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肥胖会增加多种疾病的患病风险,如高血压、高脂血症、2型糖尿病、冠心病、卒中、胆囊疾病、骨关节炎、睡眠呼吸暂停以及某些癌症。作为睡眠医生,临床中除了关注睡眠症状之外,还应该重视肥胖对睡眠的影响,并且与患者讨论、制定相应的减肥计划。研究显示,68.5%的美国成年人BMI处于25~30,BM I≥30者高达34.9%,而BM I≥40者可达到6.4%;青少年的肥胖患病率也达到了  相似文献   

2.
昏迷脑电图表现类型与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昏迷的脑电图表现和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 32例昏迷的脑电图进行综合分析 ,并与其预后做对照。结果 EEG检查与随访结果表明 ,32例昏迷的脑电图改变有 6种类型 ,并与预后有密切关系。慢波型 2 1例中死亡 5例 ,α波型 2例死亡 1例 ,β波型 1例和纺锤波型 1例仍存活 ,发作波型 4例死亡 2例 ,平坦波型 3例死亡 2例。结论 昏迷患者的预后随其 EEG波型而不同 ,脑电图对判定预后可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药物诱导睡眠脑电图和睡眠剥夺脑电图的差别,初步探讨药物诱导和睡眠剥夺对睡眠脑波的影响。方法:选择2003-06/2004-06重庆三峡中心医院门诊和住院的3个月~12岁的患儿,临床有两项诊断中至少有一项诊断为癫痫或临床拟诊癫痫者共383例。随机分为睡眠剥夺-自然睡眠组200例,药物诱导睡眠组183例。睡眠剥夺组不用药物,采用禁睡4~10h后描记脑电图,年龄越小禁睡时间越短。药物诱导睡眠组服用100g/L水合氯醛,剂量采用1mL/岁,最多10mL,待快入睡时描记脑电图。使用视频数字脑电图仪按国际10~20系统放置8~16个头皮盘状电极,参考电极置于双耳垂或CZ,均作单、双极导联描记。记录30~90min的脑电图,包括常规脑电图-睡眠脑电图-觉醒后脑电图或睡眠脑电图-觉醒后脑电图。对比分析觉醒、睡眠时程、着重观察有无非快速眼球运动睡眠期Ⅰ~Ⅱ期睡眠和睡眠纺锤的变化及癫痫放电频率。结果:两组患者383例均收集到脑电图,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两组觉醒状态时快波活动:药物诱导睡眠组中73.8%(135/183)的儿童觉醒状态时快波活动增多,睡眠剥夺—自然睡眠组的儿童觉醒状态时仅5.0%(10/200)快波活动增多。②睡眠状态中的睡眠时相:药物诱导睡眠组中24.0%(44/183)能见到非快速眼球运动睡眠期Ⅰ~Ⅱ期睡眠。睡眠剥夺—自然睡眠组85.0%(170/200)见到较完整的睡眠时程,包括非快速眼球运动睡眠期Ⅰ~Ⅳ期。③睡眠纺锤:药物诱导睡眠组37.7%(69/183)可见,睡眠剥夺—自然睡眠组76.0%(152/200)可见。④癫痫样放电:药物诱导睡眠组发现有22.4%(41/183),睡眠剥夺—自然睡眠组发现有66.0%(132/200)。⑤睡眠纺锤与临床诊断的关系:药物诱导睡眠组中发现睡眠纺锤缺失62.3%(114/183),其中临床拟诊“癫痫?”34例;拟诊“继发性癫痫?脑性瘫痪”26例;拟诊“继发性癫痫?大脑发育不全”28例;拟诊“癫痫?非典型热性惊厥?”17例;拟诊“癫痫?屏气发作”5例;拟诊“癫痫?癔病?”4例。