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流行性腮腺炎的临床症状有哪些?流行性腮腺炎多发于儿童。感染腮腺炎病毒后的患儿,约经2—3周的潜伏期,即急性起病,出现高烧、恶寒、头痛、 相似文献
2.
目的 讨论流行性腮腺炎的防治.方法 根据患者临床表现与辅助检查结果进行诊断与治疗.结论 流行性腮腺炎无特效疗法,一般抗生素和磺胺药物无效.主要给予充分的水、足量的进食、卧床休息,服阿司匹林以控制感染. 相似文献
3.
流行性腮腺炎是一种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性疾病,其由于腮腺炎病毒所致,主要表现为头痛、发热、腮腺化脓性肿痛而致的咀嚼困难等症状,严重影响患儿的身心健康。因此做好急性腮腺炎预防接种工作并给予针对性的治疗与护理,对患儿的健康成长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流行性腮腺炎(流腮)是由流行性腮腺病毒所致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本病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占首位,其次为胰腺炎、肝功能损害、睾丸炎、肾炎、心肌炎、血小板减少症等症,严重影响患儿身心健康。老百姓称之为痄腮,一般很少住院治疗,因此,流行性腮腺炎的家庭护理尤为重要。1流腮的家庭护理1.1流腮患儿要与健康儿童隔离,以免传染。患儿用过的食具,毛巾等应煮沸消毒。患儿的居室应经常通风换气。1.2流腮患儿应卧床休息,减少体力消耗。对于发热39℃以上的患儿,可采用头部冷敷,温水擦浴,酒精擦浴的方法退热。在流腮早期,可用冷毛巾局部冷敷,使局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流行性腮性炎的预防,并得到更好更快地控制流行性腮性炎的暴发。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到我院治疗的150例流行性腮性炎患者,并对其时间、发病特点以及年龄实行有效统计,同时对患者治疗,切断传染源,做好预防措施,提高对病情检测的力度,及时汇报工作情况。结果:时间为100d,150例患者基本痊愈。结论:对于流行性腮性炎的预防要结合预防政策并且始终坚持,尽量缩短发病周期,切断传染源。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病学特点,并针对性地实施预防与控制对策。方法对江苏省徐州市丰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2~2008年流行性腮腺炎的疫情统计资料进行逻辑检查,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6~10岁患儿的流行性腮腺炎发病构成比为比例最高,构成比为49.75%;其次是1~5岁,构成比为31.22%。随着年龄的增大,流行性腮腺炎的发病构成比为比例呈现下降趋势。小儿内科在流行性腮腺炎的科室分布中构成比为比例最高,构成比为86.81%,其次是发热门诊,表明流行性腮腺炎主要发生在儿童。结论加强儿童腮腺炎疫苗的接种工作,重点是流动儿童,提高流行性腮腺炎疫苗接种率,发生疫情及时采取综合措施,是预防和控制流行性腮腺炎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7.
《健康之路》2015,(7)
目的:分析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病学,且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以降低流行性腮腺炎疾病的发生。方法:择选富顺县2011年1月~2013年12月的454例流行性腮腺炎患者作为观察研究的对象,且对其基本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6~10岁这一年龄的发病例数最多,有238例,所占比例为49.79%,其次是6岁以下,所占比例为31.38%;6~8月、12月等四个月的病例数最多,有231例,所占比例为48.33%,而1~3月病例数最少,共有33例,所占比例为6.9%。结论:流行性腮腺炎疾病严重威胁着儿童的身体健康,因此,应当加大对儿童流行性腮腺炎疫苗的接种,强化健康教育,且在疫情发生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处理,以此来防治流行性腮腺炎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随着改革开放深入,旅游业蓬勃发展,外来流动人口的急剧增加,对我县人群的免疫屏障受到严重的冲击。虽然白2001年以来,坚持开展二类疫苗的免疫工作,设施完善,制度落实,儿童的二类疫苗覆盖率逐年上增,到目前为止基本达到80%,学龄前儿童基本控制了相关传染病的发生,为儿童身体健康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但疾病爆发流行的潜在危险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9.
10.
11.
12.
13.
14.
15.
16.
各种腺体并发症生殖腺 1、睾丸、附睾炎:性成熟前患儿极少见,性成熟的青少年与成人的发病率达14~35%. 轻型患者的睾丸仅见轻度间质组织水肿与血清纤维素渗出;但严重病人,可见弥漫性淋巴细胞浸润,精细管上皮细胞结构破坏,脱落的上皮细胞碎片与白细胞堵塞精细管.有30~40%睾丸萎缩.关于睾丸损害的机制,是病毒的直接侵害还是滲出物及水肿的压迫所致,目前尚无定论. 相似文献
17.
18.
19.
方法:采用氦——氖激光机。功率30mw。患儿坐位,照射两侧颊车穴,各10分钟,共计20分钟,每日1次。结果:共治10例。8例治疗3次,2例治疗5次。7例痊愈,2例显效,1例好转。病例介绍:某男,5岁,两侧腮部肿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