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提高中医药现代化研究水平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对中医药研究领域一中医基础理论、证候本质、中药、复方现代化所面临的问题展开思考。指出中医药现代化研究应重视中医基础理论的研究,丰富和完善理论体系;运用DME方法建立大范围的有别于西医的证的指标谱;加强中药的应用基础研究,重视道地药材的研究,建立规范的质控标准;重视复方中多成分与效用的关系,开展复方化学和药代动力学研究,建立临床中药药理研究基地。以中医理论为指导,采用先进的现代科学技术手段。以中药复方研究为切入点,实现中医药现代化的突破。  相似文献   

2.
谷旭放 《光明中医》2010,25(9):1745-1747
<正>中药方剂是中医药理论的具体体现,方剂研究是中医药现代化、科学化的关键所在,是中医药学基础科学和临床科学研究的契合点,中药复方研究要保持特色,建立中药方法学是中医现代化的关键。现代中医药研究的突出特点是学科前沿的交叉融合和一体化,中医方剂的整体性认识和现代复杂性研究的有机结合将为中医药现代化  相似文献   

3.
中医系统论与中药复方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学习中医系统论,结合中药复方研究实践,回顾中药复方研究的历史沿革,对中药复方研究的方法进行总结,指出成分论是以分析还原法研究中药复方,不符合中医药理论;系统仿生论是以系统综合法研究中药复方,符合中医系统论.中药复方的研究应以中医系统论为指导继续探索以中医药理论为基础的研究方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展中药.  相似文献   

4.
中医药治疗糖皮质激素副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万姜维  刘锋 《河南中医》2016,(5):914-917
中医药治疗GC副作用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临床应用,都已经有了广泛的认识。但是我们也发现以下几个问题:1GC导致种种副作用的中医病机认识和中医药治疗大多从肾着手,虽然也有从郁证、少阳郁滞证等来论述,但中医药最大的优势是辨证论治和整体观念的结合,从中医五脏、六腑等角度来讲,有着怎样的影响,还缺乏深入探讨;GC应用过程中中医证候的演变规律,尚缺乏统一的认识;2复方治疗GC副作用,以滋阴补肾、补肾壮阳等补肾类方剂居多且大多以临床观察为主;相关的实验研究较少,药效物质基础、药理作用机制等基础研究和开发还比较薄弱。中药复方是多组分、多环节、多靶点的综合作用,这就要求我们要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功能主治为依据,药理效应及效应成分为核心,通过系统的实验研究,阐明中药配伍、药效物质基础及效应变化之间的内在联系;3单药研究较少。单药有效成分及作用机制的研究是中药现代化的必经之路,是复方研究的基石和可靠路径之一,对中医药治疗GC副作用的研究亦是如此。分子生物学和现代实验技术的发展,为深入研究中医药治疗GC副作用的研究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平台,进一步研究中药复方和单药治疗GC副作用的具体机制和靶点,能起到明确机理、简化用药的作用,能更好的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从医与药的密切关系着手,认为医与药无论研究还是应用均是不可分割.先论述了中医中药整体观的合理性与优势,是朴素的系统论,尚需非借助现代科学上升到科学系统论.指出了现代化中药研究过程中的一些问题.提出现代化中药研究应该回归中医整体性,不能急于求成,要重视中医药基础性理论研究,中药的基础性研究必须与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药临床疗效客观评价的现代研究同步进行.  相似文献   

6.
以经方为突破口的中药复方现代化研究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临床工作者临床辨证用药时 ,大多以复方为主 ,因为中药复方既能体现个性化的治疗 ,又符合中医辨证的需要。“君、臣、佐、使”的组方原则 ,“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的配伍变化 ,使有限之药组成为无限之方。为了加快中药现代化研究步伐 ,达到与国际接轨的要求 ,迫切需要对浩如烟海的中药复方 ,进行继承与创新 ,开展现代化的研究工作。但以哪些复方为突破口开展研究 ,是值得认真考虑的问题。笔者认为 ,应以“经方”为突破口 ,着眼开展中药复方现代化的研究。1 中药及其复方现代化须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过去 ,我们十分重视中药的栽培、…  相似文献   

