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超声心动图在房间隔缺损封堵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说明超声心动图在房间隔缺损封堵术中的实际应用及其重要性。方法:共有4例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患者,术前经胸和/或经食道超声确定适合封堵。要中整个操作过程包括球囊测径到置入相应型号的封堵器,均在超声心动图和X线引导下进行。结果 术后即刻超声检查显示完全封堵,无残余分流。随访10 ̄14月,封堵器位置固定,右心负荷减轻,无并发症出现。结论 经导管封堵房间隔缺损成功率高,操作简便,创伤小,其中超声心动图 相似文献
2.
超声心动图指导Amplatzer封堵器封堵动脉导管未闭、房间隔缺损及室间隔缺损侧重点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超声心动图指导Amplatzer封堵器封堵动脉导管未闭(PDA)、房间隔缺损(ASD)及室间隔缺损(VSD)中的侧重点及其临床价值,以提高先心封堵成功率。方法:6例PDA、8例ASD及2例VSD待外科手术患者。经胸或/和经食道超声心动图符合条件而行经导管以Amplatzer封堵器封堵。结果:Amplatzer封堵器除1例患者因双孔ASD,最大伸展径较大而放弃封堵外,6例PDA、7例ASD及2例VSD在超声指导下以Amplatzer封堵器封堵成功,均无残余分流,总的成功率为93.75%(15/16)。结论:超声心动图对于用Amplatzer封堵器封堵PDA、ASD及VSD术前病例选择,术中指导监测,封堵器型号的选择与术后疗效评价等均有较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随着临床上心脏介入治疗的开展,超声心动图的应用范围也不断扩大。超声引导下房间隔缺损(ASD)封堵术已在不少医院开展,现将我院进行的经胸超声心动图(TIE)术前测定ASD大小、术中引导封堵操作及定位的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5.
目的:评价经导管治疗动脉导管未闭的疗效。方法:19例动脉导管未闭(PDA)患者经导管用Rashkind伞进行封堵。超声检查示19例患者PDA均为管型,直径为3~8mm,平均4.6mm。心血管造影示PDA最窄处直径为平均4.69mm。3例患者用12mm封堵伞,16例患者用17mm封堵伞。术前、术后三天及术后一年复查超声心动图观察大动脉水平有无分流及心腔大小变化。结果:1.术后仅1例出现封堵伞脱落,手术成功率为94.7%。术后三天复查,有3例存在残余分流,占15.8%,一年后复查仅1例有分流,占5.3%。2.术后心功能改善明显,术后三天左室内径即有显著的回缩,左房及肺动脉内径也有明显的减低。结论:经导管的动脉导管未闭的封堵术,是一种创伤小、疗效较高的有发展前途的非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超声心动图在介入治疗动脉导管未闭、房间隔缺损及室间隔缺损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超声心动图在动脉导管未闭(PDA)、房间隔缺损(ASD)及室间隔缺损(VSD)介入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经导管闭合6例PDA、8例ASD及3例VSD患者,术前、术中、术后进行经胸或/和经食道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 6例PDA、8例ASD及3例VSD在经胸超声引导下均成功置入封堵器且无并发症。仅1例ASD、1例PDA术后即刻存在少许残余分流,分别于1周及3个月后消失。结论 超声心动图对于用封堵器封堵PDA、ASD及VSD术前病例选择,术中指导监测,封堵器型号的选择与术后疗效评价等均有较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在房间隔缺损封堵术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 :初步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在房间隔缺损 (ASD)封堵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Philips Sonos750 0超声诊断仪、X4探头。对 4例先天性心脏病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患者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监测下 ,经心导管行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其中男性 1例 ,女 3例 ,平均年龄为 (60 .5± 8)岁。结果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能真实地显示房间隔缺损的形态、大小、部位及空间关系 ,能准确引导房间隔介入手术。结论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在引导介入治疗手术中提供快速而准确的监测手段。 相似文献
8.
