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旨在探讨CT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在肾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肾癌患者58例,收集5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学资料等,分析58例肾癌患者CT平扫及CT三期增强扫描的图像表现,并以手术或病理学活检结果为标准,比较CT平扫与CT三期增强扫描对肾癌的检出率及诊断准确率。结果 CT平扫准确诊断患者例数为43例,准确诊断率为74.13%,明显低于三期动态增强扫描98.27%(57/5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 4.2 1 0,P0.0 0 1);C T平扫中5 8例肾癌患者平均CT值(32.17±8.54)HU,平均病灶直径(4.95±4.30)cm;多数病灶呈等密度状态密度较均匀,主要表现为病灶旁肾周间隙内出现"毛刺"、"线状"结构。三期动态增强扫描中,动脉期平均CT值(85.11±30.44)HU,实质期平均CT值(62.10±21.64)HU,多数患者病灶外观呈个类圆形,6例患者呈不规则形;动脉期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中-高度强化,其中49患者增强后可见清晰边界,多数患者可见假包膜、"短刺"征,中心区出血、坏死、囊变及钙化未出现明显强化;实质期强化程度逐渐减弱,病灶区域呈现"快进快退"特征,静脉期扫描强化程度减弱明显。结论 CT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对肾癌准确诊断率高,可清晰显示病灶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影像学资料。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MSCT)增强扫描对肺癌的诊断及鉴别价值。方法以我院2012年2月-2015年2月就诊的100例肺部占位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MSCT平扫及增强扫描,观察比较不同肺部占位病变MSCT平扫CT值、增强峰值及强化增值,同时与病理学结果对照,分析MSCT增强扫描对肺癌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结果与病理学结果对照,MSCT平扫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69.0%、66.7%、68.0%,均显著低于增强扫描的91.4%、88.1%、9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炎性假瘤、肺结核球三组增强峰值、强化增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鳞癌、腺癌、小细胞癌CT净增强值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 MSCT增强扫描对肺癌诊断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均较高,且通过观察MSCT增强扫描影像特征可帮助与其他占位病变鉴别,以提高肺癌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进一步评价螺旋CT在肺孤立性结节(SPN)定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提高肺肿瘤诊断的准确性。方法54例SPN患者行CT检查,男28例,女26例,年龄25~84岁。常规扫描后进行薄层扫描,薄层平扫和增强扫描的层厚为3mm,螺距1.0。分析CT平扫和增强的影像学表现,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肺癌和炎性假瘤增强后表现为均匀或不均匀斑片状强化,结核球无强化或边缘强化。依据平扫征象诊断恶性SPN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2%、53%。以净强化值>20HU为界值,依据增强表现诊断恶性SPN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6%、57%。结论依据CT平扫特征及增强表现,结合病史可以对SPN的良恶性做出基本准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旨在探讨多层螺旋CT平扫及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对腹膜后神经鞘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腹膜后神经鞘瘤患者48例,收集4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学资料等,分析48例腹膜后神经鞘瘤患者CT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的图像表现,并以病理学检查结果为标准,比较CT平扫与CT三期增强扫描对腹膜后神经鞘瘤的检出率及诊断准确率。结果 CT平扫对腹膜后神经鞘瘤的检出率及准确诊断率分别为79.16%(38/48)、72.91%(35/48),CT三期增强对腹膜后神经鞘瘤的检出率及准确诊断率分别为97.91%(47/48)、95.83%(46/48),CT三期增强扫描对腹膜后神经鞘瘤的检出率及准确诊断明显高于CT平扫,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T平扫病灶外形呈现圆形或类圆形,部分呈现结节状,病灶以低密度为主,其间可见小囊状低密度影,其中12例(28.00%)患者可见邻近椎间孔扩大,骨质压迫吸收,完全实性者瘤体密度较均;完全囊性者为囊壁较薄,内外壁均光整;囊实性者图像可见实性成分出现大片低密度。增强扫描肿瘤实体部分静脉期平均CT值(52.5±8.25)HU,动脉期平均CT值(52.5±8.25)HU,增强扫描中多数患者可见肿块边缘强化较均匀,内部强化呈云絮状、蜂窝状强化,静脉期进一步轻度渐进性强化,矢状位重建可见病灶上下缘低密度影与肿块相连,形成典型的神经出入征像。结论多层螺旋CT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对腹膜后神经鞘瘤检出率及诊断准确率高,可清晰显示病灶大小、内部结构及与邻近脏器解剖等具体情况。  相似文献   

5.
