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颌骨缺损的功能性重建应包括恢复颌骨连续性以及在此基础上进行的各类义齿修复等,以重建颌骨功能和颌面部美观。血管化自体骨移植后进行种植义齿修复是颌骨缺损重建的一种有效且前沿的治疗方法。目前已有大量研究报道血管化自体骨移植后进行种植修复的临床治疗效果。本文将聚焦颌骨缺损重建中植入骨瓣的牙种植体预后,重点介绍其研究进展,系统回顾植入骨瓣中种植体的生存率、并发症及影响预后的风险因素,为颌骨缺损重建中种植修复的预后评估及临床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下颌骨缺损自体骨移植术后种植修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下颌骨缺损自体骨移植术后采用种植义齿修复。方法:6例髂骨移植患者,3例直接植入种植体;2例经颌骨骨块上置法植骨后植入种植体;1例经牵引成骨术增高牙槽突后植入种植体。2例腓骨移植患者,分别经腓骨上置法移植和牵引成骨术增高牙槽突后植入种植体。结果:8例患者最终都植入种植体,其中3例已完成上部义齿修复。结论:下颌骨缺损自体骨移植术后,常有牙槽突骨量不足,需行牙槽突Ⅱ期重建。上置法植骨和牵引成骨术能成功地重建牙槽突缺损骨量。  相似文献   

3.
非血管化骨一种植体同期移植的应用和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因肿瘤、外伤、或先天性原因所致颌骨缺损的整复是口腔颌面部常见而疑难的治疗问题之一。目前非血管化和血管化的自体骨移植整复颌骨缺损,已在临床成功地应用。随着骨融合式种植体的发展,使下颌缺损整复的同期恢复咀嚼功能成为可能。采用非血管化的自体骨合并牙根种植体同期植入整复颌骨缺损是一种较合理,易施行,并可同时重建牙颌系统功能,矫正骨缺损所致颌面畸形的较为理想的设计。但对此方法目前尚存在争议,本文即对该方法的研究进展和临床应用情况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4.
《口腔医学》2017,(7):607-611
目的探讨自体块状骨移植重建牙槽骨骨量不足后种植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完成的自体块状骨移植结合引导骨再生技术(guided bone regeneration,GBR)重建牙槽骨骨量不足的病例共30例,植入种植体共81颗。按照自体块状骨的供区来源分为颌骨组(16例34颗)和髂骨组(14例47颗)两组,通过临床随访及影像学检查,分别计算并比较其种植体存留率。结果 30例自体块状骨移植结合GBR后骨增量明显且愈合良好,术后均无明显供区并发症。同期或延期种植体植入,经平均7.8个月(4~18个月)骨结合期后,除1例种植体因松动拔除,其余29例均完成永久修复。种植体植入后平均随访期为26个月(9~68个月),植入的81颗种植体在随访期内存留率为98.76%。其中颌骨组升支取骨失败1颗,种植体存留率为97.06%;髂骨组失败0颗,种植体存留率为100%,两者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自体块状骨移植重建牙槽骨骨量不足后种植修复,其种植体存留率,较骨量正常情况下的种植修复无明显差异。颌骨与髂骨两种供区的块状自体骨,其移植重建牙槽骨骨量不足均可取得理想的种植修复临床效果。但颌骨内取骨因避免了第二术区、减少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小等优点,临床上应予以优先选择。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应用BIO-OSS骨移植和BIO-GIDE引导骨再生技米于牙种植术中,观察其促进部分缺失牙槽骨再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拔牙区颊侧骨扳萎缩吸收或牙槽骨缺损的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在行种植体植入的同时行骨粉充填或在植牙前先行骨粉充填骨缺损区,再用胶原再生膜覆盖在骨移植材料上或颊侧种植体暴露和骨面,观察骨组织再生情况及种植体的稳定性。结果:1-3年的放射学和临床观察,表现为种植体周骨组织或骨缺损区骨组织有不同程度的再生,种植体稳固。结论:骨移植和引导骨再生技术用于治疗牙槽骨板萎缩吸收或缺损的患者。有提高牙种植成功率、扩大适应症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在自体骨移植、引导骨再生实现骨增量的基础上,通过种植方法对外胚层发育不全综合征导致的牙列缺损进行修复。方法:对1例牙槽骨重度萎缩的外胚层发育不全综合征患者,先后通过自体髂骨游离移植、引导骨再生技术,使患者牙槽骨实现宽度、高度上的增量和上下颌牙槽骨空间位置的改善,然后在上下颌骨牙槽骨分别植入5枚、4枚种植体,最后采用种植固定桥修复方法恢复患者牙列缺损。结果 :通过自体髂骨游离移植和引导骨再生技术,患者上下颌牙槽骨在高度和宽度的增量能满足种植体植入需要,同时唇舌向位置关系得到改善,种植体支持的上下颌固定桥修复体较理想地恢复了患者牙列的完整性,咬合关系良好。结论:对牙槽骨重度萎缩的外胚层发育不全综合征患者,综合应用自体骨移植、引导骨再生等技术,能解决患者种植修复过程中牙槽骨量严重不足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骨诱导术在牙种植骨量不足病例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诱导骨组织再生技术在种植牙时颌骨骨量不足的临床应用研究。方法:选择35例在种植手术时,种植体周围骨量不足的患者,采用可吸收胶原膜(Bio-Gide)和骨粉(Bio-Oss)行诱导骨组织再生,观察其促进颌骨再生和种植体骨整合的临床效果。结果:经6~18个月的临床观察和放射X线片检查,种植体周围骨缺损区骨组织再生情况良好,种植体稳定。结论:采用可吸收胶原膜(Bio-Gide)和骨粉(Bio-Oss)诱导再生技术用于种植牙术骨量不足的患者,可成功诱导骨组织再生、重建缺损的骨组织,促进种植体与新生骨组织形成良好的骨性结合。  相似文献   

