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了解大学生网络成瘾状况,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探讨。方法 共有329名江西某大学学生参加本研究,其中男生169人,女生160人。使用网络成瘾诊断量表,社会支持量表,交往焦虑量表和自我和谐量表对所有被试进行测试。结果 大学生中网络成瘾者占3.6%,其中男女比例有显著差异。网络成瘾量表得分与社会支持量表总分,主观支持分量表,交往焦虑量表,自我和谐量表总分,自我与经验不和分量表与自我刻板性分量表有显著相关。网络成瘾者与非网络成瘾者在上述量表上有显著差异。结论 大学生网络成瘾与其社会支持、交往焦虑和自我和谐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高职生网络成瘾与人格特征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了解高职生网络成瘾状况,并对其人格特征影响因素进行探讨。方法共有1800名江苏、山东、安徽9所高职院校学生参加本研究。其中男生1060人。女生740人。使用网络成瘾诊断量表、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测验(简称16PF),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高职生中网络成瘾者占7.59%.其中男士比例有显著差异。网络成瘾量表得分与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测验有显著相关。网络成瘾者与非网络成瘾者在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测验上有显著差异。结论高职生网络成瘾与其人格特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上海市初中生网络成瘾与生活方式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设计,采取二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抽取并调查了徐汇、长宁、黄浦、闵行和奉贤等5个区的5所普通公立初级中学学生3021名,调查内容包括学生个人、家庭、学校情况、网络使用情况、网络成瘾量表以及生活方式问卷等.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网络使用成瘾与生活方式的关系.结果:3021名初中生的网络成瘾率为17.51%,不同年级间网络成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6.08,P<0.01).网络成瘾率随着年级而增长(X2=61.91,P<0.01),男生高于女生,城区学校高于郊区学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网络成瘾评分与生活方式各因子分均呈负相关(P<0.01),非网络成瘾初中生的各生活方式评分均优于网络成瘾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控制个人、家庭、学校及社会等因素后,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学习习惯(OR=0.630、95%CI=0.506~0.786)、睡眠情况(OR=0.615、95%CI=0.501~0.756)、生活满意度(OR=0.585、95%CI=0.442~0.774)对网络成瘾具有负向预測作用,而网络背景下的娱乐活动方式(OR=1.532、95%CI=1.278~1.837)和应对方式(OR=1.243、95%CI=1.021~1.513)对网络成瘾具有正向预测作用.结论:在网络时代背景下,初中生学习习惯、睡眠情况、娱乐活动、应对方式等生活方式以及生活满意度与网络成瘾可能存在相互作用的关系,这需引起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各方的高度重视和正确引导.  相似文献   

4.
中学生网络成瘾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学生网络成瘾的现状及其与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分层抽样法,对7所中学6个年级的学生进行了网络成瘾的流行病学调查和相关量表的测试。结果中学生网络成瘾的总检出率为6.36%。文科理科、不同年级的学生网络成瘾检出率差异有显著性。惠网络成瘾学生的个性更为内向,情绪趋向不稳定。结论网络成瘾的产生既有自身的心理因素。也有外界的环境因素,其危害很大。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韶关市青少年学生网络成瘾现状,探讨网络成瘾的相关影响因素及心理特征,为网络成瘾学生的干预与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随机抽取韶关市4所大学本科、专科及中专学生共3000名,应用网络使用情况、网络成瘾及症状自评量表(SCL-90)问卷进行调查,使用SPSS11.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韶关市青少年学生总上网率为97.52%,网络成瘾倾向(IAT)和网络成瘾(IAD)报告率分别为11.51%和3.28%,男生IAT和IAD检出率均高于女生(χ2=16.990,P=0.002)。学历低和性格内向者网络成瘾发生率高(χ2=28.750,10.424;P=0.000,0.005)。性别与网络成瘾呈负相关(β=-0.102),敌对、恐怖、偏执及精神病性与网络成瘾呈正相关(β=0.129,0.092,0.100,0.196),回归方程具有统计学意义(F=60.535,P<0.001)。结论韶关市青少年学生网络成瘾与多种因素有关,并且有相似的心理特征。  相似文献   

