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结核病治愈后抗结核抗体在体内持续时间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防痨杂志》2001,23(6):379-381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结核感染T斑点试验(T SPOT.TB)和结核抗体试验在菌阴性结核诊断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以及应用价值。方法对疑患菌阴性结核的290例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收集患者临床资料,采用T SPOT.TB和结核抗体试验进行结核病的诊断,比较二者对结核病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PPV)、阴性预测值(NPV)。结果 290例疑患结核病患者最终确诊结核119例。T SPOT.TB试验在敏感性、特异性、NPV、PPV等方面显著优于抗结核抗体试验(P0.05)。结论 T SOPT.TB较结核抗体有更高的灵敏性和特异性,更适于作为结核病的筛检试验。  相似文献   

3.
结核抗体测定的临床诊断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抗结核抗体检测方法与其他检查方法比较,探讨抗体检测对结核病诊断的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对380份血清(包括肺内、外)其中有结核组、非结核组进行结核抗体测定.结果两组之间有显著差异性(P<0.005),灵敏度为82.3%,特异度为96.2%.结论结核抗体测定有较高特异性和灵敏度,对结核病的诊断和与非结核病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通过结核抗体的检测,可为临床诊断和规律治疗提供更有价值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抗结核治疗后三种抗结核抗体的动态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500例肺结核(其中痰菌阳性130例)和50例健康人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抗结核抗体。阳性率达91.8%,肺结核组测定结果OD值为1.43±0.91,明显高于健康人组OD值0.9±0.9×2,两者差异非常显著,肺结核组与肺部炎症组、肺癌组相比差异亦非常显著,具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全血检测特异性抗结核抗体对结核病快速诊断价值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全血检测特异性抗结核抗体(LAM-IgG)对结核病快速诊断的价值.方法采受试者手指血20μL用金标试剂盒直接检测LAM-IgG.结果 125例涂阳肺结核抗体阳性检出率为92.0%;267例涂阴肺结核抗体阳性检出率为78.3%;94例陈旧性肺结核抗体阳性检出率为 75.5%;36例肺外结核抗体阳性检出率为83.3%;315例非结核抗体阳性检出率为47.6%.本试验灵敏度为82.7%(324/392),特异度为52.4%(165/315).结论全血快速检测抗结核抗体较血清检测更方便,灵敏度高,但特异度较低,不能作为涂阴肺结核的最终诊断,此项检查可作为涂阴肺结核的辅助诊断和结核可疑者的筛选手段以及肺外结核的诊断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7.
本文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122例经吡喹酮治疗后血吸虫病患者的血清虫卵抗体水平进行了10年追踪观察。结果表明,血清虫卵抗体的效价逐年递减,治疗前ELISA反应滴度≥1∶800,占87.7%,治疗后1年占21.2%,2年占1%,2年后均<1∶800。ELISA转阴率在治后1—5年及第10年分别为53.2%、79.8%、82.3%、95.7%、95.9%及97%,治后4年ELISA阳性率与正常人出现的假阳性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血吸虫病人经治疗后,血清中残留虫卵抗体水平需4年才能显著下降,因此治后4年ELISA阳性滴度≥1∶400,可作为未治愈病人的辅助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8.
