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贲门癌切口径路的选择,以求彻底切除病灶及清除转移淋巴结.方法:采用胸腹联合切口46例,经腹259例,经胸617例.比较胸内下段食管旁、幽门上、肝动脉旁淋巴结转移及清除率.结果:胸腹联合切口组胸内食管旁淋巴结转移率13.04%,幽门上、肝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率19.56%,均得到清除,没有发生呃逆及残胃排空延缓.结论:贲门癌患者应根据患者情况选择采用胸腹联合切口手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不同手术入路治疗食管下段贲门癌的效果比较。方法:对我院收治的68例食管、贲门癌患者分组分别采用胸腹联合切口入路和经胸切口入路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组术后并发症发病率相当,分别为5.9%、8.8%,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胸腹联合入路组淋巴结清扫更为彻底,且术后3年生存率明显高于经胸入路组,P〈0.05。结论:胸腹联合切口入路更适用于食管下段贲门癌手术,可有效清扫淋巴结,降低复发率,且术后并发症较经胸切口入路无明显增加,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3.
腹段食管癌及贲门癌手术径路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通过对腹段食管癌、贲门癌淋巴结转移规律及手术清除淋巴结的难易程度,探讨经腹、经胸及胸腹联合切口三种手术径路的利与弊。方法: 对45例腹腔段食管癌(包括侵及贲门)和贲门癌(包括侵及食管下段)患者手术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就其淋巴结转移规律和三种手术径路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45例均完成手术,其中腺癌32例,鳞癌13例,清除淋巴结229枚,其中有癌转移的淋巴结188枚。病理类型为腺癌的转移部位以贲门周围及胃左动脉、胃小弯等处腹腔内转移多见;病理类型为鳞癌的转移部位以腹段食管床及下肺静脉周围多见;个别病例有转移到主动脉弓下淋巴结。结论: 胸腹联合切口虽然有暴露充分、手术操作方便的优点,但因其创伤大,患者术后恢复慢而不易被患者所接受。经腹切口创伤小,但暴露差,对单纯仅局限于贲门部肿瘤较适合,患者术后恢复快。经左胸切口能得到有效满意的暴露,适合于各种类型的腹段食管癌贲门癌的手术需要,值得提倡。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对贲门癌淋巴结转移规律及手术清除淋巴结的难易程度,探讨经腹、经胸及胸腹联合切口三种手术径路的利与弊.方法 对112例贲门癌患者手术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就其淋巴结转移规律和三种手术径路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112例均完成手术,其中腺癌98例,腺鳞癌4例,清除淋巴结572枚,其中有癌转移的淋巴结502枚.转移部位以贲门周围及胃左动脉、胃小弯等处腹腔内转移多见.结论 胸腹联合切口虽然创伤大,但手术效果理想,精心操作、认真护理,可减少并发症,因此,值得提倡.经腹切口创伤小,但暴露差,对单纯仅局限于责门部肿瘤较适合.经左胸切口能得到有效满意的暴露,适合于各种类型的贲门癌的手术需要,也值得提倡.  相似文献   

5.
胸腹联合切口治疗贲门癌36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胸腹联合切口在贲门癌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本文回顾性地分析了采用胸腹联合切口治疗贲门癌360例。结果 本组手术切除223例(61.9%),开腹探查137例(38.1%),术后并发症28例,发生率7.8%.死亡2例,死亡率0.6%。结论 经胸腹联合切口切除贲门癌显露好,有利于肿瘤切除及纵隔淋巴结清扫,对肿瘤不能切除的病例只需开腹探查。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在胸切口及胸腹联合切口治疗贲门癌的各自疗效及经验。方法 对100例贲门癌患者,经胸腹联合切口治疗52例;经左胸切口治疗48例;从手术切除率,淋巴结清扫范围,术后并发症,5年生存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左胸腹联合切口在淋巴结清扫范围,手术切除率方面具有其优越性,认为早期患者可采用左胸切口,中晚期宜采用左胸腹联合切口。  相似文献   

7.
贲门癌的胸腹联合切口手术经路探讨(附103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胸腹联合经路在贲门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总结该科1990年1月—2003年6月手术治疗的270例贲门癌临床资料,其中103例采用胸腹联合经路根治手术。结果该组切除食管长度均在6cm以上,无1例手术死亡。其中纵隔淋巴结转移19例,阳性率18.45%(19/103);取幽门上、下淋巴结活检,84例贲门癌中8例阳性,19例胃体癌中17例阳性。术后因肺癌感染死亡3例,因心功能衰竭死亡3例。术后随访1年以上72例,有胸骨后烧灼感等返流性食管炎症状者12例,发生率16.67%(12/72),其余病例无明显不适。结论胸腹联合经路切除贲门癌,手术视野好、肿瘤切除范围广泛和淋巴结清扫彻底,不易造成肿瘤复发。  相似文献   

