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4 毫秒
1.
目的 了解护理人员心理健康状况及应对方式.方法 运用症状自评量表和应对方式评定量表对100名精神科护士和100名综合科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进行评定.结果 精神科护士与综合科护士比较,躯体化、抑郁、焦虑、精神病性、强迫、人际关系因子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敌对、恐怖、偏执因子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应对方式问卷分量表评分精神科护士的自责、求助、幻想3个因子分均显著高于综合科护士(P<0.05或P<0.01),而解决问题、退避因子分却显著低于综合科护士(P<0.05或P<0.01),合理因子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水平不容乐观,尤其是精神科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较低,应引起管理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2.
精神科护士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精神科护士心理健康状况.方法: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疲劳量表-14(FS-14)对精神科临床护士103名进行测评.结果:精神科临床护士SCL-90各因子分均高于国内常模;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焦虑和敌对4项因子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精神科值夜班护士SCL-90各因子分均较白班护士高,且FS-14总分高于白班护士,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精神科护士存在一定的心理健康问题,尤以值夜班护士严重,应引起管理者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3.
开放管理模式下精神病院护士心理健康调查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了解开放式管理模式下精神病院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探索精神科护士心理健康的应对措施。方法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及疲劳量表-14对42名精神科护士及52名综合科护士进行调查。结果护士总体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常模(P<0.01);精神科护士除人际关系、敌对外,SCL-90总分及各因子分高于综合科护士,其中强迫、抑郁、焦虑有显著性差异(P<0.05),人际关系、敌对显著低于综合科护士(P<0.05)。精神科护士个体疲劳总体水平高于综合科护士,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精神科护士心理健康水平受护龄影响,但不呈线性关系,8 ̄11年护龄护士SCL-90总均分及疲劳总分值最高(P<0.05),心理健康水平最低。结论开放式管理模式下精神病院护士存在明显心理健康问题,应加强精神科护士特别是8 ̄11年护龄护士的心理健康维护。  相似文献   

