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理肝气法治疗崩漏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崩漏是妇女多发病、常见病,严重影响妇女的身心健康。《素问.阴阳别论》首载:“阴虚阳搏为之崩。”汉.张仲景《金匮要略》首先提出漏的概念。此后历代医家对此多有论述。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分列漏下候、崩中候、崩中漏下候,指出了崩中漏下属非时之经血,明确了崩漏的概念。非时而下、淋漓不断,谓之漏下;忽然暴下,谓之崩中。并观察到崩中与漏下可以互见,概括其病机为“劳伤气血”,认为是脏腑损伤导致冲任受损而不能制约经血。对崩漏虽有多种不同论述,但其发病机制均可概括为各种原因所致之冲任损伤,不能制约经血。引起冲任损伤的原因可归…  相似文献   

2.
崩漏是以经血非时暴下不止或淋沥不尽为主要症状的妇科常见病。《诸病源候论》曰 :“非时而下淋沥不断 ,谓之漏下。”“忽然暴下 ,谓之崩中。”前者又称崩中或经崩 ,后者又称漏下或经漏 ,多见于青春期少女和中年妇女。崩漏发病原因复杂 ,病变非一脏一经所致 ,然总不外“虚、瘀、热”。气血同病 ,多脏受累 ,无论病起何脏 ,四脏相移 ,必归脾肾 ,病位在冲任 ,其主要机理为脾肾亏虚 ,肾气不固 ,固摄无权 ,肾精失守 ,冲任制约无权而致经血妄行。1 证 治治崩之法 ,初期止血 ,以塞其流 ;中期清热凉血以澄其源 ;末期补血以复其旧。若只塞其流 ,不…  相似文献   

3.
王东梅主任医师从事妇科临床工作 2 0余年 ,对于崩漏有丰富的治疗经验。笔者从师学习两年 ,获益匪浅 ,兹将王师治疗经验介绍如下。1 调经止崩 ,补脾为要崩漏属妇科疑难急重病证 ,系冲任不固 ,经血失于制约 ,以致经血非时而下 ,属月经病范畴。王师认为 ,崩漏病因病机虽多 ,但终不外虚、热、瘀 ,最终导致气血失调、冲任不固 ,表现为经血非时而下。就气血关系而言 ,气血失调本身即可导致虚、热、瘀。气血同源 ,相互依存 ,气能摄血 ,血能载气。经血妄行 ,则气随血脱 ,气脱则不能摄血 ,二者互为因果 ,形成恶性循环 ;气虚 ,血脉鼓动无力 ,血行滞…  相似文献   

4.
崩漏是妇女不规则的阴道流血,即《诸病源候论》所说:“血非时而下,淋沥不断而成漏下,忽然崩下谓之崩中。”但在发病的过程中,两者常易互相转化,如经崩不止,气血耗伤可成漏;经漏不止,病势日进亦可成崩。故临床上贯以崩漏并称。其病因病理虽较为复杂,但气血不调,冲任受损是发病的根本机理。因气为血帅,冲任隶属于肾,因此选用举元煎、寿胎丸加减以益气生血,补肾固冲任治疗崩漏证,获得较好效  相似文献   

5.
李兴培辨治妇科病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宁建武  李永强 《中医杂志》1999,40(3):149-150
1 崩漏之治,恒多益气固冲任功能性子宫出血属中医“崩漏”范畴,关于其治法,相沿有“治崩次第,初用止血,以塞其流;中用清热凉血,以澄其源;末用补血,以还其旧”(《医学纲目》)之法。说明本病初期多热,后期多虚。李师认为,病久多由中气不足,气虚下陷,冲任失固。盖脾统血,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  相似文献   

6.
《血证论》一书对血证颇多创见。而书中对妇科血证的论治也多独到之处。笔者兹选有关内容讨论如下。一、冲任不足宜补脾生血冲任两脉起于胞中,隶于阳明。阳明为水谷之海,居中宫称戊土,为“生血之源”。故《血证论·崩带》云:“凡是崩中”,“治法总以治脾为主”,认为补养脾胃为补生血之源。如阳明冲任之血不足,证见经血清淡,多水浆而少鲜血者,用炙甘草汤、养营汤以补生血之源,此方也可用于治崩漏。唐氏论治经血、产  相似文献   

7.
王悦 《陕西中医》2011,32(12):1682-1682,1696
<正>崩漏指经血非时暴下不止或淋漓不尽。如《诸病源候论》所说:"非时而下淋漓不断,谓之漏下";"忽然暴下,谓之崩中"。本病的发病机理主要为冲任损伤,不能制约经血,致使经血从胞宫非时妄行。常见病因有脾虚、肾虚、血热、血瘀等,主要累及脾肾二脏。主要治法应遵循"急则治其标",先以止血,旨防休克虚  相似文献   

