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双源CT双能量技术在检测痛风患者四肢关节尿酸盐沉积中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29例痛风患者(研究组)及同期来我院体检的3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均行四肢关节双源CT双能量扫描,并采用双能量CT物质分离法处理图像,依据关节内有无尿酸盐沉积将结果判定为阳性或阴性,对两组尿酸盐沉积差异及双源CT检出尿酸盐沉积部位进行观察比较。结果双源CT双能量扫描显示研究组尿酸盐结晶阳性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5例临床诊断痛风结节患者均存在尿酸盐结节沉积,4例临床初诊未发现痛风结节而双源CT双能量检测出3例尿酸盐结晶沉积,总检出率高达96.55%;双源双能量CT检查对尿酸结节沉积病灶数目的检出率明显高于临床查体。结论双源CT双能量技术在检测痛风患者四肢关节尿酸盐沉积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是诊断痛风的有效手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双源CT(DSCT)双能量扫描技术在痛风患者四肢关节及周围软组织尿酸盐沉积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24例临床诊断痛风的患者进行患病关节的双源CT双能量扫描,对照组为10列非痛风患者。采用双能量CT物质分解算法处理图像后,由2名医师独立进行评价,根据关节有无尿酸盐结晶沉积将结果判定为阳性或阴性。比较病例组和对照组尿酸盐结晶沉积的差异及双源双能量CT检出尿酸盐沉积部位与临床评估的差异。结果:通过双源CT双能量扫描在24例痛风患者四肢关节共发现223处尿酸盐结晶沉积,而临床四肢体格检查仅能发现88处关节疑有病变,仅占双源CT双能量扫描发现病灶的39.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对照组未发现尿酸盐结晶的沉积。结论:双源CT双能量扫描在对痛风疑似患者关节及周围软组织尿酸盐结晶沉积的检测中具有敏感性、特异性和无创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双能量CT(DECT)处理技术对痛风性关节炎尿酸盐结晶沉积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90 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入院后均接受DECT 检查,且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完整,分析DECT对痛风性关节炎尿酸盐结晶沉积的诊断价值。结果观察组DECT扫描见尿酸盐结晶沉积171例,诊断敏感性为90.00%;171 例DECT均可见尿酸盐沉积,见弥漫性绿色影,共发现542处,主要分布于四肢关节及附近结缔组织内,双足及踝关节、膝关节、双手及腕关节及肘关节病灶数分别为321、206、12及3处;尿酸盐结晶沉积最长径线<5 mm尿酸盐结晶共417 处(76.94%),5~10 mm共108 处(19.93%),>10 mm共17 处(3.14%);结晶形态多数不规则,部分呈点状。结论双能量CT 对痛风性关节炎尿酸盐结晶沉积检测率高,与病理穿刺一致性高,且对非典型部位尿酸盐结晶沉积显示率高,可为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临床诊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采用双源CT(dual source computed tomography,DSCT)双能量成像技术检测痛风患者关节部位尿酸盐结晶的沉积状况,探讨DSCT技术在痛风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我院临床确诊的痛风患者48例作为试验组,其他关节炎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11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16例骨关节炎患者及3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性关节炎),采用双源CT对两组患者行双腕关节、双膝关节、双足踝关节扫描,利用仪器配置的痛风识别软件处理原始图像,由两名临床经验丰富的影像医师对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判断患者检查部位是否有尿酸盐结晶沉积.