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回顾性总结32例直肠癌根治会阴部造口术后二期股薄肌移植肛门成形术的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Williams 5级评分法对重建前后肛门功能进行评价。结果 二期股薄肌移植肛门成形术前,32例患者肛门功能均在4级以上[4级28.4%(9/32),5级71.6%(23/32)],二期股薄肌移植肛门成形术后肛门功能明显好转。结论 二期股薄肌移植肛门成形术是直肠癌根治会阴部造口术后有效的肛门重建手段。  相似文献   

2.
直肠癌根治术后股薄肌移转肛门成形16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16例直肠癌病人,行根治术后,即时经Miles手术建立直肠角,以带血管神经蒂的股薄肌移转替代肛门托约肌,在原位重建肛门、保持了肛门的正常位置和排便自控功能,效果满意,原位重建肛门,恢复了括约肌功能,减轻了病人痛苦。  相似文献   

3.
为16例直肠癌病人,行根治术后,即时经 Miles 手术建立直肠角,以带血管神经蒂的股薄肌移转替代肛门括约肌,在原位重建肛门,保持了肛门的正常位置和排便自控功能,效果满意。原位重建肛门,恢复了括约肌功能,减轻了病人痛苦。  相似文献   

4.
为16例直肠癌病人,行根治术后,即时经Miles手术建立直肠角,以带血管神经蒂的股薄肌移转替代肛门括约肌,在原位重建肛门,保持了肛门的正常位置和排便自控功能,效果满意。原位重建肛门,恢复了括约肌功能,减轻了病人痛苦  相似文献   

5.
电刺激股薄肌肛门成形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保护和恢复对大便的控制能力一直是肛肠外科需要解决的问题,现腹会阴联合直肠癌切除永久结肠造瘘和肛门失禁依然困扰人类健康,电刺激股薄肌肛门成形术是一种新的术式,本文就其手术相关问题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双侧股薄肌代括约肌原位肛门再造术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双侧股薄肌代括约肌原位肛门再造术在低位直肠癌术后控制排便的治疗效果。方法 通过近10年来诊治低位直肠癌56例病人,采用双侧股薄肌代括约肌原位肛门再造术,并制定肛门排便功能的临床评定标准,以8分法进行评定,8~6分为优.6~4分为良.4~2分为差.2~0分为无效。术后随访客观分析其疗效。结果 根据评定标准56例病人中优32例,良17例,差5例,无效2例,我们把优及良病例定为有效,总有效率为87.5%。结论 双侧股薄肌代括约肌原位肛门再造术疗效可靠,是人工肛门手术方式中较理想、较科学的术式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股薄肌肛门原位成形术(GP)治疗肛门失禁的疗效及其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至2010年1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行GP治疗5例肛门失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伤口愈合时间32d(24~51d)。术后无明显并发症,术后3个月和术后1年的Wexner评分分别为8.0±0.4分和6.8±1.4分。术前术后肛管直肠动力学比较发现:术后患者的肛管静息压和肛管长度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结论 GP对肛门失禁的疗效好,并可以维护肛门功能及肛门外形。  相似文献   

8.
保护和恢复对大便的控制能力一直是肛肠外科需要解决的问题。现腹会阴联合直肠癌切除永久结肠造瘘和肛门失禁依然困扰人类健康。电刺激股薄肌肛门成形术是一种新的术式 ,本文就其手术相关问题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腹部永久性结肠造口股薄肌移植括约肌成形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0.
我们采用二期手术法。建立了原位肛门重建的犬电刺激股薄肌成形术(dynamic graciloplasty,DGP)模型。  相似文献   

11.
12.
电刺激股薄肌成形术原位肛门重建的犬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评价电刺激股薄肌成形术原位肛门重建的犬实验模型临床应用前景。方法 采用杂种犬 17条 ,分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 ,第 1期单行股薄肌原位游离 ,实验组术后行电刺激连续 6周 ;2组第 2期均行腹会阴联合切除肛门 股薄肌原位肛门括约肌重建 ,术后 2周测量基础新肛压、功能性新肛压和移位股薄肌肌肉耐疲劳性曲线 ,取肌肉样本进行显微结构观察。结果 实验组的I型纤维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0 1) ;两组间基础肛压、基础新肛压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而功能性新肛压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 ;实验组的移位股薄肌肌肉耐疲劳性曲线更平缓 ,平台期更长。结论 经过长期电刺激后 ,股薄肌纤维构成发生适应性改变 ,抗疲劳性改善 ,可替代括约肌的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游离股薄肌移植重建臂丛损伤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的可能原因及预防措施,为进一步提高股薄肌移植术后的功能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05年8月-2016年12月行功能性股薄肌移植重建臂丛损伤111例,记录术后早期并发症,包括受区、供区及全身并发症。记录皮瓣危象发生的时间、危象类型及抢救结果,计算皮瓣移植成功率、皮瓣危象...  相似文献   

