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 毫秒
1.
金葡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简称4S),又称新生儿剥脱性皮炎或Ritter病,是一种严重的致死性皮肤病。本病主要发生在婴幼儿,偶见于成人;偏远农村患儿因生活条件低下、个人卫生差,易患此病。2004年2月-2005年11月,收治了此病患儿18例。现将临床资料总结和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总结金葡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2008年收治的25例金葡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病咽拭子培养阳性率高达96%,血培养早期阳性率90%以上。25例患儿由于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治疗均无严重并发症,痊愈出院。结论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治疗是治愈金葡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金葡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症(SSSS)是由凝固酶阳性的金葡菌感染后产生的可溶性毒素——表皮松解毒素即剥脱毒素造成的皮肤损伤。临床上以全身泛发性红斑、松弛性大疱及大片表皮剥脱为特征的急性皮肤病,多发于儿童。我院1992~1996年共收住3例SSSS患儿,经过精心治疗及整体护理均痊愈出院,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3例均为男性,年龄7~10岁,平均8岁半。住院时间最长12天,最短8天,平均10天。 相似文献
5.
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staphylococcal scalded skin syndrome,SSSS)主要发生于婴幼儿,是一种少见而严重的急性感染性皮肤病,成人极为罕见。由凝固酶阳性噬菌体Ⅱ组(尤其是71型)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的表皮剥脱毒素(exfoliative toxin,ET)引起。临床特点为皮肤急性泛发性红斑、松弛性水疱和表皮剥脱。现将我院2004—2005年收治的65例SSSS回顾性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6.
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staphylococcal scalded skin syndrome,SSSS)是一种主要发生于新生儿和婴幼儿的感染性皮肤病,由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的表皮剥脱毒素(exfoliative toxin,ET)引起,临床以全身泛发性红斑,松弛性大疱及大片表皮剥脱为特征。重症者可并发败血症,发生多器官系统功能受累,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及时有效的治疗至关重要。为了探讨地塞米松治疗SSSS的疗效,我院应用静脉注射地塞米松对34例SSSS进行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7.
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staphylococcal scalded skin syndrome,SSSS)是由凝固酶阳性,嗜菌体Ⅱ组71型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的表皮剥脱毒素(exfoliative toxin, ET)所致。本病多发生于6岁以下的儿童,尤其是刚出生的婴幼儿,成人较少见, 可能与成人肾脏代谢和排泄毒素能力较强有关,伴有免疫缺陷及肾衰等疾病的成人也较易发生本病[1]。SSSS按临床表现可分为局限型和泛发型。 相似文献
8.
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是一种严重的以泛发性红斑、松弛性大疱及表皮剥脱为特征的急性皮肤病。
1病因
其致病菌主要是凝固酶阳性的噬菌体Ⅱ组71型金黄色葡萄球菌,该型葡萄球菌可以产生一种可溶性毒素,即表皮松解毒素,经血液循环至全身,引起表皮剥脱,是一种毒血症而非菌血症或败血症。 相似文献
9.
10.
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SSSS)是一种严重的急性细菌感染性皮肤病,由噬菌体Ⅱ组71型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急性表皮颗粒坏死,造成皮肤松弛性大疱及大片表皮剥脱.本病多见于婴幼儿及学龄前儿童,起病急骤,病情重,若不及时治疗,易并发肺炎、肾炎、败血症等,危及生命[1].我科于2009年收治39例SSSS患儿,经积极治疗和精心护理,均治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金黄色葡萄球菌性皮肤烫伤样综合征又称新生剥脱性皮肤,或金黄色葡萄球菌型中毒性表皮坏死样剥脱(SSSS),是由凝固酶阳性的噬菌体组合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并分泌表皮剥脱毒素引起的一种以皮肤性红斑,松弛性大疱及大片表皮剥脱为特征的水疱性皮肤病,主要累及新生儿和幼儿,现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对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SSSS)患儿的常见临床表现、皮肤损伤特点进行分析,总结护理要点.方法:把37例从2014年3月-2017年3年的SSSS患儿当成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护理过程与结果进行回顾.结果:SSSS常见临床表现是皮肤可见明显红斑、松弛性的水疱,皮肤有触痛,皮肤损伤似浅Ⅱ度烫伤样.干预后,37例患儿都顺利恢复,经(13.1±3.2)天的住院后出院,患儿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是97.3%.结论:小儿SSSS发病较为危急,接受治疗期间,需从多个方面进行护理,以促进患儿康复. 相似文献
14.
