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低温保护液肺动脉灌注对右腋下小切口心内直视术的肺保护作用。方法:4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常规手术组)和实验组(肺灌注组),每组各20例,均为室间隔缺损,无合并肺动脉高压及其他心内畸形。对照组采用右腋下直切口开胸,常规建立体外循环(CPB)进行心内直视手术。实验组患者体位、切口选择、建立CPB同对照组,阻断升主动脉后同时经肺动脉灌注低温保护液。分别在不同时点检测动脉血中性粒细胞计数及抗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KC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计算氧合指数(OI),监测气道峰压,同时获取少许肺组织进行病理形态学检测。结果:两组患者年龄、体重、CPB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差异无显著性,两组患者均无死亡,无低心排综合征,无呼吸功能不全等并发症。两组比较:主动脉阻断后不同时点、OI增高(P<0.05),气道峰压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主动脉阻断后不同时点、血清TNF-α、KC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主动脉阻断后不同时点、SOD活性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主动脉开放后不同时点中性粒细胞计数明显降低(P<0.05)。结论:低温保护液肺动脉灌注可以减轻右腋下小切口心内直视术的全身炎性反应,改善肺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低温保护液肺动脉灌注对右腋下小切口心内直视术的肺保护作用.方法:4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常规手术组)和实验组(肺灌注组),每组各20例,均为室间隔缺损,无合并肺动脉高压及其他心内畸形.对照组采用右腋下直切口开胸,常规建立体外循环(CPB)进行心内直视手术.实验组患者体位、切口选择、建立CPB同对照组,阻断升主动脉后同时经肺动脉灌注低温保护液.分别在不同时点检测动脉血中性粒细胞计数及抗肿瘤坏死因子-a(TNF-a)、KC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计算氧合指数(OI),监测气道峰压,同时获取少许肺组织进行病理形态学检测.结果:两组患者年龄、体重、CPB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差异无显著性,两组患者均无死亡,无低心排综合征,无呼吸功能不全等并发症.两组比较:主动脉阻断后不同时点、OI增高(P<0.05),气道峰压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主动脉阻断后不同时点、血清TNF-a、KC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主动脉阻断后不同时点、SOD活性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主动脉开放后不同时点中性粒细胞计数明显降低(P<0.05).结论:低温保护液肺动脉灌注可以减轻右腋下小切口心内直视术的全身炎性反应,改善肺功能.  相似文献   

3.
右腋下直切口心内直视手术对肺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右腋下直切口心内直视手术对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对照组、实验组各20例,全部为室间隔缺损者,无合并肺动脉高压及其他心内畸形。对照组采用胸骨正中切口心内直视手术,实验组采用右腋下直切口开胸心内直视手术。分别在不同时点检测气道峰压,计算氧合指数(PaO2/FiO2),肺泡—动脉氧分压差及动脉血查中性粒细胞计数。结果:两组患者年龄、体重、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差异无显著性。两组患者均无死亡,无低心排综合征,无呼吸功能不全等并发症。实验组和对照组比较:体外循环(CPB)后6 h、12 h气道峰压,肺泡—动脉氧分压差升高(P<0.05),氧指数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不同时点中性粒细胞计数明显升高(P<0.05)。结论:右胸微创小切口心内直视手术会对肺功能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体外循环期间低温保护液肺动脉灌注对肺脏的保护作用以及添加细胞保护因子三甲氧苄嗪后对保护液作用的影响。方法:18只杂种犬随机分为对照组、试验组和TMZ组,每组6只。主动脉阻断后,对照组经右肺动脉灌注4C乳酸林格液,实验组经右肺动脉分别灌注4C肺保护液,TMZ组经右肺动脉分别灌注4C含三甲氧苄嗪肺保护液。体外循环结束后90min,取左右肺下叶背段组织做丙二醛(MDA)、髓过氧化物酶(MPO)、一氧化氮(NO)、含水量及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CPB后对照组肺组织MDA含量和MPO活性明显升高,加入肺保护荆的实验组明显下降,而TMZ组在CPB后虽有增高.但明显低于对照组和实验组。同时肺组织中的NO含量明显高于其它两组,肺组织含水量明显低于其他两组(P〈0.05)。光镜及透射电镜下观察肺泡及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实验组、TMZ组右肺组织结构变化不明显。结论:CPB期间肺动脉灌注低温肺保护液可明显减轻CPB造成的肺组织损伤,而含三甲氧苄嗪的肺保护液具有更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5.