结果:在48例痛风患者DSCT检查中有46例发现关节内有尿酸盐沉积,痛风诊断的敏感性为46/48(95.8%);在30例对照组患者中,有2例出现伪信号影,诊断特异性为28/30(93.3%);有骨质破坏的痛风患者与无骨质破坏的痛风患者之间的尿酸盐结晶阳性检出率无明显差异(P>0.05);血尿酸水平增高和血尿酸水平正常的痛风患者,其DSCT尿酸盐结晶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DSCT双能量成像技术诊断痛风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并且可以直观无创地显示患者检测部位尿酸盐结晶的沉积情况,提示DSCT可应用于痛风病情的监测,具有较重要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双能CT(DECT)检查在痛风性关节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61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30例强直性脊柱炎(AS)
及30例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行第2代DECT对最痛部位包括手腕关节或肘关节或膝关节或足踝关节及腰椎、骨盆和骶髂关
节进行扫描。用DE Image view处理软件独立分析、评价,以检查部位有绿色伪彩结晶沉积作为诊断依据。记录患者人口统计
学资料、血尿酸水平。3 例痛风患者穿刺活检检查尿酸盐结晶,与DECT结果进行比对。10例入组时DECT显示有尿酸盐结晶
沉积的慢性痛风患者服用降尿酸药物6月后复查相同关节部位DECT,比较治疗前后尿酸盐沉积情况。结果痛风性关节炎组、
AS组、RA组DECT(+)分别为98.4%(60/61),13.3%(4/30)、6.7%(2/30)(χ2=95.522,P<0.05)。21 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中
DECT(+)为95.2%(20/21),40例慢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中DECT(+)为100%(40/40)。3组高尿酸血症患者比例分别为60.7%
(37/61),30%(9/30),23.3%(7/30)。3 组高尿酸血症的患者中DECT(+)分别为97.3%(36/37), 44.4%(4/9), 28.6%(2/7)(χ2=
24.197,P<0.05)。痛风组共发现344 处尿酸盐结晶, 最常出现结晶沉积的部位依次为第一跖趾关节(22.1%)、第一趾中远端
(19.8%)、跟骨(17.4%)、胫骨下端(13.4%),AS组共发现17处尿酸盐结晶,RA组共发现5处尿酸盐结晶。3例穿刺活检发现尿
酸盐结晶的痛风患者, DECT 在活检部位均检测到绿色标记的尿酸盐沉积。10例DECT显示有尿酸盐结晶沉积的慢性痛风患
者服用降尿酸药物6月后复查相同关节DECT,发现局部尿酸盐结晶减少。结论DECT可以清晰显示尿酸盐结晶, 有助于痛风
与其他关节炎的鉴别诊断及随防。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双能量CT在痛风患者四肢关节尿酸盐沉积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对37例临床诊断痛风的患者进行双手腕、双肘、双膝及双足踝关节双能量CT扫描,对照组为10例非痛风患者.双能量CT GOUT软件处理扫描图像后,由两名医师独立进行评价,比较病例组和对照组尿酸盐沉积的差异及双能量CT检出尿酸盐沉积部位与临床评估的差异.结果 病例组17(46%)、6(16%)、10(27%)、33(89%)例患者分别在双手腕、双肘、双膝及双足踝关节CT检测到尿酸盐沉积,双足踝关节受累较其他关节多(P=0.000).对照组无尿酸盐的沉积,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37例痛风患者尿酸盐沉积CT共发现297处,是临床估计病变部位的2.25倍(临床估计病变部位132处)(P=0.000).结论 双能量CT可以检测出痛风患者尿酸盐沉积,包括一些亚临床部位,但其检测的准确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双源双能量CT在痛风性关节炎尿酸盐结晶检出中的作用。方法选出26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行双源双能量CT检查。结果26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发现36处尿酸盐结晶,第一跖趾关节为最常见沉积部位。结论双源双能量CT能清楚显示尿酸盐结晶,对痛风性关节炎诊断具有特异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双能量CT(DECT)成像在痛风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20年6月—2022年9月我院收治的临床疑似痛风患者216例,对患者行DECT检查,根据DECT检查结果是否有痛风石,将患者分为观察组(有痛风石,n=108)和对照组(无痛风石,n=108)。分析DECT在痛风石检出中的价值,尿酸盐结晶检出率与血尿酸水平的关系;通过分析治疗前后DECT检查出的尿酸盐结晶数目、血尿酸水平评判DECT在痛风诊断及疗效评估中的价值。