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研究中伥链脂肪乳注射液在全合一(All—in-One)营养液中乳粒的大小及其分布的稳定性。方法本研究采用国产的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与已进口上市的MCT/LCT脂肪乳注射液比较,分别按照相同的处方配制成全合一营养液,各自静置在25℃1天后,存放于4℃8天,再25℃静置1天,随着不同的存放条件分别在第1、2、10天取样。用光散射分光光度法和库尔特微粒测定法测定营养液中的乳粒,观察乳粒大小及其分布的变化情况。同时测定样品的pH值和渗透压,观察营养液的稳定性以及营养液体系质点数的变化情况。结果在观察期内本研究的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与进口的MCT/LCT脂肪乳注射液在全营养液中比较,其乳粒大小及分布、pH值、渗透压变化均无显差别。结论本研究的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与进口上市的MCT/LCT脂肪乳注射液在全合一(All—in—One)营养液中具有相同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不同存放方式对全肠外营养(TPN)液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将两种配方的药物注入一次性肠外营养(PN)输液袋内配置成TPN液,分别在4℃、20~25℃和37℃三种条件下存放。放置于4℃条件下的营养液于0、1、2、3和5 d后取样,放置于20~25℃和37℃条件下的营养液于0、1、2和3 d后取样。观察外观性状,测定p H值、渗透浓度、脂肪颗粒直径和有无细菌生长等。结果:两种配方的全合一营养液在4℃、20~25℃和37℃三种条件下各观察期内肉眼上外观无明显变化、培养结果均无细菌生长,p H值、渗透浓度均在安全可用范围。放置4℃下的全合一营养液,在1和2 d内脂肪乳无直径1μm的脂肪颗粒。存放3和5 d后,脂肪颗粒平均直径仍在安全范围内,但有超过10%1μm,且大于存放0 d(P0.05)。放置于20~25℃、37℃下的全合一营养液,1 d脂肪颗粒直径在安全范围内。存放2、3 d仍在安全范围,但明显0 d(P0.05)。脂肪颗粒直径1μm的超过10%。结论:使用一次性PN输液袋配制的TPN液,在4℃保存2 d,22~25℃和37℃保存1 d的稳定性均较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考察替丁类药物与全肠外营养液(total parenteral nutrient,TPN)配伍后的体外稳定性及抗溃疡作用。方法根据临床处方配比,将替丁类药物加入到全肠外营养液中,得到不同浓度的含药制剂及对照制剂,配伍液在室温下放置24h,于不同时间点观察、测定和记录配伍液的外观性状、脂肪乳粒径大小及分布、pH值和渗透浓度;建立组胺致小鼠溃疡模型,所得数据采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进行t检验,观察西咪替丁(cimetidine,CMT)、法莫替丁(famotidine,FMT)与TPN配伍制剂对胃溃疡的抑制作用。结果替丁类药物与全肠外营养液配伍后,制剂的外观、脂肪乳粒径大小及分布、pH值和渗透浓度在24h内均没有发生显著性变化;药效学实验中,CMT-TPN(50.0、100.0 mg/kg)和FMT-TPN(4.2、8.4mg/kg)均可显著抑制组胺致小鼠溃疡的发生,其溃疡抑制率分别为49.44%、60.69%和53.52%、67.29%。结论替丁类药物与TPN配伍后能够稳定24h,且有显著预防和治疗胃溃疡的作用,本研究为其临床配伍使用提供了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肠外营养液配制后在不同存放温度条件下脂肪乳的稳定性。方法采用规范化肠外营养液配制, 共配制24袋肠外营养液, 随机分为两组, A组12袋配方中脂肪乳为20%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C6-24), B组12袋配方中脂肪乳为20%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C8-24), 检测时间点为配制完成后24、48、72 h, 观察两组在2~8℃, 23~25℃和35~37℃中外观、营养液pH值和脂质过氧化。