胸骨上窝超声切面检查在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检测动脉导管未闭(PDA)的最佳途径,研究其对封堵术的临床指导价值.方法采用经胸骨旁大动脉短轴及胸骨上窝切面超声显示PDA,对18例行经皮心导管PDA封堵术患者的术前超声心动图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血管造影比较.结果经胸骨旁大动脉短轴切面及胸骨上窝切面超声对PDA的显示率均为100%,大动脉短轴切面、胸骨上窝切面及血管造影检出漏斗型PDA分别为(2/18)、(8/18)和(8/18),大动脉短轴切面检出率低于胸骨上窝切面(χ2=4.984 6,P=0.025 6);以上切面及血管造影显示PDA最窄处内径分别为(4.63±2.73) mm、(6.49±2.29) mm及(6.87±1.90) mm.结论应用经胸骨上窝切面探测PDA,对其分型及长度、内径测值相对准确,与血管造影结果一致性好,有利于指导临床PDA封堵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超声心动图在房间隔缺损(ASD)介入封堵术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超声心动图观察34例ASD的位置、大小、形态及与周边结构的关系,监测与引导封堵过程。结果 34例患者除1例封堵失败外,33例封堵成功,成功率97.1%,术后超声心动图显示封堵器位置形态正常,心房水平分流消失。结论超声心动图对于术前选择合适的ASD患者,选择ASD的大小,术中封堵器的监测与引导,术后有无残余分流的观察都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在房间隔缺损(ASD)封堵术中的应用。方法通过TTE选择适合封堵的ASD病人25例,在TTE及X线引导下行介入封堵术,术后通过TTE进行动态随访观察。结果25例中除1例释放失败外,其余24例均释放成功,成功率为96%;术后1例病人有微量至少量残余分流,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50%以上病人接受了6个月随访。结论经导管ASD封堵术具有很高的成功率及安全性;介入封堵术疗效好、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TTE可以准确地应用于ASD封堵术中。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经胸彩色超声心动图 (TTE)对房间隔缺损 (ASD)封堵术病例的选择和术中及术后疗效观察的价值。材料与方法 :封堵术前对 4 8例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患者进行经胸彩色超声测量房间隔的前后径、左右径 ,及房间隔残留端的长度 ,距离房间隔顶部、距离主动脉壁的距离 ,和三尖瓣、二尖瓣、上、下腔静脉口的距离。封堵术中观察封堵器释放的全过程 ,主要观察封堵器的房间隔缺损处的位置及张开是否正常 ,封堵器是否牢固 ,对瓣膜运动有无阻碍。封堵术后观察心房水平有无残留分流 ,封堵伞有无脱落 ,右房、右室、肺动脉内径有无变化 ,有无二尖瓣、三尖瓣返流。结果 :TTE检测 4 8例ASD封堵术患者 ,TTE测量房间隔缺损左右径平均 2 2 2 7± 6 0 5mm ,上下径 18mm ,平均分流速度 1 5± 0 2 8ml/s。术后 2天复查 ,4 8例右房右室内径缩小 ,心房水平分流消失。封堵器选择大于TTE测量值的 2mm~ 4mm。结论 :TTE检查对于术前选择合适的ASD患者 ,选择ASD封堵器的大小 ,术中监测封堵器位置是否合适 ,术后观察有无残余分流 ,评价疗效有着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经胸超声心动图引导Amplatzer封堵器治疗 PDA、ASD、VSD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TTE)在指导Amplatzer封堵器封堵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及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TTE对5例PDA、15例ASD及6例VSD行经导管封堵术。结果 23例患者成功地进行了封堵,术中及术后均无并发症,无残余分流。2例ASD及1例VSD未完成封堵。总的成功率为88.46%(23/26)。结论 TTE对于应用Amplatzer封堵器封堵PDA、ASD及VSD术前病例选择、指导选择封堵器型号以及在放置封堵器过程中和术后疗效评价起着重要作用,是一种有效的监测方法。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道了经超声心动图引导带毛弹簧栓栓堵未闻动脉导管患者32例的方法,如超声心动图所观察的断面,术前术后各心腔内径变化,室壁运动的状况,在栓堵过程中超声心动图所起的作用,栓堵前后的血液动力学变化及栓堵后的疗效。