4.
精神科护士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及干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分析精神科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并提出干预对策。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82名精神科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10名精神科护士的SCL-90总分、总均分、阳性项目数及躯体化症状、强迫症、焦虑、恐怖、抑郁、敌对及人际关系敏感等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国内常模评分(P0.01,P0.05)。结论:精神科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应加强干预,有利减缓精神科护士压力,保持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5.
精神科护士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管理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徐亚金 《现代护理》2007,13(3):214-215
目的了解精神科护士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因素,制定相应的管理对策,以进一步提高精神科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方法采用精神症状评定量表(SCL-90)对精神科护理第一线的64例护士进行测评分析。结果本组精神科护士总体心理健康状况优于一般群体,SCL-90各因子分排序前3位是:人际关系、强迫、焦虑,少数护士SCL-90总分及部分因子分高于常模。结论建立精神科护士心理档案,提高精神科护士适应潜力,减少精神科护士的压力源将有助于维护精神科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6.
精神科与老年科护士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了解精神科与老年科护士心理健康状况,以便针对性地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老年科护士的总分和强迫症状、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精神病性的因子分高于精神科护士,二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躯体化和其他因子分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老年科护士心理健康状况不如精神科护士,应重视加强老年科护士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精神科护士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因素,制定相应的管理对策,以进一步提高精神科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方法 采用精神症状评定量表(SCL-90)对精神科护理第一线的64例护士进行测评分析.结果 本组精神科护士总体心理健康状况优于一般群体,SCL-90各因子分排序前3位是:人际关系、强迫、焦虑,少数护士SCL-90总分及部分因子分高于常模.结论 建立精神科护士心理档案,提高精神科护士适应潜力,减少精神科护士的压力源将有助于维护精神科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精神科护士睡眠质量及心理健康状况,为改善睡眠质量、促进心身健康制订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SCL-90及自制一般情况问卷,对165名精神科护士、145名综合医院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精神科护士中52.12%有睡眠质量问题;综合医院护士中27.58%有睡眠问题.精神科护士PSQI平均得分(7.66±3.07)分,综合医院护士(5.96±2.8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SQI总分与SCL-90各因子分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 精神科护士睡眠质量差,躯体化问题严重,睡眠质量与心理健康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精神科护士心理健康状况,为精神科护士的心理调适提供合理化建议,提高精神科护理工作质量。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对我院90名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所得结果与全国常模比较。结果:在量表的9个因子中,除了躯体化外其它因子均高于全国常模,尤以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恐怖三项得分明显高于全国常模。精神科护士症状自评量表得分与全国常模比较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精神科护士在不同程度上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她们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忽视,应给予良好的社会支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精神科护士自己也应学会心理健康的自我维护,使自己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为精神科临床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护理人员心理健康状况及应对方式.方法 运用症状自评量表和应对方式评定量表对100名精神科护士和100名综合科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进行评定.结果 精神科护士与综合科护士比较,躯体化、抑郁、焦虑、精神病性、强迫、人际关系因子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敌对、恐怖、偏执因子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应对方式问卷分量表评分精神科护士的自责、求助、幻想3个因子分均显著高于综合科护士(P<0.05或P<0.01),而解决问题、退避因子分却显著低于综合科护士(P<0.05或P<0.01),合理因子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水平不容乐观,尤其是精神科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较低,应引起管理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精神科轮班护士心理健康状况,探讨维护其心理健康的措施。[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厦疲劳量表-14(FS-14),对30名精神科轮班护士及32名综合科轮班护士进行调查。[结果]轮班护士总体心理健康水平高于常模;精神科轮班护士除人际关系、敌对外,SCL-90总分及各因子分均高于综合科护士,其中强迫、抑郁、焦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FS-14总分高于综合科轮班护士,差异有统计学意殳(P〈0.05);精神科轮班护士心理健康水平与护龄相关(P〈0.05)。[结论]精神科轮班护士存在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应加强精神科轮班护士特别是护龄较长的轮班护士的心理健康维护.  相似文献   

12.
精神分裂症患儿父母负性情绪的护理干预研究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占建华  唐利忠  孟建凤 《护理研究》2003,17(13):770-772
目的 :探讨精神病患儿父母的心理护理干预效果 ,更好地为心理卫生服务提供目标依据。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 -90 )、一般情况问卷对入住我院精神科且愿意接受心理健康测评及心理护理干预的40例精神分裂症患儿父母进行心理健康测评和心理护理干预。结果 :干预前SCL -90测评显示 40例患儿父母的 9个因子分中躯体化、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意均高于常模(P <0 .0 1) ,通过心理护理干预后 ,此 5个因子分均有明显的下降 (P <0 .0 1)。结论 :运用心理护理干预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儿父母的负性认知和不良情绪 ,转变他们消极的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13.
精神科护士心理健康水平及影响因素调查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目的 了解精神科护士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SCL 90症状自评量表对 98名精神科护士、10 4名普通内科护士进行测评 ,并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精神科护士症状自评量表 9个因子分显著高于普通内科护士。除人际关系、敌对因子外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或P <0 .0 5 ) ;除人际关系 ,精神科护士各项得分均高于国内常模 ,其中躯体化、抑郁、焦虑因子有极显著性差异 (P <0 .0 1)。普通内科护士得分低于国内常模。结论 精神科护士心理健康状况欠佳 ,建议管理者采取确实有效的措施 ,维护精神科护士的心身健康  相似文献   