8.
高辉远从脾胃辨治妇科疾患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薛长连 《中医杂志》1996,37(4):204-205
高师认为妇女以血为用,冲任为本,脾主化生气血,又统血,肝藏血,调节冲任两脉。若脾胃健旺,生化有源,气血充足,血海满盈,使肝调血有序,冲任二脉平和,则经期如期,胎孕如常,产后乳汁丰盛。反之,脾胃虚弱,化源不足,气血俱虚,则冲任失调。临床可见痛经、崩漏、带下病、妊娠恶阻、胎动不安、产后少乳及子宫脱垂等病。现归纳总结,将高师从脾胃辨治妇科疾患之  相似文献   

9.
妇科病治重冲任用药管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灵胎《医学源流论·妇科论》指出:“凡治妇人,必先明冲任之脉……此皆血之所从生,而胎之所由系,明于冲任之故,则本原洞悉,而后其所生之病,千条万绪,可以知其所从起”,其言洵为确论。妇科病的机理大多由于冲任损伤,变生诸病。临床大抵先分虚实寒热,而后用药才能有的放矢。虚证有气虚、血虚之分:冲任气虚继发于肺、脾、肾的阳气不足,由于血随气陷,则出现月经不调、崩漏、滑胎、阴挺等症;冲任血虚必源于心、肝、脾虚损,化源告竭,而致经血枯涩,出现闭经、不孕、缺乳等症。实证多因气滞血瘀,症瘕积聚,痰浊水湿,壅阻为患,导致冲任经脉阻滞,瘀血…  相似文献   

10.
崩漏,是中医门诊常见或多发病,在<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云:"妇人经行之后,淋漓不止,名曰经漏,经血突然大下不止,名曰经崩." 1 中医病因病机 <黄帝内经>中就有"阴虚阳博谓之崩"和"阳络伤则血外溢,阴络伤则内溢".即阳胜之体,邪热灼伤冲任,损及肝肾,迫血妄行,如<济生方>云:"元气不伤,七情未郁,荣卫调平,则血无壅决之虞,节宣失宜,必致壅闭,血遂不得循经流注,失其常度,故有妄行之害".可为崩漏的病因病机之一;素体不足或房事不节、损伤冲任而致肾气不固,淋漓不断,劳思伤脾耗气,脾虚不摄,冲任失司,血不循经,亦可致"崩漏";如在<诸病源侯症>巢氏云:"劳伤冲妊"可为崩漏的病因病机之二;在<金匮要略>张仲景就因瘀血内阻,血不归经,导致漏下不止而云:"妇人宿有癥病,经断未及三月,而得漏下不止,所以血不止者,其癥不去固也,当下其癥."即瘀血凝滞,血阻气滞,新血不守,经血淋漓不断,又可为崩漏之病因病机之三.唐容川在<血证论>认为:"崩漏者,非经期而下血之谓也,少者名曰漏下,多则名为血崩,行经而去血过多,如水之流不能止者,亦是血崩,古名崩中.谓血乃中州脾土所统摄,脾不摄血,是以崩溃,名曰崩中."崩漏二者均为子宫出血,"漏者为崩之渐,崩者漏之甚",虽病势有缓急的不同,但病机则一.二者相互转化,互为因果.若久崩不愈则大伤气血;气血或病势转轻可为漏;久漏不止,病势转重,可转为崩,如<济生方>云:"崩漏之疾,本乎一症,轻者为漏,甚者谓崩中."  相似文献   

11.
<正> 妇女不在行经期闾阴道内大量出血谓之"崩",淋漓不断谓之"漏".崩与漏在病势上有缓急之分,在发病过程中可以互相转化.久崩不止,气血耗竭,必将成漏,久漏不止,病势日进,亦将成崩.崩漏发生的主要病机是劳伤气血,冲任损伤,经血失固.导致本病发生原因大致有四,或为气虚下陷,或为阴虚阳搏;或为血热妄行;或为瘀血阻络.现就气虚崩漏之辨治,略陈管见,就正于同道.气虚崩漏有偏阴偏阳之分人体内气血阴阳相互依存,阴血的生化和循行,必须依靠阳气的温煦和推动,阳气的输布和流动,也有赖于阴血的滋润和涵养.故  相似文献   

12.
李书香 《辽宁中医杂志》2005,32(11):1141-1142
有排卵型功血是妇科常见病,本病属中医学崩漏范畴。其发病与肝脾肾有关,肝主疏泄,情志刺激,肝气郁 结,气滞血瘀,血不循经,肝郁化火灼伤冲任血络,则经血崩中漏下。脾虚气血生化乏源,血失统摄,胞脉约束无力则经血 淋漓不止。肾虚封藏失职,冲任不固,则经血非时而出,遂成崩漏。根据肝气郁结、热灼冲任、气血两亏、瘀阻胞宫的基本病 机,采用疏肝清热补血化瘀法功血复原汤治疗106例,该法融塞流、澄源、复旧为一体,取得了显著疗效,结果痊愈81例, 好转19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达94.3%。  相似文献   

