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评价盐酸右美托咪定联合酒石酸布托啡诺对重症监护室行机械通气患者的镇痛镇静效果.方法 收集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急诊重症监护室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1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咪达唑仑组、右美托咪定组和复合组,各50例.其中,咪达唑仑组患者静脉泵入咪达唑仑,右美托咪定组患者静脉泵入右美托咪定,复合组患者采用右美托咪定联合酒石酸布托啡诺的镇痛方案;采用Richmond镇静躁动评分(RASS)评估镇静效果,重症监护室疼痛观察工具法(CPOT)评估镇痛效果,同时比较3组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 咪达唑仑组、右美托咪定组和复合组患者的镇痛起效时间分别为(32.9±8.6)、(31.2±7.3)、(23.6±5.5)s,复合组患者镇痛起效时间低于其余两组(P<0.05);咪达唑仑组、右美托咪定组和复合组患者的唤醒时间分别为(6.8±2.2)、(3.7±1.4)及(3.5±0.9)min,咪达唑仑组患者唤醒时间长于其余两组(P<0.05).复合组平均RASS评分小于右美托咪定组,大于咪达唑仑组;复合组CPOT评分小于其他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咪达唑仑组、右美托咪定组和复合组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率为24%、8%和6%,复合组和右美托咪定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咪达唑仑组(P<0.05).结论 盐酸右美托咪定联合酒石酸布托啡诺对机械通气患者有较好的镇痛镇静效果,可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于进行ICU机械通气的患者采用右美托咪定复合酒石酸布托啡诺进行镇痛镇静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ICU(重症监护室)中120例进行机械通气的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选取时间为2015年6月~2016年6月,将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为分组依据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咪达唑仑复合酒石酸布托啡诺为治疗方案,观察组采用右美托咪定复合酒石酸布托啡诺为治疗方案,对两组不同用药的患者进行病例分析。结果:观察组酒石酸布托啡诺用量、达到目标镇静所需时间、停药后唤醒时间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3.33%)明显低于对照组(50.00%),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CU机械通气的患者采用右美托咪定复合酒石酸布托啡诺进行镇痛镇静的临床效果显著,减少了酒石酸布托啡诺用量、达到目标镇静所需时间、停药后唤醒时间,同时也降低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值得临床中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3.
袁莉  马海鹰 《吉林医学》2014,(12):2555-2555
目的:比较右美托咪定与咪达唑仑用于ICU患者镇静疗效。方法:选择80例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啶组和咪达唑仑组,每组40例。两组均常规给予芬太尼持续静脉泵入镇痛,咪达唑仑组:首次负荷剂量,静脉推注0.05 mg/kg,以后0.02~0.08 mg/(kg·h)静脉推注维持。右美托咪定组:首次负荷剂量,静脉推注1μg/kg(>10 min),以后0.2~0.7μg/(kg·h)静脉推注维持。目标为Ramsay镇静深度2~4级。观察镇静效果及用药后呼吸、心率、血压的变化,谵妄发生率。结果:两组达到镇静效果时间相似,右美托咪定组停药后唤醒时间短,发生呼吸抑制2例,低血压3例,谵妄1例,均明显低于咪达唑仑组。但右美托咪定组心动过缓发生率较高。结论:右美托咪定用于ICU机械通气镇静易唤醒,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效果优于咪达唑仑。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联合咪达唑仑用于ICU行机械通气患者的镇静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ICU行呼吸机辅助通气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30例。