 1次;持续鼻饲组用鼻饲泵连续输入鼻饲饮食,在5~7 h内完成。观察2组患者胃肠道并发症、上消化道出血、感染并发症及血糖情况。结果定时鼻饲组胃肠道并发症、上消化道出血及感染并发症的发病率明显低于持续鼻饲组(P均<0.05),而2组鼻饲后血糖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但2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定时鼻饲法在减轻患者腹胀、腹泻、便秘症状、降低上消化道出血及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的发生等方面均优于持续鼻饲法,鼻饲患者均应注意血糖的监测,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肠内输液泵与传统鼻饲方法的应用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昏迷患者存在吞咽障碍,为了保证其营养需求,需给予鼻饲,但鼻饲易出现食物反流、胃潴留、呛咳、腹泻等并发症。笔者观察了肠内输液泵与传统鼻饲方法并发症发生情况,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脑卒中、昏迷、智能障碍等患者多为不能进食,为保证营养供给,常需留置胃管鼻饲食物和药物,由于病情的影响和长期留置胃管的刺激,患者的环状括约肌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和功能障碍,易发生食物反流、胃潴留、吸人性肺炎等危险.临床护理人员对留置胃管的并发症已经有较深刻的掌握,特别是食物返流,可引起误吸性肺炎或窒息甚至死亡.2009年至2012年5月我科室共收治老年卧床并气管切开患者30例,均采用留置胃管鼻饲营养液,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气管切开病人持续雾化的效果.方法:将52例气管切开病人随即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6例,对照组按医嘱定时雾化,观察组持续雾化吸入.结果:观察组不同时间痰液粘稠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气管切开病人痰痂形成、气管套管堵管等发生率高,采用持续雾化可明显改善和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烧伤合并急性呼吸道梗阻的危险因素并探讨预防措施。方法:将189例患者按气管切开的时间分为观察组(98例)、对照组(91例),统计疾病的发生原因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2组的发生原因均以上呼吸道水肿为主;呼吸道梗阻、窒息、肺部感染及低氧血症等并发症的发生率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烧伤后出现急性呼吸道梗阻的主要是原因是上呼吸道水肿,对于此类患者在接诊后1小时内行气管切开术能有效地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年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可能出现的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以减少气管切开的并发症,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方法:通过对53例老年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实行严格套管管理、吸痰护理、及时堵管和拔管等措施进行观察和评价。结果:53例老年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病员未发生肺部感染、痰液堵塞呼吸道引起的缺氧和窒息、气管切开感染等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结论:认真严格的护理是气管切开患者获得预期目的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自制金属气管导管堵管防滑脱帽在气管切开留置金属套管患者拔管前试堵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我科收治的气管切开留置金属套管拔管前患者50例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采用一次性20mL医用注射器活塞胶塞+自制金属气管导管堵管防滑脱帽进行堵管,对照组则按照常规方法采用一次性20mL医用注射器活塞胶塞堵管,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堵管内48h的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等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堵管物脱落/松动次数、平均堵管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管切开留置金属套管堵管中应用自制金属气管导管堵管防滑脱帽可有效防止气管堵管塞的松动移位,缩短堵管时间。  相似文献   

19.
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常因并发呼吸衰竭而转入重症医学科抢救,大多数需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其中许多患者常因胃肠功能紊乱致胃内容物反流误吸而导致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和预后不良[1]。为有效地预防VAP的发生,同时又能尽早实施肠内营养,我们自2007年9月起对部分急性脑血管病气管插管患者留置鼻肠管结合电针足三里穴,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分析经皮穿刺扩张气管切开术在基层医院神经外科病人抢救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探讨其在神经外科危重病人抢救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危重病人(包括重型颅脑外伤、急性大量脑出血、大面积脑梗塞昏迷等病人)气管切开的患者共80例,其中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组(PDT)38例,传统开放性气管切开术(OT)42例。比较两组手术操作时间、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结果:PDT组的手术时间(15 min)较OT组短(27 min)、出血少,并发症发生率(10%)亦低于OT组(21%)。结论:PDT是一种安全、简易、效价比优于OT的微创气管切开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