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摘要:目的:探讨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MR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经病理证实的周围型胆管细胞癌的MRI平扫和动态增强扫描表现。结果:所有病灶均显示满意,动态、平扫增强符合率为94.1%。结论:MR平扫与动态增强相结合,具有特征性,为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的MR诊断、鉴别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肝内胆管细胞癌是指起源于肝段胆管的胆管上皮癌,发病率很低,国内报道肝内胆管细胞癌仅占肝脏恶性肿瘤的3.2%~8%,临床及实验室检查均无特异性,故影像学检查对其诊断具有一定价值。现将我院近年经CT检查且经手术组织病理学检查证实的13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CT表现进行分析,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螺旋CT诊断肝内胆管细胞癌的影像学特点,以及与其他疾病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06年6月-2010年1月我在川北医学院附院收集部分诊断治疗的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36例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其影像学特征.结果:36例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经平扫CT表现呈现低密度灶,CT值15-35Hu.动脉期、门脉期、延迟期均表现出不同的影像学特征.结论:螺旋CT对肝内胆管细胞癌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且可以与其他肝脏疾病进行鉴别,为肝内胆管细胞癌的诊断提高了可靠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细胞癌的CT表现及病理变化,并与其它肝内肿瘤进行鉴别。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穿刺病理证实的11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CT资料。结果:11例中,6例为单发病灶,5例为多发病灶。7例位于肝左叶,4例位于肝右叶,病灶大小为5~10cm,平均718cm。4例左、右叶均可见病灶,病灶大小不一,最大者约910cm×410cm。肝内胆管扩张8例,右叶3例,双侧5例。结论:胆管细胞癌的CT表现及好发部位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可以和肝内其它占位性病变鉴别,对早期发现和治疗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MRI对肝内胆管细胞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MRI对肝内胆管细胞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肝内胆管细胞癌MRI的影像特点。结果肝内胆管细胞癌的直接征象均可清晰显示,对胆管的梗阻及异常扩张的范围和程度,MRCP显示直观、清晰。结论MRI对肝内胆管细胞癌有较好的诊断及临床应用价值,但在应用中需考虑患者情况,以获得较好的影像图像。  相似文献   

6.
螺旋CT增强扫描诊断肝海绵状血管瘤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在诊断肝海绵状血管瘤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肝海绵状血管瘤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征象,进行分析并寻找其特征性征象。结果46例中多发5例,单发41例;小结节型20例,巨块型15例,向腹腔内生长型6例,增强过程大部分表现为"早出晚归"的特征。结论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可明显提高肝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准确率,定性诊断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胆管细胞癌(PICC)影像表现及误诊原因,提高对周围型胆管细胞癌的CT诊断水平及鉴别诊断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8例,术前均经64排螺旋CT扫描并误诊,分析影像特征及误诊原因。结果:8例中,误诊为肝囊肿2例,血管瘤1例,肝脓肿3例,原发性肝细胞癌1例,转移瘤1例。8例病例平扫均呈低密度灶,边界模糊;增强扫描动脉期边缘不均匀环状强化5例,无明显强化3例;多病灶3例;延迟呈渐进性强化7例;边缘分叶征7例;胆管包绕征7例;肿块内条索状、结节状高密度影4例;近端胆管扩张4例;包膜凹陷征1例。AFP均为阴性;CA199阳性7例,R-GT升高4例。结论:肝周围型胆管细胞癌CT表现具有特征性;增强扫描加延迟扫描有助与提高病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细胞癌的CT影像学特点,为肝内胆管细胞癌的影像学诊断提供参考资料.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本院14例病理证实为肝内胆管细胞癌病人的CT片从新阅片,归纳其影像学特征,并与常见肝脏占位性病变CT影像特征对比分析.结果:14例肝内胆管细胞癌病人14个病灶均为低密度病灶,均有胆管扩张征象,其中5例病灶附近肝内胆管结石,其中4例见肝包膜回缩征,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边缘增强9例,门静脉期8例中央网格样增强,延迟期8例呈向心性增强,密度略高于正常肝实质.结论:肝内胆管细胞癌CT影像学特征多为不均与低密度灶伴有胆管扩张征象,具有特定的影像学特征,能够与肝内常见占位性病变鉴别.  相似文献   

9.
脑内海绵状血管瘤(CA)是一种并不少见的先天性血管畸形,占脑血管畸形的5%~16%。由于CA易反复出血,导致病灶进行性增大,因此早期诊断、治疗十分重要,特别是手术效果较好。2005—2006年本院对16例脑内CA患者进行了MRI及CT检查,其中1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肝海绵状血管瘤是最常见的肝脏良性肿瘤,尸检发现率为0.4%~7.3%,多数为单发病变,多发者约占10%,常位于肝包膜下和肝脏边缘区,在实质内者约占4.8%[1].  相似文献   