目的旨在探讨256层极速CT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在诊断肺癌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9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肺癌患者52例,总结肺癌在256层极速CT平扫及CT三期增强扫描中的图像表现特征,以病理检查结果为对照,计算256层极速CT平扫及CT三期增强对肺癌的检出率及诊断正确率。结果 256层极速CT平扫对肺癌的总检出率及总诊断正确率分别为92.30%、88.46%,256层极速CT三期增强对肺癌的总检出率及总诊断正确率分别为100%、96.15%,256层极速CT三期增强对肺癌的总检出率明显高于256层极速CT平扫(100%vs 92.30%)(P0.05); 256层极速CT三期增强与CT平扫对肺癌的总诊断正确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CT平扫图像显示病灶部位:左肺23例,右肺29例,256层极速CT平扫可见多数病灶呈密度均匀的团块样软组织密度影,边界清晰,气管支气管腔内病灶表现为宽基底与气管相连且突入腔内,5例病灶与邻近纵隔大血管结构分界模糊,4例纵隔内淋巴结肿大。三期增强扫描中,多数患者动脉期病灶明显强化,门脉期病灶区域持续强化,CT值最高,16例患者呈现不均匀强化,5例患者出现"环形"强化,平衡期呈轻、中度强化。结论 256层快速CT非增强扫描和三期对比增强扫描均能有效诊断肺癌,直接显示病变的图像变化特征,指导临床制定相关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肾嗜酸性细胞腺瘤多排螺旋CT表现,提高其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经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肾嗜酸性细胞腺瘤多排螺旋CT表现。结果 4例均为单发,最大病灶为86.3 mm×63.4 mm,最小病灶为46.1 mm×32.7 mm,平均57.8 mm×45.4 mm。2例行CT平扫,呈等密度影。增强扫描3例病灶强化特点呈"速升缓降"型改变。1例病灶增强扫描皮质期CT值(97.5 HU)低于实质期CT值(136 HU),但仍低于肾实质密度。4例病灶中央均见裂隙状或星芒状瘢痕,增强扫描3例呈渐进性强化,1例三期均无明显强化。3例手术患者病理显示有完整包膜,所有病例均未见钙化。结论多排螺旋CT平扫加三期增强扫描对肾嗜酸性细胞腺瘤诊断颇具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对肺癌患者的鉴别与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至2018年7月在周口市人民医院治疗的70例疑似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入选患者均接受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与多层螺旋CT平扫检查,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检查结果、诊断效能以及肺内病灶平扫CT值与增强峰值。结果 70例疑似肺癌患者中,病理检查结果显示肺结核球16例,炎性假瘤14例,小细胞癌7例,腺癌13例,鳞癌20例。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阳性检出率为54.29%(38/70),多层螺旋CT平扫为38.57%(27/70),不同方式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均高于多层螺旋CT平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肺内病灶多层螺旋CT平扫C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肺内病灶多层螺旋CT增强峰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多层螺旋CT增强峰值高于肺结核球,低于炎性假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癌患者经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检查,可进一步提高阳性检出率,且诊断效能较高,具有一定鉴别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肾上腺良恶性肿瘤之间及腺瘤与非腺瘤间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99例肾上腺肿瘤的多排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图像,比较不同类型肿瘤的形态学特征,采用强化幅度(静脉期CT值-平扫CT值,wash-in amplitude,WA)及相对强化比(强化幅度与动脉期CT值之比,relative wash-in ratio,RWR)比较不同肿瘤的强化特征差异,并用ROC曲线寻找最佳诊断界值,分析不同征象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以RWR值=0.808诊断良性肿瘤,敏感度90.57%,特异度67.39%,再结合良恶性肿瘤不同的临床表现可进一步提高诊断准确率;结合肿瘤长径=3.2cm,平扫CT值=24HU,RWR=0.879诊断腺瘤,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4.28%、98.43%。