14.
自1985年5月采用股薄肌肌皮瓣治疗坐骨结节褥疮8例(9侧)、全部治愈。股薄肌位于大腿内侧皮下,切取后对功能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股薄肌移植在臂丛损伤治疗中显微组织学变化及神经纤维数量变化.方法 新鲜尸体下肢标本6具(成年男性),显微镜下分离观察股薄肌肌支神经,标记方位后在不同平面取材,4%甲醛溶液固定后冰冻切片,行改良Kamovsky-Roots法AchE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神经组织染色结果及不同断面上的神经束分布情况;石蜡包埋切片,行Loyez髓鞘染色法染色,应用图像分析系统对组织切片进行定量分析:测算各神经断面有髓神经纤维数目、神经束截面积和神经干截面积,计算神经束和结缔组织所占比例并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 低倍镜下股薄肌肌支神经束大多数神经纤维呈现酶活性反应,有少量稀疏的块状酶染区.高倍镜下神经纤维形态清晰可见,轴突染色,髓鞘及周围结缔组织不染色.应用Loyez髓鞘染色法显示断面有髓神经纤维,通过图像分析系统,能够测算神经分支及各断面的神经纤维数目和结缔组织面积等指标.股薄肌神经有髓神经纤维数为(1958±375)根.前、后支有髓神经纤维数,前、后支截面积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后支的神经纤维数和截面积大于前支.股薄肌神经干上各个平面之间结缔组织面积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缔组织所占比例向远端逐渐增加,而神经束所占比例的变化趋势和结缔组织相反.结论 应用AchE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股薄肌神经运动束的特征清晰可辨,结合显微解剖结果,能够明确股薄肌神经束的走行及分布情况.应用Loyez髓鞘染色法通过定量分析可明确神经纤维数,有助于选择合适的供体神经,保证两吻合神经之间达到相互匹配.  相似文献   

16.
复习 1999年以前有关动力性股薄肌成形术的治疗效果 ,在某些病例有较好的功能恢复 ,但也有一定的并发症率 ,要慎重选用 ,并希与结肠造口术作随机对照比较。  相似文献   

17.
复习1999年以前有关动力性股薄肌成形术的治疗效果,在某些病例有较好的功能恢复,但也有一定的并发症率,要慎重选用,并希与结肠造口术作随机对照比较。  相似文献   

18.
全臂丛根性撕脱伤后神经移位联合早期股薄肌移植重建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重建全臂丛根性撕脱伤后上肢主要功能的新方法。方法:8例全臂丛根性撕脱伤后2-4月一期行膈神经移位修复肩胛上神经,联合对侧股薄肌移植重建屈肘、伸指伸拇5例或屈拇屈指3例。前其中2例二期再行同侧股薄肌移植重建屈拇屈指等。结果:一期手术1年以上5例,术后4-5月移植肌肉出现收缩,5-7月伸指伸拇或屈拇屈指、屈肘,12月屈肘60°-90°、肌力M4,伸拇伸指或屈拇屈指M3-M4,肩外展30°-60°、M3。二期手术的1例术后7月移植肌肉收缩,12月屈拇屈指M4。重建屈拇屈指可握持物品。结论:神经移位联合早期股薄肌移植,可在短时间内恢复全臂丛根性撕脱伤肢体的部分功能,初步重建手握持功能。  相似文献   

19.
全臂丛根性撕脱伤后神经移位联合早期股薄肌移植重建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重建全臂丛根性撕脱伤后上肢主要功能的新方法。方法 8例全臂丛根性撕脱伤后2~4月一期行膈神经移位修复肩胛上神经,联合对侧股薄肌移植重建屈肘、伸指伸拇5例或屈拇屈指3例。前者其中2例二期再行同侧股薄肌移植重建屈拇屈指等。结果 一期手术1年以上5例,术后4~5月移植肌肉出现收缩,5~7月伸指伸拇或屈拇屈指、屈肘,12月屈肘60°~90°、肌力M_4,伸拇伸指或屈拇屈指M_3~M_4,肩外展30°~60°、M_3。二期手术的1例术后7月移植肌肉收缩,12月屈拇屈指M_4。重建屈拇屈指者可握持物品。结论 神经移位联合早期股薄肌移植,可在短时间内恢复全臂丛根性撕脱伤肢体的部分功能,初步重建手握持功能。  相似文献   

20.
股薄肌位于大腿内侧,以来自股深动脉股薄肌支和旋股内侧动脉为主要供血,支配股薄肌的神经多来自闭孔神经前支的分支。以该肌肉携带的皮瓣或以该血管蒂为穿支的股薄肌穿支皮瓣,近年来在整形外科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就股薄肌肌皮瓣和穿支皮瓣在整形外科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