有22.4%(41/183)发现癫痫样放电,其中有26.8%(11/41)可见极度纺锤波。睡眠剥夺—自然睡眠组中睡眠纺锤缺失24.0%(48/200),其中临床拟诊“癫痫?”17例;拟诊“癫痫?脑性瘫痪”15例;拟诊“癫痫?大脑发育不全”8例;拟诊“癫痫?非典型热性惊厥?”6例;拟诊“癫痫?癔病?”2例。有66.0%(132/200)发现癫痫样放电的患儿中有30.3%(40/132)可见极度纺锤波。结论:药物诱导睡眠很快进入深睡期,不利于观察癫痫样放电等异常波最容易出现的非快速眼球运动睡眠期Ⅰ~Ⅱ期睡眠,同时由于药物的作用,快波增多,睡眠纺锤活动亦被掩盖,直接影响对睡眠脑波的分析。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药物诱导睡眠脑电图和睡眠剥夺脑电图的差别,初步探讨药物诱导和睡眠剥夺对睡眠脑波的影响。方法:选择2003-06/2004-06重庆三峡中心医院门诊和住院的3个月~12岁的患儿,临床有两项诊断中至少有一项诊断为癫痫或临床拟诊癫痫共383例。随机分为睡眠剥夺一自然睡眠组200例,药物诱导睡眠组183例。睡眠剥夺组不用药物,采用禁睡4~10h后描记脑电图,年龄越小禁睡时间越短。药物诱导睡眠组服用100g/L水合氯醛,剂量采用1mL/岁,最多10mL,待快入睡时描记脑电图。使用视频数字脑电图仪按国际10-20系统放置8-16个头皮盘状电极,参考电极置于双耳垂或Cz,均作单、双极导联描记。记录30-90mitt的脑电图,包括常规脑电图-睡眠脑电图-觉醒后脑电图或睡眠脑电图一觉醒后脑电图。对比分析觉醒、睡眠时程、着重观察有无非快速眼球运动睡眠期Ⅰ-Ⅱ期睡眠和睡眠纺锤的变化及癫痫放电频率。结果:两组患383例均收集到脑电图,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两组觉醒状态时快波活动:药物诱导睡眠组中73.8%(135/183)的儿童觉醒状态时快波活动增多,睡眠剥夺一自然睡眠组的儿童觉醒状态时仅5.0%(10/200)快波活动增多。②睡眠状态中的睡眠时相:药物诱导睡眠组中24.0%(44/183)能见到非快速眼球运动睡眠期Ⅰ~Ⅱ期睡眠。睡眠剥夺-自然睡眠组85.0%(170/200)见到较完整的睡眠时程,包括非快速眼球运动睡眠期Ⅰ-Ⅳ期。③睡眠纺锤:药物诱导睡眠组37.7%(69/183)可见,睡眠剥夺-自然睡眠组76.O%(152/200)可见。④癫痫样放电:药物诱导睡眠组发现有22.4%(41/183),睡眠剥夺-自然睡眠组发现有66.O%(132/200)。⑤睡眠纺锤与临床诊断的关系:药物诱导睡眠组中发现睡眠纺锤缺失62.3%(114/183),其中临床拟诊“癫痫?”34例;拟诊“继发性癫痫?脑性瘫痪”26例;拟诊“继发性癫痫?大脑发育不全”28例;拟诊“癫痫?非典型热性惊厥?”17例;拟诊“癫痫?屏气发作”5例;拟诊“癫痫?癔病?”4例。有22.4%(41/183)发现癫痫样放电,其中有26.8%(11/41)可见极度纺锤波。睡眠剥夺-自然睡眠组中睡眠纺锤缺失24.O%(48/200),其中临床拟诊“癫痫?”17例;拟诊“癫痫?脑性瘫痪”15例;拟诊“癫痫?大脑发育不全”8例;拟诊“癫痫?非典型热性惊厥?”6例;拟诊“癫痫?癔病?”2例。有66.O%(132/200)发现癫痫样放电的患儿中有30.3%(40/132)可见极度纺锤波。结论:药物诱导睡眠很快进入深睡期,不利于观察癫痫样放电等异常波最容易出现的非快速眼球运动睡眠期Ⅰ-Ⅱ期睡眠,同时由于药物的作用,快波增多,睡眠纺锤活动亦被掩盖,直接影响对睡眠脑波的分析。  相似文献   

5.
