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胰腺癌患者介入治疗前后血清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Ⅰ(sTNFR-Ⅰ)和免疫抑制酸性蛋白(IAP)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分别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ELISA)和单向免疫扩散法测定55例中晚期胰腺癌患者行动脉栓塞化疗前后血清sTNFR-Ⅰ和IAP的改变,并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分析.结果胰腺癌组介入治疗前sTNFR-Ⅰ和IAP均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行化疗栓塞术后,患者血清sTNFR-Ⅰ和IAP均降低,治疗前后差异有显著性(P<0.05);应用免疫调节剂组较未用组血清sTNFR-Ⅰ和IAP均下降更显著(P<0.05).结论检测胰腺癌患者血清sTNFR-Ⅰ和IAP的水平,有助于了解患者的免疫状况,介入治疗能改善机体免疫功能,辅以合理的过继免疫治疗能增强这种作用.  相似文献   

2.
胰腺癌围手术期IAP和T淋巴细胞rDNA转录活性的动态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胰腺癌患者围手术期血清免疫抑制酸性蛋白(IAP)和T淋巴细胞rDNA转录活性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分别用单向免疫扩散法和核仁形成区相关蛋白银染技术测定58例胰腺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清IAP和外周血T淋巴细胞rDNA转录活性的改变,并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分析。结果显示,胰腺癌组治疗前血清IAP增高,外周血T淋巴细胞rDNA转录活性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且与淋巴结转移和肿瘤临床TNM分期有明显相关性。行根治性手术组(32例)术后血清IAP显著性降低(P<0.01),外周血T淋巴细胞rDNA转录活性显著性增高(P<0.01);而姑息性手术组(26例)血清IAP和外周血T淋巴细胞rDNA转录活性则无显著性变化(P>0.05)。提示胰腺癌患者血清IAP和T淋巴细胞rDNA转录活性的变化与肿瘤的浸润转移和病程有关,检测胰腺癌患者血清IAP和T淋巴细胞rDNA转录活性的变化,有助于评估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检测在超声引导下经皮射频毁损(RFA)治疗原发性肝癌(HCC)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RF2000型射频治疗仪,在B超引导下经皮RFA治疗30例HCC患者。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患者RFA治疗前后血清sTNFRⅠ,sTNFRⅡ水平的改变,并检测25例HCC血清sTNFRⅠ,sTNFRⅡ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HCC患者RFA治疗后血清sTNFRⅠ,sTNFRⅡ水平较治疗前水平显著降低(P<0.05);HCC与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检测HCC患者血清sTNFRⅠ,sTNFRⅡ的水平,有助于了解患者的免疫状况,RFA治疗能有效减轻瘤负荷,改善患者机体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4.
芮磊  刘甲兴  庄岳鹏  曾岚 《人民军医》2003,46(9):504-505
目的 :观察慢性心衰病人血清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Ⅱ (sTNFRⅡ )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sTNFRⅡ采用酶联免疫双抗体夹心法测定。结果 :对照组sTNFRⅡ为 (2 5 9± 0 5 8) μg/L ,观察组sTNFRⅡ为 (8 6 2± 5 32 ) μg/L ,两组间差异非常显著 (P <0 0 1)。观察组中轻度组sTNFRⅡ为 (5 31±1 5 4 ) μg/L ,重度组sTNFRⅡ为 (10 87± 5 78)ug/L ,两组间差异非常显著 (P <0 0 1)。 结论 :心力衰竭病人血清sTNFRⅡ值升高 ,并与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相关。sTNFRⅡ可以作为判断心力衰竭严重程度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血清总胆汁酸(TBA)检测在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围手术期肝功能储备及预后评价的价值。方法 分析1 6 0例接受动脉介入化疗栓塞的原发性肝癌患者围手术期血清TBA水平与肝功能损伤程度、肝硬化、介入治疗方式及术后肝功能衰竭的关系。