6.
高中生网络成瘾与家庭环境关系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调查高中生网络成瘾状况,探究家庭环境中成功性、组织性、控制性三因素对高中生网络成瘾的影响。方法:随机整群抽查郑州市城区6所高中800名学生,以网络成瘾诊断量表、家庭环境量表及自编的网络使用调查问卷对所有被试进行测试。结果:1.高中生网络成瘾发生率为5.0%;网络成瘾率在性别、年级、学校性质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P=0.414、0.356、0.112);2.家庭组织性因素对网络成瘾倾向的预测力居首位(β=-0.155),其次是家庭成功性和控制性(β=0.109、0.092)。结论:中学生网络成瘾与家庭组织性、成功性、控制性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大学生网络成瘾、抑郁、冲动三者的关系,以及冲动在抑郁与网络成瘾关系中的中介作用。方法:对河北承德某高校学生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394名大学生,利用陈淑慧网络成瘾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巴瑞特冲动性人格量表进行调查。使用Epidate 3.1、SPSS 26.0进行数据整理与分析。结果:有网络成瘾倾向的大学生占此次调查的33.7%。大一学生的抑郁得分明显低于大二、大三年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3,368)=9.88,P0.05]。大学生网络成瘾量表得分与抑郁量表得分、冲动量表得分两两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r=0.466,0.490,0.335,P0.001)。经过计算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为26.87%。结论:网络成瘾以及抑郁与冲动两两具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冲动性在抑郁与网络成瘾之间有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8.
伍艳  彩健  尹秋香 《校园心理》2012,10(6):385-387
探讨大学生网络成瘾倾向与生活事件、社会支持的关系。采用中文网络成瘾量表、生活事件量表、社会支持量表及网络社会支持量表对826名学生进行测量。结果:①网络成瘾倾向与生活事件、网络社会支持之间呈正相关、与社会支持呈负相关;②生活事件、社会支持、网络社会支持对大学生网络成瘾倾向有预测作用。结论:生活事件、社会支持、网络社会支持共同作用影响大学生网络成瘾倾向。  相似文献   

9.
社会支持与网络成瘾关系的队列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社会支持与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关系。方法:在某大学2000级医科类学生中以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10个小班382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分别以其进校第一学期末的社会支持与领悟社会支持得分的四分位数作为分界点,将研究对象分为社会支持低、中、高组,比较社会支持得分不同者毕业时网络成瘾检出率。结果:不论是按社会支持总分、领悟社会支持总分的高低分组,还是按两量表的各维度分的高低分组,社会支持得分低者网络成瘾的发生率均较社会支持评分高者高(领悟社会支持总分0~60、61~73、≥73者网络成瘾检出率分别为15.7%、7.9%、2.4%,χ^2=9.49,P=0.009)网络成瘾检出率与社会支持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呈剂量反应关系。结论:较少的社会支持是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调查医科大学在校学生网络成瘾的状况和成瘾者人格变化。采用Beard网络成瘾诊断问卷对642名山西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在校学生网络成瘾情况进行调查,同时采用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调查表(16PF)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分析网络成瘾学生的人格特征。结果受试对象中网络成瘾率为0.8%,网瘾倾向率为8.6%。网络成瘾学生与网瘾倾向学生及非网络成瘾学生在16种人格特征中的聪慧性、稳定性、有恒性、怀疑性、世故性、忧虑性、独立性、自律性8个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网络成瘾学生在SCL-90中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精神病、恐怖、偏执9个因子分得分均显著高于网瘾倾向学生及非网络成瘾学生(P<0.01)。由此可见,大学生具有比较显著的人格特征改变和比较明显的网络依赖症状,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新时期军医大学生网络成瘾状况与心理健康、人格的关系。方法 355名被试完成Y oung网络成瘾问卷、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艾森克人格量表(EPQ)测试。结果调查发现军医大学生网络成瘾的检出率为3.1%,准网络成瘾组SCL-90得分较高(F=26.90,21.059,23.509,28.931,32.568,18.197,29.029,39.825,37.248,28.495,34.615;P<0.001),准网络成瘾组和成瘾组的P、N得分高于非网络成瘾组(F=15.18,18.103;P<0.001),网络成瘾倾向与性别、年龄和层次负相关,与SCL-90及人格因子相关系数较高,波动在0.310~0.344之间。结论军医大学生网络成瘾发生率较低,准网络成瘾组心理健康水平较低,非网络成瘾组拥有更稳定的人格特点,女性、年龄较大者以及学历层次较高者网络成瘾倾向较低。  相似文献   

12.
初中生网络使用与心理健康状况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初中生网络使用与心理健康状况关系。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网络成瘾测验量表(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 Scale,TADS)对246名初中生进行心理健康测查。结果1初中生的心理问题检出率26.4%;2中学生准网络成瘾者检出率为17.9%,网络成瘾者检出率为2.1%;3网络成瘾组心理问题检出率(46.9%)高于正常组(2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网络成瘾量表分与SCL-90总均分及各因子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过度使用网络对于心理健康有害。  相似文献   