结论采用CT双期增强扫描,结合肿瘤大小、密度以及强化特征参数,可提高肾上腺偶发性肿瘤的诊断准确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旨在探讨多层螺旋CT多期扫描对肾占位性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8月~2017年11月收治的肾占位性病变患者80例,所有患者均进行多排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整理80例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以手术或病理活检结果做参照,计算CT平扫及多期增强扫描肾占位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 CT平扫对不同类型肾占位性病变的总检出率、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5.00%(68/80)、71.25%(57/80),低于多期增强扫描100%(80/80)、97.50%(78/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12.973、20.907,P<0.001);肾囊肿CT平扫表现为典型边界清晰的囊性病灶,平均CT值为15HU,形态多为类圆形,囊壁薄,多期增强扫描中未见明显强化;结核性脓肾CT平扫主要为多发囊状低密度区,直径0.5cm,多期增强扫描中呈现轻度强化;肾血管平滑肌瘤瘤体形态多为类圆形,最小径2.4cm,最大径10.96cm,6例患者平扫为稍低密度影,3例瘤体呈现稍高密度影,2例瘤体呈现混杂密度,多期增强扫描明显强化;肾盂癌病灶外形不规则,肾盂期增强扫描可见肾盂内充盈缺损,6例患者累及肾实质;肾癌平均最大径(6.12±1.03)cm,多位于上级,6例患者表现为明显强化,18例患者呈现轻-中度强化,出血、囊性改变区域未见明显强化。结论多层螺旋CT多期扫描可有效显示对不同肾占位性病变的图像特征,检出率及诊断符合率高,可为临床提供相关影像学资料。  相似文献   

10.
欧阳红 《当代医学》2022,28(6):64-66
目的 探讨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对肺部占位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12月本院收治的肺部占位病变患者85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检查,以病理学检查为金标准,比较肺内病灶螺旋CT平扫和增强扫描CT值及诊断效能.结果 炎性假瘤、肺结核瘤、肺癌患者肺内病灶螺旋CT平扫CT值比较差异...  相似文献   

11.
螺旋CT肺四期扫描对肺孤立性结节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螺旋CT肺四期动态扫描对肺孤立性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随机收集我院2003年5月~2005年7月收治的48例建立肺四期扫描时相的肺孤立性结节(SPNs)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其中男30例、女18例,年龄15~88岁,平均58.4岁。所有病例均经过病理及临床随访证实其性质。其中肺癌30例、肺结核瘤10例、肺炎性结节8例。所有肺结节均先行常规肺部病灶平扫后加局部3~5 cm薄扫,再经肘前静脉注入100 m l碘造影剂(欧乃派克),注射速度2.5 m l.s-1,对SPNs行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测量并分析48例患者SPNs病灶平均平扫、肺四期的CT值及差值,增强程度及强化模式,绘制时间密度曲线。结果小肺癌、肺炎性结节与结核瘤平扫与增强四期有显著性差异(P<0.05)。肺癌最大净增值平均为42.11 HU,结核瘤最大净增值平均为9.17 HU,炎性结节最大净增值平均为63.03 HU。肺结节动态增强中,以最大CT净增值15 HU作为恶性结节的诊断标准,对定性诊断的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45%、准确性为79%。结论(1)肺结节四期动态增强扫描的绝对增强值可以作为判断良、恶性结节的一个指征;(2)肺四期动态增强对肺结节定性诊断有很大帮助,尤其能有效鉴别小肺癌和结核瘤,对肺炎性肉芽肿的鉴别诊断可结合时间密度曲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腮腺多形性腺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至2016年经手术及病理学证实的腮腺多形性腺瘤患者20例,总结其CT影像学特点,并结合文献资料,进一步提高多层螺旋CT对腮腺多形性腺瘤的诊断准确率。结果 20例患者共发现26个病灶,其中19例为单侧、单发病灶,一例为单侧多发病灶,5例病灶有浅分叶,15例密度较均匀,5例密度不均匀伴有囊变;平扫最高密度为41.6HU,最低密度为26.7HU,平均36.1HU;增强扫描观察8例病灶呈较均匀强化,12例呈不均匀强化。结论腮腺多形性腺瘤在CT图像上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多层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在腮腺多形性腺瘤诊断中具有很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对肾癌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9年4月-2015年8月经病理证实115例肾癌患者的CT影像资料,观察CT图像表现,并以手术病理结果为对照,评价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对肾癌分期、分型的诊断价值。结果 CT诊断肾癌Ⅰ期50例,Ⅱ期35例,Ⅲ期20例,10~(-3)期10例,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诊断总符合率80.0%。不同亚型肾癌患者CT平扫期、动脉期、实质期、排泄期CT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透明细胞癌动脉期、实质期、排泄期CT值分别显著高于嫌色细胞癌、乳头状癌(P0.05)。乳头状癌平扫期CT值为(42.9±8.6)HU,显著高于透明细胞癌、嫌色细胞癌的(36.6±6.0)HU、(35.7±5.3)H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显示类圆形病灶84个;强化模式:透明细胞癌以不均匀强化为主,嫌色细胞癌以均匀强化为主。结论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因其密度、强化等特点对肾癌分期诊断准确率较高,有助于肾癌临床分型。  相似文献   