结果 :216例临床拟诊为痛风的患者,104例最终临床确诊为痛风,均经治疗后复查。观察组108例中93例复查,患者血尿酸水平与尿酸盐结晶检出呈显著正相关;DECT对痛风诊断敏感度为89.42%,特异性为86.61%,对疗效评估准确率100%。结论 :DECT对痛风石的检出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对临床诊断痛风及疗效评估具有明显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双源CT双能量成像对痛风结晶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疑似痛风患者54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均采取双源CT双能量成像检查。分析此诊断应用于痛风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32例患者被确诊为痛风,22例患者诊断为非痛风,与临床诊断作为标准,双源CT双能量成像技术的特异性为92.86%,敏感度为92.50%,准确率为92.59%。痛风患者尿酸盐结晶主要分布在双足(43.75%)、膝盖(31.25%)、双手(21.88%)和肘部(3.13%)。结论:双源CT双能量成像技术应用于痛风患者尿酸盐结晶的检测中,诊断准确率较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320排CT双能量成像技术对痛风性关节炎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2月因外周关节疼痛于本院就诊的患者80例,根据临床诊断分为试验组(痛风)50例与对照组(非痛风)3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320排CT行双能量CT(DECT)检查,观察两组患者的影像特征,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尿酸、血沉和C反应蛋白(CRP),分析DECT检测尿酸盐结晶(MSU)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诊断符合率。结果:两组性别、年龄、血沉、CR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血尿酸(SUA)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DECT检测MSU的敏感度为84.0%、特异度为86.7%、阳性预测值为91.3%、阴性预测值为76.5%,诊断符合率为85.0%。试验组MSU结晶阳性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8.315,P0.001)。结论:320排CT双能量成像技术能清晰显示MSU结晶沉积部位、分布、临近骨质破坏程度,对尿酸盐结晶的检出具有较高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可靠性,且安全、无创,对于痛风性关节炎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利用双能量CT(dual-energYcomputedtomograplay,DECT)检测关节痛患者尿酸盐结晶沉积情况,探讨DECT对单独存在或合并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的检出能力。方法对34例关节痛患者进行DECT扫描,根据血尿酸浓度是否超出正常范围将其分为病例组(n=16)及对照组(11=18),图像由DECTGOUT软件处理后,由两名医师独立进行评价,比较两纽尿酸盐沉积的差异,进一步评价患者血尿酸浓度、病程长短与病灶数目的相关性。结染病例组16例患者中均发现有绿色颗粒状尿酸盐沉积,对照组均未见尿酸盐沉积,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患者血尿酸浓度、病程长短与病灶数量无相关性(P〉0.05)。结论DECT尿酸盐结晶成像技术能够是敏的检出单独存在或合并痛风性关节炎的患者,对早期、无创性诊断痛风性关节炎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单源双能量CT扫描单能谱成像技术基物质图像在痛风结节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77例高度怀疑痛风患者,均进行单源双能量扫描及尿酸基图和钙基图的分拆、重建,同时结合常规能量扫描进行诊断。以美国风湿病协会制定的痛风诊断标准为基准,计算单源双能量CT诊断痛风结节的敏感度、特异度与准确率。结果根据美国风湿病协会制定的痛风诊断标准,77例患者中57例患者确诊为痛风结节。共56例患者经单源双能量CT扫描检测到痛风结节,其中11例为单关节受累,45例为多关节受累。单源双能量CT诊断痛风的敏感度为91.23%,特异度为80.00%,准确率为87.18%;常规CT诊断痛风的敏感度为77.19%,特异度为60.00%,准确率为72.73%。单源双能量CT诊断痛风的敏感度、准确率显著高于常规CT(P<0.05)。单源双能量CT共检出痛风结节131处,直径0.1~14.7cm;常规CT共检出痛风结节104处,直径0.4~14.7cm,0.1~0.3cm痛风结节未能显示。结论单源双能量CT扫描操作简单、费用低,可利用单能谱成像技术基物质图像上的结晶标记颜色鉴别尿酸和非尿酸结晶沉积,痛风结节诊断的敏感度与准确率较高,且可检出较小痛风结节,值得在痛风的临床诊断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沈瑞  曹国平  孙婷婷  吕福仙  邓小毅 《安徽医学》2019,40(10):1091-1094