13.
薛静燕 《河北中医》2004,26(9):689-690
崩漏为妇科血证,中医文献早有论述,言崩漏常以经水非时而下论,淋沥不断,谓之漏下;忽然暴下,谓之崩中。崩漏成因多端,病机错综复杂,病变涉及多脏,其中因脾之功能失调而致病者最为多见。笔者依据金元医家李东垣“妇人血崩多与脾胃虚损,不能摄血归经”的有关论述,注重从脾论治崩漏,临证每获良效。现归纳补脾治崩五法,略陈于次。  相似文献   

14.
崩漏主要指妇女非月经期各种病理状态下的子宫出血。现概括六法加以论述: 一、固摄冲任法冲任起自胞中,隶属阳明。冲为十二经气血汇聚之所,是全身气血运行的要冲,故有“冲为十二经之海”,“冲为血海”之称;任脉总司一身之阴,又称“阴脉之海”。“任主胞胎”。《巢氏病源说:“崩中之病,是劳伤冲任之脉,冲任脉虚,不能统制经血,故忽然崩下。”若劳伤冲任,跌仆损伤,小产等,冲任受损,经不守舍,则崩漏互见。兼见腰酸腹痛、下坠。舌质暗红无苔,脉沉细。治宜补气固摄、调补冲任。  相似文献   

15.
张洪芳  龚谨 《四川中医》2014,(1):134-135
<正>崩漏是指月经周期、经期、经量严重紊乱,经血非时而下,量多如注或者淋漓不尽。来势急,出血量多者称之为崩;出血量少,淋漓不断者,称为漏。虽然两者出血情况不同,但在疾病发生过程中往往相互转化,交替出现,故临床多以崩漏并称。《诸病源候论·漏下候》曰:"崩中之病是伤损冲任之脉,盖冲任为经脉之海。劳伤过度,冲任气虚不能统治经血,忽然大下,谓之崩中,崩而内有瘀血,故时崩时止,名曰崩中漏下。"《普济方·妇  相似文献   

16.
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崩漏28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崩漏属妇科血证,经血非时而下,淋沥不断,谓之漏下,忽然暴下,谓之崩中.崩与漏出血情况虽不同,但二者常交替夹杂出现,故统称崩漏,临床视为一种疾病治之.  相似文献   

17.
崩漏包括血崩和经漏二症。它的主要病理是冲任损伤,脾气虚弱,不能固摄经血,以阴道不规则出血为主要表现的疾患。一般以骤然出血多,势如泉涌的叫崩;血来势缓,血量不多,淋漓不断,如器皿罅漏者称漏。临床上二者常并见,故每将崩漏相提并论。正如《巢氏病源》所云:“妇人月水非时而下,淋漏不尽,谓之漏下,忽然暴下,谓之崩中”,又“漏者崩之渐,崩者漏之甚”。《济生方》亦云:“崩漏之疾,本乎一症,轻者谓之漏下,甚者谓之崩中”。对其病因病机,早在《内经》中就指出:“阴虚阳搏  相似文献   

18.
<正>崩漏是指经血非时暴下不止或淋漓不尽,前者谓之崩中,后者谓之漏下。崩与漏出血情况虽不同,然二者常交替出现,且其病因病机基本一致,故概称崩漏。崩,首见于《素问·阴阳别论》中"阴虚阳搏谓之崩"。漏,始见《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妇人宿有癥病。经断未及三月,而得漏下不止者,其癥不去故也"。崩漏的发病是肾-天癸-冲任-胞宫轴的严重失调,其病机为冲任不固,不能制约经血,子宫藏泄失常,常见病因为脾虚、肾虚、血热、血瘀。  相似文献   

19.
岳景林主任是吉林省著名老中医,治疗妇科疾病有独到之处,尤其是对崩漏一证的辨证多资于古训,更参合百家。本人有幸随师学习并总结,今简要介绍岳老对崩漏的辨证施治经验,以飨同道。1 脏腑气血不足,冲任不固是其病机的关键 崩漏是以非行经期阴道大量出血或持续淋漓不止为主要症状的一种妇科病证。《诸病源候论》称:“忽然暴下,谓之崩中”,“非时而下,淋漓不断,谓之漏  相似文献   

20.
“宫血”是由于卵巢功能失调而非生殖系统器质性病变所引起的子宫不正常出血。青春期、更年期和育龄期妇女均多见,表现为月经先期、月经量增多、崩漏等。常为气血同病,其总因不外冲任损伤,不能制约经血所致。虽寒热虚实错杂,但本质仍属虚症。近几年来笔者临床上用血净饮以补脾益气,调理肝肾,活血固涩,收到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