EL ISA测脑脊液 TB- Ag和 TB- Ab在结脑的免疫学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但儿童结脑未见报道。本文拟就 2 9例患儿脑脊液的 TB- Ag和 TB- Ab的平行观察 ,以六项临床评价指标对二法在儿童结脑的临床诊断价值进行比较和探讨 ,报道如下 :1 材料和方法1.1 材料1实验对象 :2 9例脑膜炎患儿。其中男 19例 ,女 10例 ;年龄最大 13岁、最小 6个月 ,平均 5 .2岁。 2实验标本 :脑脊液。由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提供。其中结脑 13份 ,病脑 10份 ,其他脑膜炎 6份。1.2 方法及分组1EL ISA测结核抗原及抗结核抗体。[2、3 ] 2单向免疫扩散法测免…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ICT-TB卡快速联合检测5种抗结核抗体技术用于肺结核诊断的价值进行评估。方法:96例肺结核患者和35例健康对照者血汗用ICT-TB卡定性检测5种特异性抗体(包括抗38KDa抗体),肺结核患者痰结核菌抗酸染色涂片检查和分离培养按常规操作。结果:96例肺结核ICT-TB卡检测的敏感性为53.1%,其中痰涂片阳性组和阴性组的敏感性分别为75%和31.3%,特异性为97.1%;ICT-TB卡检查可在20分钟内得到结果。结论:ICT-TB卡快速检测技术对肺结核的诊断是快速、方便、敏感及特异性的,可用作排菌肪结核的特异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夹心法,以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为抗原,检测26名冠心病人血清中抗血管内皮细胞抗体的水平,同时以25名正常人作对照。结果表明,冠心病人血清中抗血管内皮细胞抗体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组(P<0.001);抗体水平的高低与临床心电图的改变有一定相应关系。提示冠心病人体内有异常的免疫应答存在,抗血管内皮细胞抗体可能是冠心病的免疫学发病机理内容的一部分。临床对该病的防治工作中,除考虑脂质代谢紊乱的纠正外,也应注意对病人免疫功能的调整。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肺结核病人在结防机构与非结防机构的治疗效果及费用?方法随机抽样调查6个县的268例肺结核病人,分析其在不同机构的治疗及费用情况?结果结防机构病人治愈率高于非结防机构,而费用却低于非结防机构?结论应加强结核病归口管理,使结核病人能在结防机构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肺结核治愈后肺内残留的稳定的非活动性结核病灶的分布、CT特点及其在长时间无医疗干预情况下的演化情况。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分析的方法,搜集2017年5月至2020年7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符合入组标准的100例患者的两次随访CT资料,对两次资料中肺内非活动性病灶的分布、CT形态和特点,以及两次CT中的病灶演化特点进行归纳和分析。结果: 100例肺结核治愈患者最常见的肺内非活动性病灶征象为索条(88.0%)、结节(67.0%)和斑片(63.0%)。人均可检出结节病灶6.5(1.0,8.3)个、斑片病灶1.6(1.0,2.0)个。可见钙化表现、与胸膜粘连、边缘存在索条的结节、斑片及条片病灶发生率分别为92.6%(403/435)、52.9%(54/102)及81.0%(17/21),72.2%(314/435)、93.1%(95/102)及100.0%(21/21),76.6%(333/435)、96.1%(98/102)及100.0%(21/21)。结节、斑片、条片病灶在随访前后两次的检查中横断最大径[6.97(5.44,10.47)mm和6.72(4.87,9.67)mm,18.30(10.67,30.46)mm和16.00(9.59,30.76)mm,42.30(21.63,74.90)mm和41.75(18.75,73.37)mm]和病灶体积[18.03(14.86,77.89)mm3和16.10(14.02,55.04)mm3,201.57(61.02,633.55)mm3和144.29(58.68,612.75)mm3,3224.00(410.50,5265.00)mm3和3138.25(302.08,3865.50)mm3]均显著减少(Z=-10.289,P<0.001;Z=-3.658,P<0.001;Z=-2.312,P=0.021;Z=-7.524,P<0.001;Z=-3.334,P=0.001;Z=-2.194,P=0.028),且结节和斑片的病灶CT均值[157.01(126.24,236.77)HU和211.22(144.96,342.05)HU,19.79(17.22,45.89)HU和31.15(16.16,64.08)HU]显著增加(Z=-10.342,P<0.001;Z=-4.094,P<0.001)。结论: 肺结核治愈患者最常见的肺内非活动性病灶征象为索条、结节和斑片,且多数表现出钙化、与胸膜粘连、边缘存在索条不光整。非完全钙化和纤维化病灶在治疗停药后的随访中表现为体积进行性病灶缩小、密度增加的变化趋势,这种变化对于判断肺内病灶活动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牛结核病鉴别诊断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构建含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tb10.4基因片断的原核表达载体,在E.coli中诱导表达带组氨酸标记的该融合蛋白。分别以TB10.4蛋白,PPD蛋白以及TB10.4与MPT83混合蛋白为抗原,用间接ELISA法鉴别牛结核病。方法PCR法扩增tb10.4基因片段,连接到pET-22b(+)原核表达载体中,将重组子转化到大肠杆菌蛋白酶缺陷型菌株BL21(DE3)/PolysS,用IPTG诱导,进行蛋白表达、纯化。之后将TB10.4,PPD,TB10.4及MPT83混合蛋白作为抗原用间接ELISA法检测牛结核病。结果使用结核杆菌早期分泌蛋白TB10.4作为抗原用间接ELISA方法快速检测牛结核病,并区分BCG免疫的健康牛和感染牛的结果显示灵敏度为23%,没有假阳性反应。结论用PPD作为抗原进行检测灵敏度达到48%,但假阳性率达到21%;用TB10.4与MPT83混合抗原检测时灵敏度下降到6%,假阳性率1%。  相似文献   

14.
