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药研究发展思路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刚  许彦 《中医药研究》2000,16(6):44-46
  相似文献   

2.
中药复方药理研究和开发思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 中药复方自身的特点 中药复方是中医防治疾病的主要武器。中医药理论的最大特色就在于强调人的整体观,发挥药物的整体调节作用,并用辨证施治的思维方法来处方用药。复方药效的发挥并非是简单的单味药相加或毒性的相减,而是方中药物之间发生的协同、制约或改性等作用,使全方发挥治疗作用。同样,复方的有效物质也不一定是复方中单味药有效成分或有效部位的总和。如八珍汤是由四君子汤和四物汤组合而成,四物汤为补血代表方,具有促进红细胞增生的作用。四君子汤为补气代表方,本身并无促进红细胞的增生作用。但两方合用后,八珍汤比四物汤作用更显著,说明二者之间存在协同作用。这些说明中药复方具有西医药某些无可比拟的优越性的一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正> 随着中医事业的发展,中药复方药理研究业已引起国外同道的重视。纵观国外研究概况,日本对复方药理的探讨令人瞩目。本文就1977年以来,日本中药复方药理研究的思路及对我国的启迪,论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随着中医事业的发展,对中药研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些中药药理研究的问题需进一步讨论,逐步加以解决。现提出我的一些想法和思路,以抛砖引玉。一、中药药理研究的指导思想为了更好地继承发扬祖国医药学遗产,发挥中药在防病治病中的作用,积极开展中药药理研究,十分重要。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密切结合临床,充分运用现代科学(特别是现代医学)的理论、方法,手段,开  相似文献   

5.
我有机会参加这个会议,感到非常荣幸。我想就有关延缓衰老中药药理研究有关的几个问题,谈谈我的看法,向各位请教。 一、历史的回顾 延缓衰老理论的起源,一直可以追濒到中医学发源的时代。中医学在战国时代就有医经、经方、神仙、房中四个医学流派。其中神仙派和延缓衰老有关;房中讲的是性卫生,即从性卫生的角度研究保健。这两派慢慢发展合并为一门,并渗透到佛家、道家的学说中,和宗教结合起来了,如在道家中  相似文献   

6.
中药复方系统研究中药理研究的思路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作者结合相关实践与体会,以经典方剂生脉散及当归芍药散为例,从整方多环节、多途径的活性,以及结合物质基础的有效组分研究、基于配伍理论的作用特点的发现与新药创制,新方法的探索应用等方面,重点论述中药复方系统研究中药理研究的思路和方法,以期为中药复方现代药理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7.
中药药理研究近年发展较快,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对于中药复方、单味药及有效成分三者的关系,对于如何突出中医特点,提高中药研究的科学水平等问题,还有不同看法,有待探索解决。一、中药复方,单味药及有效成分的关系:中药药理研究既要体现中医特点,又要提高科学水平,对中药复方、单味药及有效成分三者的关系,有不同看法,有些学者主张应以有效成分的研究为主,因素单纯,结果明确,重复性好,科学性强;但也有些学者主张以中药复方或单味药为主,保留和突出中医特点,有利于继承发扬祖国医药学遗产;更多的学者主张三者并重,根据不同单位、不同科研任务及要求,而有所侧重。目前常用韵研究途径有二:(1)复方—单味药一有效成分,研究的最终结果是以有效成分代表中药复方,用于临床,如靛玉红、丹参素、青蒿素、川芎嗪等。(2)复方—精选简化药物—固定方药—构成新的复方。研究的最终结果仍以复方用于临  相似文献   

8.
用分析的方法 ,从分子水平研究中药对机体的综合效应为中药分子药理的主要内容。本文回顾了九十年代中药分子药理的研究情况 ,综述了中药对 DNA ,m RNA、基因、细胞凋亡及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的作用 ,并提出了评述与展望  相似文献   

9.
中药药理研究与中药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澄  刘皋林  张纯  晏马成 《中药材》2001,24(12):902-903
本文概括了中药药理研究状况,探讨了中药药理研究对中药现代化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中药药理实验数据库构建的思路与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药理实验数据库是以中药标准化与中医药科技期刊文献科学实验数据为依据,采用关系、结构型数据库技术,建立关联结构化数据库模型,搭建可供中药数据挖掘与知识发现的  相似文献   

11.
12.
中药药理研究与西药药理研究的界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药理学是创新、研制、开发新中药的重要环节。其研究的内容、任务与目的,虽与西医药理学有共同点,但决不能脱离中医药学理论体系而确定。所研究出的中药有效成分或新中药,也应具备传统中药的特性,并为中医临床用药提供依据。但目前而言,人们对此认识不一,见仁见智,这势必会影响中药新药的开发研究工作,乃至于整个中药的在保持自身特性的基础上实现现代化。有鉴于此,作为一家之言,特载此文,供从事中医、中西医结合研究及中药研制开发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中药局部给药治疗溃疡性直肠炎的研究思路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红锦  顾宁 《天津中医药》2008,25(6):469-470
溃疡性直肠炎(UR)是临床疑难病症,中药局部给药外治.能避免口服剂易于损伤脾胃的不良刺激反应.提高临床疗效.根据UR病变部位及病理特点,认为膜剂是外用制剂中一种较适宜的中药剂型.研制中药"愈疡膜"予以内窥镜下肛门直肠内给药,中医传统外治疗法的进一步改进和发展.相关实验研究显示UR模型豚鼠存在有免疫功能异常,愈疡膜局部给药有较好的免疫调节作用.今后应加强免疫学机制的研究,揭示中医药治疗UR的相关分子免疫学机制.  相似文献   

14.
中药理论和中药药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典中药理论和现代中药药理研究各有其特点。经典中药理论基础是,不论药物使用和临床疗效,均以整体性出发为主,并且是针对病理状况下的机体以体内作用结果来进行总结和归纳的。而现代中药药理研究,是以实验生物学为基础,研究时可根据研究的不同目的,有计划地控制实验条件,深入研究作用机理。但因为往往是以动物为研究对象,因此,所用指标或所得结果,还是与人有一定差别的。如果能很好地将两者有机地结合,则能便于分析复方,精简复方,组成新复方,又能发现新药和现有药物的新用途,以及选择适合临床要求的剂型和给药途径,控制药物的毒付作用和配伍,从而指导临床辨证与辨病用药相结合,提高治疗水平。  相似文献   

15.
16.
中药药理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李连达  李映欧 《中草药》1989,20(9):29-34,37
  相似文献   

17.
黄芪为重要而最常用之中药之一。《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本草纲目》列入草部山草类,名黄耆。李时珍曰:“耆长也,黄耆色黄为补药之长,故名,今俗通作黄芪。”别名有绵黄芪,口芪,箭黄芪,黑皮芪,冲正芪,正炮台芪,红兰芪,大黄芪等,名称较多,其原因是由于产地、品种、性状及加工不同所致。  相似文献   

18.
中药抗氧化药理研究近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药抗氧化药理研究近况天津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赵俊宏(300193)自由基的氧化损伤作用不仅是导致或加速衰老的重要因素,而且广泛存在于多种疾病的病理过程中。因此,寻找清除自由基以及对抗过氧化反应的药物和方法成为自由基医学研究的热点,一些具有抗氧化作...  相似文献   

19.
20.
中药药理研究的途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在我国,中药药理的研究途径主要有二:一是将中药等同于天然药物(主要是植物药),提取其有效部位或成分进行药理研究。另一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进行实验设计与研究。两种研究途径相同之处,都是以中药为研究对象,应用的研究方法也基本相同。主要的差异在于研究中药的药理要不要联系中医药理论,要不要开展中药复方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