11.
肝海绵状血管瘤是最常见的肝脏良性肿瘤,尸检发现率为0.4%-7.3%,多数为单发病变,多发者约占10%,常位于肝包膜下和肝脏边缘区,在实质内者约占4.8%。在组织学上,肝内血管瘤实际是一种血管畸形,根据其含纤维组织多少,可分为硬化性血管瘤、血管内皮细胞瘤、毛细血管瘤和海绵状血管瘤。其中以海绵状血管瘤最多见,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比较肝内肝管细胞癌治疗上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1年10月在菏泽市郓城县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76例肝内胆管细胞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8例.对照组的手术方式是开腹手术,观察组的手术方式是腹腔镜手术,比较两种手术方法的治疗效果及...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伴随症状的肝海绵状血管瘤的安全手术切除。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年2月至2003年lO月手术切除伴随症状肝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资料,解剖第二肝门、第三肝f1可以提高手术切除的安全性,放置“T”管可减少术后胆漏的发生。结果:32例肝血管瘤均安全切除,无手术死亡。术后发生胆漏2例,膈下积液2例,胸腔积液3例。结论:手术切除伴随症状的肝海绵状血管瘤是最有效的方法,放置“T”管可减少胆漏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手术治疗33例脑内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效果。方法:33例病人均经CT、MRI确诊,术后均病理证实。全部患者应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2例脑干海绵状血管瘤经第四脑室入路手术切除。结果:33例全部切除病变,均获得良好的效果。组织病理学全部为海绵状血管瘤。结论 手术有效而安全,即使在脑干部位也能获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洪屹 《内蒙古中医药》2012,31(7):99-100
病例:患者姜某,男,54岁,因发热、右上腹痛进行性加重3天入院,在当地卫生室抗炎治疗2天无明显好转。原有胆囊结石史。入院体格检查:神志清,精神萎,巩膜轻度黄染,墨菲征阳性;ECG:窦性心律,全胸片:正常,B超示:胆囊增大,  相似文献   

16.
肝内胆管结石是指发生于肝管汇合部以上的肝管内结石,其病程长,反复发作,手术难度大,残石率高。如何取尽结石、减少残石率、降低手术并发症、预防复发一直是胆道外科的重点和难点。  相似文献   

17.
肝内胆管结石与胆管狭窄常合并存在,胆管狭窄作为肝内胆管结石的主要病理改变,是导致高残石率和高复发率的基本原因。在临床处理中,除尽量取净结石外,如何处理好胆管狭窄是影响远期疗效的关键。我院肝胆外科于2007年8月至2010年8月共收治肝内胆管结石并发胆管狭窄的患者52例,联合采用肝叶(肝)段切除、狭窄胆管切开整形、肝胆管空肠吻合术等手术治疗方式,效果满意。现将相关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细胞癌的CT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图像特点,为临床及影像学诊断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本院近10年来经病理明确诊断的胆管细胞癌CT图像重新阅片,对CT三期动态增强影像学特征进行总结.结果:肝内胆管细胞癌再CT平扫图像上多表象为低密度灶,伴有远端胆管扩张或中心性坏死,边界多不规则,动脉期及门静脉期可有轻度强化,延迟期无强化,边缘偶可见强化带.结论:肝内胆管细胞癌再CT三期动态增强扫面具有典型的影像学特征,对于肝内胆管细胞癌的定性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寻找肝内胆管结石的最佳治疗方法.方法 使用肝段叶切除手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收录我院173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的治疗病例,手术后惊醒胆管空腔吻合术,并对全部患者进行随访.结果 173例患者经过肝段叶切除手术后,肝段叶切除+胆管空肠Roux en Y吻合97例(56%),肝段叶切除+胆道探查24例(13.9%),肝段叶切除+胆肠吻合口切开探查17例(9.8%),肝段叶切除+胆道探查+右肝表面切开取石术14例(8%),术后胆道常规留王T管.其中肝段叶切除手术包括左外叶76例,左半肝39例,右前肝23例,右后叶17例,不规则左或右肝切除术5例.病人均治愈,无死亡.术后发生并发症23例(13.3%),其中切口感染18例,切口袋开5例,均治愈.术后均经T管行胆道造影及胆道镜检,发现结石24例,残石率13.9%.173例肝段叶切除术中同时行胆管空肠吻合97例,肝断面扩张胆管、肝门胆管与空肠双口吻合24例,T管和U管引流分别为20例和14例.本组无手术死亡.随访2-6年之后术后残石率为4.98%,症状复发率为1.03%,没有再手术患者.结论 肝段叶切除时目前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增强及延迟扫描诊断胆管细胞型肝癌的应用,提高胆管细胞型肝癌的诊断水平。方法:搜集经病理证实的60例胆管细胞型肝癌的螺旋CT平扫、增强度延迟扫描。结果:60例胆管细胞型肝癌平扫全部病灶为低密度,其中30例为囊性,30例为实质性且病灶内见胆管扩张28例,病灶远侧肝萎缩24倒。增强扫描30倒囊性病变中有20例出现病灶边缘不连续的较薄环形增强,8例连续环形强化,门静脉期30例均无变化,2例无增强表现。30倒实质性病变在增强2min后病灶出现延迟增强,密度等于或大于同层肝组织,扩张的胆管无变化。结论:螺旋CT增强扫描胆管细胞型肝癌具有特征性CT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