老年肺结核390例临床诊治分析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目的分析初治老年性肺结核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对390例初治老年性肺结核症状、胸片、痰检、结核菌素试验、抗结核抗体试验、血沉进行统升。结果老年性肺结核一周确诊率占14.9%。有明显结核中毒症状占9.8%,有典型肺结核影像占24.6%,痰涂片阳性率占56.1%。OT( )占58%。抗结核抗体阳性率占75%,血沉增快占64%。结论老年性肺结核临床症状不典型,典型肺结核影像不突出,但痰菌阳性率较高,血沉普遍加快,抗结核抗体试验阳性率高,治疗要采用对人体损害小的抗结核治疗方案,剂量为成人的2/3。  相似文献   

15.
左氧氟沙星及力克菲蒺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含左氧氟沙星和力克菲蒺的化疗方案在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病的疗效。方法将98例耐多药肺结核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48例,治疗组以左氧氟沙星和力克菲蒺为主,联合丁胺卡那霉素、利福喷丁、丙硫异烟胺;对照组用丁胺卡那霉素、利福喷丁、丙硫异烟胺、吡嗪酰胺及乙胺丁醇,疗程均为21个月。结果疗程结束后,治疗组痰菌阴转率、空洞闭合率及病灶吸收好转率分别为82%、77.5%及84%,对照组则分别为56.3%、54.3%及52.1%,两组比较差异显著(分别为P<0.01,P<0.05及P<0.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分别为30%及27.1%,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含左氧氟沙星及力克菲蒺的方案治疗耐多药肺结核安全有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耐多药肺结核(multidrug-resistant pulmonary tuberculosis,MDR-PTB)患者治愈后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搜集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来自全国15个省份的18家医院的经长程(18~24个月)化疗方案(6Am-Lfx-P-Z-Pto/18Lfx-P-Z-Pto;Am:阿米卡星,Lfx:左氧氟沙星,P:对氨基水杨酸钠,Z:吡嗪酰胺,Pto:丙硫异烟胺)治愈并随访3年的600例MDR-PTB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研究对象的基本信息、临床信息和实验室检测结果,包括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慢性病病史、结核病病史(接受本长疗程化疗方案前)、治疗用药情况,以及痰涂片、痰培养、药物敏感性试验、胸部CT扫描、血常规、血红细胞沉降率、尿常规、肝肾功能等资料。分析MDR-PTB患者治愈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价复发危险因素对MDR-PTB复发的预测价值。结果:600例研究对象,治愈后随访3年,发现有40例复发,复发率为6.7%(40/600;95%CI:4.9%~9.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红细胞沉降率升高[OR(95%CI)=2.705(1.136~6.444)]、总胆红素水平升高[OR(95%CI)=5.329(1.408~20.170)]、尿蛋白水平升高[OR(95%CI)=5.642(1.650~19.292)]、尿糖水平升高[OR(95%CI)=5.333(1.357~20.954)]、使用环丝氨酸[OR(95%CI)=11.771(3.920~35.347)]、肺结核初次诊断到MDR-PTB初次诊断时间≥1年[OR(95%CI)=8.730(2.710~28.119)]、有空洞[OR(95%CI)=32.806(6.096~176.557)]是MDR-PTB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显示,以logistic回归分析总体模型为检验变量时,曲线下面积最大(0.932)。结论:应重点关注血红细胞沉降率、总胆红素水平、尿蛋白水平、尿糖水平高于正常值范围,以及肺结核初次诊断到MDR-PTB初次诊断时间≥1年和合并空洞MDR-PTB患者的治疗和随访,并合理规范使用环丝氨酸。  相似文献   

17.