A组、B组、C组分别予咪达唑仑、右美托咪定、右美托咪定联合咪达唑仑镇静。3组均予芬太尼持续静脉泵入镇痛。观察各组患者低血压、心动过缓、谵妄、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记录其芬太尼及咪达唑仑用量、停药后唤醒时间。结果 3组均能达到镇静及镇痛目标评分状态。与A组比较:C组芬太尼及咪达唑仑用量更少(P<0.01),谵妄和呼吸抑制发生率更低(P=0.012,P=0.049),停药后唤醒时间更短(P<0.01),低血压和心动过缓发生率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54,P=0.290)。与B组比较:C组芬太尼用量、心动过缓、瞻妄、呼吸抑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86,P=0.445,P=0.639,P=0.639),低血压发生率更低(P=0.031),停药后唤醒时间更长(P<0.01)。结论右美托咪定联合咪达唑仑用于ICU机械通气患者镇静效果确切,停药后较易唤醒,谵妄发生率低,呼吸抑制、低血压及心动过缓发生率较低,可减少咪达唑仑及芬太尼用量,是一种较为理想的ICU镇静方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右美托咪定、咪达唑仑单用及二者序贯联合用药对呼吸重症监护(RICU)病房患者的镇静效果。方法:将RICU机械通气的60例患者随机分成右美托咪定组(Ⅰ组)、咪达唑仑组(Ⅱ组)和咪达唑仑序贯右美托咪定组(Ⅲ组),每组20例。记录3组患者达到镇静满意时间、镇静48h内心率、平均动脉血压(MAP)、氧饱和度、停药后唤醒时间以及不良反应。结果:3组患者均能达到满意的镇静效果,Ⅲ组镇静效果好于其他两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镇静起效时间最短(16.65±2.390min),能最快达到镇静效果,Ⅰ组镇静时间最慢(42.25±5.562min),但唤醒时间最快(1.45±0.686min),明显优于其他两组(P<0.05)。Ⅱ组平均动脉血压(78.10±8.204mmHg)、氧饱和度(94.75%±3.998%)降低明显(P<0.05),对循环、呼吸有抑制作用,Ⅰ组用药后心率减慢最明显(59.45±4.774次/分)(P<0.05),但对呼吸、血压无抑制作用。Ⅱ组低血压、呼吸抑制、谵妄不良反应高于Ⅰ组,但出现心动过缓的发生率低于Ⅰ组。Ⅲ组镇静效果满意,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最低(P<0.05)。结论:咪达唑仑序贯右美托咪定用于RICU患者镇静起效快,唤醒时间较短,对呼吸、循环影响小,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与咪达唑仑应用于硬膜外麻醉和神经阻滞麻醉中对患者呼吸循环的影响及镇静效果,比较右美托咪定和咪达唑仑在四肢手术麻醉辅助镇静中的优势.方法 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8月于四川护理职业学院附属医院行四肢择期手术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右美托咪定组和咪达唑仑组,每组40例.记录并比较用药后两组患者心率(HR)、无创血压(NIBP)、血氧饱和度(SpO2)、呼吸频率(R)的变化及术中Ram say镇静评分.结果 右美托咪定组H R下降较咪达唑仑组明显(P<0.05),但两组患者均未出现心动过缓,无临床意义;两组NIBP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咪达唑仑组SpO2下降较右美托咪定组明显(P<0.05);咪达唑仑组R下降较右美托咪定组明显(P<0.05);右美托咪定组Ramsay镇静评分3~4分者明显多于咪达唑仑组(P<0.05).结论 在四肢手术麻醉辅助镇静时,右美托咪定镇静深度较咪达唑仑更满意,且右美托咪定对呼吸系统功能影响小,麻醉管理更加安全方便,术毕患者无嗜睡,无术后呼吸抑制和缺氧风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重症监护室中应用咪达唑仑与右美托咪定的镇静效果。方法将我院ICU收治的100例行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每组50例,A组使用咪达唑仑镇静,B组使用右美托咪定镇静,比较两组患者的镇静效果。结果 A组患者达镇静满意时间显著短于B组患者(P〈0.05),而A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停药后唤醒所需时间均显著高于B组(P均〈0.05);A组患者的镇静满意率显著低于B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应用于重症监护室患者起效较慢,但唤醒时间短、不良反应发生率低、镇静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8.