7.
现代中药复方释药系统的构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中药药性理论”和“中医方剂配伍理论”等理论为依据,通过对大川芎复方释药系统等的实践研究,结合对中医药基础理论的深刻理解,构建了“现代中药复方释药系统”的研究思路并界定其概念,同时阐明了现代中药复方释药系统的构架体系、基本类型、研究内容和研究意义,并客观地提出了研究难点和展望。  相似文献   

8.
加快中医药现代化,必须重视中医药实验研究的思路及方法。本文提示,首先应该正确认识中医药发展所处的历史时期;其次在中医药实验研究中,应当重视实验动物模型的复制、中药复方药动学以及中药新药的开发和研究等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9.
以“中药药性理论”和“中医方剂配伍理论”等理论为依据,通过对大川芎复方释药系统等的实践研究,结合对中医药基础理论的深刻理解,构建了“现代中药复方释药系统”的研究思路并界定其概念,同时阐明了现代中药复方释药系统的构架体系、基本类型、研究内容和研究意义,并客观地提出了研究难点和展望。  相似文献   

10.
中医基础理论现代化是中药现代化开发研究的基本前提。信息中医学提出以血液指纹图谱建立藏象信息模型体系,实现信息化处理海量生命信息的方法。以此为基础创建信息中药学,创造了适合中医药研究的生理病理模型,实现了中医学对实验动物属性的划分,创新中药药理学研究方法,实现中药基础理论研究客观化。对中药学进行了的重新分类,扩展了传统中药学的范围,更解决和发展了中药应用理论,有利于指导临床用药及开发新产品。  相似文献   

11.
中医药实验研究的思路及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快中医药现代化,必须重视中医药实验研究的思路及方法。本文提示,首先应该正确认识中医药发展所处的历史时期;其次在中医药实验研究中,应当重视实验动物模型的复制、中药复方药动学以及中药新药的开发和研究等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2.
建立行之有效的现代中药复方研究体系,是中医药现代化进程中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本文遵循系统论和还原论相结合、宏观与微观研究相结合、体内研究和体外研究相结合的原则,以系统生物学与网络生物学作为主要技术支撑,尝试提出包括化学物质基础研究、现代药理学研究、系统生物学和网络生物学研究在内的现代中药复方研究体系,并结合中药复方的具体研究实例,对该研究体系指导下的中药复方现代化研究进行了初步探讨。本文提出的复方研究体系为中药复方的现代研究提供了方法论,将有助于系统、深刻地揭示中药复方的科学内涵,指导中药复方新药研发,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中医药理论。  相似文献   

13.
中药复方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窑先 《时珍国医国药》2006,17(8):1583-1584
中药复方是中医治病的主要临床应用形式,复方中的化学成分是中药发挥药效作用的物质基础。进行复方化学成分的研究,在阐明中医的方药理论,揭示中药配伍规律和作用机理,优化制剂工艺,制定质控标准,实现中医药现代化并走向国际市场等方面均具重要意义。笔者就中药复方化学成分的研究进行综述,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慕永平 《中医教育》2004,23(5):12-14
大科学时代为中医药现代化研究提供了绝好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必须重新认识以往中医基础理论研究的思维方式,克服"以西解中"的致命弱点;必须大胆地去"证伪";还必须重视大科学时代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为中医药现代化研究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源保证.  相似文献   

15.
中药复方物质基础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中药复方研究现状的分析,以中药复方配伍规律、化学成分及复方药动学研究为切入点,提出了中药复方物质基础的研究应以中医理论为指导,遵循整体性原则,寻找或建立科学、快速、准确的研究中药复方物质基础的方法在目前中医药现代化进程过程中是重中之重的环节。  相似文献   

