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考察非诺贝特纳米混悬剂、原料药粉、微粉化原料药粉的体外溶出特性,研究比较三者在大鼠体内的生物利用度,并对其体内外相关性作出评价。方法以紫外分光法测定体外溶出度;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鼠灌胃给药后的血药浓度;以Wagner-Nelson法计算体内吸收分数,考察体内吸收与体外溶出的相关性。结果纳米组AUC0-36h和Cmax分别为原料组、微粉组的10倍和2倍,纳米混悬剂组体内吸收分数fa与体外溶出速率ft的关系为:fa=4.407 9ft?303.31,r=0.983 8。结论与原料和微粉组相比,非诺贝特制成纳米混悬剂后,药物的溶出速度和生物利用度均有显著提高,体外溶出与体内吸收相关性良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 考察非诺贝特纳米混悬剂、原料药粉、微粉化原料药粉的体外溶出特性,研究比较三者在大鼠体内的生物利用度,并对其体内外相关性作出评价。方法 以紫外分光法测定体外溶出度;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鼠灌胃给药后的血药浓度;以Wagner-Nelson法计算体内吸收分数,考察体内吸收与体外溶出的相关性。结果 纳米组AUC0-36h 和Cmax分别为原料组、微粉组的10倍和2倍,纳米混悬剂组体内吸收分数fa与体外溶出速率ft的关系为:fa=4.407 9ft- 303.31,r=0.983 8。结论 与原料和微粉组相比,非诺贝特制成纳米混悬剂后,药物的溶出速度和生物利用度均有显著提高,体外溶出与体内吸收相关性良好。  相似文献   

3.
熔融乳化法制备非诺贝特纳米混悬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熔融乳化法制备非诺贝特纳米混悬剂,以粒径和ζ电位为指标,筛选优化处方.体外溶出试验显示,所制纳米混悬剂溶出速率显著高于原药和微粉化原药.大鼠体内药动学试验表明,纳米混悬剂组的AUC和Cmax显著高于原药组和微粉化原药组.  相似文献   

4.
目的 考察原人参二醇纳米混悬剂的在体肠吸收特征。方法 采用溶剂蒸发法, 以白蛋白作为稳定剂制备原人参二醇纳米混悬剂。以酚红为标示物, 采用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法评价原人参二醇纳米混悬剂的大鼠在体肠吸收特性。结果 Zetasizer nano ZS仪测得原人参二醇纳米混悬剂平均粒径为(220±10)nm, Zeta电位为(-28±0.2)mV。肠吸收实验表明, 原人参二醇纳米混悬剂在整个肠段都有吸收, 且吸收速率常数(Ka)与渗透系数(Peff)均大于原人参二醇原药(P<0.05), 原人参二醇纳米混悬剂在小肠段(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的KaPeff均大于结肠(P<0.05)。结论 原人参二醇纳米混悬剂能够有效促进原人参二醇的大鼠在体肠吸收, 其转运机制可能为主动转运或促进扩散。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大鼠在体肠循环液中非诺贝特和非诺贝酸的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Kro-masil C18柱(1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80∶20),pH3.0,柱温为室温,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286 nm。结果:非诺贝特、非诺贝酸分别在0.25~124.68 mg.L-1、0.01~5.05 mg.L-1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r分别为0.999和0.999 9。其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83%、101.13%,RSD均小于4%。结论:该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灵敏度高,可同时测定大鼠在体肠循环液中非诺贝特和非诺贝酸的含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非诺贝特双层渗透泵片在犬体内的药动学特征,并评价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的生物等效性。方法 采用LC-MS测定比格犬体内的血药浓度,采用DAS 2.1.1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 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血浆中非诺贝特酸的Cmax分别为(1 100.0±771.2)、(924.3±564.0)ng/mL,tmax分别为(6.7±8.5)、(2.5±0.5)h,AUC0-t分别为(17 841.1±12 220.7)、(17 615.5±12 870.2)ng·h/mL;t1/2分别为(17.7±8.2)、(16.4±3.3)h,MRT0-t分别为(24.7±4.0)、(24.5±5.2)h,受试制剂中非诺贝特酸的平均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04.7±12.4)%。结论 受试制剂非诺贝特渗透泵片和参比制剂非诺贝特缓释胶囊具有生物等效性。  相似文献   

7.