咪达唑仑对比右美托咪啶用于机械通气镇静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镇静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发作呼吸衰竭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1年6月-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COPD呼吸衰竭行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30例,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镇静组(试验组)和咪达唑仑组(对照组),比较两组镇静效果。结果试验组平均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呼吸机使用时间、谵妄、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率低于咪达唑仑组(P〈0.05)。结论 COPD急性加重并呼吸衰竭,使用右美托咪定镇静可以加速患者脱机,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啶和咪达唑仑在心脏术后镇静中的作用。方法将200例心脏术后患者分成两组,男性125例,女性75例,年龄36-68岁,平均(56±18)岁。其中右美托咪啶组104例,右美托咪啶负荷量1μg/kg10min静脉推注,然后以0.2-0.7μg/(kg.h)持续静脉滴注;咪达唑仑组96例,咪唑安定0.05mg/kg 10min静脉推注,然后以0.02-0.1mg/(kg.h)持续静脉滴注,维持Ramssay评分2-3分,观察达到目标镇静范围的起效时间和用药前后、苏醒时的心率、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和中心静脉压的变化,苏醒时间和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在目标镇静(Ramssay)范围内,右美托咪啶组较咪达唑仑组起效时间快,苏醒时间快,谵妄、低血压、呼吸抑制及心动过缓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咪达唑仑组。结论右美托咪啶在心脏手术后患者应用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应用右美托咪定在ICU术后机械通气患者的镇静镇痛的效果观察,并与咪达唑仑组进行对照比较。方法选择2012年5月-2013年7月清远市人民医院收治的麻醉术后转ICU需继续机械通气的患者8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分别应用右美托咪定与咪达唑仑,比较两组患者镇静镇痛评分、撤机时间、拔管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及ICU住院时间的差异。结果镇静满意程度右美托咪定组明显高于对照组(80.2%vs 36.5%)(P〈0.05);右美托咪定组与对照组氧合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右美托咪定组撤机所需时间(59.20±6.55)min vs(60.47±8.67)min,及停药后拔管所需时间(103.40±8.56)min vs(117.30±13.25)min,均少于咪达唑仑组(P〈0.05)。右美托咪定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5.80±1.64)h vs(5.50±1.54)h及ICU住院时间(3.28±0.54)d vs(4.12±0.47)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咪达唑仑相比,右美托咪定同时具有镇静和镇痛作用,不仅可安全应用于ICU术后机械通气患者,还能缩短撤机和拔管时间。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盐酸右美托咪定(DEX)对高血压病患者蛛网膜下隙阻滞行全髋置换术的镇静效果及对循环及呼吸功能影响。方法将34~82岁、ASAⅡ~Ⅲ级接受全髋置换术的高血压患者40例,随机分为咪唑安定组(M组)和右旋美托咪啶组(D组);M组,术前10min给予负荷剂量30μg/kg后以0.05mg/(kg.h)速率持续泵注咪唑安定;DEX组,术前10min给予负荷剂量1μg/kg,然后以0.5μg/(kg.h)速率持续泵注DEX;给药10min后进行;观察并记录入室时、给药后10 min、麻醉后5min、30min及90min患者的血压、心率及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和Ramsay镇静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在入室时SBP、DBP、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10min后、麻醉后5min、30min、90min两组患者SBP、DBP、HR均较入室时下降(P<0.05),两组间SBP、DB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患者HR较M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组内比较,麻醉后5min患者SBP、DBP、HR均较其余各时点降低(P<0.05)。与M组比较,D组呼吸抑制的发生率降低,心动过缓发生率升高(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可对高血压病患者蛛网膜下隙阻滞下行全髋置换术时产生良好的镇静、抗焦虑作用和轻微的中枢降压作用,增强循环稳定,不产生呼吸抑制作用,可安全应用于高血压患者腰麻下的镇静。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盐酸右美托咪定在神经外科气管切开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60例神经外科需行气管切开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对照组(C组),D组术前先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0.5 μg/kg,后以0.5 μg/(kg·h)速率泵注至术毕.C组输注相同容量的生理盐水.两组均在局麻下完成气管切开手术.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前(T0),注射局麻药(T1),气管操作(T2)及术毕(T3) SBP、DBP、HR 、RR和SpO2.记录两组需乌拉地尔的病例数和术中挣扎躁动患者的病例数.结果 与T0时点比较,C组T1,T2时点HR、SBP、DBP、RR均明显升高(P<0.01).D组SBP、DBP在T1,T2低于T.,HR,RR在T1时点低于T0但T2时点高于T0(均P<0.01);在T1,T2,T3各个时点,D组HR、SBP、DBP、RR均低于C组(P<0.01).D组患者术中使用乌拉地尔和挣扎躁动的发生频率均低于C组(P<0.01).结论 右美托咪定可以减轻神经外科患者气管切开术中应激反应,减少血流动力学波动和躁动,对呼吸无抑制,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手术结束前给予右旋美托咪定对老年人全身麻醉苏醒拔管期的影响。