16.
中医基础理论现代化是中药现代化开发研究的基本前提。信息中医学提出以血液指纹图谱建立藏象信息模型体系,实现信息化处理海量生命信息的方法。以此为基础创建信息中药学,创造了适合中医药研究的生理病理模型,实现了中医学对实验动物属性的划分,创新中药药理学研究方法,实现中药基础理论研究客观化。对中药学进行了的重新分类,扩展了传统中药学的范围,更解决和发展了中药应用理论,有利于指导临床用药及开发新产品。  相似文献   

17.
超分子化学对中医药理论的特殊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归纳总结超分子化学研究的现状,分析中医药可能的超分子形式,结合中医药现代化所存在问题,旨在阐述超分子化学对诠释中医药基础理论的特殊作用。与传统的由原子间化学键构成化学相比,超分子化学是以多种弱分子间相互作用的非共价键化学,体现出分子间宏观作用的表观化学属性,可诠释中医药理论的微观物质基础。人体及中药成分可以自身或相互络合、复合、螯合、包合、中和,以自组装、自组织、自识别及自复制的形式形成超分子物质;中医的经络脏腑结构可能是基于细胞内外的超分子“印迹模板”特有分子空间的孔穴通道结构;机体内及中药成分与中医经络脏腑是通过超分子孔穴通道的“印迹模板”而产生相互作用。当小分子与经络脏腑产生印迹作用时,相当于人体在心脏搏血推动下,客体小分子物质在经络脏腑主体大分子的印迹模板通道按“气析”进行迁移,宏观表现出中医所述经络脏腑对小分子作用的各向异性,亦脏象;当中药成分与经络脏腑“印迹模板”通道产生作用时,宏观上表现出中药药性与药效规律。因此,中医药基础理论特殊的表达形式正是基于机体内各种分子群与经络脏腑孔穴的“印迹模板”能否匹配性地产生“气析”作用的规律宏观表达,宜用超分子化学进行诠释。中药作用的物质基础是基于包括单分子在内的超分子群混合物;中药复方配伍能显著性地改变这一“印迹模板”作用规律。在进行中医药基础理论研究时,应特别重视超分子的作用规律,这是中医药理论区别于基于单分子特征作用规律所建立的现代医学最为本质的地方。  相似文献   

18.
用中医理论指导中药及复方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阶  荆鲁 《中国中药杂志》2003,28(9):795-798
医药结合 ,强化中医理论指导下的中药研究与应用 ,加快创新体系建设 ,成为新时期中医药研究中的关键问题。本文认为 ,在复方研究中 ,应依据中医临床要求 ,结合现代实验方法建立动物模型。复方研究需从药效学观察及临床疗效分析中找到突破口。复方药动学研究应注重方法学研究和有效物质的确定。由于复方的疗效在不同的证状态下作用不同甚或相反 ,重视中药复方行为有效性的主体———中医证候同样重要。多元化的中药研究思路从不同角度对中医药学术的发展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中药研发及方证对应理论体系构建的目的在于建立治疗临床疾病的新型高效中药的组方优化理论和设计方法学及方证对应的规范标准及用药监测 ,从而在中药及复方临床实验中建立新型中药临床使用标准 ,以利于不断提高医疗水平。  相似文献   

19.
人工神经网络模型是一种智能信息处理系统,具有强大的非线性拟合能力和自学习的特点,与中药复方的研究思路,中医的基本理论和诊疗思维不谋而合。人工神经网络模型有助于推动中药复方现代化研究的进程,为中药复方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并有助于系统的揭示中药复方的科学内涵。文章主要阐述了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在中药复方的药性、药效物质基础、作用机制、配伍规律研究中的应用,利用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的全新技术手段,结合现有的中医药资源,建立相关数据库,加强中药信息化建设,从而有效推动中药复方研究,从以往孤立的研究模式向理论和技术系统化的现代化研究模式转变,具有良好的实用价值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人工神经网络在中医药现代化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综述了人工神经网络在中医药现代化研究中的应用,包括其在中医证候研究、中药功效研究及复方研究、中医舌诊研究和中医脉象研究四个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