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早期急性排异反应的预防及护理方法。方法:对64例原位肝移植术后应用免疫抑制剂抗排异反应的患者采取综合观察与护理,总结预防及护理急性排异反应发生的经验。结果:本组9例患者术后出现急性排异反应,经积极诊治与护理,急性排异反应得到有效控制并好转出院。结论:急性排异反应一般发生在肝移植术后早期,特别是在第5~14天,完善的术前准备、严密的术后监护、对病情的密切观察及对免疫抑制剂的充分了解,可以有效预防急性排异反应的发生,实施积极有效地护理可有效控制急性排异反应,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背景:慢性排异反应进展缓慢,往往呈隐匿性,移植肝功能逐渐减退或丧失。这种损伤是不可逆的,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办法。目的:分析1例肝移植后慢性排异反应病例,以早期作出正确诊断。方法:分析1例肝移植后3次入院诊断治疗的经过。B超显示:①肝实质回声增高,粗,不均匀。②胆囊切除术后。③脾大。④腹水。腹部CT显示:①肝移植术后。②脾大。住院期间积极给予护肝、支持、对症治疗,丙氨酸转氨酶、天门冬氨酸转氨酶无下降,总胆红素持续不降并有上升,反复腹腔感染。排除其他肝损害原因,经肝组织病理证实为肝移植术后慢性排异反应。结果与结论:病例提示肝移植后不明原因肝脏损害,慢性排异反应应引起重视并应作为鉴别诊断之一,且肝组织病理检测将有助于诊断。对于肝移植后慢性排异反应除外其他肝损害病因并及时进行肝组织病理检测将有助于诊断。  相似文献   

3.
背景:慢性排异反应进展缓慢,往往呈隐匿性,移植肝功能逐渐减退或丧失。这种损伤是不可逆的,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办法。目的:分析1例肝移植后慢性排异反应病例,以早期作出正确诊断。方法:分析1例肝移植后3次入院诊断治疗的经过。B超显示:①肝实质回声增高,粗,不均匀。②胆囊切除术后。③脾大。④腹水。腹部CT显示:①肝移植术后。②脾大。住院期间积极给予护肝、支持、对症治疗,丙氨酸转氨酶、天门冬氨酸转氨酶无下降,总胆红素持续不降并有上升,反复腹腔感染。排除其他肝损害原因,经肝组织病理证实为肝移植术后慢性排异反应。结果与结论:病例提示肝移植后不明原因肝脏损害,慢性排异反应应引起重视并应作为鉴别诊断之一,且肝组织病理检测将有助于诊断。对于肝移植后慢性排异反应除外其他肝损害病因并及时进行肝组织病理检测将有助于诊断。  相似文献   

4.
肝移植术后急性免疫排斥反应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位肝移植是现阶段治疗终末期肝病最有效的方法,肝移植手术时间长,创伤大,术后并发症严重威胁病人的生命,而排斥反应是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它是威胁移植肝功能的重要因素。我院2001年5月-2006年10月共行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术42例,有6例术后出现急性排斥反应。经过积极的治疗和细心的护理5例得到了控制,肝功能恢复正常,1例效果不明显,后因移植肝功能衰竭,合并全身曲霉菌感染、ARDS而死亡。因此要使排斥反应得到控制,除了治疗上要合理使用免疫抑制剂之外,术后病情的观察和预防感染方面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护士应熟悉肝移植围手术期的护理,掌握排斥反应的观察要点,早期预防、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正确处理排斥反应,才能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防止移植肝的损害。  相似文献   

5.
肝移植术后早期急性排斥反应的护理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原位肝移植术是治愈终末期肝病的唯一有效方法。术后并发症一直是影响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之一。早期急性排斥反应是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常规应用免疫抑制剂并不能完全阻止排斥反应的发生,文献报道其发生率为25%~70%^[1]。我科至今已成功完成肝移植手术100余例。我们对前30例患者的观察护理中发现有11例发生了早期急性排斥反应,并对其发生时间、临床表现、治疗后反应等方面的一些规律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6.
田慧 《天津护理》2004,12(1):47-48
急性排斥反应为同种异体肝移植中最常见且最严重的一种排斥反应,多发生于移植术后数天至数月内,使移植器官丧失功能,甚而导致移植失败,患者死亡。目前,治疗急性排斥反应主要应用大剂量激素,但在耐激素难治性排斥反应时可应用OKT3 5mg/d静脉推注14d,转复率可达65%到95%。  相似文献   