8.
对1990年8月-1995年10月间我院胸上科采用颈胸腹三切口根治的食道癌标本185例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全组食道癌发生淋巴结转移的转移率为57.3%,淋巴结转移度为15.6%,跳跃转移率为42.2%,跳腔转移率为25.9%,食道癌淋巴结转移为上下双向性颈胸腹三领域广泛转移,且肿瘤的最大径、浸润深度、分化程度一淋巴结结的转移有明显关系,肿瘤的大体类型与淋巴结转移无明显关系,肿瘤的浸润深度、分  相似文献   

9.
目的:改进食管、贲门癌的手术入路,提高手术切除率,降低残端癌发生率、手术死亡率等。方法:1990年3月~2008年3月对667例食管、贲门癌患者,分别采用左胸后外侧切口152例,左胸后外侧+左颈部切口150例,左胸腹联合切口76例,右胸后外侧+右颈+上腹切口52例,右胸后外侧+左颈+上腹切1738例,右胸后外侧+颈U形+上腹切口12例,右胸后外侧+上腹切口36例,右胸前外侧+上腹切口137例,右胸腹联合切口8例,右胸腹联合+右颈切口2例,上腹正中切口4例。结果:食管切端癌发生率1.2%(8/667)吻合口瘘5.25%(35/667),术后心、肺、脑、肾并发症11.39%(76/667),手术病死率2.25%(15/667),手术切除667例中姑息性切除489例73.31%(489/667)。结论:右胸、颈、腹三切口可彻底清扫颈、胸、腹各组区域淋巴结,能有效减少切端癌的发生,其三野淋巴结清扫是外科治疗的方向。术中摇床的右胸前外侧切口及右胸腹联合切口,减少了切口,且避免了术中变换体位对病人的打击小,提倡同道试用。贲门癌上腹正中切口因术后切端癌、吻合口痿发生率高应废弃,选左胸腹联合切口为佳。另外,食管CT增强扫描是选择手术入路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0.
贲门癌切除术后上切缘癌阳性的相关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贲门癌切除术后上切缘癌阳性的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分析经上腹正中切口、胸腹联合切口及经左胸后外侧切口贲门癌切除术842例,统计资料用卡方检查。结果:上切长度≤3cm、浸润溃疡型、弥漫浸润型、侵犯浆膜、低化化、有淋巴结转移、经腹手术其上切缘癌阳性率分别为47.5%(P〈0.01)、19.04%(P〈0.01)、13.82%(P〈0.01)、13.94%(P〈0.05)、15.95%  相似文献   

11.
对1990年8月~1995年10月间我院胸外科采用颈胸腹三切口根治的食道癌标本185例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全组食道癌发生淋巴结转移的转移率为57.3%,淋巴结转移度为15.6%,跳跃转移率为42.2%,跳腔转移率为25.9%;食道癌淋巴结转移为上下双向性颈胸腹三领域广泛转移,且肿瘤的最大径、浸润深度、分化程度与淋巴结的转移有明显关系;肿瘤的大体类型与淋巴结转移无明显关系;肿瘤的浸润深度、分化程度与淋巴结的跳跃转移、跳腔转移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左开胸贲门癌手术与经腹路径的治疗效果.方法左开胸于癌上、下至少5em行胃食管部分切除胃食管弓下吻合,清扫纵隔淋巴结,病理证实食管下段受累情况及纵隔淋巴结转移情况。结果切缘均〉5cm,纵隔淋巴结转移率21.2%,其中,隆突下(7区)6.7%,下段食管(8区)旁11.7%,肺下韧带(9区)2.5%,贲门癌累及食管下段69.5%,纵隔淋巴结转移数占纵隔淋巴结总数的17%.结论左开胸手术较腹部路径更能达到根治目的,开胸优于开腹。  相似文献   

13.
黄健  王茂生 《河北医学》2001,7(12):1079-1081
目的 :探讨左胸切口及胸腹联合切口治疗贲门癌的各自疗效及经验。方法 :对 10 0例贲门癌患者 ,经胸腹联合切口治疗 5 2例 ;经左胸切口治疗 4 8例 ;从手术切除率、淋巴结清扫范围、术后并发症、五年生存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结论 :左胸联合切口在淋巴结清扫范围、手术切除率方面具有其优越性。认为早期患者可采用左胸切口、中晚期宜采用左胸腹联合切口。  相似文献   