14.
孕妇心理特征研究及对护理工作的启示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作者对81例妊娠4~10个月的健康孕妇进行了心理健康状况、性格类型及性格特征等心理特征的调查。结果表明:孕妇组在强迫、敏感、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等因子分均值及总均分显著或非常显著地高于健康已婚未孕妇女组(对照组)(P<0.05或P<0.01),显示出孕妇组呈现较低心理健康水平;多因素相关回归分析发现:影响孕妇心理健康的因素较多,其主要原因在于孕妇的不良性格类型及性格特征。为此,及时有的放矢地针对孕妇的不良心理特征给予适当的心理咨询及护理指导,将对孕妇的身心健康更为有益,对胎儿的健康生长也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李瑾  李雪萍  张培华 《护理研究》2007,21(14):1236-1237
[目的]探讨整形美容受术者心理健康状况与人格特征的关系,为采取针对性心理护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对142例整形美容受术者进行问卷调查,并将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分均高于常模(P<0.01)。艾森克人格问卷中精神质(P)、神经质(N)、效度(L)量表分均高于常模,内外向(E)量表分低于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整形美容受术者SCL-90各因子分与EPQ中N分呈正相关,强迫、人际关系、敌对、偏执和精神病性与P分呈正相关,强迫、抑郁、焦虑、恐惧与L分呈正相关,焦虑、恐惧与E分呈负相关。[结论]整形美容受术者存在较多心理症状,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具有内外向不稳定及较强的神经质和掩饰性人格特征,对受术者心理状况影响显著。在护理工作中应了解受术者的心理和人格特征,并给予针对性的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16.
烧伤住院患者的心理状态分析及护理干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烧伤患者的心理状态,探讨其相关因素为更好地进行心理护理及行为护理干预提供借鉴。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57例烧伤住院患者进行临床症状、心理状态调查分析。结果烧伤患者的总均分和多数因子分明显高于国内常模。以躯体不适、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为著(P均<0.05)。不同性别患者各因子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均>0.05)。不同医疗费用支付方式患者中,工伤、医保患者在躯体不适、敌对、恐怖3个因子上的评分高于自费患者(P均<0.05)。自费患者在精神病性因子的评分高于工伤、医保患者(P<0.05)。不同文化程度患者中,高中及中专以上文化组在躯体不适与敌对2个因子上的评分高于初中及以下文化组(P均<0.05)。而在偏执因子的评分,高中及中专以上文化组低于初中及以下文化组(P均<0.05)。结论良好的治疗环境和护患关系是做好护理的前提,针对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时进行相应的心理护理及行为护理干预是保证烧伤患者身心健康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调查执行处突救治任务的医务人员及家属心理健康状况.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对某部参与执行处突救治任务的384名医务人员及488名家属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执行处突救治任务的医务人员焦虑、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敌对4个因子得分高于中国常模(P<0.01或P<0.05);医务人员家属焦虑、敌对2个因子得分高于中国常模(P<...  相似文献   

18.
青少年强迫症患者父母心理状况调查及护理干预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分析青少年强迫症患者父母存在的心理问题,了解其心理健康状况,实施及时有效的护理干预.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60名住院青少年强迫症患者的父母进行测评,对心理问题突出者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干预后再次进行评定,将干预前的测评结果分别同全国常模、护理干预后的测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青少年强迫症患者父母干预前SCL-90、SAS、SDS得分均高于全国常模,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干预前后得分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青少年强迫症患者父母普遍存在心理问题,及时有效的护理干预能改善其心理状况.  相似文献   

19.
医护人员职业紧张状况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高秀绢  郭海兰  董霞 《护理研究》2004,18(19):1711-1713
[目的 ]研究医护人员的职业紧张状况。 [方法 ]整群抽取我院门诊与病房医护人员 2 99名 ,填写职业紧张量表。 [结果 ]女医生心理紧张反应明显高于男医生 (P =0 .0 41)。医生组任务过重、角色界线不清、责任感得分较高 (P <0 .0 5 ) ,并随学历增高而增加 ;护士组自然环境得分较高 (P <0 .0 5 ) ,并随学历增高而降低。职业紧张状态具有显著的年龄差异 (P <0 .0 5 )及岗位差异 (P <0 .0 5 )。患有神经衰弱及消化性溃疡的医护人员紧张状态较高 (P <0 .0 5 )。 [结论 ]医护工作存在职业紧张因素 ,对医护人员身心造成一定伤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