7.
肝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总结了一例肝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护理,通过对患者情绪、生命体征、胆汁的量及血环孢素A深度的监护,结果表明,在发生急性排斥反应时,患者的情绪变化发生最早也是最明显的症状之一,主要表现为兴奋、失眠;体温和血压也随之有所增高;胆汁的量迅速减少;血环孢素A浓度降至最低,与肝穿刺活组织检查结果提示的急性排斥反应相符。因此,肝移植术后应密切观察患者的情绪、生命体征、胆汁的质量以及血环孢素A浓度,通过综合  相似文献   

8.
200 1年1月至2 0 0 2年9月我院共为4例患者实施肝移植手术,其中2例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由于发现早,治疗及时,2例均安全渡过排斥反应期,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 病例简介例1,男,4 5岁,原发性肝癌,行原位肝脏移植术。术后第5 5天体温升高,烦躁,肝区痛,胆汁量减少,胆红素升高,肝穿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72岁,于2010年10月诊断为右下肺癌,11月行肺右下叶切除术,手术顺利,病灶切除彻底。切口拆除线结后3个月出现反复破溃。(1)初诊:全身评估:血常规及血生化无明显异常,血糖正常,BMI指数25.6,肝多发性小囊肿。  相似文献   

10.
肝移植术后神经系统的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其中癫痫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1],常发生于肝脏移植术后2周以内[2],其发作类型以全身强直阵挛发作最为常见。2012年11月,本科收治了一例肝移植术后7年并发肌阵挛性癫痫,治疗及护理效果理想,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肝移植患者术后早期并发急性阑尾炎的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器官移植中心3例肝移植术后早期并发急性阑尾炎以及4例误诊为阑尾炎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护理体会。结果3例患者分别于肝移植术后第8,9,13d出现急性阑尾炎的症状,包括右下腹阵发性疼痛,发热。3例均行急诊阑尾切除术,术后顺利恢复。4例误诊为急性阑尾炎的患者,1例为术后9d十二指肠憩室并穿孔,1例为术后6d空肠穿孔,2例术后5d及11d出现胆漏。结论肝移植术后阑尾炎的发病率低,起病急,病情发展快,一旦确诊尽早行阑尾切除术。细致的早期监测与护理,是及早发现和及时确诊肝移植术后并发急性阑尾炎、提高肝移植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骨纤维结构不良亦称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系骨髓和网状骨逐渐被增生的纤维组织和不规则病变所代替的一种疾病,约占全身骨肿瘤及骨瘤样病变的5.89%。骨纤维结构不良一般采用病灶清除和骨移植的治疗。目前植骨材料主要有异体骨和自体骨两种,自体骨是最理想的植骨材料,但自体骨材料来源有限且患儿需接受2次手术;异体骨具有供源丰富可按需植入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肝移植患者2例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2例肝移植木的护理体会。术前充分准备为手术创造有利条件,而术后对患者出血,肝存活情况和排异反应的观察以及在控制感染和预防胆道并发症方面的护理工作更和手术的成功密切相关。作者认为护理是保证手术效果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4.
姜艳华  彭文 《现代护理》2007,13(33):3281-3282
肝移植术后并发症的问题日益受到关注,其中神经系统并发症最为常见和复杂,且对患者预后的影响较为突出。据统计,肝移植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发生率为8.3%~47%,其中脑血管疾病发生率约占50%,是严重影响肝移植手术效果的因素之一[1]。2006年8月6日,我科收治了1例肝移植术后并发脑  相似文献   