岳淼  秦咏 《临床肺科杂志》2007,12(8):797-797,886
目的观察和分析含加替沙星方案治疗耐药肺结核的疗效。方法对2004年7月-2006年12月期间收治资料完整的120例耐药肺结核病例,分为治疗组60例,对照组60例。治疗组应用含加替沙星联合抗结核化学药物,对照组应用含环丙沙星的抗结核化学药物。两组其他抗结核药物组成相同。疗程1年。结果两组病例疗程结束时,痰结核菌转阴率治疗组93.3%,明显高于对照组85.0%(P〈0.05)。治疗组病灶吸收和空洞闭合率分别为98.4%和65.6%;对照组病灶吸收率和空洞闭合率分别为75.0%和45.5%(P〈0.05)。结论在痰菌阴转、病灶吸收、空洞闭合方面含加替沙星方案均明显优于含环丙沙星方案。并且在完成强化期治疗时,含加替沙星方案痰菌阴转情况明显优于含环丙沙星方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耐多药肺结核(MDR-PTB)患者临床治愈后CT随访转归征象的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8年3月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通过细菌学确诊的MDR-PTB临床治愈并随访2年无复发的患者,共计42例。其中初治患者18例(初治组),复治患者24例(复治组),分别对停药时、停药12个月时、停药24个月时患者的肺部CT征象转归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42例患者在停药时、停药12个月时和停药24个月时,肺结核活动性征象的检出率分别为57.1%(24/42)、42.9%(18/42)和31.0%(13/42),稳定性征象的检出率分别为69.0%(29/42)、81.0%(34/42)和83.3%(35/42),不确定性征象的检出率均为40.5%(17/42)。在停药时,初治组与复治组活动性征象检出率分别为33.3%(6/18)和75.0%(18/24),稳定性征象检出率分别为50.0%(9/18)和83.3%(20/2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 2=7.292,P=0.007;χ 2=5.347,P=0.021);停药12个月时,两组患者活动性征象检出率分别为27.8%(5/18)和54.2%(13/24),稳定性征象检出率分别为83.3%(15/18)和79.2%(19/2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 2=2.925,P=0.087;χ 2=0.116,P=1.000);停药24个月时,两组患者活动性征象检出率分别为22.2%(4/18)和37.5%(9/24),稳定性征象检出率分别为88.9%(16/18)和79.2%(19/2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 2=1.123,P=0.289;χ 2=0.700,P=0.679)。在停药时、停药12个月时和停药24个月时,不确定性征象在初治组的检出率均为16.7%(3/18),在复治组的检出率均为58.3%(14/24),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 2值均为7.412,P值均为0.006)。 结论 MDR-PTB患者达到临床治愈停药标准后,CT表现以损伤延迟修复为主要表现;与初治MDR-PTB患者比较,复治MDR-PTB患者肺部CT扫描显示出更多不确定征象。  相似文献   

19.
老年人糖尿病与结核病并存临床特点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老年人糖尿病与结核病并存的临床特点。 方法 对 1 1 8例老年糖尿病并存肺结核患者与 69例非老年患者进行临床对照分析。 结果 先患糖尿病后发现肺结核、肺结核并存空洞者、重症肺结核、有并发症者例数和病死率 ,老年组分别为 85例 ( 72 %)、68例 ( 57.6%)、66例( 55.9%)、61例 ( 51 .7%)、1 3例 ( 1 1 %) ;非老年组分别为 3 5例 ( 50 .7%)、2 5例 ( 3 6.2 %)、2 7例( 3 9.2 %)、8例 ( 1 1 .6%)、3例 ( 4%)。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分别为 P<0 .0 1和 P<0 .0 5)。 结论 老年人糖尿病并存结核病发病率高 ,易患空洞 ,病情严重且死亡率高 ;早期监测、预防与治疗、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20.
388例肺结核外科切除病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当前肺结核病的外科治疗效果和手术适应症。方法总结胸外科1999年1月—2007年12月手术切除的388例肺结核病的临床疗效。全组浸润肺结核116例,结核球或干酪性肺炎85例,慢性纤维空洞性肺结核66例,肺结核合并曲菌球形成18例,结核性支气管狭窄28例,结核性毁损肺75例。结果全肺切除术95例,肺叶切除术217例,气管或支气管成形术11例,其他手术65例。外科切除临床治愈372例治愈率95.9%,并发症33例发生率为8.5%,手术无死亡。结论虽然肺结核是以抗结核药物为主要治疗方法,但目前仍有部分患者需要外科治疗。外科手术可提高重症和耐多药肺结核的临床治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