14.
李增友 《当代医学》2021,27(35):66-68
目的 分析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与高分辨率CT(HRCT)对周围型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60例高度疑似周围型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接受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与HRCT检查,比较两组检查方式的诊断结果.结果 多层螺旋CT对周围型肺癌的诊断准确度为70.00%,敏感度为68.42%,特异度为72.73%;HRCT对周围型肺癌的诊断准确度为85.00%,敏感度为86.84%,特异度为81.82%,HRCT对周围型肺癌的诊断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均高于多层螺旋CT(P<0.05).HRCT对周围型肺癌中胸膜凹陷征、血管集束征、分叶征、细支气管气相、短毛刺征、棘突征、空泡征的检出率均高于多层螺旋CT(P<0.05).38例周围型肺癌患者CT值平均增加(46.18±12.75)Hu,其中34例CT值增加幅度>20 Hu,27例CT值增加幅度>30 Hu,30例强化均匀,10例静脉期扫描时结节中间、边缘点有高密度条状影.结论 周围型肺癌应用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与HRCT检查均有较高诊断价值,其中HRCT诊断效能更突出,但多层螺旋CT扫描后肺癌CT值增幅明显,对诊断肺癌有良好参考价值,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或结合使用以保证诊断结果准确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分析多层螺旋CT(MSCT)平扫及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对肝细胞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到2017年3月期间收集的5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患有肝细胞癌患者的CT检查资料,分析CT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对肝细胞癌的诊断应用价值。结果 (1)运用64排128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共诊断出14例患者伴有肝硬化,共检出肝癌病灶82个,病灶在CT平扫上显示为稍低密度,在三期动态增强扫描中病灶为"快进快出"式典型强化,具体表现为动脉期强化,其中3个病灶动脉期未明显强化;门脉期强化程度逐渐下降,延迟期呈低密度。与手术病理诊断结果相比,64排128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三期综合检出率高达100%。(2)多层螺旋CT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对肝细胞癌的病灶检出率分别为:动脉期检出率达为96.34%,门脉期的检出率为82.92%,延迟期的检出率为87.80%。结论在临床肝细胞癌诊断中,运用64排128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可以清晰反映肝细胞癌的血供变化特点,为临床早期诊断肝细胞癌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在肝细胞癌诊断以及病情监测方面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对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8月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59例,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资料,以病理学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三期增强扫描对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检出率、诊断准确率。结果 CT平扫对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检出率、诊断准确率分别为74.57%、69.49%,三期增强扫描对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检出率、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6.61%、94.91%,明显高于CT平扫,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1.614、13.034,P<0.001);CT平扫中,41例(69.49%)患者瘤体边界不清,瘤体位于肝右叶者35例(59.32%),位于肝左叶者24例(40.67%);门静脉癌栓多为低密度或高低密度混合影,门静脉主干或分支均可见不同程度的扩张,门静脉主干平均直径(2.12±0.99)cm,右门静脉扩张呈现为竹节状。三期增强扫描中,31例(52.54%)患者动脉期低密度门静脉癌栓内及其周围可见网状供血动脉,出现"门静脉铸形",呈不均匀强化;多数原发性肝癌患者受累肝实质均可见斑片状强化;门静脉期及延迟期患者门静脉腔内呈现不同范围充盈缺损。结论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对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检出、诊断准确率高,能清晰显示病灶图像特征。  相似文献   

17.