8.
目的论证冷冻自体下颌骨复合髂骨移植后延期种植的可行性。方法16只成年雄性杂种狗,制备下颌骨双侧骨缺损,左侧行冷冻自体下颌骨骨块的原位再植并结合髂骨松质骨移植,即复合移植组(composite transplantation group,CTG),右侧缺损行自体髂骨块移植即髂骨移植组(iliac transplantation group,ITG),术后3个月分别在两类骨块上植入IMZ TPS种植体,种植体植入后3、6、9、12周分别处死4只动物取材,采用数字化X线片对种植体与颌骨结合界面进行灰度定量分析,组织学观察种植体.骨结合情况。结果各期种植体周围均未见吸收性骨质密度减低影像。骨一种植体界面灰度定量分析显示,种植体植入两类移植骨3、6和9周时,其界面骨质密度改变差别明显,复合移植组明显优于髂骨移植组;种植体植入12周时,两组界面骨质已无明显差别,两类移植骨均与种植体有良好的骨结合,其骨愈合方式基本相同。结论冷冻自体下颌骨复合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并延期植入牙种植体后,二者可形成良好的骨结合。  相似文献   

9.
充足的骨量是种植修复成功的关键因素,而临床上种植区骨量不足较为常见,导致难以获得理想的种植体植入方位。因此为确保种植修复的成功和稳定,牙槽嵴的修复与重建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随着骨增量技术的发展,基于引导骨组织再生术基本原理的帐篷钉技术在临床上获得了显著效果,可以在减少甚至不使用自体骨的情况下完成牙槽嵴缺损的修复与重建。本文回顾了帐篷钉技术的发展历史,对其应用原理及条件、临床效果、相关并发症、技术要点以及注意事项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正>种植义齿是近年来修复缺失牙的首选方法,其功能和美观与天然牙最接近。对于前牙美学区,唇侧骨板较薄,牙缺失容易导致水平向骨量不足,将会影响种植体植入位置、初期稳定性、美学效果等关键因素[1],因此牙槽骨缺损的再生及重建修复是口腔种植的关键点[2],目前有多种方法进行水平骨增量,包括自体骨块状移植(onlay植骨)[3],骨劈开,水平牙槽骨牵张术,异种骨移植,单独或与移植材料组合的引导骨再生,但目前对美学区的理想水平骨增量方法尚未达成共识[4]。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犬钛网成形自体颗粒骨移植修复下颌骨节段性缺损并同期植入钛种植体后的骨愈合和骨结合情况.方法 5只Beagle犬,一侧下颌骨制备长40 mm的节段性缺损;钛网成形修复下颌骨缺损.将切除后的下颌骨和自体髂骨剪成直径约2mm颗粒,骨皮质、骨松质体积比3∶1混合,紧密充填在钛网内,将2枚纯钛种植体埋置于颗粒骨内,术后6个月处死动物.用下颌骨X线片、组织学切片、扫描电镜以及能谱分析观察钛网内颗粒骨愈合以及种植体骨结合的情况.结果 钛网成形自体颗粒骨移植重建后的下颌骨外形满意,功能正常、颗粒骨成骨良好、结构优良,未见明显骨吸收.同期植入的种植体能够与周围骨组织形成良好的骨结合,并有促进邻近骨组织结构优化的趋势.结论 钛网成形自体颗粒骨移植是一种修复下颌骨节段性缺损的好方法,当修复后下颌骨形态良好、骨质优良、骨量充足时可以同期植入种植体.  相似文献   

12.
编者按:本刊特邀美国德克萨斯健康研究中心牙学院Bing-Yan Wang副教授介绍1例在上颌前牙牙槽骨严重缺损区实现骨增量的病例。在拔牙同期用异体骨和Bio-Mend延展膜进行引导骨再生术后未获得满意骨量的情况下,无法进行种植手术,术者用钛网结合异体骨移植材料和人骨形成蛋白在种植体植入前修复上前牙区部分牙缺失部位的牙槽骨缺损,最终获得成功。通过这种方法扩大了在上前牙牙槽骨严重骨缺损区种植的适应证,为患者提供了除自体骨移植以外的另一个选择。  相似文献   