结果 1 6 0例肝癌患者术前血清TBA值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 <0 .0 1 ) ,ChildA级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应用小剂量和常规剂量化疗药物经导管栓塞化疗 (TACE)对肝细胞癌 (HCC)患者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方法 将 4 0例HCC患者分为两组分别行选择性TACE。A组 (n =2 0 )给予小剂量化疗药物 :肿瘤 <5cm者给予丝裂霉素 (MMC) 2~ 4mg;肿瘤在 5~ 8cm之间者给予MMC 4~ 6mg ,表阿霉素 (EPI) 1 0mg ;肿瘤 >8cm时 ,给予MMC 6~ 8mg ,EPI1 0mg ,卡铂 (CBP) 1 0 0mg。B组 (n =2 0 )给予常规剂量化疗药物 (MMC 1 0mg ,CBP 30 0mg ,EPI 4 0mg)。经导管向供血动脉内注入碘油、化疗药物乳化剂 ,随后用明胶海绵粒或PVA微球栓塞该动脉。TACE前、后 7d分别检测患者血清肝纤维化 4项指标 ,包括透明质酸 (HA)、人Ⅲ型前胶原 (hPC Ⅲ )、层粘蛋白 (LN)、Ⅳ型前胶原 (Ⅳ C)。结果 TACE前两组间各项指标均差异无显著性 ,B组TACE后血清各项指标均明显高于术前 (P <0 .0 5 ) ,而A组术后各项指标均与术前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HCC行TACE后肝纤维化形成与术中化疗药物用量有关 ,所以小剂量化疗药物TACE值得提倡  相似文献   

7.
原发性肝癌伴门脉高压的肝脾联合栓塞对肝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分析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TACE)及部分脾栓塞术 (PSE)联合治疗对原发性肝癌 (HCC)患者的肝功能影响。方法 原发性肝癌合并门脉高压及脾功能亢进患者 85例 ,4 5例经TACE及PSE联合治疗 ,4 0例单纯行TACE治疗。治疗前后观察肝功能指标及Child Pugh评分变化。结果 术前 ,A、B两组患者的TBIL、ALT、ALB及Child Pugh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术后 1周与术前比较 ,两组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P <0 .0 1) ;长期观察 ,TACE加PSE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改善较单纯TACE组明显。结论 TACE联合PSE是治疗肝癌合并门脉高压及脾亢患者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吐温80温热灌注化疗栓塞治疗转移性肝癌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吐温 80温热灌注化疗栓塞治疗转移性肝癌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转移性肝癌 32例 ,分为吐温 80温热灌注化疗栓塞组 (15例 ,治疗组 )和常规化疗栓塞组 (17例 ,对照组 )。治疗组采用加温至 6 2°C的吐温 80、化疗药液和碘油进行化疗栓塞。对照组在室温下用常规化疗栓塞治疗。结果 治疗组的肿瘤生长率 (- 0 .4 1± 0 .2 5 )小于对照组 (- 0 .12± 0 .4 5 )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近期有效率于治疗组为 6 0 % ,对照组为 4 1/2 %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治疗组中 ,不良反应轻度 3例(2 0 % ) ,中度 8例 (5 3.3% ) ,重度 4例 (2 6 .7% ) ;对照组中轻度 4例 (2 3.5 % ) ,中度 10例 (5 8.8% ) ,重度3例 (17.7% ) ,两者差异亦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经导管肝动脉的吐温 80温热灌注化疗栓塞 ,是治疗转移性肝癌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吐温80温热灌注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吐温 80温热灌注化疗栓塞治疗肝癌的可行性。资料与方法 原发性肝癌 5 4例 ,男 4l例 ,女13例。巨块型肝癌 11例 ,结节型肝癌 4 3例。治疗前AFP值升高者 33例 ,AFP阳性率为 6 1.1%。Karnofsky评分均≥ 6 0分。分为温热灌注化疗栓塞组 (治疗组 ) ,常规化疗栓塞组 (对照组 )。治疗组将吐温 80、化疗药和碘油均加温至 6 2℃行化疗栓塞治疗。对照组行常规化疗栓塞治疗。结果 肿瘤生长率治疗组为 - 0 .4 7± 0 .2 2 ,对照组为- 0 .19± 0 .2l,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1)。近期有效率治疗组 (80 % )大于对照组 (5 2 .9% ) (P <0 .0 5 )。