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 了解云南野鼠VNUNUMC 疫源地人群鼠疫F1抗体的水平和分布情况.方法 采集野鼠疫源地剑川县石龙村、长乐村的高危人群血清279份,同时采集5个县的非疫区人群血清235份作为对照,采用间接血凝试验进行检测,阳性判定标准为血清滴度≥1:20.结果 剑川县疫区高危人群检出鼠疫F1抗体阳性血清34份,阳性率为12.19%,其中2份为隐性感染,1份鼠疫历史病人血清滴度高达1:640,鼠疫非疫区健康人群血清皆为阴性.结论 此次野鼠鼠疫疫源地人群鼠疫F1抗体调查所检出的血清阳性滴度,可认为是主要由反复接种疫苗形成,但是也发现了少数未接种疫苗的血清阳性者,所以不可忽视该疫源地对人类的威胁,应加大监测和防护力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河北省鼠疫疫源地绵羊鼠疫F1抗体的分布水平,探讨绵羊在鼠疫监测过程的意义。方法在河北历史人间鼠疫发生地和动物间鼠疫活动疫源地的1个镇1个行政村进行随机抽样,共采集绵羊血样394份。同时进行常规鼠疫间接血凝试验、鼠疫F1抗体胶体金试验和双抗原夹心ELISA检测F1抗体试验。结果鼠疫间接血凝试验阳性1份;双抗原夹心ELISA测F1抗体试验阳性1份;鼠疫F1抗体胶体金试验阳性2份。结论在河北省鼠疫自然疫源地有一定数量的鼠疫F1抗体阳性绵羊,具体原因尚不清楚,有待进一步调查和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证实巴塘县是否存在喜马拉雅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为四川省鼠疫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巴塘县进行鼠疫流行病学调查,同时进行实验室检测。结果细菌培养自毙喜马拉雅旱獭1份,分离鼠疫菌1株;胶体金检测牧犬血清52份,阳性血清12份,阳性率为23.08%;间接血凝试验(IHA)检测牧犬血清52份,阳性血清10份,最高滴度为1∶40 960,阳性率19.23%;反向血凝试验(RIHA)检测反向血液1份,其滴度为1∶12 800。结论四川省巴塘县为喜马拉雅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并且动物间鼠疫正在流行,做好鼠疫防治工作,防止人间鼠疫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广东省雷州市鼠疫疫源地人群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广东省鼠疫疫源地健康人群鼠疫FI机体的分布水平、及其产生和维持机制。方法采集雷州市鼠疫疫源地2个乡镇农民的血样121份作为调查组和非历史疫区的农民血样200份作为对照组.进行常规鼠疫间接血凝试验。结果通过对鼠疫疫源地人群的121份血清的俭洲、共检出鼠疫FI抗体阳性血清12份,阳性率为9.91%%。鼠疫非疫区健康人群血清200份,结果均为阴性一结论存鼠疫疫源地50岁以上健康人群中存在着一定比例FI抗体阳性者,是鼠疫菌苗被动免疫产生.还是50年前隐性鼠疫感染等因素,有待进一步调查和研究.但排除阳性人群居住区域有动物鼠疫现疫流行的存在。  相似文献   

5.