<正>癫痫是一种常见的儿童期多发性神经系统疾病,严重影响智力发育以及生活质量。由于癫痫的发病原因各不相同,症状表现较为复杂,极易导致漏诊和误诊~([1])。已有研究证实,癫痫患者如果可以进行早期的诊断和规范的药物治疗,则能对其发作进行有效的缓解和控制~([2])。脑电图检查是目前诊断癫痫的常用手段,但其假阴性率较高,灵敏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6.
抑郁症患者睡眠脑电图与自杀行为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抑郁症的自杀行为与睡眠脑电图的关系。 方法:对6例有自杀行为的抑郁症、12例无自杀行为的抑郁症、10例正常对照者检测睡眠脑电图。分析睡眠进程、睡眠结构和快波睡眠的情况。 结果:①自杀组的醒起时间[(13.3±6.4)min]比对照组的[(3.1±2.8)min]明显延长(t=4.45,P<0.05),而非自杀组与对照组则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②非自杀组慢波睡眠l相百分率[(16.5±8.6)%]比自杀组[(8.4±1.7)%]和对照组[(10.0±1.9)%]显著为高(t=2.25,2.33,P均<0.05),而自杀组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 结论:①醒起时间延长是抑郁症易感自杀行为的生物学标记。②抑郁症常伴有慢波睡眠1相百分率增加,如果抑郁很重,而慢波睡眠1相百分率反而正常化,预示自杀危险性增加。  相似文献   

7.
抑郁症患者睡眠脑电图与自杀行为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抑郁症的自杀行为与睡眠脑电图的关系。方法:对6例有自杀行为的抑郁症、12例无自杀行为的抑郁症、10例正常对照者检测睡眠脑电图。分析睡眠进程、睡眠结构和快波睡眠的情况。结果:①自杀组的醒起时间[(13.3&;#177;6.4)min]比对照组的[(3.1&;#177;2.8)min]明显延长(t=4.45,P&;lt;0.05),而非自杀组与对照组则差异无显著意义(P&;gt;0.05)。②非自杀组慢波睡眠1相百分率[(16.5&;#177;8.6)%]比自杀组[(8.4&;#177;1.7)%]和对照组[(10.0&;#177;1.9)%]显著为高(t=2.25,2.33,P均&;lt;0.05),而自杀组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gt;0.05)。结论:①醒起时间延长是抑郁症易感自杀行为的生物学标记。②抑郁症常伴有慢波睡眠1相百分率增加,如果抑郁很重,而慢波睡眠1相百分率反而正常化,预示自杀危险性增加。  相似文献   

8.
9.
目的:观察阿尔兹海默病(AD)患者夜间睡眠的临床特征。方法:对53例AD患者(AD组)和25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夜间睡眠脑电图检测;同时将AD组患者进行MMSE评分,根据评分将AD组患者分为轻、中、重度痴呆,分析快速眼动(REM)睡眠时间减少程度与MMSE评分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D组患者总觉醒时间增加,睡眠效率、睡眠潜伏期减少,REM睡眠比例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D患者痴呆程度越重,REM睡眠减少越显著。结论:AD患者睡眠指标和睡眠结构发生改变,表现为觉醒时间增加,睡眠效率、睡眠潜伏期减少,REM睡眠减少;痴呆程度越重,REM睡眠减少越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癫痫诊断中睡眠剥夺、药物诱导睡眠脑电图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方法:以我院80例癫痫患者为调查样本,将其随机分为人数相等的两组,观察组患者给予睡眠剥夺诱导睡眠,研究组给予药物诱导睡眠,对两组患者睡眠脑电图扫描情况进行比较,并对两种睡眠诱导方式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清醒期睁眼抑制、枕区α波优势、脑电图快波检测情况无统计差异(P>0.05)。观察组与研究组完整睡眠时相率无统计差异(P>0.05);观察组癫痫样放电率高于研究组,统计有差异(P<0.05)。结论:睡眠剥夺能够提升睡眠脑电图阳性率,但药物诱导操作简便,临床中可酌情选择。  相似文献   

11.