方法将40例择期行股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患者随机分为右旋美托咪定组(D组)、对照组(C组)各20例。两组患者术中全麻诱导和维持相同,手术结束前10minD组患者于10min内静脉泵注0.5μg/kg的右美托咪定,C组患者以相同速率静脉泵注相同容量生理盐水。观察并记录术毕(T1)、术后15min(T2)、拔管时(T3)、出恢复室时(T4)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拔管时间以及Ramsay评分、VAS评分、躁动评分。结果 D组拔管时血压,心率略升,较手术结束时无明显差异,其他各时间段内的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C组T2、T3、T4较T1血压、心率升高明显(P〈0.05)。两组T2、T3、T4各个时间段血压,心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1、T2、T3、T4SpO2,T1、T2、T3PETCO2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T2、T3、T4Ramsay评分、躁动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4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在老年人苏醒拔管期予镇静的同时保持孩子可以被唤醒,兼有镇痛作用,能有效降低老年患者拔管期的心血管反应,无呼吸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七氟醚麻醉诱导前小剂量右旋美托咪定对鼾症患儿苏醒期的影响。方法因鼾症需在全麻行扁桃体腺样体摘除术患儿40例,按双盲随机原则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实验组患儿在麻醉诱导前10 min给予右旋美托咪定0.3μg/kg,对照组输入林格氏液。记录患儿入室后右旋美托咪定注射前(T0)、注射后5 min(T1)、注射后10 min(T2)、患儿清醒时(T3)、拔管后1 min(T4)、拔管后5 min(T5)、拔管后10 min(T6)的血氧饱和度(SPO2)、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呼吸(RR)和心率(HR),并于拔管后各时点对患儿进行躁动评分和Ramsay镇静评分。结果两组患儿DBP、RR和SPO2组间和组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SBP、H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3T5时点对照组SBP明显高于实验组,实验组SBP升高幅度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T3T6时点HR明显快于实验组(P〈0.05)。两组躁动评分、Ramsay镇静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T3T6时点躁动评分明显高于实验组;对照组T3T6时点镇静评分明显低于实验组(P〈0.05)。结论小剂量右旋美托咪定可为鼾症手术患儿麻醉苏醒期提供良好的镇静效应,较好地抑制了患儿苏醒期躁动及拔管反应,使血流动力学更稳定。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对高血压病患者腰硬联合麻醉的镇静效应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60例拟行腰硬联合麻醉的高血压病患者分为对照组、右美托咪定组和丙泊酚组,每组20例。记录麻醉前(T0)、腰硬联合麻醉开始后(T1)及用药后5(T2)、15(T3)、30(T4)、60 min(T5)时警觉/镇静(OAA/S)评分及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呼吸率(RR)和动脉血氧饱和度(SpO2)。结果 T0、T1时3组OA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各时点OA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T5时右美托咪定组和丙泊酚组OAA/S评分显著低于T0时(P<0.05),右美托咪定组T3~T5时及丙泊酚组T2~T5时OA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3组患者T0和T1时SBP、DBP、HR、RR及Sp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丙泊酚组T3~T5时SBP和HR及T4~T5时DBP和RR显著低于T0时(P<0.05)。右美托咪定组T3~T5时HR显著低于T0时(P<0.05)。丙泊酚组T5时HR及T4~T5时RR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T4~T5时丙泊酚组SBP显著低于对照组和右美托咪定组(P<0.05)。结论高血压病患者腰硬联合麻醉期间应用右美托咪定可获得满意的镇静效果,并能保持血流动力学平稳。  相似文献   

16.
[摘要]目的 评估右美托咪定与咪达唑仑用于老年患者局麻下疝修补术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 选择ASAⅠ~Ⅱ级择期局麻下行疝修补术的老年患者60例,年龄≥65岁,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咪达唑仑组(M组),每组患者30例.D组在10 min静脉注射1 μg/kg负荷剂量的右美托咪定,随后以0.4 μg/(kg·h)速度泵注.M组10 min内静脉注射0.06 mg/kg的咪达唑仑,10 min内泵完,之后以0.04 mg/(kg·h)维持至手术结束.观察并比较给药前(T0)、切皮时(T1)、手术开始15 min(T2)、手术开始30min(T3)、缝皮完毕(T4)各个时点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2组镇静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0时点比较,T1~T4时点D组HR明显减慢,且D组明显慢于M组(P<0.05);与D组比较,M组的呼吸抑制、烦躁发生率升高,而心动过缓发生率明显降低.结论 右美托咪定在老年患者局麻下疝修补术中可以达到和咪达唑仑一样满意的镇静效果,对呼吸影响甚微,术中烦躁发生率低,但有减慢心率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右美托咪啶和咪达唑仑用于危重症患者镇静效应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右美托咪啶和咪达唑仑用于危重症患者镇静的效应.方法:将2010年10月~2011年2月本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需要镇静、镇痛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啶组和咪达唑仑组,每组各30例.右美托咪啶组经静脉泵入负荷剂量的右美托咪啶1μg/kg静脉泵注10 min,继以0.2~0.7μg·kg-1·h-1维持;咪达唑仑...  相似文献   

18.