结果两组在4℃、25℃和36℃条件下分别放置24、48、72 h后, 外观均无明显变化, pH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脂质过氧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脂肪乳在不同存放条件下pH值、脂肪颗粒大小、脂质过氧化产物方面都较为稳定, 能够为进行静脉营养支持患者提供营养物质需求。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不同氨基酸终浓度对新生儿肠外营养液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设计5组不同氨基酸终浓度(分别为0、1%、2%、3%和3.5%)的新生儿肠外营养液,每组各3袋,在配制后0、12、24、48、72 h时进行外观考察,测定pH值和渗透压,应用激光纳米粒度仪检测脂肪乳粒径大小和粒度分布。结果 5组肠外营养液在配制后0、12、24、48、72 h时肉眼观察外观颜色无变化,无分层、沉淀、絮凝、挂壁现象。在72 h内,5组肠外营养液pH值波动于(5.49±0.01)~(6.19±0.01),渗透压波动于(774±3)~(1 106±13)mOsm/kg,平均粒径大小波动于(280.6±0.7)~(332.2±2.0)nm,多分散指数值波动于(0.200±0.011)~(0.245±0.012)。随着氨基酸浓度的增高,5组肠外营养液的pH值逐渐下降(P=0.000),渗透压值逐渐升高(P=0.000),平均粒径大小逐渐增大(P=0.000),多分散指数值未呈现线性变化趋势(P=0.628)。结论 在室温下72 h内,未添加氨基酸或氨基酸终浓度≤3.5%时,新生儿肠外营养液的外观、pH值、渗透压和脂肪乳粒径大小均在安全范围内。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注射用地塞米松对头孢曲松注射液的稳定性的影响情况。方法观察0、1、2、3、4、5和6h注射用地塞米松对头孢曲松注射液混合液的颜色、监测pH值、不溶性微粒直径及头孢曲松含量。结果头孢曲松与地塞米松配伍后不同时间含量、不溶性微粒数目、pH值及颜色变化:0h头孢曲松含量为100.0%,不溶性微粒数目为≥10μm(10.8±2.2)粒/mL,≥25μm(2.2±0.46.9)粒/mL,pH值为6.91,无颜色变化,1h头孢啦松含量为99.36%,不溶性微粒数目为≥10μm(13.2±2.5)粒/mL,≥25μm(1.6±0.2)粒/mL,pH值为6.81,无颜色变化,2h头孢曲松含量为99.36%,不溶性微粒数目为≥10μm(14.7±1.9)粒/mL,/〉25μm(1.8±0.3)粒/mL,pH值为98.21无颜色变化,3h头孢曲松含量为98.03%,不溶性微粒数目为≥10μm(15.6±2.8)粒/ml,1〉25μm(1.4±0.4)粒/mL,pH值为6.53,无颜色变化,4h头孢曲松含量为96.92%,不溶性微粒数目为≥10μm(15.3±3.0)粒/mL,≥25μm(1.7±0.2)粒/mL,pH值为6.43,无颜色变化,5h头孢曲松含量为96.46%,不溶性微粒数目为≥10μm(16.1±2.8)粒/mL,/〉25μm(1.9±0.4)粒/mL,pH值为6.58无颜色变化,6hh头孢曲松含量为96.12%,不溶性微粒数目为≥10μm(17.2±3.1)粒,mL,≥25μm(2.2±0.5)粒/mL,pH值为6.70,无颜色变化。结论室温时6h内,注射用地塞米松在5%葡萄糖溶液中对头孢曲松注射液稳定性无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中药注射液在常温下(20℃-23℃)配伍后,放置在不同的时间段,溶液的外观、pH值及微粒数量的变化。方法:在常温条件下,按说明书要求,将5种中药注射液分别加入溶媒,配置后放置0min、30min、60min、120min、180min,在不同的时间段里,观察溶液的外观,应用微粒分析仪,pH计测定溶液中微粒数、pH值的变化结果:5种中药注射液在常温下配伍后,各时间段溶液的pH波动在正常范围,溶液外观基本无改变;≥25μm的微粒数基本符合药典规定;≥2 um的小粒径微粒数非常可观,其中艾迪、刺五加、银杏达莫3种中药注射液配伍后放置0min测定的≥2μm微粒数与放置120min、180min所测得的微粒数相比,前两者中小粒径微粒数随时间推移逐渐增多,康艾、苦碟子放置0min所检测的≥2μm微粒数与放置120min、180min相比,数量明显下降(P〈0.05);≥10μm的微粒数目,除苦碟子注射液外,其余4种中药注射液与溶媒配伍后都大大超过药典标准。