青海省湟源县鼠疫高危人群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目的了解青海省鼠疫高危人群隐性感染的情况。方法采集湟源县鼠疫疫源区的申中、大华、巴燕、塔湾4个乡的农民血样150份,并采集3个非疫区无捕獭史的农民血样116份,进行常规鼠疫间接血凝试验,阳性判定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鼠疫诊断标准GB15991—1995,血清滴度≥1:20为阳性。结果通过对湟源县鼠疫高危人群150份血清的检测.共检出鼠疫F1抗体阳性血清17份,阳性率为11-33%。鼠疫非疫区健康人群血清116份,结果均为阴性。结论在鼠疫高危人群中,存在着较多F1抗体阳性者,应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在捕獭过程中出现进一步的感染。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鼠疫病原学和血清学的实验检测结果,了解新疆青河县山区存在鼠疫自然疫源地的潜在状况。方法采用鼠疫"四步检验"法分离青河县山区捕获的长尾黄鼠及灰旱獭脏器、自毙动物脏器及骨骼和寄生蚤中的鼠疫菌;间接血凝试验(HA)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动物脏器和寄生蚤悬液中的鼠疫F1抗原;长尾黄鼠、灰旱獭以及牧犬血清中的鼠疫F1抗体。结果经鼠疫"四步检验"和反向间接血凝(RIHA)检验长尾黄鼠脏器552份、灰旱獭脏器4份、自毙长尾黄鼠和灰旱獭脏器及骨骼13份、长尾黄鼠体外寄生蚤583只,均未检出鼠疫菌及F1抗原;检测长尾黄鼠血清552份,IHA法检出阳性1份、滴度1∶2~9,ELISA法检出阳性3份、平均滴度1∶2~8;检测牧犬血清129份,IHA法检出阳性6份、平均滴度1∶2^(3.83),ELISA法检出阳性8份、平均滴度1:26.75;其中牧犬鼠疫F1抗体阳性标本中检出鼠疫IgM抗体阳性2份,平均滴度1∶2^(5.5)。结论新疆青河县山区啮齿类动物间有鼠疫流行迹象,流行区域为花海子地区,存在潜在鼠疫自然疫源地,建议对该区域开展进一步鼠疫疫源性调查。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三亚地区人群鼠疫F1抗体阳性情况。方法采集三亚长住人口的不同人群血清,用酶联免疫法筛查,再用间接血凝法确认。结果筛查血清282份,阳性2份,阳性率0.71%,间接血凝试验滴度分别为1∶40、1∶20。结论三亚本地出生人群无鼠疫F1抗体阳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胶体金快速检测试剂盒在鼠疫疫区回顾性调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鼠疫胶体金快速检测试剂盒的使用说明进行,并用间接血凝(IHA)法进行比较。结果检测了采集于康保县鼠疫疫源地内血清共195份,间接血凝检出阳性血清4份,胶体金检出阳性血清3份。对照组血清14份,结果均为阴性。结论胶体金快速检测试剂盒在鼠疫疫区回顾性调查中与间接血凝阳性检出率无明显差异,但胶体金试剂盒的敏感性明显低于间接血凝试验,在用于疫区回顾性调查时,应附加间接血凝试验佐证。  相似文献   

9.
云南省腺鼠疫康复人群血清F1抗体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了解云南省腺鼠疫康复人群血清F1抗体的水平分布和影响因素,为鼠疫防治提供理论依 据.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以云南省1986-2005年的鼠疫监测资料为依据,设计调查表,确定调查地点和人群.采集云南省23个县的腺鼠疫康复人群血清248份作为病例组,采集7个县的有EV活菌疫苗接种史的健康人群血清295份作为人工免疫组,采集1个非疫区县的健康人群血清235份作为阴性对照组.用间接血凝试验进行检测.阳性判定标准为血清滴度≥1:20.结果 ①疫区F1抗体阳性率[22.10%(120/543)]与非疫区[0(0/23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80,P<0.05).②病例组F1抗体阳性率为35.89%(89/248),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为1:84;人工免疫组阳性率为10.51%(31/295),GMT为1:34;阴性对照组235份均为阴性.病例组阳性率高于人工免疫组和阴性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50.41、103.39,P<0.0125);人工免疫组阳性率高于阴性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23,P<0.0125).③病例组间F1抗体阳性率在年龄、性别、民族、职业上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88、2.01、5.46、0.04,P>0.05).