杨旻  华天凤  尹路  郑瑶  孙昀 《安徽医学》2011,32(8):1080-1083
目的探讨盐酸右美托咪定对于ICU中小儿心脏术后患者的镇静效果和安全性。方法纳入11例需机械通气的小儿心脏术后患者,给予负荷剂量0.5μg/kg静脉注射,时间大于10 min,维持剂量为0.2~0.5μg/kg/h,记录用药前(T0)和用药后0.25 h(T1)、1h(T2)、2 h(T3)和4 h(T4)5个点的Ramsay镇静评分、心率、收缩压、舒张压、中心静脉压、自主呼吸和血氧饱和度等指标,观察药物的效果及不良反应。镇静4 h时停用药物,记录神志恢复时间。结果 T1-4点的Ramsay镇静评分显著高于T0点(P〈0.05),T1-4点的心率、收缩压和舒张压显著低于T0点(P〈0.05),T1-4点的中心静脉压和血氧饱和度较T0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自主呼吸无抑制作用(P〈0.05),1例患儿因低血压用药2 h后停药,耐受率90.1%。结论盐酸右美托咪定对于小儿心脏术后监护患者镇静效果良好,虽可降低患儿心率、血压,但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用药时注意维持血容量稳定和密切监护。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全身麻醉患者气管拔管期应激反应的影响,提高气管拔管安全性。方法选取全身麻醉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于麻醉恢复室苏醒期给予右美托咪定,对照组给予同等容量的0.9%氯化钠注射液,观察不同时间点二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RSS镇静评分、躁动及不良反应等。结果二组手术一般情况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各时间点HR、SBP及DB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拔管即刻(T3)和拔管后(T4、T5)HR、SBP及DBP水平较拔管前(T1、T2)显著增高(P〈0.05),拔管后20min(T6)恢复至拔管前(P〉0.05)。二组T1、T2、T6时间点HR、SBP及DBP水平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3、T4及T5时间点对照组HR、SBP及DBP水平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组各时间点SpO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3、T4、T5及T6各时间点RSS镇静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4、T5时间点RSS镇静评分明显高于T3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躁动发生率5.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7.50%,与对照组的40.00%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身麻醉患者苏醒期给予适量右美托咪定,能维持拔管期间患者血流动力学的稳定,降低躁动发生率,可有效预防全身麻醉苏醒拔管期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20.
袁川  李红兵 《河北医学》2014,(11):1818-1821
探讨小剂量右美托咪定对全身麻醉高血压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以及麻醉镇静效果。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相同的麻醉方法,观察组患者全麻诱导前10min持续静脉微量泵入右美托咪定0.3μg· kg-1· h-1,对照组患者给予等量的0.9%氯化钠注射液。观察两组患者入室时(T0)、插管前1min(T1)、插管即刻(T2)、插管后2min(T3)、拔管前1min(T4)、拔管后2min(T5)的血流动力学变化、RSS镇静评分及不良反应等。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胶体入量、术中晶体入量、术中尿量、麻醉时间、拔管时间、苏醒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T1、T2、T3、T4、T5时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较T0时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T1时SBP、DBP、HR较T0时均下降,但是T2、T3、T4、T5时SBP、DBP、HR较T0时均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T0、T1时SBP、DBP、HR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对照组T2、T3、T4、T5时SBP、DBP、HR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T1、T2、T3、T4和T5时RSS镇静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小剂量右美托咪定能抑制高血压患者全身麻醉拔管、插管等应激反应,提供适当的镇静作用,有助于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提高手术麻醉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