本研究表明经超声心动图引导带毛弹簧栓栓堵未闭动脉导管的方法有其独特的优越性,如可帮助栓堵物正确的进入未闭动脉导管内合适的位置,观察有无残余分流以指导是否需要更换栓堵物等,起到了其它技术所不能替代的作用,有其推广及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房间隔缺损经导管闭合术中超声心动图的监测价值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在房间隔缺损(ASD)经导管闭合术中的监测作用。方法 经导管ASD闭合术患者20例,术前、术中、术后进行经胸或/和经食道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 20例患者ASD均为单发继发孔型,超声测量房缺直径为22.3±8.1mm,术中伸展直径为25.2±8.1mm,选择Amplatzer封堵器型号10~36mm。术后即刻观察房缺完全闭合无残余分流者12例,少许残余分流者8例;5例6个月后残余分流消失,2例10个月后消失。结论 经导管ASD闭合术中超声心动图的应用对于封堵器型号的选择及术后疗效评价等均有较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经胸超声心动图对室间隔缺损膜部瘤的分型及在介入治疗中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TTE)对室间隔膜部瘤的检出比例及不同形态的膜部瘤对于经导管堵闭膜周部室间隔缺损术技术成功率的影响。
方法 选择我院行经导管膜周部室间隔缺损(VSD)封堵术的患者162例,TTE结合左心室造影,评价TTE对室间隔膜部瘤的检出比例及分型在介入治疗中的作用。
结果 术前TTE显示162例膜周部VSD患者中有127例有膜部瘤形成,与左心室造影显示126例存在膜部瘤相比,检出比例无显著性差异(P〉0.05)。根据TTE表现将室间隔膜部瘤分为漏斗型(Ⅰ)、隧道型(Ⅱ)、瘤型(ⅢA、ⅢB)和蕈伞型(ⅣA、ⅣB)4种类型。Ⅰ、Ⅱ、ⅢA和ⅣA型膜部瘤的VSD堵闭成功率为100%;ⅢB和ⅣB型的堵闭成功率分别为77.8%和81.9%。
结论TTE有利于术前VSD患者室间隔膜部瘤的检出,I、Ⅱ、ⅢA、ⅣA型膜部瘤的VSD堵闭成功率最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彩超)评价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封堵术的疗效。方法 3 9例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 atrial septal defect,ASD) ,2 4例动脉导管未闭( patent ductus arteriousus,PDA)和11例膜部室间隔缺损( 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均采用Amplatzer封堵器进行治疗。经胸壁彩超获取图像。术前,术后,3 d及半年复查超声心动图,观察房、室间隔及大动脉水平有无分流,心脏大小变化。结果 3 9例ASD封堵成功3 4例,2 4例PDA均成功封堵,11例VSD封堵成功10例。封堵术后立即观察分流消失,术后3 d复查,有1例ASD患者存在少量残余分流,1例VSD患者主动脉瓣下少量返流。结论 彩超在先心病封堵术中对术前筛选患者,选择封堵器的大小,术后检测有无残余分流,对心脏血流动力学评价及疗效的观察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房间隔缺损 (ASD)经右心导管行封堵术后 ,右心房 (RA)、右心室 (RV )形态及功能的变化。方法 86例ASD患者 ,均实施右心导管封堵术。封堵器为Amplatzer式封堵器。术前、术中和术后均经胸壁探查 ,观察心尖四腔心切面 ,比较术前、术后 5min及术后 2月时 ,RA和RV容积大小和形态的变化及三尖瓣返流 (TR)的变化。结果 86例患者术后封堵器位置均良好。其中 83例无明显穿隔血流。 3例因为两孔型ASD封堵其中较大一孔 ,术后 5min残余分流瞬时量平均为 1.6ml。 80例术前与术后 5min比较 ,RA和RV容积明显减小 ,RA容积平均减小了 2 4.4% ,RV容积平均减小了 18.1%。 41例术后 2个月复查 ,其中 3 7例术前轻度肺动脉压力升高者 (小于 45mmHg) ,RA和RV明显减小 ,形态和容积恢复正常。三尖瓣返流明显减少或无。 4例肺动脉压力中至重度升高者 (大于 65mmHg) ,术后RA和RV也有所减小 ,TR减少。结论 ASD经右心导管行封堵术的效果良好。彩色超声心动图能证实心脏的恢复情况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