毒副反应治疗组轻度 4例 (2 0 % ) ,中度 11例 (5 5 % ) ,重度 5例 (2 5 % ) ;对照组轻度 7例 (2 0 .6 % ) ,中度 2 1例 (6 1.8% ) ,重度 6例 (17.6 % )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吐温 80温热灌注化疗栓塞治疗肝癌 ,能进一步提高疗效 ,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患者血清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 26例ALL初发未治患者及 5例复发患者化疗前后血清bFGF的水平,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 ALL初治患者血清bF GF水平为 (64. 71±27. 45 )pg/L,复发患者血清bFGF水平为 ( 76. 02±27 07 )pg/L,均明显高于正常人对照组水平 ( 24 06±5. 97 )pg/L,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0. 001, 0. 05 );化疗后完全缓解 (CR)患者血清bFGF水平 [ (29. 64 ±7. 02 )pg/L]明显下降,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P>0 05 ),经化疗无效 (NR)患者血清bFGF水平 [ 76. 16±29. 83 )pg/L]与化疗前水平 [ ( 82. 11±32. 64 )pg/L]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P>0. 05 );NR组化疗前血清bFGF水平明显高于CR组化疗前的水平 [ 50. 36±12. 52 )pg/L],P<0. 01。结论 ALL患者存在bFGF的异常高表达,检测血清bFGF对ALL的疗效观察和预后判断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疏肝健脾法对肝癌患者肝动脉化疗栓塞后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103例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52)及对照组(n=51)。两组患者介入治疗后均予西药常规护肝治疗及对症处理,治疗组在介入治疗前7 d开始服用疏肝健脾中药,介入治疗后随症加减,对照组单纯行肝动脉化疗栓塞。两组患者分别在第1次介入前、第2次介入后4周检查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第1次介入前治疗组和对照组的NK细胞、CD3、CD4、CD4/CD8比值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第2次介入后4周对照组的NK细胞、CD3、CD4、CD4/CD8比值均下降;而治疗组的NK细胞、CD3、CD4、CD4/CD8比值均升高,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疏肝健脾法可提高肝癌患者TACE后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2.
化疗栓塞对肝细胞癌PI、SPF、DI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研究不同化疗栓塞方法对不同组织学类型的肝细胞癌 (hepatocellularcarcinoma ,HCC)增殖指数 (proliferativeindex ,PI)、S期细胞比率 (S phasefraction ,SPF)、DNA指数 (DNAindex ,DI)的影响及PI、SPF、DI与HCC转移的关系 ,以便进一步研究化疗栓塞对HCC转移潜能的影响。材料与方法  7种不同组织学类型的HCC共 98例 ,单纯手术 5 7例 ,4种化疗栓塞治疗后Ⅱ期手术切除 41例。采用流式细胞术 (flowcytometry ,FCM)检测各标本PI、SPF和DI ,并与转移情况对照。结果 PI和SPF与HCC转移潜能密切相关 (P <0 .0 1,P <0 .0 5 ) ,DI与转移关系不大 (P >0 .0 5 )。PI、SPF和DI存在组织学差异 ,Ⅲ级高于Ⅰ级 ,梁索型、索状腺样型、透明细胞型低于实体型和低 (未 )分化型。化疗栓塞使HCCPI、SPF下降 ,其中多材料联合化疗栓塞组 (C组和D组 )下降最明显 (P <0 .0 5 ) ;单材料化疗栓塞组 (B组 )PI上升最显著 (P <0 .0 5 ) ;重复 3~ 4次化疗栓塞PI、SPF下降显著 (P <0 .0 5 ,P <0 .0 1) ;化疗栓塞后1~ 2个月PI、SPF下降 ,2个月后增高。结论 HCC高转移性与高PI、SPF相关 ,化疗栓塞通过抑制HCC的PI、SPF来抑制其转移潜能 ,多次、多材料联合化疗栓塞且重复治疗间隔 <2个月抑制作用最强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肿瘤的化学治疗对血清一氧化氮 (NO)含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 37例肿瘤患者化疗前后血清NO含量的变化。结果 顺铂联合组 (CDDP组 )第一化疗疗程后血清NO含量显著增高 (P <0 .0 5 ) ,而第二疗程后血清NO含量与化疗前基本一致 (P >0 .0 5 )。非CDDP组化疗前后血清NO含量变化不明显。