14.
食管胸下段癌淋巴结转移规律及清扫范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食管胸下段癌淋巴结转移规律,评价合理的手术方式。方法根据淋巴结清扫术范围分为2组,三野组:45例,经右胸后外侧切口,颈一胸腹三野淋巴结清扫食管癌根治术;二野组:42例,经左胸后外侧切口,隆凸水平之下胸一腹野淋巴结清扫食管癌根治术。对淋巴结转移情况、术前CT检查结果及3年生存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三野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8.9%)高于二野组(9.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三野组淋巴结转移率为71%,颈、胸、腹野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9%、44%和58%;二野组淋巴结转移率为64%,胸、腹野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40%与60%。三野组的3年生存率(55.2%)高于二野组(46.3%)(X^2=6.73,P〈0.05)。但二野组中下颈部及上纵隔CT检查显示阴性者淋巴结转移率为58%,其3年生存率(54.6%)与三野组相比无明显差异(X^2=3.24,P〉0.05)。结论食管胸下段癌淋巴结转移规律呈区域性和上、下双向转移,三野组预后较二野组好。但若中下颈部、上纵隔CT检查显示阴性,选择经左胸径路二野淋巴结清扫食管癌根治术,可明显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腹与经胸腹联合2种路径行贲门癌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168例贲门癌患者分为经胸切12'手术组87例及胸腹联合切口手术组81例,对2组手术径路的疗效、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等指标进行观察分析。结果:2组手术淋巴结清扫数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但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等方面2组存在较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对于大多数病例,选择经胸贲门癌根治术要优于胸腹联合根治术。  相似文献   

16.
探讨手术治疗近端胃癌的合理方式和手术进路,方法:分析234例左进胸及41例胸腹联合切口进路行近端胃癌根治术的临床结果。结果:近端胃癌有32.36%的病例出现下纵隔淋巴结转移,食管受侵时该组淋巴结阳性率明显增高。采用进胸入路腹腔淋巴结检出率明显偏低。结论近端胃癌根治术需要考虑清扫下纵隔淋巴结,胸腹联合切口进可兼顾下纵和腹腔淋巴结清扫 。  相似文献   

17.
贲门癌选择胸腹联合切口的标准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贲门癌选择胸腹联合切口的合理标准。方法2000年2月~2004年2月,对269例贲门癌对所采用的切口、手术方式、术后并发症及生存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左胸入路110例,经腹入路113例,胸腹联合切口46例,切除率为88.5%(238/269),联合脏器切除共30例。经左胸切口、经腹切口和胸腹联合切口的根治性切除率分别为,81.8%(90/110)、84.1%(95/113)和91.3%(42/46),胸腹联合切口的根治性切除率最高。经腹切口上切缘癌残留率为3.5%(4/113),与其他两组有显著差异(P<0.05)。术后5年生存率:经胸切口为30.9%,经腹切口为31.8%,胸腹联合切口为34.8%,胸腹联合切口组的生存率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胸腹联合切口有利于贲门癌的根治,肿瘤浸润食管是选择胸腹联合切口的合理标准。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贲门癌选择胸腹联合切口的合理标准.方法 2000年2月~ 2004年2月,对269例贲门癌对所采用的切口、手术方式、术后并发症及生存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经左胸入路110例,经腹入路113例,胸腹联合切口46例,切除率为88.5%(238/269),联合脏器切除共30例.经左胸切口、经腹切口和胸腹联合切口的根治性切除率分别为,81.8%(90/110)、84.1%(95/113)和91.3%(42/46),胸腹联合切口的根治性切除率最高.经腹切口上切缘癌残留率为3.5%(4/113),与其他两组有显著差异(P<0.05).术后5年生存率:经胸切口为30.9%,经腹切口为31.8%,胸腹联合切口为34.8%,胸腹联合切口组的生存率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胸腹联合切口有利于贲门癌的根治,肿瘤浸润食管是选择胸腹联合切口的合理标准.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规律性。方法:采用右前胸、颈、腹三切口施行三野淋巴结清扫食管癌根治术治疗胸段食管癌152例。结果:医院内手术死亡3例(2.0%),全组病人淋巴结转移率为55.9%(85/152),颈、纵隔、腹腔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15.1%(23/152)、44.1%(67/152)、22.4%(34/152)。纵隔淋巴结转移与病变部位无关,颈部淋巴结转移多见于胸上、中段食管鳞癌,转移率分别为22.2%(8/36)、16,7%(13/78);腹腔淋巴结转移多见于胸中、下段食管鳞癌,转移率分别为23.1%(18/78)、34.2%(13/38);颈淋巴结转移率在PT1~PT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PT3、PT4与PT1、PT2纵隔及腹腔淋巴结转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胸段食管癌易发生纵隔、颈部、腹腔淋巴结转移;(2)胸段食管癌浸润早期即可发生颈淋巴结转移;(3)三野淋巴结清扫对胸段食管癌的外科手术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贲门癌累及腹段食管的手术方式及其疗效。方法2008年5月-2009年10月共56例浸润腹段食管贲门癌患者接受手术治疗,胸腹联合术式32例,术中经腹膈肌切开24例,分析其临床资料和病理结果。结果手术均获成功,无手术死亡及严重并发症发生。与胸腹联合切口组相比,经腹膈肌切开组的切口长度短,手术时间短,哌替啶用量少,吸氧时间短,动脉血氧饱和度高,术后胸管引流量少,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组清扫淋巴结组数,术后住院时间,肺感染,切缘阳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经腹膈肌切开组心律失常发生率高(P〈0.05)。结论贲门癌侵润腹段食管应视具体情况实施不同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