结论:临床在使用中药注射液时应慎重,配制后应视药品的不同特性,在合适的时间里使用,有条件的应使用精密输液过滤装置,减少微粒对人体造成的损害。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静脉营养液中分别加入两种不同铁剂(蔗糖铁及右旋糖酐铁)后对脂肪乳剂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按静脉营养配制操作规范加入两种不同剂量铁剂(分别为蔗糖铁及右旋糖酐铁)的静脉营养液各10袋,肉眼观察含不同当量铁剂(0.25、0.50、0.75和1.00 mg )的静脉营养液在室温(25 ℃)悬挂静置3 d,扫描电镜观察3 d内的脂肪颗粒平均大小、直径>0.5 μm百分比、营养混合液的pH值及渗透浓度。结果 含不同铁剂的营养液在不同时间点的脂肪颗粒大小差异无统计学性意义(F=0.32,P=0.7836;F=1.73,P=0.1321)。72 h内各组脂肪乳颗粒平均大小均<0.5 μm,并且均未见到直径>5 μm的脂肪颗粒,含不同浓度铁的TNA在不同时间点间脂肪颗粒>0.5 μm的百分比、pH值及渗透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百分比:F=1.47,P=0.3467;F=1.04,P=0.4758。pH值:F=0.63,P=0.5942;F=0.46,P=0.6825。渗透压:F=1.37,P=0.3648;F=0.65,P=0.6023)。结论 浓度小于1%蔗糖铁及右旋糖酐铁分别加入儿科静脉营养液是稳定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估不同时间点添加不同葡萄糖浓度全合一营养液的稳定性,为提高临床应用的安全性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根据临床应用情况,设计5组不同配方静脉营养液,其中葡萄糖终浓度分别为5%、10%、15%、20%和25%,其他营养素浓度每组相同.配制后的营养液于室温下(25±2)℃储存,分别在0、12、24、48、72 h时观察营养液外观变化,应用扫描电镜测量脂肪颗粒大小,并行营养液渗透浓度和pH值测定.结果 (1)肉眼观察各组营养液配制后0、12、24、48、72 h无颜色变化,未观察到沉淀、分层现象.(2)每组全合一营养液在不同时间点脂肪颗粒平均粒径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组内=1.255,P=0.324; F组间 =0.025,P=0.998; F交互=1.005,P=0.489).72 h内,各组脂肪颗粒平均直径均<0.5 μm,各组均未见到直径>5.0 μm的脂肪颗粒.(3) 72 h内,所有营养液pH值波动于6.08 ±0.00~6.37±0.01之间.不同时间点5组营养液间pH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组内=3 452.846,P=0.000; F组间=4 655.250,P=0.000; F交互=1.952,P=0.079).(4) 72 h内,所有营养液平均渗透浓度波动于(609.3±2.3)~(1 625.2±3.5) mOsm/L之间.不同时间点5组营养液间平均渗透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组内=176 195.911,P=0.000; F组间=14.732,P=0.006; F交互 =1.203,P=0.343).结论 全合一营养液中葡萄糖终浓度为5% ~ 15%时,脂肪颗粒、pH值和渗透压均在安全范围内.  相似文献   

10.
目的:考察多种微量元素对新生儿肠外营养液中脂肪乳稳定性的影响,评估过滤前后稳定性指标的变化。方法:以1.5 kg体重为标准,设计7组含不同浓度多种微量元素的新生儿肠外营养液,包括空白组(不含多种微量元素)、正常剂量组[1 ml/kg,每100 ml 肠外营养中加入0.75 ml]和5个试验组(每100 ml肠外营养中分...  相似文献   

11.