磷酸肌酸钠停搏液对未成熟心肌保护效果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磷酸肌酸钠(cP)停搏液在婴幼儿心内直视术中的心肌保护效果.方法 选择60例择期在体外循环(ECC)和心脏停搏下,行法洛四联症(TDF)根治术的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患儿,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主动脉阻断后于其根部插针顺行灌注4℃停搏液,试验组灌注CP停搏液(在单纯冷晶体高钾停搏液中加入CP,浓度为10 mmol/L),对照组灌注单纯冷晶体高钾停搏液.2组患儿分别于ECC前、主动脉阻断(ACC)30 min后,术后2、24、48 h抽取中心静脉血,测血清心肌酶(CK-MB、cTnI)的浓度;分别记录,临床观察指标(心脏诱导停搏时间,自动复跳时间,自动复跳率,术后呼吸机维持时间、ECC停止及术后24 h多巴胺、盐酸肾上腺素用量和使用率).结果 试验组在各临床观察指标上均优于对照组(P<0.05);2组的血清心肌酶均于ACC 30min后开始上升,并于术后24 h达高峰,与ECC前比较有统计意义(P<0.01).2组间比较,试验组在ACC 30 min后各时点升高的幅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婴幼儿心内直视术中应用含CP的冷晶体停搏液对未成熟心肌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优于单纯的冷晶体心脏停搏液.[关键词l磷酸肌酸钠;冷晶体停搏液;心内直视术;未成熟心肌;心肌保护  相似文献   

6.
游露  陈松  李姗姗  王勇  窦雪娇  张红 《贵州医药》2013,37(6):483-486
目的探讨缺血后处理(ischemic postconditioning,IPO)对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犬肺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成年健康杂种犬12只,随机分为CPB左肺缺血再灌注组(C组)和缺血后处理组(IPO组),每组6只。于体外循环前(T1)、开放左肺动脉前(T2)、再灌注后2.5h(T3)三个时间点,观察肺组织病理学变化并进行病理评分。在T1、T3取股动脉血行动脉血气分析,计算呼吸指数(RI)和氧合指数(OI);肺动态肺顺应性(CD)及左肺功能的变化比例(FC)。结果 (1)肺组织病理学变化:两组肺组织病理损伤逐渐加重,但IPO组肺组织病理改变明显轻于C组。(2)病理切片评分:CPB前两组肺组织病理评分差异无显著性;CPB后两组肺组织病理评分T3时点较T1明显升高(P<0.05);在T3时点C组明显高于IPO组(P<0.05)。(3)呼吸参数的变化:CPB前两组犬肺CD、OI及RI差异无显著性;但CPB后两组犬肺CD、OI逐渐降低,而RI则增加(P<0.05);在T3时点IPO组CD、OI明显高于C组,RI则低于C组(P<0.05)。(4)肺功能的变化比例(FC):T3时点与基础值相比,两组肺CD、OI及RI均有不同程度的恶化;IPO组比C组恶化程度轻。结论缺血后处理可以提高CD及OI,降低RI,减轻肺组织的病理改变,从而改善术后肺功能。  相似文献   

7.