④89名F1抗体阳性的腺鼠疫康复者发病时的血清滴度和康复后的滴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3,P>0.05).结论 ①云南省家鼠鼠疫疫源地人群鼠疫F1抗体阳性检出地均分布在疫区内,其地理分布与疫区分布相吻合.②自然感染鼠疫后.约有1/3的腺鼠疫康复人群能形成长期免疫,仍有2/3的人有再次感染的可能性,所形成的自然获得性免疫,其保护率和保护效果要好于接种EV活菌疫苗形成的人工获得性免疫.③人群感染鼠疫恢复后,F1抗体阳性检出率不受年龄、性别、民族、职业的影响.对于经过一定时间仍能检出F1抗体的部分腺鼠疫康复人群而言,时间的消长并不影响抗体滴度的变化,甚至能长期维持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云南省家鼠鼠疫疫源地静息期人和指示动物血清鼠疫F1抗体情况,分析鼠疫发生和流行的风险。方法 2019年7——8月,课题组选择云南省家鼠鼠疫疫源地弥勒市、芒市和梁河县作为研究区域,对8个曾经报告2次及以上鼠疫的自然村和8个从未报告鼠疫的自然村的人群及指示动物进行血清采集,每个自然村采集人血清不少于20份,指示动物血清不少于10份。用间接血凝法检测鼠疫F1抗体,并用上转发光法对阳性样本进行再次检测确认。结果 368份人血清中仅有1份鼠疫F1抗体阳性,307份犬血清和12份猫血清鼠疫F1抗体均为阴性。结论 云南家鼠鼠疫疫源地人群鼠疫F1抗体阳性率非常低,但鼠疫F1抗体阳性的自然村需要加强鼠疫监测。指示动物未检测出鼠疫F1抗体,当地发生鼠疫的风险不高。  相似文献   

11.
青海省三江源地区鼠疫自然疫源地空间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青海省三江源地区鼠疫自然疫源地空间结构,为控制人间鼠疫发生和制订鼠疫防治对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1954-2006年间三江源地区鼠疫疫源地调查和鼠疫监测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三江源地区存在有2种类型的鼠疫自然疫源地--喜马拉雅旱獭和青海田鼠鼠疫疫源地,斧形盖蚤、谢氏山蚤、细钩黄鼠蚤、直缘双蚤指名亚种为主要媒介.青海田鼠疫源地分布在称多县、珍秦乡.约9500 km2.喜马拉雅旱獭疫源地分布在13个县,约107 000 km2.截至2006年底,自6种啮齿类、6种食肉类、3种偶蹄类和9种媒介昆虫检出鼠疫菌450株.1960-2006年,发现鼠疫病人238例,死亡134例,人间鼠疫病例出现在每年的5-11月份,主要有3种病型,腺鼠疫占17.23%(41/238)、败血型鼠疫占16.81%(40/238)、肺鼠疫占61.34%(146/238),而其他型鼠疫占4.62%(11/238),但每次流行的首发病例仍以腺鼠疫为主.结论 鼠疫仍然是三江源地区面临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要做好鼠疫流行重点地区的防治工作,完善各项防治措施,加强鼠疫科研,建立健全鼠疫疫情报告网络,减少人类鼠疫病例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青海省三江源地区鼠疫自然疫源地空间结构,为控制人间鼠疫发生和制订鼠疫防治对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1954-2006年间三江源地区鼠疫疫源地调查和鼠疫监测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三江源地区存在有2种类型的鼠疫自然疫源地--喜马拉雅旱獭和青海田鼠鼠疫疫源地,斧形盖蚤、谢氏山蚤、细钩黄鼠蚤、直缘双蚤指名亚种为主要媒介.青海田鼠疫源地分布在称多县、珍秦乡.约9500 km2.喜马拉雅旱獭疫源地分布在13个县,约107 000 km2.截至2006年底,自6种啮齿类、6种食肉类、3种偶蹄类和9种媒介昆虫检出鼠疫菌450株.1960-2006年,发现鼠疫病人238例,死亡134例,人间鼠疫病例出现在每年的5-11月份,主要有3种病型,腺鼠疫占17.23%(41/238)、败血型鼠疫占16.81%(40/238)、肺鼠疫占61.34%(146/238),而其他型鼠疫占4.62%(11/238),但每次流行的首发病例仍以腺鼠疫为主.结论 鼠疫仍然是三江源地区面临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要做好鼠疫流行重点地区的防治工作,完善各项防治措施,加强鼠疫科研,建立健全鼠疫疫情报告网络,减少人类鼠疫病例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三种检测鼠疫F1抗原方法用于诊断鼠疫的效果.方法在鼠疫疫源地,收集野生动物的血、肝、脾、淋巴组织标本,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反向间接血凝试验(RIHA)、胶体金纸上色谱试验(GICA)三种方法检测鼠疫F1抗原.