13.
通过互联网开展性健康教育的初步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通过互联网开展性健康教育的可行性。方法采用自编的性健康问卷、网络行为问卷和网络成瘾量表(I-A II)对838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网络成瘾和成瘾倾向率为6.2%,正常使用、使用过度和成瘾倾向比率的性别差异显著(χ2=28.74,13.76,11.66;P〈0.001);②性知识的来源由高到低分别是书籍网络(45.7%)、朋友伙伴(25.9%)、学校教师(13.4%)和家庭父母(2.2%);书籍网络、学校教师和家庭父母来源比率的性别差异显著(χ2=5.89,P〈0.05、χ2=18.62,P〈0.001、χ2=9.71,P〈0.01);③接吻、爱抚和性交等性行为发生率男女差异显著(χ2=4.32,P〈0.05、χ2=9.90,P〈0.01、χ2=4.52,P〈0.05)。结论大学生熟悉并且偏爱对互联网的使用,通过互联网开展性健康教育具有受众优势,符合大学生心理发展特点,是一种有效的教育途径。  相似文献   

14.
临汾市农村初中生网络成瘾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临汾市农村中学生网络成癌现状,探索导致农村中学生网络成瘾的可能成因。方法随机抽取临汾市襄汾县某中学初一、初二共400名学生为对象,以自行设计的“个人资料调查表”、上海师范大学郭颖所编制的“中学生网络戍瘾量表”和“教师访谈”半结构提纲为工具,进行集中测试和访谈。结果共获得有效问卷396份。临汾市农村中学生网络成瘾问题发生率为7.33%,男生高于女生(6.57%,0.76%);初一年级学生与二年级学生的网络成瘾问题发生率呈递增趋势(7.32%,7.53%)。结论年级、性别、家庭环境、上网的内容等是影响中学生网络成癌的主要因素,有必要对其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城乡结合部初中生网络成瘾的现状及其与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FACES II-CV)中文版和中学生网络成瘾诊断量表对某城乡结合部初级中学的320名在校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城乡结合部初中生网络成瘾检出率介于已有研究范围之内(检出率为5.6%),性别差异明显(t=3.18,P=0.002),年级间无差异(F=2.15,P=0.118),成瘾程度与网龄、周上网次数和每次上网时长高度相关(r=0.127~0.415,P0.05)。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与初中生网络成瘾程度显著负相关(r=-0.281,-0.295;P0.05),家庭适应性可以预测网络成瘾(F=30.262,P=0.000)。结论 :对于城乡结合部的初中生而言,家庭亲密度和家庭适应性越好,网络成瘾程度越低。家庭适应性,而非家庭亲密度可以解释初中生网络成瘾。  相似文献   

16.
中学生网络成瘾症的综合干预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9  
目的:探讨心理疗法在中学生网络成瘾症(intemet addiction disorder,IAD)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采用行为疗法、认知疗法为主的心理治疗对23例中学生IAD患者进行系统治疗,采用网络成瘾量表、SCL-90量表、SDS抑郁量表进行治疗前后评价。结果:治疗后,网络成瘾量表、SCL-90量表、SDS量表总分及大部分因子得分较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结论:认知疗法、行为疗法为主的心理疗法对中学生网络成瘾症的治疗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网络行为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学生网络行为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使甩青少年网络行为问卷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123名大学生被试进行调查。结果大学生网络行为有显著的性别差异;大学生的网络娱乐、性与赌博、对网络的消极评价、上网焦虑、网络满意感与SCL-90的因子有显著相关。结论大学生网络行为与心理健康水平有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生活事件与应对方式对网络成瘾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应用症状自评量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特质应对方式问卷对127例网络成瘾大学生进行测查。结果网络成瘾大学生在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分上显著高于全国青年常模;人际关系、学习压力和健康适应事件与心理健康各因子都存在中等程度的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心理健康各因子分与积极应对方式呈现负相关,与消极应对方式呈正相关。结论网络成瘾大学生心理健康存在一定问题,受到生活事件与应对方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The negative association of insomnia and internet addiction with mental health is widely documented in the literature, yet little is known about their inter‐relationships. The primary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examine the inter‐relationships between insomnia, internet addiction and depression. A total of 719 Chinese adolescents in Hong Kong participated in this school‐based cross‐sectional study. Participants completed the Chinese version of the 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 (PSQI), the Chinese Internet Addiction Scale (CIAS), the 12‐item version of General Health Questionnaire (GHQ‐12) and questions assessing internet use pattern and socio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The classification of internet addiction and insomnia was based on the CIAS cutoff global score >63 and PSQI cutoff global score >5, respectively. 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es tested the effects of insomnia and internet addiction on depression. Among students with internet addiction (17.2%), 51.7% were also identified as insomniacs. Internet addicts scored significantly poorer on all PSQI components, except sleep duration, than their non‐addicted counterparts. After adjustment for gender and internet use time, both internet addiction (β = 0.05; Sobel test Z = 6.50, P < 0.001) and insomnia (β = 0.59; Sobel test Z = 4.49, P < 0.001) demonstrated a significant association with depression. Overall, there is high comorbidity between internet addiction and insomnia. Both insomnia and internet addiction emerged as significant explanatory factors, but they exerted differential effects on depression. Future research should be directed at determining the causal relationship between internet addiction and insomnia, and its underlying mechanism with depress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