顾洁莹 《智慧健康》2022,(4):170-172
目的 回顾性分析我院儿外科住院患者全肠外营养(TPN)治疗医嘱,为规范TPN医嘱,保障儿外科全肠外营养液的安全有效提供参考。方法 抽取我院2020年1~12月儿外科住院患儿TPN医嘱并从热氮比、糖脂比、电解质浓度、渗透压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抽取47例患儿使用TPN适应证基本合理,存在部分不合理情况,如:热氮比和糖脂比不足或超量,氨基酸终浓度偏低等。631条医嘱中,93.51%热氮比为100:1~200:1(kcal:gN),92.70%糖脂比为1~3:1,98.10%一价阳离子<150mmol·L-1,100.00%二价阳离子<8mmol·L-1,96.19%葡萄糖终浓度在3.3%~23%;88.75%氨基酸终浓度>2.5%,95.25%糖速<1.2g/(kg·h),94.92%渗透压<900mOsm/L。结论 我院儿外科TPN医嘱基本合理,但仍存在不合理的情况。临床药师需进一步加强医嘱审核以促进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高浓度电解质对肠外营养多腔袋中脂肪乳稳定性的影响, 为临床用药安全性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将组成相同的高浓度电解质肠外营养多腔袋处方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 试验组添加水溶性维生素、脂溶性维生素、甘油磷酸钠和微量元素, 对照组不添加。放置于室温, 分别于0、12、24、36、48、60、72、168 h时观察两组溶液外观变化并测定pH值、渗透压摩尔浓度和平均粒径。结果两组溶液外观无絮凝或油水分离现象, 试验组的pH值为5.73~5.83, 对照组为5.52~5.57,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试验组0 h和168 h相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对照组0 h和168 h相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试验组渗透压摩尔浓度为1 076~1 117 mOsmol/kg, 对照组为1 072~1 104 mOsmol/kg,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 组内不同时间点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平均粒径为296.1~310.9 nm, 对照组为296.6~334.9 nm,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13.
应用扫描电镜研究脂肪乳剂在全营养混合液中的稳定性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通过用扫描电镜、光镜检查及结合肉眼观察评价脂肪乳剂在全营养混合液7d内不同温度下的稳定性。方法检查洁净室内配制的30个EVA3L袋在较长时间内脂肪乳剂颗粒的大小及混合液稳定性。该混合液在4℃、室温、40℃存放7d,每天肉眼观察、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检查,并测定其渗透压、pH值。结果穴1雪室温、4℃时,样本熔化观察显示,无脂肪乳剂分层或脂肪凝集现象,混合液pH值分别为6.40±0.03和6.54±0.15,7d后分别为6.37±0.05和6.48±0.13。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下显示,所有混合物颗粒无聚集,电镜测得脂肪颗粒直径在低温组为穴0.322±0.01雪μm,室温组为穴0.310±0.01雪μm,直径>0.5μm但<2.0μm的颗粒<1%,均差异无显著性穴P>0.05雪;(2)在40℃时,保存7d后肉眼可观察到脂肪乳剂分层现象,光学显微镜检查显示无凝集现象,混合后7d脂肪乳剂的颗粒平均直径>0.42μm,并出现直径在1.5~5.0μm的颗粒,表明在40℃时脂肪乳剂的颗粒的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室温或异常温度条件下,7d内脂肪乳剂在全营养混合液内是稳定的。  相似文献   

14.