结果检测鼠疫疫源地内自毙和捕获野生动物脏器浸液标本414份,ELISA和GICA检出的阳性标本相同,阳性率均为5.31%(22/414),阳性符合率和阴性符合率均为100%.RIHA初试2孔以上凝集186份,复试仅18份阳性,非特异性凝集率高达40.57%(168/414),阳性率4.35%(18/414).RIHA与GICA、ELISA的阳性符合率均为81.82%(18/22),阴性符合率均为98.99%(392/396);阳性标本的平均滴度,ELISA为1:29.95,RIHA为1:28.68,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79,P<0.01).结论三种方法检测鼠疫F1抗原诊断鼠疫,RIHA结果有定量的意义,非特异性凝集率高,复试工作量大;GICA和ELISA具有相同的特异性和敏感性,GICA结果只有定性意义,ELISA排除了RIHA、GICA两种方法的缺陷,综合了两种方法的优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大沙鼠心血冲洗液鼠疫F1抗体的可行性及其在鼠疫监测工作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7年,在准噶尔盆地大沙鼠鼠疫疫源地,采用弓形夹捕获大沙鼠.取大沙鼠血清、心血冲洗液和肝脾浸液,用ELISA法检测鼠疫F1抗体的阳性检出率和阳性滴度.数据处理用SPSS 17.0.结果 大沙鼠鼠疫F1抗体的阳性检出率与平均阳性滴度,血清分别为12.35%(20/162)和2535;心血冲洗液分别为10.49%(17/162)和23.75,肝脾浸液分别为6.79%(11/162)和2240.血清鼠疫F1抗体的阳性检出率与心血冲洗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33,P>0.05),与肝脾浸液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11,P<0.0l);心血冲洗液与肝脾浸液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50,P<0.05).鼠疫F1抗体平均滴度,血清与心血冲洗液和肝脾浸液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290,3.612,P<0.05或<0.01).鼠疫F1抗体阳性符合率,血清与心血冲洗液为85.0%(17/20),与肝脾浸液为55.0%(11/20);心血冲洗液与肝脾浸液为64.7%(11/17).结论 ELISA法能检测到鼠心血冲洗液中鼠疫F1抗体,在鼠疫监测中,利用鼠心血冲洗液测定鼠疫F1抗体具有可行性.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se the feasibility of detecting F1 antibody to Yersinia pestis in flushing fluid of heart blood of Rhombomys opimus with 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 method and its application value in surveillance of the disease. Methods Serum, flushing fluid of heart blood and infusion fluid of liver and spleen of Rhombomys opimus, which were caught by capture in the plague focus of Zunger basin in 2007, were taken to carry out detection for F1 antibodies to Yersinia pestis with ELISA method. The data were processed with SPSS 17.0. Results Positive rate and average titer of serum were 12.35%(11/162) and 25.35, of flushing fluid of heart blood were 10.49%(17/162) and 23.75 and of the infusion fluid of liver and spleen 6.79%(17/162) and 2240,respectively. 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 was found in positive detection rate when it was compared between serum and flushing fluid of heart blood(χ2 = 1.333, P > 0.05), but it was obviously different between serum and infusion fluid of liver and spleen(χ2 = 7.111, P < 0.01 ) and between flushing fluid of heart blood and infusion fluid of liver and spleen(x2 = 6.250, P < 0.05).