徐帆  冯恩富  余昉 《中国药师》2007,10(6):530-532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中非诺贝特活性代谢产物非诺贝特酸浓度。方法:以甲醇直接沉淀血浆蛋白,色谱柱为Waters sunfire C_(18)柱(150mm×4.6mm,5μm),流动相为0.05 mol·L~(-1)磷酸二氢钾溶液-甲醇(70:30),用磷酸调pH 2.5,检测波长286nm。结果:非诺贝酸的保留时间约为6.7 min,线性范围为0.2~20.0μg·ml~(-1)(r=0.999 9),最低定量限为0.2μg·ml~(-1),方法回收率99.28%~101.38%,提取回收率97.18%~107.28%,日内和日间RSD均小于10%。结论:本法简便、快捷、灵敏,适用于非诺贝特药物动力学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采用RP-HPLC测定大鼠血浆中非诺贝特活性代谢物非诺贝特酸的浓度,并研究单次口服不同剂量非诺贝特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方法将18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按体重口服低、中、高剂量(10、50、100 mg·kg-1)非诺贝特混悬液后,采用经过验证的RP-HPLC法测定血浆中药物的浓度,绘制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以DAS 2.1.1软件拟合药动学参数。结果高、中、低剂量非诺贝特酸的药-时曲线均符合口服吸收的二室模型,主要药动学参数:Cmax分别为18.15±3.02、8.68±1.69、1.68±0.42μg·mL-1;Tmax分别为6.80±0.75、6.33±1.75、6.50±1.38 h;t1/2分别为4.44±1.03、5.38±1.91、4.76±1.12 h;Cl/F分别为0.49±0.08、0.56±0.13、0.50±0.11 L.h-1;AUC0-t分别为209.07±36.25、92.20±23.47、20.17±6.54μg·mL-1·h-1;AUC0-∞分别为210.22±36.29、93.87±23.51、21.27±6.53μg·mL-1·h-1。结论所用RP-HPLC法能够准确地测定非诺贝特酸的血药浓度,满足药动学研究的要求。在给药剂量范围内,非诺贝特酸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符合线性药动学规律。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国产非诺贝特片与进口非诺贝特胶囊人体生物等效性。方法:采用双周期双交叉试验设计,将24名健康受试者随机平均分为2组,在每个给药周期,单次口服受试制剂或参比制剂非诺贝特200 mg,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中非诺贝酸的浓度,药-时数据经DAS2.1统计软件处理,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并评价二者的生物等效性。结果:非诺贝特片和非诺贝特胶囊的主要药动学参数分别为:t1/2(18.5±4.3)、(19.3±4.4)h,Cmax(9.0±3.3)、(8.7±2.8)μg·ml-1、tmax(5.3±0.9)、(5.0±0.8)h、AUC0-72h(128.1±37.7)、(134.2±42.1)μg·h·ml-1,AUC0-∞(140.1±41.6)、(146.8±97.4)μg·h·ml-1。非诺贝特片的相对生物利用度F0-72h为(91.6±3.4)%,F0-∞为(92.6±2.5)%,受试制剂AUC0-72h和Cmax的90%可信限分别落在参比制剂的90.4%~102.0%和87.2%~116.8%范围内。结论:2种制剂具有生物等效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采用纳米分散技术制备非诺贝特胶囊剂,以提高其溶出度及生物利用度。方法用反溶剂沉淀法和高压匀质法制备非诺贝特纳米混悬剂,并通过喷雾干燥将其固化以制备胶囊剂,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DSC)和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表征药物在胶囊剂中的存在状态,并测定药物的溶出度及家犬体内的生物利用度。结果非诺贝特以纳米晶体状态分散于胶囊剂中,自制胶囊溶出度为国产胶囊的3倍,相对生物利用度为国产胶囊的(274.5±15.6)%。