13.
放疗对口腔种植体骨融合影响的研究近况孙波刘宝林何黎升口腔种植体既可应用于牙槽嵴萎缩时义齿修复,也可用于颌骨缺损后重建及上颌骨赝复体固位等。随着口腔种植体植入放疗颌骨的临床和实验研究的开展,人们愈来愈重视放射对口腔种植体骨融合影响的研究。一、口腔种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估对颌骨缺损患者行自体骨移植复合种植义齿修复重建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7—2012年,对11例因肿瘤、外伤造成颌骨缺损的患者,进行自体骨移植及延期植入种植体,并进行种植体支持的义齿修复,对修复后患者口颌系统的功能、外观进行评价和随访。结果本研究11例患者的自体移植骨均成活;共植入41枚种植体,除2例共4枚种植体发生种植体周围龈炎外,其余种植义齿功能及美观恢复均较理想。结论由外伤或肿瘤引起的颌骨缺损采取血管化或者非血管化自体骨移植,复合种植义齿的应用,能为患者恢复较好的外形和功能;种植体周围进行角化牙龈的移植有利于种植义齿耐受摩擦及咀嚼压力,并有利于维护种植体周围黏膜组织的健康。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使用椅旁拔除的自体牙,即刻制备为骨移植材料,用于牙槽嵴骨增量的短期临床效果。方法:拔除患者因龋坏或牙周病无法保留的废弃牙、阻生牙,在椅旁即刻制备为粉状或块状骨移植材料,用于重建缺损牙槽嵴,同期或延期植入种植体。二期手术及种植修复完成后对治疗的预后,影像学检查和种植体存留率进行评估。结果:临床观察显示所有病例骨增量区创口愈合良好,无骨增量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全景片及CBCT显示种植体骨结合良好,所有种植体在功能性负载后3~6个月的观察期内无一例失败,种植修复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存留率100%。结论:椅旁即刻制备的自体牙骨移植材料,成骨效果良好,可用于牙槽嵴骨缺损的重建,有望成为继自体骨和人工骨移植材料之后,又一种新型骨替代材料。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无机诱导因子支架材料修复颌骨缺损后,能否形成满足牙种植所需要的骨量和骨质。方法:以无机诱导因子支架材料修复颌骨缺损(2.2cm×1.5cm),跟踪观察1年,在骨密度影与周围正常颌骨骨密度影接近后行牙种植体植入。种植体植入后3月观察骨组织结合情况。结果:种植体植入后3月,X线显示无机诱导因子支架材料与修复的骨组织结合良好,未见明显骨吸收现象。结论:应用无机诱导因子支架材料诱导骨形成区域,可行牙种植修复,为较大区域骨组织缺损患者术后植牙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牙种植术中,制备种植窝时收集到的自体骨碎屑与Bio-Oss人工骨混合作为骨移植材料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 17例22颗牙种植病例分成2组。第1组6颗植体,植入螺纹种植体后,在部分暴露的植体处植入Bio-Oss人工骨。第2组16颗植体,自各种钻针上收集到的自体骨碎屑与Bio-Oss人工骨混合,植入种植体周骨缺损区。记录Ⅰ、Ⅱ期手术种植体周围骨组织高度。结果 植入术后3-12个月,Ⅱ期手术时,2组病例均有新生骨形成,第2组形成的新生骨量较单纯植入Bio-Oss人工骨组多。结论 牙种植术中制备种植窝时收集到的自体骨碎屑可作为有效的植骨材料,该方法简单,避免开辟第二术区获得自体骨,对扩大牙种植适应证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牙种植体植入同期植骨增加种植床骨量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38例牙缺失伴局部骨量不足的患者,在牙种植体植入同期,分别采用羟基磷灰石HA、HA加自体骨、脱钙骨和自体骨移植,增加种植床的三维骨量,37例获得成功,1例失败。结果表明:牙种植体植入同期植骨修复局部骨缺损是可行的,有利于拓我齿修复的适应症和提高长期成功率。HA,HA加自体骨、脱钙骨和自体骨均可作为植骨材料,但应根据骨量不足的类型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19.
骨整合介绍(二)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在颌骨不连续的病人,有时包括假性关节区需要建立新的骨端,应用来自髂骨的自体骨瓣,可有很好预后。长期结果表明骨瓣吸收轻微,即使是再造期间接受放射治疗的患者骨的反应也很轻微。同样的原则应用于再造牙槽骨的骨瓣。来自髂骨的骨瓣部分由钛框架围绕。种植体可从两个方向插入,水平向和垂直向,使夹板连接颌骨和骨瓣移植物。其中水平向的种植体在骨瓣植入初始阶段安装,桥体是与垂直向的种植体连接。长期的临床观察结果表明,骨瓣植入后可保持其原有形态,在骨瓣上的桥体稳定性有与在原始颌骨上植入同样良好的愈后。无牙颌骨是典形的组织缺损导…  相似文献   

20.
人成骨蛋白在颌骨囊肿之骨腔充填的临床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体骨形成蛋白进行颌骨牙源性囊肿之骨腔缺损的充填修复,经临床应用4例,随访5年余,证明人体骨形成蛋白是一种高效的骨诱导物质,在促进骨缺损的修复中,其作用几乎与自体骨移植的效果相同,是骨组织缺损修复充填的一个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