结论 血清NO含量可以反映化疗时肿瘤细胞凋亡水平及作为化疗尤其是使用顺铂化疗效果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经动脉内给予利多卡因 碘油乳剂行栓塞化疗术中控制疼痛和预防动脉痉挛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并探讨其最佳用量。方法  1 2 0例恶性肿瘤患者均行栓塞化疗术 (TACE) ,随机分成3组 :行利多卡因 碘油乳剂栓塞者为A组 (n =4 0 ) ;TACE术前行利多卡因团注者为B组 (n =4 0 ) ,单纯TACE为C组者 (无利多卡因组 ,n =4 0 )。术后疼痛程度用一主观指标评价 (即视觉模拟等级 VAS 0 - 1 0)和一客观指标评价 (术后肌注镇痛剂的使用数量 ) ,术中动脉痉挛发生率通过DSA来评价。结果  3组间疼痛发生率的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A ,B ,C组平均积分分别为 2 .78,3.87和 4 .4 6。术后疼痛积分提示A组较B组和C组显著降低 (P <0 .0 5 ) ,但B组和C组间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肌注镇痛剂控制难以忍受疼痛的药量上A组和B组患者均较C组有显著减少 (P <0 .0 5 ) ,A组和B组患者动脉痉挛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 ,但两者均较C组低 ,恶性肿瘤内碘油沉积在A组患者中最致密 ,尤其是在肝脏转移性肿瘤中碘油沉积更好。结论 经动脉灌注利多卡因 碘油乳剂行栓塞化疗术不但能减轻疼痛发生率 ,而且能阻止动脉痉挛的发生。它较术前给予哌替啶等强效镇痛剂和术中动脉灌注利多卡因更有效  相似文献   

15.
中晚期胰腺癌介入治疗与外周静脉化疗疗效比较的META分析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目的 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 ,对国内有关中晚期胰腺癌的介入治疗与外周静脉化疗疗效比较的研究 ( 1年生存率和临床受益率 )进行综合评价和定量分析。方法 通过CBMdisc和CNKI数据库等检索 1980~ 2 0 0 3年发表及未发表的有关中晚期胰腺癌介入治疗及外周静脉化疗疗效比较的原始文献 (全部研究病例 3 10例 ,其中介入组 14 7例 ,外周化疗组 163例 )进行Meta分析。Meta分析的步骤包括相关文献的收集 ,同质性检验及效应综合等。结果 中晚期胰腺癌介入治疗与外周静脉化疗对比研究的 1年生存率和临床受益率合并率差的 95 %可信区间分别为 0 .0 168,0 .183 4和 0 .2 3 2 5 ,0 .43 67,均不包括“0”。结论 中晚期胰腺癌介入治疗与外周静脉化疗 1年生存率和临床受益率之间的差异具有显著性 (Ρ <0 .0 5 ) ,即介入治疗较外周静脉化疗更能提高中晚期胰腺癌的 1年生存率和临床受益率  相似文献   

16.
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放射免疫分析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建立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 1(sICAM 1)放射免疫分析法 (RIA)并用于Gra ves病 (GD)的临床检测。方法 用sICAM 1免疫家兔 ,制备多抗 ,建立sICAM 1RIA法。测定对照组4 0 0例 ,治疗前GD患者 312例 ,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后甲状腺功能 (简称甲功 )恢复正常的GD患者 4 4 5例 ,单纯性甲状腺肿大患者 5 6例 ,1 31 I治疗前后 36例 ,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前后 93例 ,甲状腺次全切除前后GD患者 6例 ,GD停药复发患者 5 2例的血清sICAM 1。结果 sICAM 1RIA灵敏度为 6 6 5 3μg L ;特异性 :非特异结合 <8% ;精密度 :批内低、中、高值变异分别为 4 2 5 %、4 35 %、3 99% (n =6 ) ,批间变异分别为 5 5 5 %、2 82 %、3 4 8% (n =6 ) ;准确性 :回收率平均为 10 0 88%。sICAM 1正常值范围 ( x± 2s) :(16 8 4 3± 72 4 6 ) μg L。治疗前GD组、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后甲功恢复正常的GD组血清sICAM 1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单纯性甲状腺肿大患者组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治疗前GD组明显高于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后甲功恢复正常的GD组 (P <0 0 5 ) ;GD患者在甲状腺次全切除后、1 31 I及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后血清sICAM 1均明显低于治疗前 (P <0 0 5 ) ;GD停药复发患者组血清sICAM 1明显高于甲功恢复正  相似文献   

17.