张银珠 《临床荟萃》2005,20(21):1225-1226
剥夺睡眠-睡眠诱发检查,有助于提高癫痫患者的脑电图阳性率,尤其适用于那些只在夜间发作及常规脑电图看不见异常放电的患者,现将我院自2001年10月至2004年10月对185例临床诊断为癫痫患者的常规脑电图与剥夺睡眠-睡眠诱发脑电图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张云茜  王建林  雷进 《临床荟萃》2008,23(9):636-639
目的 探讨日间自然睡眠脑电图(EEG)对癫痫诊断的价值.方法 对120例临床诊断为癫痫的患者行常规清醒EEG和日间自然睡眠EEG检查,并对两次检查结果的异常率和痫样放电检出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常规EEG痫样放电检出率为30.0%,异常率为56.7%;日间自然睡眠EEG痫样放电检出率为68.3%,异常率86.7%.痫样放电检出率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痫样放电检出率与患者年龄、临床发作类型、睡眠周期有关,痫样放电检出率在睡眠Ⅰ、Ⅱ期最高,少儿较成年人检出率更高,部分癫痫患者的痫样放电只在睡眠中出现或在睡眠中明显增多.结论 日间自然睡眠EEG对提高痫样波的检出率、进一步明确癫痫发作类型、指导临床用药和判断疗效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昏迷患者多处于危急甚至濒死状态 ,不宜搬动 ,床边脑电图检查能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有价值的依据。现将我院 2 0 0 0年 9月至 2 0 0 2年 4月对 46例昏迷患者作床边脑电图的情况报告如下。一、对象与方法1 .对象 :46例中男性 39例 ,女性7例 ,年龄 6~ 88岁 ,平均 58 6岁。临床诊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脑电图对昏迷患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对95例昏迷患的脑电图进行研究,分析其脑电图的改变及与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 脑电图慢波型67例中死亡10例(14.93%);α型6例中死亡4例(66.67%);β型2型和纺锤型2例均存活;发作波型5例中死亡1例(20.0%);平坦波型13例中死亡11例(84.62%)。结论 脑电图对昏迷患的预后有肯定的预测价值;脑电图为平坦波型和α波型死亡率高,β波型和纺锤型则可能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5.
瞳孔是虹膜中央的孔洞,在人类是惟一能窥视血管构造的窗口。观察瞳孔的形状、大小和各种反射功能,可了解昏迷患者的病情、疗效及预后,有极其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脑血管病昏迷患者的动态脑电图(AEEG)表现及其对预后判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29例脑血管病昏迷患者行24hAEEG检查,随访3个月时患者的预后,将AEEG结果与临床随访结果进行比较。结果随访3个月,AEEGI级的患者31例中,4例(12.9%)死亡;Ⅱ级28例中,5例(17.9%)死亡;III级20例中,9例(45.0%)死亡;IV级14例中,8例(57.1%)死亡;Ⅴ级36例中,32例(88.9%)死亡。显示随AEEG级别的升高,患者病死率递升(P<0.05)。清醒状态大都见于AEEGⅠ级、Ⅱ级患者。结论 AEEG在脑血管病昏迷预后的评估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现将1993年10月~1996年12月共67例儿童癫痫清醒与睡眠脑电图回顾性对比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67例中男35例,女32例;3月~3岁14例,4~6岁21例,7~9岁11例,10~12岁12例,13~15岁9例。儿童良性局灶性癫痫...  相似文献   

18.
现将1993年10月~1996年12月共67例儿童癫痛清醒与睡眠脑电图回顾性对比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评价Quisi检测抑郁症的作用和适应证。方法对19例抑郁症患者和21名正常受试者分别作Quisi和睡眠脑电图检测。并以日本SEEG-1500型睡眠脑电图为检测标准,与德国Quisi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在正常对照组中,除睡眠第二阶段百分比,Quisi少于多导睡眠图(Polysomnography,PS)外(Quisi为48±8,正常人PSG56±9,t=2.48,P<0.05),其余12项指标差异均无显著性。抑郁症组中睡眠第一阶段百分比,Quisi也少于PSG(Quisi为11±4,PSG为13±3,t=2.0,P<0.05),其余12项指标差异也无显著性。结论Quisi检测抑郁症作用与PSG相似,在心理咨询、外出巡诊和家庭病床上有应用前途,但不适用于发作性疾病的评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