螺旋CT对周围型小肺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螺旋CT增强扫描对周围型小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周围型小肺癌患者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发现周围型小肺癌CT平扫具有以下特征:肺小结节边缘分叶征,棘状突起和毛刺征,空泡征,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动态增强CT扫描周围型小肺癌病灶于增强1~2min扫描其强化峰值最高,随后于3~4min后病灶强化缓慢下降,强化值在20-60HU,其时间密度曲线呈抛物线状。[结论]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对提高周围型小肺癌的正确诊断率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16层螺旋CT增强三期扫描对诊断肝血管瘤的影像学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影像学及临床最后诊断的23例肝血管瘤患者CT资料.结果 23例27个病灶中有22例24个病灶平扫表现为低密度,1例3个病灶平扫表现为等密度.增强扫描动脉期27个病灶均出现边缘结节状和(或)斑状强化,且强化环绕病灶周围.门静脉期22个病灶强化范围向中心扩散、延伸;5个病灶完全强化.延迟期27个病灶均完全强化或大部分强化.结论 16层螺旋CT增强三期扫描对肝血管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很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螺旋CT增强薄层扫描对周围型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2 7例周围型肺癌 ,对结节进行薄层扫描 ,然后以 3 5ml/s肘静脉注射碘对比剂 10 0ml后 40s、2min、5min、8min于相同几个中心层面进行增强扫描。分析结节的强化类型 ,描绘结节的时间 -密度曲线 ,计算结节的最大增强CT值。结果 :根据病灶的强化特点 ,我们将周围型肺癌强化类型分为二型 ,即均匀强化型和不均匀强化型。本组 2 7例肺癌 ,其中 17例 (6 3 % )在注射对比剂后 2min达到高峰 ,另外 10例 (37% )在注射对比剂后 5min达到峰值。本组病例中肺癌最大强化CT值 2 2~ 5 5HU(2 5 / 2 7) ,平均为 (4 1 8± 14 5 )HU。结论 :螺旋CT增强薄层扫描能准确判断病灶增强程度及方式 ,对提高周围型肺癌的诊断准确率有较大帮助。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胆囊腺瘤(GA)的多层螺旋CT(MSCT)表现,以提高对GA诊断的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术后病理证实8例GA的MSCT表现,所有病例均进行CT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结果本组病例中7例单发,6例位于胆囊体部,1例位于胆囊底部;1例多发(3枚),分别位于胆囊底、体部;2例癌变。8例GA10枚病灶中,分叶状6枚,类圆形4枚;宽基底7枚,窄基底3枚。病灶直径约0.8-2.3cm;2枚癌变病灶直径大于2.0cm,邻近胆囊壁不均匀增厚。CT平扫呈等、低密度,CT值约23-47HU;三期增强扫描9枚病灶中度及明显强化,以门脉期强化较显著,强化范围在48-102HU之间,其内无出血、坏死及钙化。结论 GA的MS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认识这些特点有助于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