《现代医院》2019,(6):904-907
目的探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手术中不同脂肪乳丙泊酚麻醉二氧化碳气腹下血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浓度与炎症介质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ɑ(TNF-α)浓度的关系。方法选择年龄60~80岁,ASAⅠ~Ⅱ级,择期行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患者40例,MARSH模式血浆浓度靶控输注进行全凭丙泊酚麻醉诱导与维持,随机分为长链脂肪乳(LCT)组和中长链脂肪乳(MCT/LCT)组,协同芬太尼3μg/kg和维库溴铵0. 1 mg/kg气管插管,术中丙泊酚2~3μg/m L及瑞芬太尼0. 2~0. 25μg(kg·min)持续泵注,间断注射舒芬太尼及维库溴铵维持麻醉。观察麻醉过程中CGRP、IL-6、TNF-α浓度变化及手术前后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及各比例变化。结果 LCT组气腹后1 h、3 h及术后24 h CGRP浓度升高,两组气腹后3 h及术后24 h IL-6浓度上升,TNF-α浓度在手术前后变化不明显,LCT组术后48 h白细胞总数低于手术前。结论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气腹后IL-6浓度增加,但TNF-ɑ浓度、白细胞总数维持正常或下降,与中长链和长链脂肪乳维持及增加CGRP浓度产生抗炎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5.
全营养素混合液(TNA)在肠外营养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德骧  吴肇汉 《营养学报》1989,11(2):97-103
脂肪乳剂、葡萄糖、氨基酸、电解质、维生素及微量元素按一定程序混合配成10种全营养素混合液。在4℃14天贮存期内,10种混合液的pH和渗透压变化不大,不同混合液在不同时期的脂粒平均直径变化为0.3135±0.1012μm~0.4813±0.1893μm,94.93%脂粒的直径<0.6μm,无直径>6μm的脂粒,细菌培养阴性。74例共输全营养素混合液1,796次,无不良临床反应和异常实验室检查结果;用1周以上者大都显示氮平衡改善,用2周以上者血清转铁蛋白和白蛋白浓度可有不同程度升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比较配置营养液的醋酸乙烯(EVA)袋与聚氯乙烯(PVC)袋对胰岛素的吸附作用. 方法:将胰岛素分别加入EVA袋和PVC袋配制的全营养混合液(TNA)中,分别置于4℃和25℃环境中,观察配制后即刻、8、24和48 h胰岛素含量的变化. 结果:两种输液袋配置的TNA在4℃环境下放置48 h,胰岛素含量变化无显著性差异;在25℃环境下放置48 h,EVA袋中胰岛素含量明显高于PVC袋(P<0.05);PVC袋配制的TNA,在25℃环境下放置48 h,随时间的变化胰岛素的含量逐渐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在25℃条件下,配置TNA的EVA袋对胰岛素的吸附作用低于PVC袋;EVA袋配置TNA中加入胰岛素,在4℃和25℃环境下放置48 h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静脉药物配置的最佳方法,减少不溶性微粒进入体内.方法 以≥10 μm和≥25μm不溶性微粒数为指标,采用光阻法对注射用氨苄西林钠在不同配液器具下的复配液进行微粒测定.结果 治疗室环境下,加入相同数量的药物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IVAS)环境下,≥10 μm的微粒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25 μm的微粒,加入1支和3支药物后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加入6支药物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结论 组合式配液装置能明显的减少不溶性微粒的产生,且随着加药数目的增多在减少较大微粒的优越性愈发明显.  相似文献   

18.