15.
肝移植术后并发症的问题日益受到关注,其中神经系统并发症最为常见和复杂,且对患者预后的影响较为突出.据统计,肝移植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发生率为8.3%~47%,其中脑血管疾病发生率约占50%,是严重影响肝移植手术效果的因素之一[1].2006年8月6日,我科收治了1例肝移植术后并发脑血管意外的患者,通过精心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背景:同种异体肾移植后发生的急性排斥反应是移植肾功能减退和最终移植肾丧失的最主要原因之一。有效预防和早期发现与治疗急性排异反应是关系到肾脏移植患者能否长期存活的重要问题。目的:总结肾移植后1个月内急性排异反应患者治疗过程中免疫抑制剂的应用体会。方法:选择首次肾移植患者12例,移植后采用霉酚酸酯+环孢素A+甲泼尼龙三联预防排异反应。当肾移植后3~30d内出现尿量减少、移植肾区胀痛不适、血肌酐升高、尿蛋白增加等不同临床表现,确诊为肾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时,先选用甲强龙500mg/d静脉滴注,连续3d。然后改甲泼尼龙24mg口服1次/d,每5~7d递减4mg,至8mg/d维持。结果与结论:12例患者成功逆转,其中6例甲强龙冲击疗法成功;不能逆转者选用抗胸腺细胞球蛋白或CD3治疗。4例经抗胸腺细胞球蛋白治疗患者中1例8h内尿量迅速增加,2例24h内尿量迅速增加,1例72h后尿量迅速增加;1例选用CD3治疗48h内尿量迅速增加;1例将环孢素转换为他克莫司治疗,同时服用霉酚酸酯胶囊和甲泼尼龙片。经以上治疗12例患者肾功能逐渐恢复。提示肾移植后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是急性排异反应成功逆转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背景:同种异体肾移植后发生的急性排斥反应是移植肾功能减退和最终移植肾丧失的最主要原因之一.有效预防和早期发现与治疗急性排异反应是关系到肾脏移植患者能否长期存活的重要问题.目的:总结肾移植后1 个月内急性排异反应患者治疗过程中免疫抑制剂的应用体会.方法:选择首次肾移植患者12 例,移植后采用霉酚酸酯+环孢素A+甲泼尼龙三联预防排异反应.当肾移植后3~30 d 内出现尿量减少、移植肾区胀痛不适、血肌酐升高、尿蛋白增加等不同临床表现,确诊为肾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时,先选用甲强龙500 mg/d 静脉滴注,连续3 d.然后改甲泼尼龙24 mg 口服1 次/d,每5~7 d 递减4 mg,至8 mg/d 维持.结果与结论:12 例患者成功逆转,其中6 例甲强龙冲击疗法成功;不能逆转者选用抗胸腺细胞球蛋白或CD3 治疗.4 例经抗胸腺细胞球蛋白治疗患者中1 例8h 内尿量迅速增加,2 例24 h 内尿量迅速增加,1 例72 h 后尿量迅速增加;1 例选用CD3 治疗48 h 内尿量迅速增加;1 例将环孢素转换为他克莫司治疗,同时服用霉酚酸酯胶囊和甲泼尼龙片.经以上治疗12例患者肾功能逐渐恢复.提示肾移植后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是急性排异反应成功逆转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朱潇潇 《护理与康复》2010,9(9):806-807
总结13例ABO血型不合肝移植患者的心理反应及护理对策。术后早期患者可出现恐惧担忧、兴奋与过分乐观、孤独和烦躁、角色强化等心理反应,康复期有焦虑、抑郁及自我形象不全等心理反应。了解患者心理反应,进行针对性护理,可缓解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肝移植术作为终末期肝脏疾病最为有效的治疗方法,近年来在临床上发展迅猛,我国肝移植技术在移植数量和质量方面已接近或达到西方发达国家水平[1]。急性肾损伤(AKI)是肝移植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一般发生于术后30 d内,其发生率为17%~64%,约8%~17%的AKI患者需要行肾脏替代治疗[2]。无论是一过性或是持续性AKI,均与远期并发症发生率和生存率密切相关,若发展到AKI三期,病死率可达30%~50%,并且AKI患者中需要行肾脏替代治疗患者的病死率比无需行肾脏替代治疗的患者高出3倍[3]。本案例患者在术后6 h即出现AKI,并迅速发展至三期行肾脏替代治疗,经科室医护团队积极救治和精心护理,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间充质干细胞( MSC )在治疗肝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2012年行同种异体原位全肝移植(经典非转流)手术后出现急性排斥反应的10例患者,对输注MSC的过程进行规范护理和临床观察的分析。结果10例患者治疗前后SAS评分分别为(52.6±9.4)分和(40.3±8.2)分,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18,P<0.01);患者术前每晚平均睡眠时间为(6.3±0.7)h,术后为(7.6±0.9)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06,P<0.01);治疗前后10例患者血压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例患者自觉症状在输注完MSC后较入院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例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出现。结论重视和规范肝移植术后输注MSC的护理流程有利于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减少不良反应,提高其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