目的探讨双能量CT(DECT)半定量评分系统在痛风患者尿酸盐结晶评估中的可行性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至2017年8月江苏大学附属澳洋医院39例痛风患者的足部DECT扫描结果,并对其尿酸盐结晶进行半定量评分。应用DECT定量软件测量尿酸盐结晶体积;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评估半定量评分重复性;使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半定量评分与尿酸盐体积的相关性;同时比较半定量评分方法与定量软件测量尿酸盐体积方法所用时间。结果 39例患者共完成了73只足部扫描,其中69只足部检测到尿酸盐结晶。DECT尿酸盐结晶评分在肌腱中最高,其次为第一跖趾关节、踝/中足关节,脚趾的其他关节评分最低。2名影像医师对尿酸盐结晶的半定量分析结果一致性高,ICC为0. 944。69只足部的尿酸盐结晶体积平均值为(2. 69±8. 84) cm~3。DECT尿酸盐评分与其体积密切相关(r=0. 479,P <0. 001)。两名评分者使用DECT评分系统分析尿酸盐结晶所需时间分别为(68. 18±15. 16)秒、(74. 67±16. 15)秒,定量软件分析所需时间为(166. 10±13. 23)秒,三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27. 029,P <0. 001)。结论 DECT尿酸盐结晶半定量评分系统是可行的,相比定量分析软件更省时、方便,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双能CT(DECT)彩色编码图检测尿酸盐沉积的临床价值。方法24例痛风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有痛风史者13例(根据美国风湿病协会标准),临床怀疑痛风者6例,另5例检查前未考虑到痛风可能性。根据不同检查部位,分别进行DECT扫描,同时获得140、80kvp和混合能量图(相当于常规单能量120KV图像),利用DECT Gout软件后处理得到伪彩色编码图,分别由2名医师对平均加权120kvp图和伪彩色编码图独立进行评价,主要观察尿酸盐沉积的部位、数目、大小等。结果24例均显示不同部位、数目、大小的尿酸盐沉积,DECT彩色编码图较混合能量图(相当于常规单能量120KV图像)显示了更多数目的痛风石,具有更强的显示尿酸盐结晶的能力(P0.05)。对于13例临床确诊痛风患者,DECT能更好显示微小、亚临床部位的痛风石;对于6例临床可疑痛风患者及5例之前未考虑到痛风可能性的患者,明确或提示了痛风的诊断。两位医师利用DECT彩色编码图评估痛风石数目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利用混合能量图(相当于常规单能量120KV图像)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DECT彩色编码图具有更强的显示痛风石能力,且更为形象直观,可作为痛风筛查手段,有助于全面评估病情,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痛风是一种嘌呤代谢障碍导致血尿酸增高引起的一种代谢性障碍性疾病,而尿酸是以钠盐形式沉积在关节、软组织和肾脏而引起组织的异物炎性反应,一直缺乏简便可靠的诊断方法。双能CT检查能鉴别组织成分、显示特定组织。近年来,国内外多项研究报道双能CT检查在发现关节尿酸盐结晶沉积中具有重要的价值[1-3]。笔者采用双能CT检查检测患者肿痛关节是否存在尿酸盐结晶沉积,探讨双能CT检查在临床诊断痛风性关节炎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应用双能量CT对足部痛风石常见沉积部位进行分析,并对痛风发病机制进行探讨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痛风患者的足部双能量CT扫描检查资料。将根据痛风石沉积部位分为关节组、韧带/肌腱组,并分别对其进行记录、分析。结果 56例患者中双能量CT共发现51例患者有痛风石沉积。关节组最常见受累部位为第一跖趾关节(75%,73/198),其次是踝关节(33.9%,32/198)。韧带/肌腱组中最常见受累部位依次是跟腱(39.3%,37/99)、腓骨肌腱(16.1%,14/99)。结论足部痛风石常见受累关节及韧带/肌腱分别为第一跖趾关节及跟腱,足部痛风石的沉积部位与特殊解剖部位、生物力学作用等有关。  相似文献   

17.