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average titer between serum, flushing fluid of heart blood and infusion fluid of liver and spleen(t = 2.290, 3.612, P < 0.05 or < 0.01 ). The plague F1 antibody positive coincidence rate of serum and flushing fluid of heart blood was 85.0%(17/20), of serum and infusion fluid of liver and spleen was 55.0% (11/20), and of flushing fluid of heart blood and infusion fluid of liver and spleen was 64.7%(11/17). Conclusions The ELISA method can detect Fl antibody in flushing fluid of heart blood,and the method is feasible in plague surveillance.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甘肃省鼠疫自然疫源地鼠疫疫情流行状态,提出改进措施,预防和控制人间疫情的发生。方法采用统计学方法对2001~2010年甘肃省鼠疫疫源地人间疫情和动物间疫情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10年间人间疫情均发生在甘肃省祁连山—阿尔金山高山草原旱獭疫源地,均由主动接触旱獭等染疫动物引起,祁连山中西段—阿尔金山疫源地旱獭密度比较稳定,年际变化不大;在动物鼠疫已间歇多年的夏河、天祝,旱獭密度较高,而鼠疫动物病持续流行的肃南、肃北和阿克赛等地,旱獭密度却处于相对低的水平;10年间总体黄鼠密度明显呈逐年单边下降趋势,共分离鼠疫菌453株,其中动物检菌327株、媒介材料检菌123株、人分离鼠疫菌3株;IHA检测发现阳性数435份,阳性率3.08%;RIHA检验阳性数62份,阳性率4.71%。结论甘肃省鼠疫自然疫源地鼠疫疫情流行状态与鼠疫监测技术落后、疫源地时空变化特征、旱獭猎捕外运、人类活动等因素有关;疫情的有效控制需要改进鼠疫监测技术、加强鼠疫自然疫源地时空变化特征的研究、促进立法,加大旱獭猎捕外运打击力度、完善鼠疫健康教育核心内容,建立适合不同人群的经济、有效、可行的鼠疫健康教育模式,开展鼠疫自然疫源地内大型工程项目的鼠疫卫生学评价。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分析近10年来新疆山地鼠疫自然疫源地动物鼠疫流行状况,研判预测未来之流行趋势。方法对2000~2009年新疆山地鼠疫疫源地内各监测单位动物鼠疫监测资料进行汇总分析。结果新疆山地鼠疫疫源地仍然保持原有的四大类型山地鼠疫疫源地,疫源地共涉及新疆18个县(市),面积约167000km^2。在此期间,新增温泉县鼠疫疫源县,新增疫源地面积4000km^2,主要宿主、媒介和病原体的生化性状与北天山西段相同,属北天山灰旱獭—长尾黄鼠鼠疫疫源地的组成部分。10年间,新疆四大类型山地鼠疫自然疫源地43个县(市)次分离鼠疫菌357株,年均有4.8个县次发生动物鼠疫流行,67个县次检出鼠疫宿主动物阳性血清674份,年均7.4个县次有动物鼠疫疫情。其中,天山灰旱獭—长尾黄鼠疫源地的宿主动物和媒介种群数量一直维持一个比较高的密度水平,种群结构稳定,动物间鼠疫流行呈现时间上的连续性,年均4.3个县次分离出鼠疫菌,占4块疫源地总和的89.6%,鼠疫菌分离数占总计的98.6%,年均5.3个县次检出宿主鼠疫阳性血清,占四大类型疫源地年均阳性县次总数的71.6%,阳性血清数占86.8%。新疆南部的南天山、帕米尔高原和昆仑山鼠疫疫源地的宿主媒介指标低于北天山山地,染蚤率和蚤指数仅分别为42.5%、48.8%、33.2%和1.9、2.5、1.2。此3块疫源地年均分离出鼠疫菌的县次分别为0.2、0.1和0.1个县次,分别占全疆的4.7%、2.3%和2.3%,分离出的鼠疫菌数分别占全疆的0.56%、0.28%和0.56%。3块疫源地年均检出宿主动物的鼠疫阳性血清的县次数分别为0.6、0.2和0.2,血清阳性率分别为0.62%、0.3%和0.66%。结论新疆天山北坡鼠疫疫源地动物间鼠疫呈现出稳定、持续、且流行较为猛烈的状态,南天山、帕米尔和昆仑山鼠疫自然疫源地呈现相对较弱的动物鼠疫流行状态,但疫源地宿主和媒介组成稳定,鼠疫疫源地的疫源性依然存在,在局部范围内仍存在动物间鼠疫流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