结论自制非诺贝特胶囊剂可以通过增加非诺贝特的分散度来提高药物的溶出度与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制备非洛贝特纳米混悬剂,以促进药物溶出。方法:以非洛贝特为主药,采用熔融乳化法联合高压均质法制备纳米混悬剂;选取处方中表面活性剂泊洛沙姆188(Poloxamer188)与聚乙烯吡咯烷酮(PVP)K30用量比、均质压力、均质次数为考察因素,药物粒径为指标设计正交试验筛选制备工艺,并进行验证试验;同时考察制剂溶出速率和溶出浓度。结果:最佳制备工艺为Poloxamer188:PVPK30用量比2:1、均质压力800bar,均质次数为9。所制纳米粒平均粒径为356nm,多分散系数为0.19,平均Zeta电位为-39mV。制剂5min时溶出浓度可达20.10mg·L-1,4h时达25.46mg·L-1,接近完全溶出。结论:将难溶药物非诺贝特制成纳米混悬剂可以显著改善其溶出作用。  相似文献   

12.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develop nanosuspension based on combinative technology to enhance the intestinal absorption of Olmesartan medoxomil (OLM), a potent antihypertensive agent with limited oral bioavailability. Two combinative approaches were employed and then characterized. In vitro intestinal absorption of OLM nanosuspension and plain OLM was studied using non-everted rat intestinal sac model. Optimal OLM nanosuspension was prepared by a combination of ball milling and probe sonication using stabilizer, Poloxamer 407. The formula exhibited particle size of 469.9 nm and zeta potential of −19.1 mV, which was subjected to ex vivo studies. The flux and apparent permeability coefficient in intestine from OLM nanosuspension was higher than the plain drug, thereby suggesting better drug delivery.Abbreviations: OLM, olmesartan medoxomil; P407, Poloxamer 407; HPH, high pressure homogenization; PDI, polydispersity index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清洁验证中残留物非诺贝特含量测定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色谱柱为 Agilent ZORBAX SB-C18(1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水(磷酸调节pH至2.5)-乙腈(30∶70),检测波长:286 nm,流速:1.0 mL/min,柱温:25℃,进样量:20μL。结果:非诺贝特在0.09~0.9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 r2=0.9994;回收率:99.69%,RSD =0.16%(n=9)。结论:该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可以用于清洁验证残留物非诺贝特的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4.