缪冬梅  周易  甘玉芬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22):3408-3410
目的:探讨浅低温体外循环不停跳心内直视术的心肌保护。方法:30例心内直视术病人随机平均分为心脏停跳和不停跳两组。停跳组降温致食管温度(25±1.35)℃,并从升主动脉根部灌注冷高钾停跳液,灌注量15ml/kg,同时在心脏表面及心腔内冰盐水浸泡,致心脏停跳,阻断升主动脉。不停跳组降温至食管温度(31±1)℃,只阻断上下腔静脉,不阻断主动脉,控制心率在40~70次/分。结果:两组病例术中血液动力学均较稳定,差异无显著性。但两组CK-MB、CK、LDH、α-HBDH均较术前增高,尤以停跳组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心内直视术麻醉采用浅低温心脏不停跳体外循环技术对心肌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但仍然存在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对心肌保护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体外循环下不阻断升主动脉行心内直视术对心肌保护作用。方法静脉吸入复合全身麻醉,胸骨正中切口,按常规建立体外循环。对手术不涉及主动脉瓣的患者,采取不阻断升主动脉的方法保持心肌有氧灌注,在并行循环或心室颤动下进行心内手术操作。回顾性分析2004年7月 ̄2007年10月,76例应用此法手术的心脏病病例的临床资料。全组男48例,28女例,平均年龄(35.65±1.34)岁,平均体重(40.61±3.72)kg。病种包括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病变6例,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15例,房间隔缺损36例,法洛三联征2例,肺动脉瓣狭窄7例,动脉导管未闭10例。全组均在浅低温心脏跳动下完成手术。结果全组无脑气栓发生,全组无死亡。结论不阻断升主动脉,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心内直视术用于心脏病治疗,心肌保护安全有效,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七氟醚后处理对体外循环(CPB)犬肺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LIRI)的保护作用.方法 健康成年杂种犬12只 ,随机分为两组(n=6) ,左肺缺血再灌注组(C组)、七氟醚后处理组(Y组).两组犬麻醉后行双腔气管插管机械通气 ,股动、静脉穿刺置管测平均动脉压(MAP)及中心静脉压(CVP) ,开胸并建立犬CPB.C组犬左肺行缺血再灌注 ,Y组左肺缺血再灌注后行七氟醚后处理.分别于CPB前(T1)、开放左肺动脉时(T2)及停机后2h(T3)取肺组织 HE染色观察形态学变化并进行病理评分 ,取股动脉血行动脉血气分析并计算氧合指数(OI)、呼吸指数(RI)和动态肺顺应性(Cd).结果 (1)光镜观察 :两组犬肺组织破坏程度随时间推移而增加 ,两组T1、T2 时点肺组织无明显差异 ;T3 时点C组肺组织破坏最为严重 ,Y组肺组织破坏程度明显低于C组 ;(2)病理学评分 :两组T3 时点病理学评分明显高于T1、T2 时间点 ,Y组病理评分明显低于C组(P<0 .05);(3)呼吸参数变化 :随时间推移两组OI和Cd明显降低而RI明显升高 ,T3 时间点Cd和OI ,Y组明显高于C组(P<0.05) ,而RI ,Y组明显低于C组(P<0.05).结论七氟醚后处理可提高体外循环犬的OI、Cd ,降低犬RI ,对犬体外循环导致的肺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中应用停搏液间歇灌注保护心肌的可行性;方法近年来应用29℃血停搏液间歇灌注的心肌保护法进行68例心内直视手术,主动脉阻断时间为10~185min。结果 术中灌注后心脏不经室颤迅速停搏,心肌红润松软,开放主动脉后心脏自动复跳率为67/68(98.5%),复跳后至停机阶段动脉压为6.8~14kPa,术后循环稳定,无严重心律紊乱发生,心功能恢复顺利,无手术死亡。结论 29℃血停搏液间歇灌注是一种良好的心肌保护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在体外循环手术中使用氧合血进行持续肺动脉灌注对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室间隔缺损患儿的肺保护作用。方法30例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患儿,随机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均在体外循环下进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手术。试验组在体外循环中采用氧合血持续肺动脉灌注,对照组未行肺动脉灌注。两组患儿在体外循环前,主动脉开放后6、12、24h时抽取动脉血3ml.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丙二醛(MDA)的水平。并抽取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计算体外循环前.主动脉开放后6、12、24h时的氧合指数(QI),并记录气道峰压和呼吸机辅助时间,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试验组术后12、24h的OI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术后6、12h的气道峰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术后6、12、24h时MDA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氧合血持续肺动脉灌注能减轻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患儿在体外循环中的肺损伤。