《社区医学杂志》2020,(2)
目的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是临床常见重症皮肤感染病,临床具有起病较急及病情发展较为迅速等特点,近年来该病患病率不断增加,患者若不及时治疗,严重时可导致其死亡,严重危害居民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临床积极寻求一种高效治疗方式尤为重要。本研究探讨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联合支持疗法治疗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03-10-2018-01-12本院收治的84例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组间年龄、性别和病程匹配的方法,选择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足量抗生素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肾上腺皮质激素联合支持疗法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临床症状缓解时间。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62%(41/42),高于对照组的80.95%(34/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80,P<0.05。观察组红斑萎缩时间为(3.10±0.84)d,短于对照组的(3.96±1.23)d,t=3.742,P<0.05;触痛消失时间为(3.24±0.87)d,短于对照组的(4.06±1.01)d,t=3.987,P<0.05;完全结痂时间为(6.24±1.97)d,短于对照组的(8.36±2.14)d,t=4.724,P<0.05;皮肤松懈停止时间为(4.25±1.53)d,短于对照组的(6.04±1.87)d,t=4.801,P<0.05;住院时间为(9.36±4.12)d,短于对照组的(13.87±5.41)d,t=4.298,P<0.05;尼氏征转阴时间为(3.79±0.36)d,短于对照组的(4.65±0.24)d,t=12.882,P<0.05。结论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联合支持疗法治疗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效果确切,可显著缩短患儿临床体征及症状改善时间,利于患者快速康复,缩短病程。 相似文献
15.
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是以全身泛发性红斑、松弛性大疱及大片表皮剥脱为特征的急性严重感染性皮肤病。成人少见,主要发生于6岁以内的婴幼儿和新生儿。我院2003年1月~2005年12月,儿科病房共诊治本综合征13例,现将其临床资料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1例三氯乙烯(TCE)药疹样皮炎患者在使用激素治疗3个月后出现发展迅速的全身皮肤广泛的水肿性红斑,及葡行性向四周扩散、中间结痂略凹陷的水疱,无合并肝功能损害;脓液培养见葡萄球菌生长。确诊后停用激素,使用万古霉素治疗2周后治愈,皮损处无任何瘢痕。提示长期使用激素致机体免疫力低下、合并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是TCE药疹样皮炎并发葡萄球菌皮肤烫伤样综合征(4S征)的直接原因。4S征的临床表现与TCE皮炎相似,临床鉴别困难,治疗方法迥异。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的临床症状并探讨其治疗方法。[方法]选取多年来某院收治的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患儿病例42例,总结其临床表现及特征,并对两种不同的治疗方法的疗效进行分析。[结果]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一经确诊,需及时给予足量的抗生素治疗;同时本研究观察组27例在对照组常规处理的基础上,采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地塞米松联合支持疗法进行治疗。患儿退热时间、红斑萎缩时间、表皮剥裸区干燥时间、触痛消退时间及痊愈出院治疗时间均明显优于常规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是一种严重的感染性疾病,对症足量的抗生素治疗同时,同时联合肾上腺皮质激素及支持疗法,加强患儿口腔、眼部的护理,对其及早痊愈出院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儿童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4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回顾性探讨糖皮质激素对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SSSS)的临床表现、治疗结果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分组,将46例患儿分为观察组(24例)和对照组(22例),两组均早期足量应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效的抗生素5~7天.其中观察组在使用足量抗生素的同时合用地塞米松.结果 46例患儿经抗生素或抗生素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均痊愈,两组疗效相比无统计学差异(Zc=1.134,P>0.05),病情痊愈时间无统计学差异(t=0.81,P>0.05);而体温恢复时间、红斑颜色变淡时间、触痛消退时间等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0.17、11.98、7.15,均P<0.01).结论 合用激素并不能缩短病程,但可以有效减轻炎症,促进创面愈合,达到单用抗生素不能取得的良好疗效.因此SSSS患儿联合使用糖皮质激素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9.
《中国妇幼保健》2017,(2)
目的评价分析赣州市妇幼保健院儿科收治的40例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SSSS)患儿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6年8月入住赣州市妇幼保健院的所有SSSS患儿共40例,对抗菌药物的品种选择、用法用量、使用频次、使用疗程、联合用药等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40例SSSS患儿年龄16 d~5岁,抗菌药物选择除1例因对青霉素过敏性休克选择阿奇霉素外,其他患儿均选择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及β-内酰胺类酶抑制剂复合制剂。38例为单一用药,2例联合用药,平均用药疗程7 d,40例全部治愈,未出现药品不良反应。结论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的治疗药物选择以β-内酰胺类等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药物为主,早期足量有效的抗菌药物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9,(13)
目的探讨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选择医院于2010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患儿18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进行创面分泌物或咽拭子细菌培养;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MRSA阳性组发热、口周放射状皲裂和松弛性水疱多于无MRSA阳性组,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MRSA阳性与无MRSA阳性睑结膜炎、褶皱部红斑糜烂、皮肤触痛和淋巴结肿大比较无统计学差异。MRSA阳性组白细胞上升、心肌酶升高和血液培养阳性高于无MRSA阳性,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MRSA药敏试验结果,对青霉素G、红霉素、苯唑西林耐药率较高,而对万古霉素无耐药率。结论 MRSA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的临床上以发热、口周放射状皲裂和松弛性水疱为主,且白细胞上升、心肌酶升高和血液培养阳性,及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