药师与临床营养支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肠外肠外营养学会建议由医师、营养师、护师和药师组成一个联合小组,共同完成临床营养支持工作,以确保每位病人接受到最适宜的全方位服务。药师的参与可以提高效用、降低副作用和费用,我们体会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些工作:(1)处方的审查和标签:既注意营养组分的量,也关注配成TNA后各组分的实际浓度,使处方配比合理化,协助医师真正实现个体化给药。(2)配制环境及技术: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基本原则,从处方设计到配制操作过程都应有质量保证即质量管理活动贯穿于全过程。临时配制最好由经过专门训练的合格人员来承担。不同配伍的、不稳定的或污染的静脉输液会显增加病人的致病率甚至死亡率。药剂科应成立有专人负责的一个小组并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3)PN的配伍和稳定性:关注配制时间、储存周期、营养组分相互作用和包装材料对组分稳定性影响,防止不溶性微粒和乳析现象的发生。尽量避免将药物配伍入PN液中,关注包括Y型管在内的配伍变化。(4)PN混合液的在线过滤:建议使用终端滤器,防止输注过程的危害。0.2μm的滤器可用于一般输液,1.2μm的滤器适于含脂肪乳的PN液。选择膜滤器时不应考虑膜的耐受范围。(5)肝素问题:肝素会降低脂肪乳的稳定性。(6)导管:药师应注意导管对药物的吸附、导管添加剂的游离释出和导管入口处的消毒问题。(7)材料与包装容器的影响:包装材质、热压灭菌过程和不同品牌市售产品对PN液的稳定性和配伍的影响都应注意。(8)药师也应关注肠内营养,协助医师做好患营养支持过渡工作,并注意下胃管给药时的一些稳定性问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阳离子脂质体的体外转染效率、化学合成双链RNA(dsRNA)诱导RNA干扰(RNAi)的效应强度及其作用特点,为采用RNAi技术开展基因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①采用磷酸钙沉淀法构建293T/GFP细胞株。②体外化学合成dsRNA,经由三种不同的阳离子脂质体TransIT-TKO,Oligofectamine reagent,Lipofectamine2000导入293T/GFP细胞,通过荧光显微镜、流式细胞仪测定荧光强度的变化,观察不同阳离子脂质体的体外转染效率。③采用dsRNA-Lipofectamine2000复合物转染293T/GFP细胞。dsRNA分设5个不同的浓度(0.01,0.02,0.04,0.08,0.16μmol/L)转染细胞48h以观察剂量效应关系。dsRNA0.08μmol/L/Lipofectamine20008μl转染细胞,于4个不同的时间点(12h,24h,48h,72h)观察时间效应关系。结果绿色荧光蛋白序列特异性dsRNA(dsRNA-eGFP)经由三种不同的阳离子脂质体导入细胞均可产生RNAi效应,序列非特异性dsRNA(dsRNA-unrelated)无抑制效应。在三种不同的阳离子脂质体中,Lipofectamine2000的转染效率最强,转染48h可将293T/GFP细胞荧光强度降低约80%,与空白载体组比较差异显著,TransIT-TKO组,Oligofectamine reagent组分别降低41.02%、37.45%,与空白载体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而且TransIT-TKO、Oligofectamine的细胞毒性较强。结果还表明dsRNA/Lipo-fectamine2000诱导的RNAi效应具有剂量及时间双重依赖性,dsRNA0.08μmol/L/Lipofectamine20008μl/6孔培养板转染细胞48h的抑制效应最强。结论①体外化学合成的dsRNA可有效诱导哺乳动物细胞出现序列特异性基因沉默效应。②三种不同的阳离子脂质体中Lipofectamine2000的转染效率最强,且细胞毒性轻微。③dsRNA/Lipofectamine2000诱导的RNAi效应具有剂量及时间双重依赖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PTEN反义寡核苷酸(ASODN)抑制PTEN后对EC9706细胞4EBP1、eIF4E表达的影响.方法:利用阳离子脂质体介导PTEN的ASODN、无义寡核苷酸(N-ODN)转染EC9706细胞,终浓度为3μmol/L、6μmol/L、12μmol/L的ASODN为实验组,终浓度12μmol/L的N-ODN为无关对照组,不进行转染的为细胞对照组.运用免疫细胞化学检测浓度为3μmol/L、6μmol/L、12μmol/L作用24h、48h、72h后EC9706细胞4EBP1、eIF4E的表达.结果:PTEN的ASODN转染EC9706细胞后随浓度和时间增加4EBP1表达降低而eIF4E表达增强,在同一时间不同浓度和同一浓度不同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2μmol/LASODN作用72h效应最强.结论:PTEN反义寡核苷酸抑制PTEN后下调食管癌EC9706细胞4EBP1的表达,上调eIF4E的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