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右腋下小切口剖胸心内直视手术对婴儿室间隔缺损围术期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3年9月在北京安贞医院行手术矫治的5 kg以下婴儿室间隔缺损病例198例,手术入路包括右腋下小切口剖胸85例(右侧组)和正中切口开胸113例(正中组).比较围术期资料和呼吸参数(气道峰压、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氧合指数、肺泡-动脉氧分压差)的差异.结果 右侧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较正中组短[(144±22)min比(152±23) min,(7.1±2.6) d 比(8.9±3.7)d,均P〈0.05],其他围术期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病死率均为0,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右侧组3.5%(3/85),正中组5.3%(6/113)](P>0.05).2组病例麻醉后、手术后、入重症监护病房时、拔管前4个时间点的气道峰压、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氧合指数、肺泡-动脉氧分压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右腋下小切口剖胸心内直视手术不加重婴儿简单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呼吸功能不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定对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中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12月在我院择期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冠心病患者31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n=158):对照组(A组)和右美托咪定组(B组)。两组患者均采用相同麻醉诱导及麻醉维持方法,右美托咪定组(B组)于麻醉诱导后先以1μg/(kg·10min)给予右美托咪定负荷剂量,然后以0.5μg/(kg·h)维持剂量输注至术毕,对照组(A组)输注等容量的生理盐水。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0)、切皮前(T1)、切皮时(T2)、劈胸时(T3)、搭桥前(T4)、搭桥时(T5)和手术结束时(T6)记录和测定心率(HR)、中心静脉压(CVP)、平均动脉压(MAP)、平均肺动脉压(MPAP)、肺动脉楔压(PAWP)、心排血量(CO)、外周循环阻力(SVR)、肺循环阻力(PVR)。结果两组患者性别构成、年龄、体重、身高、心功能、手术时间及麻醉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T2、T3和T5测得HR、MAP较切皮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右美托咪定组比较,对照组T2、T3和T5各时间点测得HR、MAP、MPAP、SVR、PVR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给予右美托咪定1μg/(kg·10min)负荷剂量,继以0.5μg/(kg·h)维持剂量输注有助于维持患者血流动力学的稳定。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应用深低温停循环(DHCA)、选择性脑灌注(SCP)在DeBakeyⅠ型主动脉夹层治疗中的方法和经验。方法2004年11月-2008年10月,在深低温停循环选择性脑灌注条件下对DeBakeyⅠ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病人实施升主动脉及全弓替换+支架"象鼻"手术11例,其中男9例,女2例,年龄22~59岁。结果所有病人无术后死亡均痊愈出院,全组平均体外循环时间(178.6±45.5)min,心肌血运阻断时间(102.6±23.5)min,选择性脑灌注时间(36.4±13.4)min。血管吻合口出血二次开胸止血1例;脑梗塞1例;经治疗后治愈。全组出院病人随访期间,无晚期死亡或需要再次手术病例。结论DeBakeyⅠ型主动脉夹层手术中应用深低温停循环、选择性脑灌注可成功保障手术安全,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右腋下小切口手术与胸骨正中切口手术治疗成人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的临床价值。方法我院1999年1月至2005年5月84例成年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患者,随机分为经右腋下小切口组及正中胸骨劈开组并进行比较分析。观察主动脉阻断时间、关胸时间、住院时间、术后气管插管带管时间、胸腔引流量、出血量、疼痛分级、镇痛药物用量。结果42例患者全部经右腋下小切口顺利完成心内直视手术。平均主动脉阻断时间、气管插管带管时间、住院时间与正中胸骨劈开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平均关胸时间、疼痛分级、镇痛药物使用量、术后胸腔引流量、出血量与正中胸骨劈开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右腋下小切口心内直视手术对成人房、室间隔缺损患者应用良好且与胸骨正中切口直视手术相比,有切口小、创伤小、出血少、疼痛轻、恢复快、瘢痕小且隐蔽性好等优点,患者易于接受。  相似文献   

16.