肝癌经肝动脉化疗栓塞及门静脉持续灌注化疗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将经肝动脉化疗栓塞 (TACE)和经门静脉植入化疗药盒持续灌注化疗药 (VPC) 2种方法结合 ,观察原发性肝癌(HCC)经肝动脉化疗栓塞和经门静脉植入化疗药盒持续灌注化疗药的疗效。方法 对照组 83例中晚期患者 ,用表柔比星 (EPI) 40mg和顺铂 (CDDP) 80mg与碘化油配制成碘油———化疗药物乳化剂 ,经导管向肝癌供血动脉注入 ,后用明胶海绵 (GS)颗粒栓塞该动脉。治疗组 5 9例中晚期HCC患者 ,用上述方法治疗后 ,再经皮下埋置式药盒经门静脉定期灌注化疗药。结果 对照组与治疗组有效率 (完全缓解 部分缓解 )分别为 45 .8%和 61.0 % (P <0 .0 5 ) ,2组治疗后Ⅱ期手术切除率分别为 3 .6%和 11.9% (P <0 .0 5 )。对照组 1年、2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 69.9%、60 .2 %和 2 0 .5 % ;治疗组分别为 96.6%、67.8%和 42 .4% (P <0 .0 5 )。并发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 经肝动脉化疗栓塞和经门静脉植入化疗药盒持续灌注化疗药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较好方法 ,能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8.
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的生命质量评价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目的 评价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的生命质量变化 ,并与手术治疗相比较。方法按照完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 ,将子宫肌瘤患者分为子宫动脉栓塞组和手术治疗组 ,术前和术后 6个月进行生命质量问卷调查 ,分析治疗前后 2组患者生命质量的变化。结果  2 79例症状性子宫肌瘤患者符合标准进入本研究 ,其中栓塞组 1 39例 ,手术组 1 4 0例。 2 1 8例患者 (栓塞组 1 1 8例 ,手术组1 0 0例 )完成术后 6个月的生命质量问卷。栓塞组术后的生命质量各因子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提高 ,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 <0 0 0 1 ) ,而手术组术后除性生活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外 ,其他因子评分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 <0 0 0 1 ) ;治疗前后生命质量评分差值两组患者相比较 ,术后性生活、一般健康状况、精力、情感职能和精神健康和健康变化等因子评分差值两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0 1 ) ,栓塞组高于手术组。结论 子宫动脉栓塞比手术治疗更能提高子宫肌瘤患者的术后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9.
斯普林配合放、化疗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观察斯普林对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的辅助疗效。方法 将 47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成两组 :采用斯普林联合放、化疗的治疗组 (2 2例 )和单用放、化疗的对照组 (2 5例 )。治疗前后对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肝、肾功能、食欲、消化道反应、疼痛、体重、Karnofsky评分、肿瘤消退情况进行评价。 结果 治疗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 .0 1 ) ;治疗组与对照组抗肿瘤疗效分别为 45 5 %和 3 6 0 % ,两者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白细胞计数在治疗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无明显下降 (P >0 .0 5 ) ,而对照组则有不同程度下降 (P <0 .0 5 ) ,两组相比有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斯普林具有抑制肿瘤生长、稳定病情、改善生活质量、减轻放、化疗毒性、提高患者对放、化疗的耐受性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体外留置导管经支气管动脉大剂量灌注免疫及化疗药物治疗Ⅲ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资料与方法  39例经病理组织学证实的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免疫化疗组和对照组 ,分别进行经体外留置导管支气管动脉灌注免疫及化疗药物和单纯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药物 3次。结果 大剂量灌注免疫化疗组和单纯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组的近期有效率分别为 90 %和 6 3% ,两组间具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中位生存期分别为 17.6个月和 10 .3个月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无脊髓动脉损伤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经体外留置导管行支气管动脉大剂量灌注免疫及化疗药物治疗Ⅲ期非小细胞肺癌在严格掌握手术指征的条件下是安全、可行的 ,其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纯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