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张季高是广东省阳江中医院内科副主任医师,是地区名老中医之一。张老世代业医,尤擅长儿科。为继承祖国医药学遗产,总结老中医的宝贵经验,使中医学术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今将张老治疗小儿急重症医案三则,略加整理,就正于同道。一、风湿(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苏×,男,8岁,住县城镇中濑,1981年4月5日初诊。住院号810543。患孩发热、头 相似文献
2.
3.
4.
试论下法治疗儿科急重症王冬秀(江西钢丝厂职工医院336500)关键词小儿高热;新生儿便秘;中医药治疗下法;临床应用下法是中医的重要治疗法则之一,笔者在临床上运用下法治疗儿科急重症,均获得较为满意的疗效,现分述如下。1小儿高热小儿高热是儿科临床常见的急... 相似文献
5.
6.
7.
江育仁教授儿科急重症运用大黄的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育仁教授年届八旬,从医六十余载,学术精湛,经验宏富,临床用药有许多独特之处。尤其小儿急重症时擅用大黄,配伍进退,常见神奇之效。今介绍几则以飨读者。1乙脑热黄炽盛——通腑污火解零五、六十年代,江老负责开办己脑病房。将乙脑高热、昏迷、抽风等临床相互间影响关系的转变规律,归纳为“热极生风,风动生痰,痰盛生惊”,提出其主要病理因素为“热、痰、风”,始终贯穿于乙脑疾病的急性期、恢复期及后遗症期的整个病程中。指出乙脑急性期的治疗法则“疗惊必先豁痰,豁痰必先祛风,祛风必先解热”,以解热为第一要义。江老选用凉… 相似文献
8.
9.
催吐法治疗儿科急重症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痰热急惊案陈×,男,3岁半。1986年3月19日诊。发热,体温达40℃,曾在某院用抗生素及退热剂治疗3天罔效,而转求吾师诊治。询其母知其平素喜食肥甘,发热前又食过量。刻诊:体温39.8℃,颜面彤红,手足心灼热,无汗烦躁,喉间时有痰鸣,时有抽搐,舌质红,苔黄厚腻,脉滑数。辨为急惊风,证属食滞胃肠,郁而化热,灼津为痰,痰火引动肝风。此为实邪踞于上脘,法当以吐为妙。师取瓜蒂、 相似文献
10.
11.
12.
13.
14.
通下法为主治疗急重症的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六腑以通为用",六腑不通则病丛生,特别是胃肠通降失常,邪毒积滞壅塞为患,临床上多表现为大便秘结,或溏泄不爽,或呕吐,或腹胀满疼痛。按辨证皆属里证、实证,大多为热证;治疗急须以通下法清除积滞邪毒,恢复胃肠的通降功能。人是一个整体,其他脏腑病变亦可导致胃肠的通降功能失常;反之,胃肠道积滞邪毒不清除,亦可促使其他脏腑病变增剧,或引起其他脏腑发生新的病变。在临床上不少急重病症均可见到这种互相影响或互为因果的病理现象。而通下类方药能将胃肠道的积滞邪毒迅速清除、病情即可明显好转或痊愈。兹将以通下法为主治疗急… 相似文献
15.
16.
《伤寒论》虽是外感专著,但却为临床各科立法。笔者结合个人临床经验,略述论中若干经方对妇产科急重症之应用,以期抛砖引玉,更好地做到古为今用。 相似文献
17.
大黄功效颇多,用途广泛,用药历史悠久,但用在重症、危症时的急救却不多.1990年以来,笔者将其用于小儿急、重症时,每获佳效. 相似文献
18.
例1温毒壮热秦某,女,3岁,本校职工子女。初诊日期1994年12月6日。患儿2天前因受凉而发热,流情涕,曾用青霉素及退热剂等未见好转。今日高热达40℃,烦躁哭闹,昼夜不安,经先后肌注柴胡针、氨基比林,鼻滴安乃近等,热仍不退,遂邀余当夜急诊。症见:高热,日揭,汗多,嗜睡,手足时微掣动,皮肤灼热,摸之哭闹,时烦躁,面赤唇红,精神欠佳,时而惊啼呼饮,食欲不振,口舌干燥,咳嗽,大便两口末解,舌红,苔黄,指纹紫滞。诊断:感冒夹惊。治宜清热通腑,生津息风。处方:生石膏209,知母109,约藤gg(后下),蝉衣10g,大黄sg,番泻… 相似文献
19.
真武汤在儿科急重症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真武汤乃仲景治疗阳虚水泛之名方,由附子、茯苓、芍药、生姜、白术组成。笔者利用其通阳化气行水之功,运用儿科洽疗急重病症,大有起沉疴之力。滋介绍如下,以就教于同道。一、新生儿硬肿症刘×,女,20天,1985年12月5日初诊。患儿同胞3胎,7月而产,身体瘦小。另两女婴出生3天之内相继死亡,患儿生后5天出现硬肿症而入院,西药治疗半月余未见好转,嘱其回家服中 相似文献
20.
"国医大师"何任教授在治疗急重症时,总是第一时间作出诊断,强调抓住主要病机;治疗对症下药,且用药不拘一格,采取多种途径给药;针对病人求医心理,对病人体贴关怀,耐心开解,成为药方之外的良方;针对难治或久治不愈的疾病,以丸药续功;同时何老还强调"治未病",防微杜渐,既病防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