痛风是由于血尿酸长期代谢紊乱而致尿酸钠(MSU)结晶沉积于关节及软组织内所引起的一组综合征,发病率有逐年递增的趋势,早期诊断困难。双能量CT(DECT)采用双能量X射线扫描技术,利用MSU结晶衰减值的不同,将MSU结晶与其他成分区分开来。国内外的研究结果显示DECT对MSU结晶检出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对痛风的早期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估双源CT双能量成像在诊断痛风结节沉积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该院2012年12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痛风患者65例,另选同期收治的65例非痛风患者(类风湿性关节炎、退行性骨性关节炎及不明原因下肢疼痛)作为对照组,双源CT双能量扫描两组患者的疼痛部位,比较两组患者的尿酸盐沉积差异.挑选3名有经验的临床医生,在不了解影像学结果的情况下通过问病史和体格检查对痛风组患者尿酸盐沉积状况(痛风结节)进行评估,比较临床评估与双源CT双能量成像结果的差异.结果 双源CT双能量成像显示对照组无痛风结节沉积,痛风组患者在腕关节、膝关节及足踝关节检测出痛风结节沉积的比例分别为96.06%(33/34),100.00%(22/22)和96.49%(55/57).65例患者经双源CT双能量成像共检测出痛风结节沉积部位545处,是医生临床评估(125处)认定的4.36倍.结论 双源CT双能量成像诊断痛风结节沉积无创简便,准确率高,漏诊率低,应作为临床筛查痛风病的重要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不同病程的痛及患者在双能量计算机断层扫描(DECT)下尿酸盐晶体的沉积情况和并发症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2020年6月—2022年1月在岳阳市人民医院住院治疗,接受了DECT检查的109名痛风患者,根据病程将所有患者分为首次痛风发作组(病程≤15 d的患者)、中期组(病程1~3年的患者)和晚期组(病程>3年的患者)。所有患者均对疼痛发作的关节进行DECT扫描,记录DECT结果,将DECT扫描下出现绿色编码记为DECT阳性,并对所有受累关节进行统计,计算DECT扫描结果的阳性率差异。此外,还记录了所有患者的慢性肾功能不全(CKD3期及以上)、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硬化及肾结石情况,比较不同组间DECT扫描结果和并发症差异。结果 首次发作组、中期组、晚期组的DECT阳性率分别为88.23%、86.84%和89.19%。受累关节以第一跖趾关节和膝关节为主。此外,3组患者在并发症方面,除糖尿病以外,首次痛风发作组与晚期组在肾功能不全、高血压、动脉硬化及肾结石的患病率上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ECT作为一项影像学检查,对于不同病程的痛风患者均有良好的敏感性,可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双能CT检测高尿酸血症(HUA)儿童双足尿酸盐结晶沉积情况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HUA患儿42例,对27例有关节症状的HUA儿童(有症状组)和15例无症状的HUA儿童(无症状组)进行双侧足踝双能CT检查,比较两组HUA患儿足踝部尿酸盐结晶沉积情况。结果有症状组足部尿酸盐结晶沉积检出率为92.6%高于无症状组的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症状组患儿发现尿酸盐结晶54处,最常沉积部位依次为第1跖趾关节(25.9%)、踝关节(14.8%)、跟骨(13.0%),无症状组患儿发现尿酸盐结晶24处,最常沉积部位依次为跟骨(28.0%)、第1跖趾关节(16.0%)、第1趾骨(16.0%)。结论双能CT提示有关节症状和无症状HUA患儿均可出现尿酸盐结晶沉积,可以作为发现HUA患儿关节尿酸盐结晶的影像学检查手段,有助于儿童HUA的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