人参皂苷Rd固体脂质纳米粒的体外释放和大鼠的在体吸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人参皂苷Rd固体脂质纳米粒(Rd-SLN)的体外释药特性、在大鼠肠道的吸收和体内药物动力学行为。方法采用透析法测定Rd-SLN体外释药速率;通过大鼠在体分段肠回流实验,研究Rd-SLN的肠道吸收行为;建立血浆样品中人参皂苷Rd的HPLC分析方法,在大鼠灌胃给药后测定不同时间的血药浓度,观察Rd-SLN在体内的吸收和药动学特征。结果Rd-SLN具有缓释特征。在十二指肠和空肠段,Rd-SLN与人参皂苷Rd对照溶液的吸收率差异没有显著性;在回肠和结肠段,Rd-SLN与对照溶液的吸收率差异有显著性。Rd-SLN在回肠段的吸收率高于其它肠段。与对照组相比,Rd-SLN组的血药浓度水平维持时间更长,其Cmax、MRT、AUMC和AUC均明显增加。结论Rd-SLN具有一定的缓释作用,其在回肠的吸收优于其他肠段,并且能明显提高人参皂苷Rd的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考察盐酸氨溴索缓释片体外释放度与体内吸收的相关性。方法应用释放度测定法研究盐酸氨溴索缓释片体外释药行为 ,采用HPLC法测定盐酸氨溴索缓释制剂在家犬体内的血药浓度 ,按照Wagner Nelson公式计算药物的吸收分数。 结果 3种自制盐酸氨溴索缓释片与参比制剂生物等效 ,以药物累积吸收百分数 f(t)与相应时刻的体外累积释放百分数F(t)建立的一元线性回归方程 ,参比制剂与 3种自制制剂的体内外相关系数分别为 0 969、0 979、0 970和 0 983。结论盐酸氨溴索缓释片的体外释放度与体内吸收具有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采用HPLC法测定非诺贝特缓释片中非诺贝特。方法采用Dikma C18色谱柱(200 mm×4.6 mm,5μm);流动相:甲醇–水(90∶10);检测波长:288 nm;柱温:25℃;体积流量:1.0 mL/min;进样量10μL。结果非诺贝特在2.0~12.0μg/mL与其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9);检测限和定量限分别为10、30 ng/mL;平均回收率为99.86%,RSD值为0.72%(n=9)。结论该方法准确、简便,可用于非诺贝特缓释片中非诺贝特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丙磺舒联用对头孢克罗肠道吸收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1)药代动力学试验:头孢克罗(100mg/kg)对大鼠静脉给药,分别与不同剂量丙磺舒(0、300、600、900mg/kg)联用,HPLC监测用药后不同时间的血药浓度,DAS软件计算头孢克罗的药代动力学参数。(2)肠道吸收试验:头孢克罗(30μg/mL)分别与不同剂量丙磺舒(0、90、180、270μg/mL)联用,对大鼠在体肠回流给药,给药后不同时间采样,HPLC测定灌流液中头孢克罗浓度的经时变化。结果:(1)头孢克罗静脉给药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呈二室开放模型;在试验剂量范围内,随丙磺舒联用剂量增大,头孢克罗的血药浓度呈剂量依赖性增高;AUC与丙磺舒联用剂量呈正相关(r=0.997),而Cl、Vd及V1与丙磺舒联用剂量呈负相关(r=-0.837,-0.817及-0.888)。(2)大鼠在体肠回流实验表明,不同剂量丙磺舒联用对头孢克罗肠道吸收影响的程度不同,当丙磺舒联用剂量达270μg/mL水平时,灌流液内头孢克罗的留存率明显增高。结论:与适量丙磺舒联用,头孢克罗分布容积及血浆清除率降低,血药浓度增高;而与大剂量丙磺舒联用则明显延缓或抑...  相似文献   

18.
单向灌流法研究磷酸川芎嗪的大鼠在体肠吸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磷酸川芎嗪的大鼠在体肠吸收性质。方法运用单向灌流模型、采用HPLC法对药物的质量浓度进行检测,分别研究灌流速度、药物质量浓度、pH值以及吸收部位对磷酸川芎嗪吸收的影响。结果灌流速度和pH值对磷酸川芎嗪的吸收速率常数(ka)和表观吸收系数(Papp)有显著性影响;药物质量浓度对ka和Papp无显著性影响;小肠各段间药物吸收的ka和Papp无显著性差异,但与回肠段相比吸收明显增大。结论磷酸川芎嗪的吸收速率不受药物质量浓度的影响,而与灌流速度、灌流液的pH值和肠段部位有关。药物在全肠道吸收较好,吸收窗主要在小肠,且小肠内无明显的特定吸收部位。  相似文献   

19.
法莫替丁大鼠在体小肠吸收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应用大鼠在体肠吸收实验方法研究了法莫替丁各肠段的吸收动力学特征。实验表明 :法莫替丁在肠道各部位的吸收速率按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顺序下降 ,吸收速率常数分别为0 0 5 0 8,0 0 44 6 ,0 0 415 ,0 0 2 87h-1。药物在肠道内的吸收呈现一级吸收动力学过程 ,其吸收机制为被动扩散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