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2962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总结浅低温体外循环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的方法和经验。方法并行循环,不阻断升主动脉,不灌注心脏停搏液;需逆行灌注者,阻断升主动脉后经冠状静脉窦逆行持续灌注机器氧合血,鼻咽温维持在30℃~32℃,在心脏空跳条件下完成心内直视手术。应用该技术实施心脏手术2962例,其中先天性心脏病1873例,心脏瓣膜病和升主动脉瘤患者1089例。结果全组术后住院死亡率为1.45%(53/2962),其中先天性心脏病死亡率为1.33%(25/1873),心脏瓣膜病死亡率为2.57%(28/1089);全组无气栓和永久性房室传导阻滞病例,术后低心排量综合征发生率0.37%(11/2962)。结论浅低温体外循环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良好的心肌保护效果,降低了低心排量综合征和严重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从而明显降低术后死亡率,是临床上可以选择的好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7.
缪丙荣 《中国医药》2012,7(12):1500-1502
目的观察丹参多酚酸盐在体外循环心瓣膜置换术中对心肌是否具有保护作用及其在手术中的安全性。方法将需要进行心瓣膜置换术的42例患者完全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1例。试验组术前丹参多酚酸盐200mg静脉给药。对照组:5%葡萄糖液250ml术前静脉滴注。2组均行胸骨正中切口,全身进行肝素化,建立体外循环通道,上下腔静脉插管,降低心脏表面的温度并阻断主动脉后,灌注心脏停搏液,主动脉阻断问隔时间超过30min后再次灌注心脏停搏液,术中均采用间断缝合置换瓣膜。记录主动脉阻断前、阻断后4、12、24h患者的血气分析结果和血流动力学指标、心脏恢复搏动情况、多巴胺用量、术后辅助呼吸的时间、在ICU中恢复的时间、24h胸腔引流量,记录麻醉诱导完成时、开放主动脉时、停止辅助循环时、手术结束和术后1d采血检测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eTnI)、丙二醛的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结果主动脉阻断后12h这个时间点,试验组和对照组的血氧分压分别为(97±4)mmHg(1mmHg=0.133kPa)、(924-4)mmHg,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的血乳酸含量分别为(5.324-1.46)mmol/L、(8.334-1.85)mmol/L,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术后辅助呼吸时间和ICU内恢复时间为(9.34-2.3)h、(404-7)h,短于对照组(14.24-6.7)h、(504-11)h,2组ICU内恢复时间和术后辅助呼吸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从麻醉诱导到术后1d的各时间点,试验组的CK—MB、eTnI、丙二醛含量、SOD活性与对照组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或提高,开放主动脉及术后1d时,CK—MB及eTnI降低比较明显(P〈0.05);在停止辅助循环及手术截止时丙二醛含量明显降低,SOD活性明显提高(P〈0.05)。结论丹参多酚酸盐在体外循环心瓣膜置换术中对心肌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且并未发现其他危险情况。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增加肺血减少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肺动脉灌注的方法。方法对26例患者施术:非体外循环下行上腔静脉—右肺动脉吻合术,保留奇静脉,由体动脉或右室流出道提供搏动性血流。结果1例死亡,生存25例,呼吸空气时氧分压0.86~0.93。结论非体外循环下保留奇静脉的搏动性双向吻合术可增加肺血减少型复杂先心病的肺动脉灌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